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一邊是慶典,一邊是災難:三千年聖城與世界縮影
送交者: 紅芳嬰 2018年05月15日22:48:27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作者 梅華龍

猶太人流亡千年,千年回歸以色列,卻又造成巴勒斯坦人五百萬多人流亡,是猶太人之幸,還是巴勒斯坦人之難?以色列仍是西方文明釘在中東的楔子,並且與美國國內猶太和基督教精英勢力相互配合,巴以之間、中東與西方世界之間的“悲喜兩重天”,今天你吃我明天我吃你只能增添無盡的世仇,三千年的耶路撒冷血淚史,究竟要到哪一代人手上才有解局?難怪中國官方發言人要求雙方保持克制,特別是以方經保持克制。

猶太人流亡千年,千年回歸以色列,卻又造成巴勒斯坦人五百萬多人流亡,是猶太人之幸,還是巴勒斯坦人之難?

伊萬卡出席美國駐耶路撒冷大使館開館儀式

(來源:中新社)


在巴勒斯坦的激烈抗議和多個國家的譴責聲中,美國駐以色列使館14日正式在耶路撒冷開館了。特朗普派來的特使,是自己的女兒伊萬卡、猶太女婿庫什納,以及猶太裔的財長姆努欽。

 

大使館內,美國和以色列官員在一片歡欣中慶祝;相隔大使館僅僅80公里的加沙地帶,據今天下午消息,以軍正向示威的巴勒斯坦人開火,造成至少58人死亡數千人受傷。

 

這是自2014年加沙戰爭以來,巴勒斯坦人死傷最慘重的一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佩里形容,“一邊是衣着光鮮的美國和以色列官員,另一邊則是絕望、死亡和烈焰”。


 

“悲喜兩重天”

 

特朗普的代表使團是5月13號到的,恰逢“耶路撒冷日”——以色列為慶祝1967年占領耶路撒冷全境設立。14號的開館日選擇也頗用心,是以色列國建國七十周年紀念日。

 

就在美國使團來的那天,島叔走在老城外西耶路撒冷的街道上,隨處可見軍警。即便是這座時常充滿不穩定性的城市,這樣的場景也不多見。


不過,與空氣中的緊張氣息相比,歡欣鼓舞的氛圍似乎還是占了上風。在大街上,隨處可見手持大衛旗舉行慶祝活動的以色列人;在馬路上,以色列官方的感恩更是引人注目—— “特朗普讓以色列重新偉大”。

 

 街邊大巴上印着“特朗普,讓以色列重新偉大”


西耶路撒冷主要商業街樓梯上的軍警


“幾家歡喜幾家愁”,14號開館的日子是以色列建國70周年,但第二天,也就是今天,則是巴勒斯坦的“浩劫日”(nakba)。巴勒斯坦難民用這一天來紀念七十年來故土淪喪、背井離鄉的遭遇。


名為浩劫,實也浩劫。前面說到,在加沙地帶,以色列軍警對示威者的鎮壓,已經釀成至少58人死亡、上千人受傷的慘劇。這一地帶,是巴勒斯坦人唯一接近完整意義的自治地區;這裡的大量居民,恰恰就是七十年前流離失所的難民後裔。


這就是巴以。雖然以色列總理稱,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統一的、不可分割的首都”,但訪學和生活在這裡的島叔卻感覺到,在這座巴以衝突的焦點城市裡,文化、宗教、國族歸屬、歷史印記乃至日常經濟生活,其實都是高度分裂的。

 

“統一、不可分割、首都”——為什麼這些這些元素如此重要?特朗普政府的舉動,為何又會引起廣泛爭議和劇烈衝突?

 

軍警持槍守衛的老城大馬士革門,巴勒斯坦青年在此聚集,但規模不大


遷館當日的老城穆斯林區,穆斯林和猶太居民在路兩旁默默走過

 

爭議

 

一般情況下,一國想要在別國建立大使館,首選必然是該國首都。但對耶路撒冷而言,這一慣例並不合適。


這是因為,根據1947年的聯合國分治決議,耶路撒冷由於地位未定,應屬於國際共管——雖然這一設想從未實現。

 

從以色列與約旦分享耶路撒冷,到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對耶路撒冷全面占領,這座城市的未定地位,其實一直都只有國際法意義。但是,這也意味着,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全面占領,迄今並未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


加之,東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聲索的首都,以及耶路撒冷三教聖城的身份——耶城歸屬,一直是一個高度敏感的話題。

 

那麼,以色列是否有資格宣稱耶路撒冷是自己的首都呢?

