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跨國婚姻 > 帖子
孩子離家之前的準備
送交者: 恩上加恩 2017年09月12日08:31:53 於 [跨國婚姻] 發送悄悄話

孩子離家之前的準備

 

生活上的訓練

康威夫婦(Jim and Sally Conway)

如果你身為父母的目標,是要幫 助孩子長大成熟,那麽在他們成長的 過程中,你就會試着教導他們成年人 所需要的一切技巧。如果你已經這麽 做了,那麽孩子在獨立自主上就不會 是個很大的問題;他們在許多方面, 可能都已經成熟獨立了。 但要教導獨立自主並不是說: 「好啦,你現在16歲了,我要開始教你如何獨立。」如果你曾教孩子如何 處理錢財、選購東西、保養衣服鞋 子、購買生活用品、整理自己的房 間、待人處事、過屬靈生活、平衡工 作與休閒,並且一直給他們練習的 機會,那麽你已經在幫助孩子學習獨 立了。

我們家的目標,是等女兒們成 熟到可以負起責任及運用自由時,就 逐漸給她們獨立自主權。我們在這方面的教導,其一就是教她們理財,也 就是學習如何儲蓄及使用金錢。起初 我們在每個孩子的抽屜里放幾個小 罐子:一個罐子是放禮拜天要奉獻的 錢,另一個是參加女童軍的費用,還 有一個是為其他籌款用的,最後一個 則是放自己可以花用的錢。為了鼓勵她們儲蓄,我們經常等 量存入他們已經積下的錢,例如她們 存了5塊錢,我們就再給她們5塊錢。 她們也有禮物基金,以便有錢買生日禮物送人。我們就在這種讓她們自己存錢、自己花用的過程中,教導她們 獨立的功課。

等到她們拿到駕駛執照時,我 們就讓她們先在不擁擠的路上開車, 以便習得經驗。但我們彼此有個約 定,在她們滿了一定小時數的上路經 驗之前,不准載任何人。我們不願在 她們駕駛經驗尚不足前,便去載其他 孩子。她們學到,在有開車自由的同 時,也應負起作個安全駕駛的責任。

我們也會派她們去辦些事,這使她們 有許多開車的機會,同時也滿足了她 們探險的興趣。我們曾好幾次准許女 兒開車到3小時車程外的大學去探望 她姊姊。 此外還有一個方法鼓勵她們獨 立,那就是給她們一張購物清單,叫 她們去買東西。如果有些東西正好 缺貨,她們就得學習選擇合適的代用 品,然後我們就能知道她們是否有能 力作好的選擇。我們也叫她們負責保 養車子。我們把這些事當作特權,而 不是平常指派的工作。 當我們加蓋一個房間時,外子教女兒們如何安置夾板牆;後來他蓋壁爐時,也讓她們當助手。她們學會 了保養車子、割草、修剪樹叢、照顧 花草和寵物等,也學會烹飪及打掃房 子;這些能力激發了她們的自信。

如 果孩子感到你鼓勵他們獨立,他們就 不會向你鬧獨立革命。但在幫助他們獨立的同時,也 不要忘記他們仍需一些限制。從一開 始,我們就警戒女兒們不准使用毒品,也不准開快車。我們告訴她們藩 籬設在哪裡;在藩籬之內,她們可做 她們想做的事,但卻不可越出一步。 而不準的原因,是因為那會扼殺她們 將來的潛力,或傷害到她們。但我們不應只教導孩子們獨立自 主,也需要教導他們「彼此倚賴」; 我們應強調對彼此的需要,及彼此的 關懷,因為畢竟獨立也可能變成一種 逃避。等孩子學會了獨立,並知道自 己的價值時,就應學習如何利用自己 的知識、技巧去幫助別人。 有些父母對孩子很嚴格,以為 嚴格的管教可以保證成功,然而嚴格 的規條及作風並非上策,嚴峻並不是 使孩子成熟的方法。根據我們家的經 驗,我們發覺使用彈性並開明的方 法,反而更有助益。

 

培養作好決定的能力

麥哥登(Gordon MacDonald)

為人父母的我們有一件事是應當做的:提供孩子一個環境,讓他們能 長大成熟,並作出正確的選擇。雖然 我不能保證他們將來會如何,但我必須負責培養他們去作好選擇的能力。 我們都看過許多家庭,父母非常 好,而孩子卻像小惡魔一般;反之, 也有一些非常糟糕的家庭,而孩子卻 像聖徒一般。若從孩子的表現來責怪 父母,就好比責怪神,為什麽不把每 個人都造成好人一樣。

當神造我們時,給了我們祂的形 像及一些能力與恩賜;至終而言,祂給了我們作選擇的責任。我想作父母 的也是這樣。我們教養孩子,就是要使他們懂得作正確的選擇,而整個訓練過程大約需要20年。關於這件事, 我們家對孩子有個小小的特殊用語: 「此刻你是鬱金香還是橡樹?」如果 孩子此刻是鬱金香,那麽我們會說: 「神預備了爸媽作你的籬芭。如果此 刻你是鬱金香,那麽我們就來幫助你作這個決定。我們所能看到的比你所 能看到的大得多,所以你不要單獨作決定,我們一起來作。」但如果他們 感覺自己是橡樹,那也很好,就可以讓他們自己作決定了。 我想青少年孩子與父母需要有這 樣的關係。我的孩子應知道,他有時可以回到小小孩的依賴,有時又可以像大人的獨立,而我們的反應會跟着他的狀態而改變。在合理的情況下,我們讓他們能既是小孩,又是大人;我們會選擇從最合宜的立場上來對待 他們。我們要分辨孩子何時會從鬱金香變成橡樹。每個孩子的發展都不同,有的孩子這方面發展得不錯,那方面卻不行;有的孩子14歲時父母就可逐漸放手,有的則要等到17歲。而不同 家庭長大的孩子也很不同。在這當中有幾點需要注意:

