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日本究竟是在衰落,還是在偷偷崛起
送交者: 賈舟子 2019年04月30日19:51:19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前言:筆者在上學時,結交過一批日本同學。我們每周幾乎有五天都在學校餐廳(cafeteria) 一起吃飯和侃大山。一般的日本學生英語不是特別好,但是我很詫異地發現,和他們交流思想,常常會有「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從美國人身上找不到的。

日本人給我的總體感覺是:不善於辭令、不張揚、謹小慎微。一個日本人在異國他鄉碰到另一個素不相識的日本人,他們至少會相互點頭微笑示意。

誠然,我對日本人的了解只是浮於表面而已。下面我介紹的帖子對日本人做了十分有深度分析,很值得一讀。


日本究竟是在衰落,還是在偷偷崛起


作者:水木然 


這些年我們已經習慣了看日本的笑話,嘲笑日本的經濟狀況,然而《孫子兵法》裡說: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意思是:你看到的是虛的,往往是實的;你看到的實的,往往是虛的,也就是說我們所看到的表象和事物本來的面目往往是相反的。


要知道,日本人可是《孫子兵法》精髓的繼承者,那麼真實的日本究竟是什麼樣的?


《孫子兵法》裡還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只有充分了解對手,才能從根本上蔑視對手,今天我們就來從另一個角度剖析日本!


1:日本是怎麼強大的?

 

我們都知道,日本強大的起點是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是日本人看到西方的強大之後主動學習西方,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本明治維新的初期是學西方,中後期學的卻是中國的春秋國學,叫王政復古。

 

日本的強大,其實來源於中國天下一家的大同思想。

 

因為日本一直都是東方文明的繼承者,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畢竟有着本質的不同,東方文明是發源於農耕,講究的和自然的統一,崇尚一種穩定的社會秩序,而西方文明發源於海上,一直處於流動狀態,講究即時性和征服性。

 

日本人還是在骨子裡崇尚秩序和穩定的,這就決定了日本走上了一條模仿西方卻又保留東方特性的道路。


來做一個對比:

 

1:商權

 

日本企業海外投資戰略的最大特點,是普遍以“商權”為中心,而其他國家的海外戰略,則大多以“股權”為中心。

 

美國是“股權”模式的教父,中國的海外併購戰略思維也在不斷學習這種模式。他看重的是絕對的股權,因此更習慣於從財務報表的盈利項來決定是否要收購某家公司,這種模式使得中國公司在進軍海外時容易急功近利,而缺乏精密布局。

 

所謂“商權”模式,就是看中所投資獵物在其產業鏈中所起到的核心地位,然後以合資的方式先參與進去,再通過稀釋股份的方式,慢慢蠶食整個產業鏈,這就是日本企業的併購方式。

 

“股權”模式是謀求短期利益,講究快、狠、准;“商權”模式是謀求長期利益,講究細水長流。

 

美國人認為控制一家企業就是要控股,但是日本人不這麼想。他們通過商社控制資源的上游和市場。

 

打個比方,2003年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為300萬美元,而到了2006年,這個數字已經飆升了10倍。松下用這筆錢不斷稀釋中方合作方的股份,把他們原本的合資工廠變成了獨資。對於中方合作夥伴來說,或許獲得了不少現金收益,但多年打造的銷售渠道和網絡就拱手送給了松下公司。


日本通過股權的方式,以極低的股權進入一個國家的產業市場,並鼓勵當地推動“國產”產業,其通過極低的股權敞口,進入市場,並將自己的技術、產業、金融、貿易快速輸入,使其成為一個國家產業背後的真正的掌控者。



再比如沙特從一個只會出口石油資源的國家,一躍成為擁有頂尖石化技術的國家,成為第一大石化產業國。包括業界在內的很多人都沒弄明白該國的相關的產業配套設施,像石化技術、石化產業、石化發電廠、海水淡化設備等是誰提供的?答案是以三井、三菱為首的綜合商社才是該國石化產業的掌控者,即商權掌握者。

 

商權的思想,追本溯源,其實是中國古代商業文明的精華。中國古代一直是比較忌諱“商業”二字的,中國人講究“大象無形”的境界,寧可把“商業”的核心思想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裡,就好比把一滴水放到大海里,看似不存在卻又永遠都存在。

 

深受中國古代文明洗禮的日本人,利用他們對“商業”思想的獨特理解,不斷構建和細化社會中各種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包括長期的市場渠道、長期的供應鏈、長期的融資渠道等等。在這種商業氛圍中,穩定性是第一位,占有率是第二位,利潤率是第三位,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細水長流。

 

而西方商業文明的“股權”思想,往往更有利於暴富裕階層對勞動階層的財富掠奪,因為西方社會的變化太快,財富的流動性太強,他們總有及時行樂的味道。


2:商社

 

看懂了“商權”,我們再來看一下“商社”。

 

商權的核心目的就是讓大家能夠真正的“共生共榮”,所以在日本“共生共榮”是普遍的價值觀。

 

