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1949年以後中國人均壽命突然增加的真相
送交者: Pascal 2018年09月10日12:37:33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1949年以後中國人口增長和平均壽命突然增加的真相

                                                                                                         2015-05-21 16:52:28

百度搜索:

https://www.baidu.com/s?ie=utf-8&f=8&rsv_bp=0&rsv_idx=1&tn=baidu&wd=1949%E5%B9%B4%E4%BB%A5%E5%90%8E%E4%B8%AD%E5%9B%BD%E4%BA%BA%E5%8F%A3%E5%A2%9E%E9%95%BF%E5%92%8C%E5%B9%B3%E5%9D%87%E5%AF%BF%E5%91%BD%E7%AA%81%E7%84%B6%E5%A2%9E%E5%8A%A0%E7%9A%84%E7%9C%9F%E7%9B%B8&rsv_pq=b6921dc40000b95b&rsv_t=31e6Ilbto38D7OtXDPnJYMF0n5WKvW7LcStTCz%2FrCXCYx7aVvhebkZDtxw4&rqlang=cn&rsv_enter=1&rsv_sug3=1


原文地址:1949年以後中國人口增長和平均壽命突然增加的真相作者:磐石


這裡的宣傳及其既得利益者的輿論喜歡說:“新中國的建立使得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從解放前的35歲延長到1957年的57歲,到1981年延長到67.7歲,在不足十年內把平均壽命提高了20年多”,以此來表示新中國取得的成績,顯示國民黨統治的糟糕,而就這個成績而言,這的確是人類歷史上驚人的偉大成績,以前要提高這樣的幅度需化時間是按千年計的,一個社會政治組織執政的政權,一個新政府能取得這樣巨大的成績它究竟做了什麼?是否有了歷史裡程碑意義的創造和發明?但是無論誰去尋找這個創造發明都是找不到的,因為是沒有,可見到的只是新中國是基本上沿習蘇聯的管治模式,而且政治上動盪不已,有左反右反的政治運動而發生的殺戮,有大饑荒造成的餓殍數千萬,文革的武鬥仇殺等等都使到非正常死亡的人口時常暴增,這卻是減少了新中國的人口平均壽命的。

 

先看看數字的問題,解放前中國人口平均壽命35歲是怎樣得出的?按照1949年世界人口平均壽命是47歲,當時的發達國家的是65歲,中國比世界平均的竟少了12歲,但1949年以前的幾十年中,中國一直在打仗,國家不統一沒安定是無從去搞什麼人壽統計的,這“35”歲是否參考了20世紀初某些地區的例如什麼中國農民壽命表摘要、某人的家譜壽命表和日本人水島治夫的滿洲居民壽命表之類得出的?這個就不知道了,但可以肯定的這不是一個精確的統計數字,而是一個有政治目的的估計,這個數字越小,則新中國的成績越大。 ( 後續 )

正文開始:

民國另一面:人口增長之快中國歷史絕無僅有

由於民國時期長期處於戰亂狀態,民國政府對國內人口都從未普查過,聲稱“四萬萬同胞”只是根據賣鹽數量推算出來的。1953年中國政府進行首次人口普查時,才知道全國人口已超過六萬萬。

 

從1644清朝建都北京至1851年太平天國戰爭爆發前,中國人口年均增長率為0.49%,增速低於唐朝前期、北宋前期和南宋前期,即便是其中增速最快的康雍乾百年“盛世”,年均增長率也不到0.7%,所以“清代前期人口的高速增長”是一個虛構的命題。而從1851年太平天國戰爭爆發直到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中國處於傳統治亂周期中兩個“大王朝”之間的“亂世”,然而這個亂世的晚清和民國兩段卻有不小的差別:太平天國戰爭,使人口從4.36億降到了3.65億,民國前期卻恢復了正常。在1911-1936年間;中國人口從4.1億增長到5.3億,年均增長率達到1.03%;儘管抗戰時期又一次導致人口下降,但1949年年底人口仍達到5.4億。因此民國時期的全國人口增長速度之快;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傳統時代人口的增減是王朝興衰的顯示器,而亂世人口大減則是常規。然而民國時期儘管兵燹不斷,天災人禍深重,但與歷史上“亂世”人口往往要損失一半以上甚至更多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民國卻出現了歷史上從未見過的人口“亂世增長”。復旦大學人口史研究團隊多年潛心研究的結晶《中國人口史》六卷,其中後兩卷就集中揭示了這一過去人們未加注意的重大問題。

