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印度生活纪录(上)
送交者: 幼河 2020年07月06日01:01:28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印度生活纪录(上)

随水

 

从2019年十月至今,已在印度定居半年;很多人都对印度好奇,所以我就来讲讲自己在印度的生活。

话说来过印度的中国游客,对印度的印象普遍两极分化——要么爱,要么恨,很少有中间地带。有人说印度“测不准”,一方面是因为印度人的脑洞大、不靠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很难对印度这个国家建立一个黑白分明的概括。那些游客在印度只是蜻蜓点水般的游览,对印度的认识无异于盲人摸象,仅仅看到了印度的某个局部、某个截面,便给出了自己的印象和结论,这些认识都算不上客观。

其实印度人自己也几乎没法儿把这只大象给摸全——因为印度的社会阶层是割裂的,你出生在了某个阶层,便被限制在了这一阶层。家道中落的婆罗门不会变成贱民,贱民再怎么飞黄腾达也不可能变成婆罗门,两者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印度,我能在这里告诉大家的,仅限于我个人的体会和经验,不具备普遍性。

我住在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哥印拜陀。游客眼里的“典型印度”是泰姬陵、古堡、恒河,南印度一样都不沾,所以这里会跟网络上流传的印度有些不一样。当然,“典型印度”本身是个伪概念,就好像只有西方人眼里才会有“典型中国”,中国人自己是不存在这一概念的。

我个人觉得南印度更接近真正的印度,北印度主打的是莫卧儿王朝带来的伊斯兰文明。

我的太太是信仰藏传佛教的拉达克人,拉达克在印度的最北边,挨着西藏阿里;而哥印拜陀却在印度最南边,挨着斯里兰卡。我用谷歌看了一下,如果从我们家开车到她娘家,有3500多公里——刚好是北京开车去拉萨的距离。会跑来这里定居,因为瑜伽村的项目和我的项目合伙人都在这边。合伙人是一位在中国呆了12年的印度瑜伽大师,跟我一样是跨国婚姻,他的太太和儿子是我所知的除我之外唯二在哥印拜陀定居的中国籍公民。如果不算那些在印度经商和留学的华人,定居印度的中国人少之又少。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一样,宗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的一切生活和社交都基于宗教,这一壁垒是远比文化差异更大的隔阂。印度人的婚姻非常看重门当户对,包办婚姻依然盛行,女孩子倘若擅作主张自由恋爱,父母不满意的话很可能会被逐出家门(我家一个邻居便是如此,她当年不顾家里反对与丈夫结婚,她父亲至今都不跟她说话)。再加上印度媒体常年不遗余力地黑中国,中国男人娶到印度教的姑娘的事情,至少我不曾听闻过。

 

【住】

 

既然打算定居下来,那么第一件事当然是找房子。哥印拜陀似乎没有租房中介这一行当,但有类似于58同城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自己的供需,转卖闲置物品或者租房。我们先从平台上看好房源,然后联系房东过去看房。

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印度的城市规划问题,在印度如果不问人也不用谷歌地图的话,你很难仅仅通过地址就找到某个地方。在中国你知道什么路几弄几号,一般总能按图索骥找过去。印度可不是,他们的门牌号形同虚设,酒店之类可以通过谷歌地图搜索到,但假如要找别人的住家,通常有两种方式:1.到了附近以后打电话给对方,让他实时导航;2.到了附近某个地标等着对方来接你。自己硬找的话一定会鬼打墙。

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1.印度城市缺乏规划,社区建设杂乱无章,私有制寸土不让,常常明明很近的直线距离不得不绕道而行。2.印度大多数地方都没有路牌和门牌号标识,很多时候地址写的都是“在XX附近”、“在XX对面”。