日本財團就利用這個邏輯,在社會上建立龐大的生產體系,分工合作,避免競爭,力求共贏。日本財團以製造企業為武器,在統一整合下掌控全球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商業布局,不斷的建立龐大的生產體系,分工合作,避免競爭,力求共贏。所以日本公司很少會單兵作戰,抗風險的能力非常強大。從產業布局來看,日本公司喜歡充分發揮聚集效應,比如松下的60多家在華工廠都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

 

日本財團通常是以橫向聯合的方式組成,其中由三個核心部分:主辦銀行,綜合商社,大型製造企業。以三井財團為例,櫻花銀行是其主辦銀行,三井物產是綜合商社,而像索尼、東芝、松下電器、豐田汽車等等製造業,不過是財團推到消費者面前的品牌表演者而已。

 

現在主導日本經濟的力量是著名的六大財團,即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勸銀。這六大財團的前身是日本著名的四大財閥——安田、三井、住友、三菱。二戰之後,這些財閥表面上分崩離析,實際上解散之後的各個企業之間以“經理會”的形式長期保持合作關係。各大成員企業間形成鬆散的聯合體。

 

日本的商社表面上是競爭關係,實際上不斷聯手合作。比如三井做大宗貿易的時候,三菱商事、丸紅商事這幾家商社看似是競爭的,但實際上每個月負責人都要坐在一起共同探討市場的變化。他們通過一段時間的競爭都有各自劃分的客戶群和地區,所以在競爭的過程中有時候有衝突,但是他們會進行協調。

 

如果在利潤分配上有衝突就坐下來交涉,大家坐下來劃分一下市場。比如NEC去占領中國市場,東芝就跑到越南去發展。開始可能到一個市場打,打到一定時候企業之間就會進行協調,這個協調並不一定商社出面,大企業之間也會坐下來協調。



以鋼鐵行業為例,日本鋼鐵企業30多年來通過各種方式直接或者間接地參股巴西、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鐵礦,控制了鋼鐵產業的上游資源,從而挾制了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鋼鐵企業的發展。

 

再比如索尼跟三井的共同投資變得越發密切,這個密切不是美國式控股關係,而是相互持股,或者共同投資。就好像親家一樣,兩個兒女如果結婚了,兩個親家是不是就是一家人了?實際上就是這種關係。不光是一對兒女,我有十個兒子,他有十個女兒,不止一對在結親,這個親家就更緊密了。

 

2:日本型“社會主義”

 

這些企業之間通過交叉持股、互派懂事交織成一個龐大的商業網絡,他們的理想就是網羅住所有他們涉及行業的各個環節,當然,除了資本的關係之外,長久的合作使得他們好像一家人一樣,當所有人都在批評日本商業文化重視人際關係而漠視規則的時候,很少有人意識到正是長久穩定的協作關係,已經悄悄構築了龐大的海外商業帝國。

 

日本財團可稱之為一夫二妻制,一個綜合商社帶着兩個財團在運作,開始在競爭,慢慢進行了融合。財團是一個大家庭:父親是主辦銀行,母親是綜合商社,子女是產業,母親孕育出產業以後再繼續培育,提供服務提供財團,長大後還給對象,就是金融服務。

 

商社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整合產業鏈,現在中國經濟生產已經越來越零碎,而日本的商社就把這些產業組織起來,通過貿易投資,把這些企業關聯起來,很容易進行大規模生產。本來這個企業和那個企業沒有太大的關聯,但是因為商社在裡面投了10%,實際上通過商社就發生關係了。



而且他們的投資不是單線的,有時候這兒投了一部分,那兒又投了一部分,他們之間又有投資關係,這樣成了網絡。別看只投了10%,但是能夠幫你把這個網織起來,而且有了網就有信息源,能夠把這些信息揉到一起,從中發現商業機會。

 

二戰之後日本的財閥都被拆開了,實際上還是在彼此聯繫。解散的只不過是當時家族的人,家族的人是資本方,不是實際經營者,經營者是經理人,經理人沒解散,平常還有來往,最後又形成了財團,也正是這些經理人在操縱這些企業。


日本的財團目前已經形成了產業組裝網、利益共同體,是共生關係。隨着國際化的發展,財團越來越國際化,現在很多的日本人已不知道有財團的存在,越來越隱形,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講的“大象無形”、“大音希聲”。


日本遵循的是將金融投入到生產領域,通過生產的擴張,到全球市場擴大,占領市場,獲取利潤的模式。而美國更傾向於把金融作為牟利的手段,通過各種衍生工具牟利。

 

日本這種模式就保證了社會秩序的穩定性,比如日本的大型公司里繼承性很強,基本上是師傅教徒弟,一點一點帶出來的。這樣人心就不會那麼浮躁,人人都焦慮不堪的社會,是很難出好產品的。

 

中國儒家文化就是在不斷的將各種秩序,日本人學到其中的精髓,把國家看成大企業,如果一個企業做大了也成了一個國家。

 