過去人們都有兩個印象,一是清代中期人口突飛猛進,連破一、二、三、四億大關,由此產生了關於清代偉大的種種說法。二是從晚清到民國一直都說中國是“四萬萬”人口,這倒也符合人們對歷代亂世人口衰落的認識,沒有大減已經很不錯了。而中國人口走向“高低高”的近代發展中模式,則是20世紀後半期至厲行計劃生育前的事。

但是,由曹樹基、侯楊方分別完成的《中國人口史》後兩卷以翔實具體的考證和統計告訴我們,這兩個印象並不真實。

在《中國人口史》第5卷中,曹樹基證明,以往由於嚴重低估人口基數導致的所謂清中葉人口空前高速增長的說法不確。從1644清朝建都北京至1851年太平天國戰爭爆發前,人口年均增長率0.49%,增速低於唐前期、北宋前期和南宋前期,即便是其中增速最快的康雍乾百年“盛世”,年均增長率也不到0.7%,所以“‘清代前期人口的高速增長’是一個虛構的命題”。(曹樹基:《中國人口史》第5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835頁)

而從1851年太平天國戰爭爆發直到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中國處於傳統治亂周期中兩個“大王朝”之間的“亂世”,然而這個亂世的晚清和民國兩段卻有不小的差別。清末以太平天國戰爭為主的咸同年間大戰亂,固然使人口從4.36億降到了3.65億,辛亥革命前夕卻恢復了增長。根據侯楊方《中國人口史》第6卷的研究,清末民初到抗戰前的人口增速更是超過了清朝的康雍乾盛世。在1911-1936年間,全國人口從4.1億增長到5.3億,年均增長率達到1.03%。儘管抗戰時期又一次導致人口下降,但1949年年底仍達5.4億。侯楊方據此認為:整個“民國時期的全國人口增長速度之快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侯楊方:《中國人口史》第6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575頁)

而這種“亂世”人口增長率高於前朝(清)盛世的情況更是不同尋常,以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3年進行首次人口普查時,就出現了5.8億、連同港澳台已超過6億的驚人數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普查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中國人口仍不到5億),顯然,1949年後超過2%的人口年均增長率就是民國時期的這種變化的“自然延續,而並不是另一階段的突然變化”。事實上,如果把民國年間慘烈的戰禍與天災與1949年後的“和平紅利”的差別刨除,則1949年前後的人口增長模式差別並不大。因此侯楊方認為,從傳統時代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長率,變成現代發展中國家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長率這樣一種“中國人口模式的轉變,發生於20世紀上半期”,即民國時期(侯楊方前引書,610-611頁),亦即既不是發生在1949年以後,也不是發生在清中葉傳說中的“人口爆炸”時代。侯楊方列舉了許多史實,證明民國年間由於經濟社會和醫療的進步導致人口模式發生的這種歷史性變化。

 

不能說“中國崛起”了,我列舉三組最基本的數字:

第一,全球近200個國家中,中國大陸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二,2011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400美元,位列全球第94位,怎麼能說崛起?2010年,中國大陸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全球110名時,美國就開始炒作“中國崛起”,千萬不能相信美國個別人的話。

第二,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最新公布的數據是74.83歲,而日本為82歲,世界人均預期壽命最高的國家為88.5歲,中國該項排名為世界第83位,怎麼能說崛起?

第三,中國現在的大學毛入學率是多少?教育部的最新數據是26.2%。世界排名第40多位,怎麼能說崛起?