我们总共看了五六套房源,最后综合面积、便利性、环境等方面,选了一栋新建的私宅公寓。私宅就私宅,公寓就公寓,私宅公寓是什么鬼呢?印度的土地是私有制的,但私有制不代表你可以为所欲为。首先,无论你要建什么,都需要先要拿政府批文;第二,你可以建公寓的式样,但各个单元的产权不能分割出售——说白了就是不能自己开发买卖房地产。

在我的这个城市,一般中产阶级都有自己独门独户带院子的小楼,跟中国的广大农村差不多。很多人家在盖房子的时候,就会留一个楼层专门用来出租,每月收点房租不无小补。而我租的公寓,造这整个楼都是用来出租的,房东另有住处。说是公寓楼,其实也不过三层楼共六户人家;虽然只有三层楼,却已然是方圆百米的制高点了。

我租的公寓大约80平米,2室1厅2卫,折合人民币月租1000块不到一点。据邻居们说这个价格算是比较贵的,然而就我看的几套房源比较下来,这价格在当地合情合理。这样一套公寓如果带产权的话在当地售价约三四十万人民币,一年1.2万的租金,租售比在3%左右,相对还是比较低的(作为参考,印度的银行定存利率可以高达7%)。房东建这栋三层楼公寓成本七十万,如果全部租出去一年收入7万,至少也要十年才能回本,算不上一个好投资。

房子敲定,下一步是添置家具和电器。印度租房有个特点:房间通常不带任何家具、电器,租客要自备所有家具、热水器、燃气灶、空调,甚至吊扇。我们租的房子房东给装了吊橱、衣柜、吊扇,除此之外都得买。在印度的大城市也找得到一些可以直接拎包入住的出租房,但这些房子通常都是租给外国人或海外归国的印度富人,价格往往比市价高几倍。

之所以会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印度人的“洁癖”。估计很多中国人听到这话会震惊:印度明明就是世界上最脏的国家,怎么可能有洁癖?这点我真不骗你们,印度人真有洁癖,只是印度人的洁净观比较奇葩。觉得印度人脏,是对印度最大的误解。印度人还觉得我们脏呢!过去婆罗门是不出国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到了国外就会被污染,只有印度是最干净的。

众所周知印度有种姓阶级有贱民,贱民过去又叫“不可触碰者”,甚至连影子都不能碰到别人。这是为啥呢?就是因为印度教有洁癖,觉得贱民“不洁”啊!在一个洁癖的社会里,脏活总得有人干,而贱民们就是职业干脏活的人,他们不得不接触到印度教定义为“不洁”的那些东西,比如动物尸体、血污、粪便之类。印度教里面有一套繁琐的分类体系来定义“不洁”,比如人身上有十二种不洁物(如粪便、唾液等),被多次转手的人或物也都是不洁的。就连器物亦有各自的洁净排名:金>银>青铜>黄铜>陶器。并且不洁不限于客观事物,出生和死亡这类事件也是不洁的。

按照我们的认识,脏可以清洗,哪怕掉粪坑里,也总有办法洗干净,印度教的不洁却是超越物质层面的。有些“不洁”具有时效应,造成的污染是暂时的,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化解:比如用水清洗——恒河水被认为是洁净力最强的水;比如剃除毛发——在印度如果有重要家庭成员离世,最亲近的人会去剃光头,因为死亡是一种不洁;再比如涂抹牛的五种分泌物。

而有些“不洁”却是永久的,那些永久性的不洁不但无法通过物理来清洗,甚至是无法通过物理隔绝的。这就有点像一些男人会觉得女人被别人睡过就脏了,这种“不洁”是洗不干净的。印度教徒对这种“不洁”有一种精神上的“膈应”,困扰印度已久的厕所问题根源便是在此,印度人无法忍受把厕所这么脏的东西和他们的神龛放在同一个屋檐下,所以很多地方就算修厕所也常常会独立在房屋外面。我们租的房子有两个卫生间,我们有一户印度教的邻居从来不使用厨房边上的那间卫生间,他们觉得如果在那里大小便会污染厨房——因为这个卫生间跟厨房使用了同一堵墙。

