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一战法国华工的故事
送交者: 幼河 2017年09月13日23:35:19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一战法国华工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4万华工应法国政府请求赴法从事战地后勤服务。他们抵达法国之后,大都被法方雇主分派到各个重要的军工厂和矿山工作,中国苦役承担的往往是工厂中最繁重、条件最艰苦的工种,如:冶炼、煅烧、轧钢和磨砂轮等。他们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0个小时,而每天的工资只有5法郎。据当时见过中国劳工生活、工作的一些法国老人回忆,中国工人像牲口一样被关在一起,不能自由活动。由于生活和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很多人患上了结核病和痢疾,又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少人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尽管中国劳工与法方签定的合同规定,中国工人在法国只从事工业工人和农业工人的工作,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仍然被法方安排上前线为部队运送武器弹药,抢救搬运伤员和阵亡者的尸体,在枪林弹雨和炮火中出生入死,一些人甚至献出了生命。

    1918年11月一战结束,欧洲人终于盼来了和平。战后的欧洲百废待兴,重建家园需大量劳力,所以中国劳工中一小部分留下了帮助重建法国。这是法国政府精心挑选的劳工,这次选拔的标准是身体素质和相貌,这部分人被送到了法国农村。大家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士兵损失124万,加上失踪的大约有200多万,这些大部分都是青壮年劳力,所以,当时的法国农村几乎看不到青年的男人,村中基本上都是妇幼老弱,家庭妇女承担了所有的工作,但是很多体力活是女人无法承担的。

    当时法国政府留下的中国劳工的数量有限,给每村只派去一名中国劳工,然后轮流到没有男人的家庭作短苦力,修葺房屋,耕作农田等等。这还不是全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每到一家,劳工都必须满足家庭主妇的所有需要,包括肉体上的,所以这段日子,中国劳工的生活都比较好,往往轮到哪家了,女主人都会准备丰盛的美餐来欢迎中国劳工,日子俨然是自己战死的丈夫回家了,所以村中妇女争风吃醋的现象也很常见。但许多中国劳工思念家乡,到时候都陆续回国了;当然也有部分娶了当地妇女结婚定居,毕竟当时法国男人战死太多了。

    战争中,大约有2万名华工失踪或牺牲,大部分华工战后当然返华,留下的华工有多少呢?大约几千。他们中有些就与法国妇女结婚,成为法国最早的中国移民。其中有个老华工朱桂生的故事。

    据朱桂生的法国混血女儿吉利埃介绍,她父亲1896年生于江苏丹阳。一战开始后,英法联军在战场上频频失利,造成了兵员和劳力的严重不足。1915年12月,法国派出了一个军事代表团前往中国,与当时的北洋政府谈判,在中国招募劳工,到英法战地服务。协议达成后,从1916年开始,中国派出的劳工分批从上海、山东威海卫、江苏浦口等码头乘船到法国马赛,随后分赴各个战区。

  时年20岁的朱桂生得到消息后前去报名并被录取。到达马赛港后,他被分配到拉罗舍尔战地服务,在那里,朱桂生当过面粉厂工人、从事过运送粮食弹药等工作。一战结束后,朱桂生和十几个同胞定居在拉罗舍尔,并于1921年与当地姑娘巴蒂斯特相爱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二女。

  1939年5月,二战硝烟再起,德国法西斯侵占了拉罗舍尔。同年9月,朱桂生正式参军。在军队,朱桂生从事后勤工作,负责马匹调度。二战后,朱桂生和家人一直住在拉罗舍尔,先后当过司机、电工、冷冻库房工人,直到退休。

    2001年朱桂生已经105岁,身体硬朗,思维淸晰。2003年3月,这位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位老华工与世长辞,享年106岁。老华工朱桂生的故事在拉罗舍尔被传为佳话。每逢他的生辰日,拉罗舍尔的报纸会做专题报道,当地市长也会专程到他家祝贺,并赞其是拉罗舍尔市民的骄傲。

    1894年12月22日出生的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李秀云,从苏州万里迢迢于1916年8月14日来到法国。协助英法联军,做战地服务。1918年,一战终于结束,大多数的华工都返回了中国。李秀云留了下来,在歌梅驿水泥厂工作。1946年5月25日与法国妇女安得烈.欧仁妮结婚。欧仁妮出生于1913年,是法国西北部 61省奥恩市人。婚后他们住在歌梅驿,育有3子3女。李秀云1971年去世。他的大儿子路西,在巴黎郊外95区小百货店工作。经常到3区、4区进货。路西为人厚道,他很希望有一天能到中国苏州寻根访祖。