 
中國人口近現代是怎樣增長的

中國人口從1840年就有4億人,到1949年,大概增長到5億人。在這100多年內,儘管歷經戰亂,人口依然增加了一億人。這段時間內,中國人口增長非常緩慢。可能達不到當時世界的平均水平,更遜色於歐洲、美洲的人口增長水平。此時的歐洲與美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長最快的兩個地方,也是世界經濟最發達、人民最富裕的地方,當然也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方。歐洲與美洲,經濟增長構成中,主要的構成是,人口的自然增長導致的經濟增長。另一部分構成,是生產力水平或科學技術的提高導致的。
  
歐洲與美洲,人口增長的原因,是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與新開發的土地增加,導致的。中國從1840年到1949年的人口增長,也是這兩個因素導致的。
  
對於1840年到1949年中國的人口增長,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小方面,新開發土地的增加應該是主要的因素。比如,東北的貢獻是很重要的。1840年到1949年,中國增加的一億人口中,估計30%是在由於開發東北導致的。5%是開發內蒙古導致的。還有一部分是開發雲南等地導致的。因此,這一億人口,主要是在相對邊遠的地方,增長的。
  
上海、青島、天津、武漢、重慶等城市的發展,也對當時人口的增長很有幫助。其中,上海就貢獻了300萬人的生存空間與生存方式。占中國從1840年到1949年人口增長的這一億人,約3%左右。台灣從1840年到1949年人口也增加不少,應該能占,中國此時增加人口的幾個百分點。
  
而傳統的人口密集地區,如河南、安徽、陝西、山西、等地,在這100多年內,人口幾乎是停滯前進的。因此,中國從1840年到1949年的人口增長,是不均勻的增長,是新開發土地與科學技術或生產力前進共同導致的。如果沒有新開發的土地,及生產力的前進,這100多年,中國人口是很難增加的。其實在這100多年內,中國人口增長了25%。年均增長速度是很慢的,幾乎與人口停滯水平差不多。
  
為什麼中國從1840年到1949年的人口增長,在許多省,會出現停滯現象呢?這樣的人口增長停滯,是不是具有普遍現象呢?
  
其實一個地區人口增長的停滯,在歷史上是很普遍的。一個地區所養活的人口數量,與這個地區的氣候等自然條件有關。也與這個地區所生存的人口的社會發展水平有關,既與這個地區的科學技術水平有關,科學技術水平就是我們常說的生產力水平。一個地區在自然條件及生產力水平一定時,確實有一個客觀的飽和人口數量。中國從1840年到1949年,一些省份的人口數量,就是在當時傳統的生產力水平下,人口達到了飽和,人口增長停滯了。
  
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能使局部所可能養活的人口數量提高。既科學技術的前進可以提高一個地區飽和人口數量值。
  
這些地方沒有搞計劃生育,人口增長怎麼會停滯呢?其實中國古代人口,基本都是按照養育能力,養育自己的後代。有能力的就多養一些後代,可以娶三妻四妾。沒有能力的就少養一些後代,一妻二子。當然還有許多光棍,一個後代也不養,這些光棍,一般是懶漢或智力及身體有缺陷的人,沒有能力養活老婆。
  
在古代,人們的勞動效果與自己的勞動程度成正向關係,也與自己的勞動對象成一定關係。人均勞動對象少了,勞動效果就差了,人們所可能養活的後代就少了,既人們平均養活自己後代的能力就小了。隨着局部人口的繼續增加,人均勞動對象就更少了,平均養育後代的數量繼續下降,以至於下降到,人口的世代可持續更替水平時為止。現在這個世代可持續更替水平,大約是2.1個孩子,既每個家庭養活2.1個孩子,就可以實現社會人口數量的長期穩定。在60年前,由於死亡率很高,還有一部分的光棍率,因此,每對夫婦平均應該養活3個孩子左右,才可以達到社會人口發展的,世代可持續更替水平。
  
那時沒有現在的避孕措施,人們無法控制自己生育。但是,每個家庭能控制自己,所可能養活自己後代的數量。每個家庭都是有腦子的,都知道自己的水平,以及自己繼承的財富數量。根據這兩點,每個家庭都可以確定,自己所可能養活的後代的數目。辦法主要有,把超過自己養育能力的後代送給別人。比如,送給沒有生育能力的夫婦,這些夫婦雖然沒有生育能力,但是有養育孩子的能力,這些沒有生育能力的夫婦,總是按照自己的需求與能力,養育一些別人不要的孩子。也有一些過剩的孩子,是送給某些願意養孩子的光棍。這是最有人性的解決辦法,也是最佳解決辦法。
  