由是之故,印度人会比较忌讳别人用过的东西——因为被多次转手的东西是不洁的。谁知道这张床上发生过什么?谁知道这个灶台烧过什么?谁知道这个冰箱里放过什么?所以最保险就是所有东西全部用自己的。

我们是“白手起家”,只好从零开始一样样添置。不算从国内背过来的东西,在印度安家这部分,家具家电锅碗瓢盆七七八八在当地花了大概两万块钱。

我们租房的时候正好赶上相当于印度“圣诞”的排灯节,商场里各种大促销,所以我们的第一批大件都是去商场买的。先说家具部分,印度这个国家虽然不富裕,但人民群众倒是非常讲究环保健康,凡是居家家具基本只买实木的,办公家具才会用胶合板。实木家具比中国便宜——因为是印度制造;胶合板家具比中国要贵——因为都是进口。我们买了急需的餐桌、电脑桌、床垫、椅子,后来又陆续在亚马逊上买了第二张电脑桌、沙发、电视柜。对比看了下我们某些邻居,他们家里几乎没什么家具——坐在地上、吃饭在地上、睡觉也在地上。在某种意义上,家具对印度人大概算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

再说家用电器,我只想说印度的家用电器真的太贵太贵了!怎么个贵法呢?你回想一下中国十年前的型号,以及二十年前的价格。比方说一台中国二十多年前用的那种单门冰箱,印度促销都要1700人民币;那种对开门的大冰箱,印度卖上万;国内1800人民币的55寸小米电视,印度小米专卖店同型号要3800块(其他品牌这个尺寸要五六千)……。印度的家电跟印度人民的消费水平完全是不挂钩的,这让我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家里7000块钱买29寸夏普彩电,7000块钱买1.5匹的夏普空调,1500块钱买夏普微波炉(当年我们家是夏普脑残粉)……那可是九十年代的钱啊!如今回想起来当年的这种消费简直是犯罪。

鉴于印度家电的两倍甚至三倍于中国的高价,除了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热水器、净水器这些大件,小家电我都尽可能从国内背过来的,省了很多钱——小米4K激光电视,国内7800买了个二手(二手过海关更方便),印度售价20000+;小米智能压力电饭煲,国内525,印度没找到,类似产品1000+;九阳智能豆浆机,2016年双十一599买的,印度要2000+。

我这里不是要给小米打广告,买小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印度有小米的售后,万一出现质量问题,就算不给三包,起码有个地方可以送修。小米在印度同样扮演了价格屠夫的角色,印度当地受欢迎程度之高,以致有一些印度人还以为小米是印度品牌。

在添置的家电中,有两样东西买后悔了。一是净水器,我买好了印度本土品牌的一台净水器之后,才发现在印度小米门店有一款印度特供版的小米净水器,物美价廉。中国的小米净水器是实时出水的,出水的时候必须通电;印度版则是带水箱的,这样就不会受到停电影响了。二是冰箱,以前在国内,冰箱用得并不多,因此在印度就买了个单门冰箱,觉着应该够用了。住下来才发现,这里一方面天气热,新鲜蔬果放在室温下一会儿就蔫儿了;另一方面虫蚁多,如果不用密封容器,不一会儿蚂蚁就会来安家,所以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放冰箱里——冰箱不只是冰箱,更是保险箱。很多在中国没有必要放冰箱的东西,在这里最好都放冰箱。

现在的印度就有点像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轻工业薄弱,政府为保护自己落后的产业,对家电产品征收高额的关税,造成家电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国外淘汰的老旧型号库存倒是在印度市场得以焕发第二春。由于关税壁垒的存在,走私在印度非常有利可图,甚至我都考虑干过——由于印度政府限售无人机,你在国内买套大疆无人机,带到印度立马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贩毒也不过如此吧。身为外国人,干走私有优势,只要把数量控制在自用的合理范围内,印度海关不会太为难你。