第一,不要因為其他家庭所做或不做的事,使我們受到威脅;我們要以對我們最好的方式來管理我們家。

第二,不能以家中某一個孩子作為父母對待其他孩子的標準。我准許 女兒做的事,並不代表也准許兒子去 做。我採取的方式是選擇性的放手:如果孩子表現得成熟,我對他就會更 多放手。舉例來說,當兒子大約8-9 歲時,我注意到,我從來不需要提醒 他去睡覺;他總是在同一時間上床, 因此我們沒有必要為他規定一個上床 時間,因為他在這一方面很早就表現 出負責任的態度。有時候,他需要晚 睡一點,我也不會說什麽,因為知道那不過是他偶爾破例而已。我覺得孩子若在某方面表現出成熟的個性,父母就應儘速在那方面 放手。我們在自己兩個孩子身上都試 過,只要他們一靠近那標準,我們就會給他們該得的權利與特權。

 

屬靈上的訓練

歐德蘭夫婦(Ray & Anne Ortlund)

當耶穌12歲時,第一次暫時從地上父親的身邊離開,留在聖殿裡與律 法教師談話。過了兩天,等他父母氣急敗壞地回來找到他且責備他時,耶 穌卻回答說:「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麽?」(路2: 49)祂用這方式婉轉地將祂地上的父母與天上的父 親分別開來。

我們家的孩子也大約從12歲開 始,覺得可以逐漸脫離只聽從父母的階段,而慢慢開始學習向天父尋求指 引。如果你們的孩子有重生的經歷, 那麽你們就應與他討論這件事。你們 可以這麽說:「從今天開始,主在你 生命中會愈來愈顯重要;你愈懂得怎麽從主那裡尋得引領,爸媽就愈會放手讓你自己作主。或許慢慢地我們就不必再告訴你該怎麽做了,你將從神那裡直接領受祂的引導,而我們將只 是你的好朋友。」如果父母常常這樣提醒孩子們, 他們就會慢慢了解如何尋求天父指 引,並且也不再需要猜疑父母到底還要管他們多久。他們也將明白,他們 並不需要以叛逆的方法來爭取權益,只要讓父母看到他們是被神所掌管 的,父母自然就會樂意逐漸撤除對他們的管束。

我們應慢慢地把孩子們完全交在主的手中,慢慢地預備他們過成年人 的生活,並且幫助他們面對失敗─ 失敗並非世界末日,應當振作起來,繼續向前邁進。在他們失敗時,我們應有同理心,並分享自己從前失敗 的經歷。如果我們總是擺出一副絕對成功的樣子,那對他們會是很大的威 脅。孩子需從我們身上看到失敗並非人生的終結,而人生也不像表面看起 來那麽可怕,因為慈愛的父神掌管了我們的成功與失敗。 我們至終的目標是要使孩子長 成敬虔的大人,但除非他們實際去操練,否則絕對學不到;這就像學游泳就一定得下水一樣。縱使他們尚無經 驗,我們也應讓他們學習作大人;這就像教游泳,我們只能在一旁協助, 卻不能替他們游。

 

家庭的榜樣

畢爾士(V. Gilbert Beers)

在孩子逐漸獨立的過程中,父母應重視家庭生活的經營,好使青少年孩子對未來要如何建立自己的家庭有個概念。如果一個家庭─在夫妻關係及親子之間─充滿了愛及對彼此的肯定,那就能使年輕的孩子對自己將要建立基督化家庭的憧憬,感到很 興奮。

基督徒家庭應是青少年孩子學習家人彼此尊重、彼此相愛的地方,這家庭也應有基督活躍在其中,如此祂 就能繼續成為孩子日後新家庭中的一份子。 這樣的基督化家庭是一個開明的 家庭,沒有監獄般的牆來限制孩子, 所以他們不會誤以為自己是被關在里 頭。一個開明的家庭中有愛,有溫 暖,有彼此的接納及肯定,因此孩子自然會被其磁力中心所吸引,並且會希望自己日後也有一個類似的家。當他們遇到生命的風暴時,那個家也將會成為他的避風港。 一個開明的基督化家庭,也會 是一個孩子能很驕傲帶朋友、或日後帶自己家人來訪的地方。它似乎在微 妙地宣告說:「當我必須離家時,很平和地搬出去,但我也很樂意隨時回 來,享受那以基督為中心的溫暖吸引 力。我也知道家人會以溫暖的膀臂來 歡迎我。」在這種環境下─開明的 家,張開的雙臂─長大的孩子,一 定會在合適的時間依樣建立起一個自己的家庭。

 

摘自更新月刊


其它博文


 ·如何才能帶出孩子的最好
 ·母親節論母親
 ·如何把信仰傳承給孩子
 ·生活環境對孩子的巨大影響
 ·伴青少年成長
 ·簡樸生活三十招
 ·管理喉舌十二則
 ·忙碌媽媽享受快樂的秘訣
 ·祝福孩子生命的關鍵點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鐵道上的中國聾啞男孩—馬丁 麥克多納
2015: 這些年與911有關的一些事
2014: 隨便塗鴉的作品。。
2013: 離婚後遺症
2012: 泰國女孩的故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