如果真的沒有人收養自己的孩子,自己似乎也真的沒有什麼辦法了,就會有另一種控制自己後代的辦法,我們聽說的,過去的溺嬰現象。這是最不人道的辦法。大概也是最無奈的辦法。是非避孕時代的無奈辦法。在我們學習的一篇課文中,我記得,朱德的父母,就曾經做過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在古代,也算是一種普遍現象吧!但是沒有送養孩子普遍。送養自己的孩子,幾乎遍布古代任何時期,而溺嬰現象,是在局部地區人口飽和以後,才出現。
  
古人壽命一般不長。每個家庭平均生育的孩子數量,並不多。比如,一個家庭的男性或女性出現問題,這個家庭生育的孩子數量,一般就固定了。
  
人口飽和以後的時期,在古代並不太多,古代大部分時間都是人口非飽和時期。人口非飽和的原因,基本是戰亂、瘟疫、自然災害等導致的。比如,從1840年到1949年,中國局部的許多地方,人口都出現過,由於戰亂、瘟疫、自然災害等導致的,人口非飽和時期。如,陝西中部的回亂,導致那裡大部分人口損失。長江中下游的太平天國運動,黃河的改道等等,都導致了局部人口,從暫時的飽和走向非飽和。對於全國性的人口非飽和時期,也很多,比如,從1640年到1800年的中國,可以有長達160年時間的,全國人口非飽和時期。
  
1949年以後,世界與中國人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此後的30年,是世界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中國此時的人口增長速度,基本跟上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由於中國擁有3年的餓死人時期,這使中國在1949年到1980年,的人口增長速度,雖然基本跟上了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沒有達到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導致使中國人口比例,從1949年占世界總人口的25%,下降到1980年的23%。這也說明,中國人口增長速度,是勉強跟上世界人口增長的平均水平。準確的說,是略低於世界平均人口增長水平,更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從1949年到1980年,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人口增長最為緩慢的國家之一。主要原因可能是,三年的大躍進導致的飢餓。


1949年到1980年,中國人口增長的原因。不是由於人們生育的孩子多了,因為,此時避孕技術普及的應該比1949年之前好一些。估計,每個夫婦單位時間內,生育的孩子,可能比1949年之前,生育的還要少。在一生當中,平均每個夫婦生育的孩子可能會比過去多,這主要得助於夫婦平均壽命的提高。夫婦平均壽命的提高,平均使每對夫婦擁有更多的生育時間與機會。這應該是夫婦生育後代數目,可能提高的根本原因。我之所以用可能,是因為有相反效應的避孕技術的普及因素,不知道哪個效應大。因此,到底提高了沒有?這應該由具體的事實數據來決定。
  
就是平均每對夫婦生育的孩子數目不增多,由於科學技術的提高,與生產關係的改變,也導致人們平均願意養活的後代增多了。此時大概沒有溺嬰現象了,使嬰兒的成活率大大提高。這應該是1949年到1980年,中國人口增長的原因之一。
  
生產關係的改變,等效於變相的鼓勵人們養育自己的後代,而不是送人或拋棄。因為,此時養育後代的成本在降低。不需要買地,買宅子等。在1949年之前,買地是必須要做,或要考慮的事情。這是養育男孩的基本前提,如果家庭沒有能力給自己的兒子買地、造房,那麼,你就沒有養兒子的動力了,因為,你在養一個未來的光棍。人們養育自己的兒子,不但要考慮是否能把兒子養活大,還要考慮,是否有能力給自己的兒子找老婆。因此,1949年之前,養育一個兒子的門檻是很高的。人們雖然需要基本的傳宗接代,但是總是會按照自己的能力控制數量。當然,兒子多了要負兵役,在1949年之前,也是很大的養兒負擔。隨着土地公有,使養育男孩的門檻降低,這客觀上鼓勵了人們養育較多的男孩。
  
在1949年之前,溺嬰而死的主要是女嬰。男嬰一般容易送出去,那些沒有生育能力的夫婦或光棍,抱養時,也是首選男嬰。
  
1949年到1980年,中國人口增長的重要原因是,人均壽命的提高導致的。
  
在1949年之前,中國人均壽命是35歲至40歲。人均壽命之所以這麼低,一部分是嬰兒的死亡率高導致的。1980年中國人均壽命可能是65歲以上。假如1949年中國人口是5億,人均壽命是35歲,到1980年,人均壽命是65歲。那麼,僅僅由於中國人均壽命的提高,就可以使中國人口從5億增加到9.2億多。人均壽命的提高,可以導致人口增加4.2億人。當時的中國人口是10億人,說明人口數量的增加因素,絕大部分,是由於人均壽命的提高導致的。
  