今时今日印度和中国的差距,也有点像九十年代的中国和日本。我记得九十年代的时候,日本的电子产品就是品质和高科技的象征,日本最好的产品都只有日文菜单只在日本销售;如今中国最新的产品也都只有中文菜单只在中国销售,甚至有的必须连接在中国网络下才能正常工作。然而印度人对中国制造的印象普遍不佳,这主要因为印度商人在进口中国产品的时候为了迎合印度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批发的都是一些低价劣质的产品,普通印度老百姓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的高档货。所以当印度人民见到我带去的一些最新的中国智能电器时,原有的认知遭到了颠覆,而在进一步得知中国的售价之后,他们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害怕并拒绝承认中国的进步,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很普遍。去年有个一个台湾人看我玩大疆无人机觉得很溜,他在惊叹之余,绝不愿承认这是中国自己研发的科技产品,固执地认为中国只有仿制和组装的能力。

不过我接触到的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人,如今已能清醒认识和接受中印的差距,这种差距可能是二十年,也可能是五十年。

 

【水电煤】

 

印度基础建设的落后积重难返,密集的人口加上土地私有制,导致政府几乎无法进行任何高效的基建改造。印度许多地方都没有政府铺设的自来水总管,那老百姓只好自己来——我们的公寓楼自带混凝土水箱,泵的是地下水,不需要交水费。在印度到处可见水塔,而老百姓家家户户屋顶上都有大水桶——电力没有保障,不建水塔的话断电就意味着断水。在一些老城区,你会看到如迷宫般的水管,就跟他们自己拉的电线一样乱。假如住的是贫民窟或者老式的瓦房,不具备在屋顶上装大水桶的条件,那就得每天定时定点去取水。我只在果阿、西姆拉这些曾经的殖民城镇见过水表。如果你留心的话,会发现印度街头几乎找不到消防栓,不然穷人肯定会偷消防栓的水。

印度的电力供应也是个大问题,印度的人均用电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在哥印拜陀停电是家常便饭;连着一个星期没停过电少见,每次下大雨也必停电。我从上海搬来印度,随身最重要的一件东西就是存储我所有照片和数据资料的NAS服务器,由于担心完全没有预警的断电问题,在UPS断电保护设备到位之前,我一直都没敢打开NAS。UPS这玩意儿在中国从未普及过,然而在印度,如果你买台式电脑的话,UPS就跟鼠标键盘一样属于标配。条件稍微好点的人家里会有三路电,一路是普通电路;一路可以承受高安培的专供空调,普通电路跑不起空调这样的大功率电器;还有一路保障电路,配了一套逆变器,在停电的时候就能保证冰箱、电扇、电灯等设备的继续运作。

印度的电分农用、家用、商用、工业用。农用电免费,仅用于灌溉;家用电有补贴,每个月有免费的度数,超过这个度数之后才开始计费;商用电和工业用电比较贵,但最要命的是工业用电常常会有用电限制。你在印度开个工厂,流水线设备啥的都装好了,然后每天机器只能开8个小时,其他时候都得闲置着,无形中拉高了生产成本,这也是印度制造价高质低的原因之一。

印度的管道天然气还是个空白,家家户户都用液化气罐。以我们家每天做饭的使用情况,一个液化气罐六十多块钱可以用两三个月。我合伙人的家是比较现代化的一栋商品公寓楼,我惊讶地看到他家居然用的是管道燃气,后来才发现他们的物业用一个很奇葩的方式解决了管道煤气的问题——在他们公寓的底楼,有一间液化气罐储存室,将许多个液化气罐接到一根根燃气总管上,这些总管再输送到每家每户。我当时就被这波操作给惊呆了,这不是把所有的鸡蛋硬塞到一个篮子里吗?但你要是跟印度人讲安全生产还不如对牛弹琴,印度人民每天的生活就是走在钢丝上,公交车、城铁从来不关车门,工地上也不见有人戴安全帽。