    法国政府曾特别授予当年参加一战的老华工吕虎臣和曾广培骑士军团荣誉勋章。吕虎臣原籍河北省天津县, 1894年生, 1916年来到法国。他先后做过战地华工、工厂工人,也做过小生意。吕老在做华工期间担任过华工中工团组织的领头人,为华工的福利和团结出过不少力。战争结束之后,大部分华工返回中国,吕虎臣留在法国。不久,他和当地的一位法国姑娘结婚,育有二子一女。后来,妻子病故,他一直过着独身生活,住在巴黎西郊的一个小镇。几十年来,吕虎臣仅靠工厂做工的微薄工资,养活家小。妻子故去后,孩子们自立门户,晚年的他完全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一直到九十四岁去世。

    曾广培生于广东省海丰县,1916年来到法国,从事战地服务。战后复员,留居巴黎。曾老有兄弟四人,均在原籍生活。他曾多次汇款接济家人,并曾返国探望。1975年其侄孙曾向茂由香港移民法国,祖孙团聚。曾老平时身体健壮,甚少病痛,为人慷慨大方,经常帮助别人,人缘极佳。逝世后在巴黎拉雪兹神甫墓举行葬礼,侨团各界,亲朋好友,赠送挽额、挽联和花圈。

  1917年年底叶清元17岁,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当年碰上英法两国到中国招募劳工赴欧参战。浙江青田是一个贫穷的小山城,天灾人祸,人们无法谋生。他们一批青年听到这个消息觉得是条生路,一哄而拥去报了名。凡去报名的,几乎全部录用。他记得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县政府把他们一村一乡的招募劳工集中起来,每人发给一套棉衣,五块大洋。他把五块大洋给了父母。1917年12月26日,劳工在上海登船,手中拿一把温州的油纸伞,肩背一个小包袱,登上法国人的油船,奔赴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他们的船在海上漂流了一个多月,才从马赛港登陆,然后被分配到各个战区。在法国干活衣食无缺,每天总是很卖力地做工事;由于青田人特别能吃苦,一些限时防御工事,交到他们手里也常常提前完成。指挥官经常翘起大拇指称赞我们:“Chinoin,Chinoin”。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劳工们得到不少的奖赏。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法国政府宣布:凡参加这次战争的华工,每人发给奖金,并由法国政府安全护送返国。如果愿意留在法国,政府将无条件辅助就学就业。中国人怀乡恋旧之情较浓,战后绝大部分都回国了。因为那时,他们一年来的积蓄,加上政府给的奖金,差不多每个人都有百元大洋了。

  叶清元在巴黎留了下来 当时一起留下的大概有几千人,有不少人住在里昂火车站附近。有的摆地摊;有的提篮叫卖;有的开洗衣铺。他和一个堂兄开了一间小餐馆。一人主厨,一人跑堂。法国人听说新开了间中国餐馆,都很好奇,都要来尝尝中国才的滋味,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意当然就很好了。半年以后,他们实在忙不过来了,就请了一位法国小姐来帮忙。这位法国小姐,后来就和叶清元的堂兄结了婚。

    1920年年底,叶清元积蓄了一笔钱,就回到了青田老家,跟家乡的一位姑娘结了婚。在家乡过了旧历年后,他和两个哥哥,还有一个弟弟,就一起又回到了巴黎。后来他们兄弟几个开了店铺,卖杂货和青田石雕,还有一半是开饭店。他就这样过了一辈子。1985年退休后就告老还乡。

    其实1917年冬两千名青田青年应征华工中的半数留在了法国。今天在法国的华人多如过江之鲫,仅巴黎就有八千家中餐馆。

    随着岁月的流逝,无论是战后返华还是留在法国生活的老华工都已不在人世,但华人后代和法国民众并没有忘记他们。在法国,老华工的几处墓地保存完好。牺牲在法国土地上的每一位老华工的坟墓上都立有一个墓碑,上面用中文刻着死难者的姓名和籍贯,书有“永垂不朽”等墓志铭。在一战结束80年后,巴黎13区Baudricourt公园里也竖立起了一战华工纪念碑。

    在法国北部滨海努瓦耶勒小城有一片整齐的墓地,墓碑上的中文墓志铭告诉人们这里安息着837名来自遥远的东方古国——中国的工人,他们和其他14万名中国劳工一起在一战中为法国和英国军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法国电视5台(ARTE)9日晚一则题为“一战中的14万中国劳工”的报道向人们讲述了中国劳工这段鲜为人知的艰难经历。在巴黎墓地也有一千多座中国劳工的坟墓,所有的墓碑,都冲着东方。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对,找。对眼,看着舒服。对对眼之我见
2016: 短短90分钟,这克太的确判若二人
2015: 法拉盛亚裔父亲雨中为孩子打伞感动全球
2015: 男人梦中: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014: 保罗u确实挺有意思的。我刚才在外面逛
2014: 凡是保罗他们公司的客户,都有免费全套
2013: 看看人类未来会进化成什么样子,列位看
2013: 结婚找老婆,不能找王菲这种女人,累死
2012: 前几天在地产经济人的下同未来的日本女
2012: 其实我也知道,如果中共胆敢悍然挑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