當然我也許低估了1949年的人均壽命,假如1949年人均壽命是40歲,1980是65歲,那麼由於人均壽命的貢獻,導致的人口增長應該為,3.1億人。既從1949年到1980年,中國增長的這5億人中,有3.1億是由於人均壽命提高導致的。也占增長人口的大部分。
  
人均壽命的提高,一部分是老年人歲數的提高。也有嬰兒與兒童死亡率降低的因素。
  
老年人歲數的提高,對人口數量增長的貢獻,從1949年到1980年,可以基本完全體現出來。但是,嬰兒與兒童死亡率的降低,對1949年到1980年中國人口的增長,還不能完全的體現出來。還會在以後的時間內逐漸體現出來。
  
從1949年到1980看,主要是兒童死亡率的降低,因此,而存活的人口。這些人口結婚生子,繼續導致人口規模的增大。夫婦平均生育孩子數量的增加,這個因素對人口總量的影響,估計不大。
  
因此,1949年到1980年中國人口增長的原因是,人均壽命的提高,可以導致老年人口增多,成年人口增加,以及人均壽命的提高導致的,使整個社會有了相對較多的婚齡青年(比如兒童與嬰兒死亡率的下降,必然會導致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增多。),這些青年結婚生子。這是中國在這段時間內,人口增長的根本原因。
  
也許還有這個原因,由於人均壽命的提高,導致夫婦平均生育後代的時間增多,客觀上可能提高了夫婦平均生育的後代數目。不論哪個因素,最終都是人均壽命的提高導致的。
  
人均壽命的提高,除了直接提高人口數量之外,還降低了人口發展的,世代可持續更替水平,使夫婦的世代更替水平從3個孩子左右,降低到現在的2.1個孩子左右。
  
1980年到2006年中國人口的增長。在這段時間內,由於中國搞了針對漢族人口的計劃生育政策,限制了漢族人口的生育。因此,中國人口增長速度,此時更加跟不上世界平均水平了。
  
世界近幾年,每年人口增加8000萬,中國不到800萬,占世界人口增加的比例,不到10%,而中國此時的人口總量,占世界人口的比例為20%。也就是說,中國人口增長速度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的一半。在這20多年內,中國占世界的人口比例從1980的23%,下降到現在的20%。是世界上,占世界人口比例迅速萎縮的國家。原因很清晰,是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的。中國現在已經是發展中國家中,人口增長最慢的國家。
  
中國現在的人口增長,主要來自非漢族人口的大力生育。這是非漢族人口比例,在中國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現在中國年輕夫婦,人均養育的孩子數量,已經處於中國歷史最低水平時期。平均起來看,應該是中國古代夫婦,平均養育孩子數量的一半不到。
  
在古代中國,人口飽和時期,漢族夫婦平均養育的孩子數量為3個左右。在人口非飽和時期,漢族夫婦平均養育的孩子量為4個左右。考慮到溺嬰等現象,中國古代漢族夫婦平均生育量大概在6個左右。要比現在漢族夫婦平均生育的孩子多幾倍。
  
中國人均壽命大概已經從1980的65歲左右,增長到現在的76歲左右。對於十億的人口基數,由於人均壽命的提高,人均11歲的增長,占1980年人口總量的6分之1。約1.7億。
  
中國現在人口13億多,相對於1980年的10億中國人,增加了3億多。其中1.7億是由於人均壽命的提高導致的。剩餘部分是由於,1949年到1980年人均壽命的提高(比如兒童與嬰兒死亡率的下降,必然會導致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增多。),這些青年結婚生子,導致的。還有一部分是,這些青年結婚生的後代,長大成人,又結婚生子導致的。因為,在某個時期多生育2個人,按照世代更替水平,對於現在75歲的人均壽命,意味着要增加6個人左右。這可以稱為人口增長的慣性。如果想人為的改變這個慣性,結果是可怕的。比如,會帶來未來的高度老齡化。會帶來未來的人口迅速萎縮。這兩個可能情況,那一個都會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產生毀滅性打擊。
  