 

從事實層面上看,東耶路撒冷被占領五十年來,在行政上完全受以色列管轄。在東耶巴勒斯坦社區內部和約旦河西岸,一樣看得到猶太人的定居點。而且,以色列政府的主要中央機構也確實位於耶路撒冷。因此,在功能上,耶路撒冷似乎發揮着以色列首都的功能。

 

但是,名正才能言順,以色列還需要足夠的理由去說服他人:統一的耶路撒冷的確“應該”是他們的首都。

 

東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社區薩拉丁大街上耶路撒冷。市政當局掛上了慶祝的彩燈——而第二天就是巴勒斯坦浩劫日。這大概是以色列對耶路撒冷全權管理明證了。

 

方法


這時候,聖經》、考古和旅遊業,就成了以色列宣誓對耶路撒冷的主權、亦或者說巴以全境主權的主要工具。

 

《聖經》自不待言,不僅是猶太教徒和基督教最重要的宗教經典,也已深深與西方世界政治、文化和價值觀融為一體。《聖經》以無法證實或證偽的神學宣言,認可了巴以地區是猶太人的“應許之地”,以神學化歷史的方式,記載了南方猶大王國占領耶路撒冷並修建耶和華聖殿的過程。

 

而對於億萬普通基督徒而言,《聖經》“歷史”完全可以等同於“歷史事實”。因此,《聖經》本身就成了以色列向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和一些信基督教的發展中國家尋求天然支持的手段。

 

考古,則是將《聖經》故事具象化、現實化的工具。不管是尋找諾亞方舟、尋找亞伯拉罕在兩河流域的故鄉,或是大衛和所羅門的王國乃至耶穌的足跡,最早來到此地的西方考古學家,往往都有着很高的宗教熱忱。


以色列建國後,考古更成了證實《聖經》敘述和古代以色列歷史、支持錫安主義(猶太復國主義)領土訴求的不二法門,得到以色列國家以及海內外猶太財團的大力支持。

 

政治任務與考古發掘完美結合的範例,莫過於耶路撒冷老城外的大衛城遺址。雖然此處在鐵器時代的地層斷代難以令人信服,而且貌似也看不出此遺址與傳說中的大衛王有何直接關係,但這並不妨礙大衛城被包裝為耶路撒冷是猶太人故都地位的明證,成為了老城外最重要的景點之一。

 

大衛城遺址局部和背後的巴勒斯坦村落

 

最後,《聖經》和考古兩兩結合,完美地反映在了旅遊業上。考古遺址一方面憑藉某種解讀支撐着《聖經》裡敘述,另一方面則被建成遺址公園,吸引着來自世界的宗教信仰者。

 

比如,在老城中,傳說是猶太第二聖殿基座西牆的“哭牆”和諸多教堂,吸引着大量宗教信徒前來朝覲。而《聖經》傳說中耶穌走過的“苦路”,也成為基督徒眼中不可錯過的旅行項目。

 

對於耶城乃至以色列來說,經典的外在質量遠不如其象徵含義重要。而位於東耶的大衛城更是和旁邊的定居點融為一體,仿佛一座橫跨過往和現實的橋梁——大多數不了解近代史的遊客一路走下來,決不會注意到其背面山間那座擁有數萬巴勒斯坦居民的天然村落。

 

三千年來,從迦南人到古以色列和猶大人,再到基督徒和穆斯林,耶路撒冷換了一個又一個主人,居民也幾經更替。


來源:地球知識局


沒有人可以否認古代猶太人與這種城市千絲萬縷的關係,更沒有人可以否認對於猶太信仰群體而言耶路撒冷的文化和宗教地位;然而,這依然無法掩蓋一個事實:猶太人離去後,這座城市乃至這一地區兩千年的歷史發展,早已留下別的烙印。所以,關於耶路撒冷的一切認識,不應迴避巴勒斯坦人與這種城市業已存在的諸多關聯。

 

不過,這種謹慎對於某些人而言並不重要。有些人甚至聲稱,耶路撒冷不僅僅是現代以色列國七十年來的首都,更是“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三千年的都城!”

 

說出這種不尊重歷史事實之語的是何許人也?