如今,整個日本實際上就是一家公司,他們在後台上進行了關聯,這就是有計劃的市場經濟,是綜合化了的市場經濟綜合體。

 

所以日本表面上是資本主義國家,實際在按照大公社的方式在打造國家,日本課本上稱自己為:日本型“社會主義”。



現在中國企業如果想併購海外公司,很多都必須依靠美國的投行來完成,而這必然面臨很大的風險,因為我們的定價、財務制度都會在美國投行面前展露無遺。而日本公司進行海外併購的時候,幾乎很少用美國的投行,他們完全是依靠綜合商社來完成併購。


日本模式的強大力量,我們或許能從日本的模式中得到一個啟示,中國是否該有一種自己的模式,而不同於美國的模式?這種模式有強大的財力支撐,有信息通暢的商社作為先鋒,有優秀的製造企業攻城略地。合縱連橫交相滲透,縱橫捭闔層層占據,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否會讓那些美國經濟傳教士們感到一絲寒意呢?


如果按照美國的經濟制度設計的話,金融和商業各自為政,甚至互相爭鬥。商業想辦法怎麼獲取商業利潤,壓迫產業利潤,這不是一種共生的體制。理想的模式應該是,商業扶植產業做大,再從產業做大、做強的過程中也獲得利益。


3:日本是怎麼變低調的?


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一路高歌猛進,經濟體量直逼美國,到了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日本製造的產品充斥全球。

 

日本資本瘋狂擴張的腳步,令美國人驚呼“日本將和平占領美國!”

 

槍打出頭鳥,面對日本經濟的強勢崛起,美國徹底坐不住了,逼迫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這是日本經濟的轉折點,隨後日本陷入了長達十年的經濟停滯,即“失落十年”。

 

二戰時期,日本曾試圖用軍事征服世界,但以徹底失敗而告終。這一次日本企圖用經濟方式征服全球,再次失敗。這一次也讓日本徹底清醒了,它明白了一個道理:明着爭奪世界霸主這條道路是行不通的!

 

這些年,日本開始韜光養晦,為了麻痹世界對他的警惕,相繼推出了一系列的“反省”之作:《日本沉沒》、《日本即將崩潰》《日本的危機》、《日本的挑戰》、《日本的劣勢》等等。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日本也曾偷偷制定的《再興戰略》和《未來投資戰略》,這叫瞞天過海。


日本開始放低身姿,甚至低到塵埃里。日本也很樂意看到國際媒體大肆渲染日本失落的20年,這樣他們可以更加隱秘的發展……


4:日本真的很窮嗎?

 

由於日本財團更講究滲透性,所以他們更喜歡躲起來當隱形巨頭,日本有很多隱形巨頭,比如基恩士就是其中一個。

 

基恩士在工廠自動化領域享譽全球,尤其是在傳感器領域是全球當之無愧的霸主,其產品70%具有世界創新性,這種創新性帶來高附加值。

 

如今它在全球超過 45 個國家和地區設有 200多個辦事處,全球的員工人數超過5000人。從世界500強製造企業到小微企業,很多都是使用它的解決方案。

 

基恩士曾被《商業周刊》譽為全球1000家最有價值公司之一,連續七年入選福布斯雜誌的《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排行榜》。

 

這個公司的創始人滝崎武光本人非常低調,在中國賺那麼多錢,卻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這就是真正的隱形巨頭。

 

所以,我們現在都在唱衰日本,日本人也跟着哭窮,但其實他們內心很明白自己並不窮,他們只不過是打消別人的敵意。日本已經非常樂意接受人們大肆談論他們的不景氣,這何嘗不是一種臥薪嘗膽?帶有非常隱秘的戰略目的。



當很多國家還是熱衷於用經濟數據如GDP、進出口貿易額等來表現本國的經濟實力時,日本已經開始學會了掩蓋自己真正的經濟影響力。

 

如果一個人整天耀武揚威的,肯定招人恨,日本人真是把中國外圓內方的思想精髓學到了骨子裡。

 

所以,日本這個國家真的不可小視!


如果我們依然沉浸在“日本沒落”、“日本衰退”的幻覺中,那麼,只會令我們無法看清楚真正的日本。一定要警醒啊!

乾貨每日見 2019-04-30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毛新宇可能是重傷,還沒死。所以那個名
2018: 烏有之鄉32個毛左趕在南北韓峰會宣布終
2017: 朝鮮統一半島是中共安全的最大保障。
2017: 大家評評,這是個所謂so-called“學過
2016: 男人夢中: 也談談最低工資和剩餘價值
2016: 大清國被亂黨和家賊給顛覆的,與中國無
2015: 為什麼中國人要把劉亦菲這個豬頭叫做神
2015: to對對眼,要中國人自信,不過於習大大
2014: 正常情況下的文明和非正常情況下的不文
2014: 我還是覺得SIR 特有理的北京同事帶着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