現在的中國,在人為的影響人口增長的慣性,現在中國的夫婦生育率已經很低了,是發展中國家中最低的。已經遠遠的低於人口可持續發展,所要求的世代可更替水平。是在為自己的未來製造災難。是缺乏遠見,更缺乏智慧。
  
看一個國家人口增長是否合理,不是看這個國家人口是否在增長,而是看這個國家年輕婦女生育量,是否達到了人口可持續發展的,世代可更替的正常水平。沒有達到人口可持續發展的國家並不多,中國已經名列其中。除了中國以外,其它所有沒有達到人口可持續發展的國家(這些國家一般是發達國家),都在鼓勵自己國民大力生育。而中國是反其道而行之,是大力限制自己國民的生育。政策水平一目了然。

 

   1949年以後中國人口平均壽命突然增加的真相


這裡的宣傳及其既得利益者的輿論喜歡說:“新中國的建立使得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從解放前的35歲延長到1957年的57歲,到1981年延長到67.7歲,在不足十年內把平均壽命提高了20年多”,以此來表示新中國取得的成績,顯示國民黨統治的糟糕,而就這個成績而言,這的確是人類歷史上驚人的偉大成績,以前要提高這樣的幅度需化時間是按千年計的,一個社會政治組織執政的政權,一個新政府能取得這樣巨大的成績它究竟做了什麼?是否有了歷史裡程碑意義的創造和發明?但是無論誰去尋找這個創造發明都是找不到的,因為是沒有,可見到的只是新中國是基本上沿習蘇聯的管治模式,而且政治上動盪不已,有左反右反的政治運動而發生的殺戮,有大饑荒造成的餓殍數千萬,文革的武鬥仇殺等等都使到非正常死亡的人口時常暴增,這卻是減少了新中國的人口平均壽命的。

 

先看看數字的問題,解放前中國人口平均壽命35歲是怎樣得出的?按照1949年世界人口平均壽命是47歲,當時的發達國家的是65歲,中國比世界平均的竟少了12歲,但1949年以前的幾十年中,中國一直在打仗,國家不統一沒安定是無從去搞什麼人壽統計的,這“35”歲是否參考了20世紀初某些地區的例如什麼中國農民壽命表摘要、某人的家譜壽命表和日本人水島治夫的滿洲居民壽命表之類得出的?這個就不知道了,但可以肯定的這不是一個精確的統計數字,而是一個有政治目的的估計,這個數字越小,則新中國的成績越大。

 

解放前人口平均壽命低是必然的,因為經歷了中國統一的戰爭、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等等不斷的戰爭,在人們互相砍腦袋、社會生靈塗炭時期人的壽命怎能不低?所以無法去預期人壽和統計人壽的,到了國共內戰時期,中共要革國民黨的命,國民黨罵中共動亂破壞,國家好比在瓷器店內一個人造反而另個人則武力制止而打了起來,把瓷器店打個稀巴爛一樣,事後造反的卻說這就是你經營瓷器店的結果,這顯然有失公道了。因此應該區別開來,要確定是35歲這個數字,須明確這其實亦是一個戰爭時期的數字,是國家破壞時期而不是建設時期的數字。

 

如果地球只有中國這一個國家,施政有這樣的成績或者都可以歸掌權者,但是中國只是地球其中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一直與外界往來和受影響以至被改變,例如被侵略蹂躪,而49年前數十年來得到多個國家的金錢武器糧食醫藥等等的援助已成了習慣,新中國剛成立時,這時期西方的文明正席捲全球無堅不摧,並且風頭正勁,這時,特別是其能夠挽救人的生命和保護人體健康的西方醫學和醫藥設備的文明,是所有的落後國家特別是在安定發展中的國家無法抗拒的,新中國成立後,西方的醫學、醫療、醫藥、設備及其傳染病的預防、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等等,被加速吸收而在劇烈地改變新中國,掀起了大規模群眾性的愛國衛生運動,移風易俗,掃蕩了中國古老的陋規惡習,那時的說衛生、愛清潔口號就沿用至今,從此大大地改變了中國社會的醫療衛生狀況,降低了疾病和死亡率,例如傳統上造成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很高的接生婆接生,其一盤開水,幾塊反覆用的髒布和生鏽的剪刀而導致感染率很高的情況得到了避免。