不是別人,恰恰是特朗普政府的宗教顧問、在此次遷館儀式中發獻禱詞的美國福音派基督徒神父,羅伯特·傑弗里斯(Robert Jeffress)。

 

傑弗里斯與特朗普在華盛頓肯尼迪中心

(彭博社 Olivier Douliery 

 

宗教

 

作為一名福音派基督徒,傑弗里斯的說法並不驚人。儘管他曾經因為號稱所有不接受耶穌為救世主的人(包括猶太人)都會下地獄,但他對現代以色列和猶太復國主義的絕對支持,讓大多數以色列人、以及美國的知名猶太遊說集團AIPAC(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的政治精英們,都不會對他過於挑剔。

 

雖然猶太精英在美國政治、經濟、傳媒、教育和學術界的支配地位盡人皆知,但美國公眾對以色列的支持卻不能僅僅由此解釋。


真正要害的事實是,在美國,有一批基督徒美國人是以色列和猶太復國主義的鐵杆支持者——而這些保守派基督徒,也是共和黨特別是特朗普的重要後盾。


特朗普關於耶路撒冷地位的立場和行為,與此息息相關。

 

猶太學者斯佩克特(Stephen Spector)在其專著中分析了福音派基督徒與以色列的關係。在書的開頭他講到,有一位福音派基督徒曾經跟他說,願意為以色列而死。這令他大為訝異:“為什麼?”後者首先講了宗教上的親近感:“當我在哭牆邊時,我聽到旁邊的猶太人和我向同一個神祈禱。”


可親近猶太教,何以成為誓死保衛以色列的理由呢?在斯佩克特的追問下,後者終於承認:“以色列是守衛西方價值觀的前線!”他說,以色列的存亡,決定了他的兒子將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裡。

 

無獨有偶,作為虔誠基督徒的美國副總統彭斯,也在今年的AIPAC年會上發表演說,表示以色列的價值就是我們的價值,以色列的戰鬥就是我們的戰鬥。”

 

可見,美國福音派對以色列的支持,除了宗教感情之外,同為西方文明一分子的身份認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美國副總統彭斯

 

身份認同


歸根到底,福音派基督徒對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的支持,離不開雙方同屬西方利益和價值觀集團這一背景。


猶太復國主義以猶太傳統和身份認同為殼,本質上是特定時期源於歐洲的殖民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結合體猶太復國主義來到中東的時間,也在時間上與基督教的歐美列強涉足奧斯曼帝國和中東事務緊密相關


歷史的進程,讓曾經的死對頭變成了所謂“猶太-基督文明”的共源,面對中東伊斯蘭世界乃至非西方文化整體,他們成為了最親密的盟友。

 

換句話說,福音派基督徒所秉持的文明觀,雖以宗教為基礎,但在效果上強調的是維持西方絕對優勢的延續。他們與美國社會的保守派當然高度重疊。在這一“事業”里,同屬近現代西方精英勢力分支的現代以色列和美國,自然會走到一起。

 

與退出伊朗核協議相比,遷館和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只是特朗普維持大選承諾中和獲取選民支持中難度最低的兩項舉措。美國對以色列和猶太復國主義事業的支持遠不止於此。所謂巴以衝突,現在看更像是一方對另一方的絕對優勢,局勢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改變。

 

民族解放和宗教對立都無法很好地概括目前的巴以關係,反而基於意識形態、文明和實際利益上東西方對立而形成的地緣政治因素(如真主黨和伊朗與以色列的矛盾),或許是觀察巴以問題一個更合適的角度。

 

進一步說,只要以色列仍是西方文明釘在中東的楔子,並且與美國國內猶太和基督教精英勢力相互配合,巴以之間、中東與西方世界之間的“悲喜兩重天”,就會永恆反覆上演。


文/梅華龍

(哈佛大學近東語言與文明系博士生、

希伯來大學訪問博士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5月15日,郭文貴的視頻,
2017: 金三胖確實沒啥政治智慧,只顧自個出口
2016: 淡紫:看病小記(二)
2016: 我就是文革餘孽 – 90後紀念文革50周年
2015: 遵義和延安為什麼是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2015: ISIS兵臨亞述古城,如果摧毀了亞述古城
2014: 老八,你還記得你向我推薦的車子牌子和
2014: 怕怕!差點送了小命
2013: 朱令案爆猛料:警方曾拿出指紋證據 孫
2013: 直言:重提朱令案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