顺带补充一下社区排污和垃圾回收的问题,我住的这个社区,马桶污水有单独的封闭排污,生活污水直排路边半开放式的水沟里。水沟里面的水黝黑黝黑,看不出有流动性,散发着一股恶臭,常常能见到老鼠在里面钻来钻去。住在底楼的人家出门就是这样一条臭水沟,有些地方搭了几块石板,让我回想起小时候上海的棚户区人家,门口就是阴沟。水沟一直延伸到主路,排进了主路边一条更大的水沟……这条水沟最后通往哪里我就不晓得了。可以确定的是,生活污水和雨水用的是同一条排水沟,所以我有些担心雨季的时候路上会不会污水四溢。刚搬来的时候,为预防登革热,社区来家里检查有没有蚊虫繁殖的积水环境,我心想你们不把外面的水沟整治好,来家里看有毛用?

再讲下垃圾回收。据说印度和日本世界上唯二的两个大街上没有垃圾桶的国家,日本的干净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印度怎么样大家也看到了……印度为了避免污染问题,很多地方都明令禁塑,整个区域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取而代之的是报纸、香蕉叶、一次性纸餐具、一次性陶器。印度街头小吃种类繁多,他们倒是可以真的做到不用塑料餐具:花生之类的炒货干货,给你用报纸包;炒面之类的会给你个单面防水处理过的纸盘子;奶茶、酸奶会用一次性的陶杯或纸杯来装;果汁则用玻璃杯,喝完归还;就连吸管都是纸制的。虽然一次性塑料制品可以禁用,但你阻止不了各种包装食品的塑料包装啊!扔垃圾是一种刚需,垃圾桶的缺失直接造成了乱扔垃圾现象的司空见惯。部分卖冰淇淋的小店门口会放个破盒子或破桶,收集冰淇淋包装纸;一些旅游景点附近偶尔能看到一两个垃圾桶,其他地方要找垃圾桶着实不容易。

我们的社区里没有垃圾箱,工作日每天早上会有几个妇女推着一个小车,一路走一路吹哨子,挨家挨户回收垃圾。很“印度”的一点在于,她们收垃圾没有固定的时间和路线,有时候从前面的路过来,有时候从后面的路过来,毫无规律可循。我每天早上得要竖着耳朵听哨子声,通过哨子来判断她们的方位和远近——嗯,在印度“吹哨人”可能只是提醒你倒垃圾。

这种挨家挨户回收垃圾的方法看着笨拙,实则兼顾了垃圾分类。首先她们会要求你把干垃圾和厨余垃圾分开,厨余垃圾估计是拉去填埋发酵,而干垃圾她们会现场检视,然后手动分类放入不同的袋子。每天上午会有好几个“小分队”活跃在社区里,她们会把这些垃圾聚集到一片空地,分拣其中有价值的东西,最后由垃圾车装走。电器包装之类的大件垃圾,要找专门的拾荒人上门来收,可以跟他们换一些廉价的锅碗瓢盆。

这种社区垃圾回收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印度的一个缩影——理念是先进的,方法是落后的,效率是低下的。我在周游印度的过程中,曾见过几次街头的分类垃圾桶,但似乎只是市政的一些宣传样板,并未自上而下推行。

哥印拜陀在印度算是个三线城市,大体就是这样么个情况。按照我的分类,印度就俩一线城市:孟买和德里。孟买是一座魔幻而又真实的国际大都市,是世界上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德里是这个世界上我最讨厌的城市,没有之一(用盲人摸象这个比喻来说的话,孟买你摸到的是大象的鼻子,德里则是摸到了大象的屎)。然后那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可算二线城市,比如班加罗尔、加尔各答、金奈、海得拉巴、艾哈迈达巴德、勒克瑙、巴特那等等。以上城市分类仅代表个人观点。