 

由此可見,是西方醫學和醫藥設備的文明使新中國人口壽命猛然增加了20多歲,而且不但是惠及中國,其實是使世界的人口平均壽命猛增20多歲(該時期一些國家的戰爭、種族屠殺、自然災害、饑荒和瘟疫等等都不能掩蓋這個事實),而延長壽命最關鍵的其中一項,是藥物“抗生素”的發現和應用,首先緣於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的偉大發現,發現了青黴素抗菌的特效,到了1944年美國能夠生產出來廣泛應用,直到1958年時已發現和生產應用了紅黴素、金黴素、氯黴素、創黴素、土黴素和卡那黴素等等一系列的抗菌素,而且新產品以還在不斷地增加,以美國為首的先進國家建立了大規模的抗菌素製藥工業,將藥物供應全世界,適逢中國內戰結束而加快了這類特效藥在大陸的推廣,中國除了進口藥品就是進口原料藥簡單地加工成製劑來應用,而新中國一成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就由蘇聯援助建立了華北製藥廠,這是蘇聯援建156個重點項目之一,使用了德國的設備而實現了用量最大的青黴素和鏈黴素能夠大部分自產。

 

抗菌藥的應用能夠將二戰之後威脅人類生命的絕大部分疾病都抵禦和遏制住了,人類終於結束了面對病原菌束手無策的日子,能夠有把握地戰勝多數危險的疾病,大幅度地降低了死亡率,開創了戰勝和壓制病魔的歷史,這是美國英國等等先進國家為代表的西方醫學文明的發明創造使世界人口平均壽命延長了20年,這就是新中國人口平均壽命突然增加的真相,因為在今天看來沒什麼危險的疾病如傷寒、肺炎、肺結核、腦膜炎、痢疾、瘧疾、猩紅熱、白喉和流感等等較常發生的疾病,在抗菌素發現之前都是輕易奪命的可怕疾病,現在還有很多老年人是肺結核的痊癒者,老人們都記得以前人們的短命,人們是如何容易突然地從人間消失,孩子不易養大,孫子長大難見到祖父祖母輩,能三代同堂的很少,試想像一下,如果今天仍是這樣早早沒有了祖父祖母甚至父母是多麼可怕,多麼遺憾,人的生命是無價的,可見抗菌素的發現和製造是何等的偉大。可以設想,即使在今天,如果取消了抗菌素的應用,世界的人口平均壽命肯定就要減少20歲以上,壽命折半都很有可能,今天新抗菌素的研製正與細菌的變異和耐藥競賽,形勢嚴峻。如果也計算農牧養殖業對抗菌素的依賴,若沒有抗菌素將使生產將一落千丈時對人類食物的影響,人類壽命更有一個很大的減幅。

 

無論那一個國家或地區,如果能儘快地、能充地分汲取人類的先進文明,必然能夠儘快地讓其國民的人均壽命延長,儘快得到幸福,就如亞洲的先進國家,如亞洲的“四小龍”,它們提高人口平均壽命的數字並不比大陸低,而且其數字是經過民主制度下人民的審核的,沒有水分,其社會要怎樣地吸收人類文明,人民亦能夠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更明白到進步的功勞主要來自那裡,決不會像北朝鮮那些患白內障的民眾那樣,政府恩准讓某一外國義務眼科醫療隊入境來限其時間、限接受手術人數,而其中的幸運兒能夠重見光明卻在領袖像下哭謝,那樣愚昧無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論壇本就是來去自由的地方,壇霸作風使
2017: Jackie Evancho:Romeo &Juliet.
2016: 為是中國人而自豪 為成為美國人而喜悅
2016: 心平氣和講道理:論壇並不是講民主的地
2015: 終於撐不住了:外管局發特急文件 嚴查
2015: 郭美美同學一個很煎蛋地賭博案子,怎麼
2014: 因為日本人首先消滅了亂世DNA,應該是
2014: 我覺得我能搞定保羅,當然不要有太多的
2013:
2013: 我覺得人生病大都是吃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