印度的一二线城市有一些高层公寓楼的小区,看起来就跟中国的高档小区差不多,这些高档小区里是否有更靠谱的生活基础设施保障,我就不得而知了。

屋子掇拾好之后,左邻右里来我们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哇,你们家里好整洁干净!嗯,要知道我可是上海老阿姨的亲儿子,从小就耳濡目染了我妈强迫症般的打扫方式。上海人因为过去家里房子小,演化出了收纳和打扫的种族天赋。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两点:1.印度人有洁癖,他们很重视居家整洁,即便是贫民窟的人家至少看起来也是干干净净的。去过印度的人都知道,在印度进寺庙都要脱鞋。印度人把鞋子视为非常“不洁”之物,穿鞋进家门自然也是不允许的,甚至很多商店你都要脱鞋进去。2.印度这个国家的特点就是理念先进,方法落后。他们虽然不把鞋子穿进房间,但他们自己成天光着脚在室外跑,嫌鞋子脏,难道脚就不脏吗?怎么不把脚砍了留在外面?

其结果可想而知,印度人不把鞋穿进房间对于保持屋内的干净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他们的脚本身就跟鞋子一样脏。所以在保持个人卫生和居家整洁的方面,上海人可以完胜印度人。

在印度,干净和白皮肤那就是妥妥的上等人的标志。尽管印度政府一直把中国当作假想敌,印度媒体也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但其实大多数淳朴善良的印度人民出娘胎以来都从没见过活的中国人。

其实我在印度的生活就是自己觉得怎么舒服怎么来,既不算中式也不算印度式,没想到竟然冲击了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不经意中成了先进生活方式的“引领者”,邻居尝试了解和学习我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各种啼笑皆非的模仿:他们原来鞋子在门外乱放,看我们放在鞋架上,于是他们找了点塑料泡沫也搭了个鞋架;看我们在门口放了把椅子,偶尔傍晚在露台上坐坐,于是他们也放把椅子;看我们在家里用抽纸卷筒纸,他们也跟着买,结果发现卷筒纸买回来对他们完全没有用。

这里我补充说明一下印度厕纸的情况,印度人确实不用厕纸,但网上对印度人上厕所方式的恶心描述,纯粹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天朝上国心态作祟,不愿承认自己卫生习惯的落后,对印度的污蔑歪曲。在印度“用手指抠菊花”这种事情从古至今都从未存在过,事实很简单——用水洗:1.用瓢、罐子装了水冲洗,需要借助左手辅助,就跟我们淋浴时候洗菊花差不多;2.用喷头直接冲洗,整个过程手完全不用碰到菊花。由于印度天气炎热,他们洗完之后裤子一穿自然就干了,他们习惯了并不会觉得不舒服。印度人便后水洗的如厕习惯,极大地降低了痔疮的发病率。这其实是生活在热带的必然选择——在这么热的天气下如果不注重个人卫生,分分钟吃苦头。我现在也跟印度人一样,上完厕所必定水洗,过去用厕纸擦不干净导致菊花发痒的情况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内裤也永远都是干干净净的。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印度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在慢慢妥协,但习惯的力量太过强大,改变需要时间一步步来……就好像虽然他们接受了与厕所同处一个屋檐下,但还未能接受厨房和厕所共用一面墙。

 

(未完待续)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9: 隔壁有兩只禽獸好討厭。一隻烏鴉一隻猩
2019: 我和花痴男泼妇没有任何私下来往,他的
2018: xpt第二次抗美—习近平的皇帝梦
2018: 看下面傻谈的第一句,
2017: 川普团队直接通俄线索首次浮出水面zt
2017: 从台湾的11万家餐馆扯起
2016: 根据爱鬼5毛们的绝密军情,土共这几年
2016: 爱不爱国另论,念国之心还是有的。中国
2015: 冬冬:温哥华SAFEWAY,在美国的富贵同学
2015: 雪XXXX草叫什么苦,温哥华根本就不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