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南韩经济为什么超过了北韩
送交者: suibian2009 2013年03月13日14:50:13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网上对南北韩经济的评论,多半因带有政治立场而没意义。这篇文章作者无任何预设的政治立场,对两者做客观分析。值得一读。(标题为俺所加)

随便

http://www.cornellcssa.com/2e401a2a-7625-53e2-3906-9004ac85e54a

 

这篇文章写了许久才定稿,篇幅也比想象中略长。仅供大家参考。

今日有一本书在网上流传甚广,中文名称被翻成《我们最幸福》,英文名则为Nothing to Envy. 写的是朝鲜的故事,我也禁不住诱惑看了一遍。作者Barbara Demick 是洛杉矶时报驻韩国的记者,面对我们都很陌生的朝鲜,她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采访“叛逃”至韩国的“脱北者”。不同于政治宣传的非黑即白,或是经史中的王侯将相,她采访了一些小人物的心路历程,以一种别样的视角品评朝鲜自九十年代初至今的近二十年的历史。尤其可贵的是,文中的人物都来自于清津,一个朝鲜北部的没落的工业城市。不同于首都平壤,这里没有形象工程,甚至鲜有外国人可以到访,因此这里的朝鲜或许才更贴近真实。这本书在网上反响颇为强烈,尤其是描写朝鲜经济状况的文字,邻邦的遭遇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回忆、共鸣和反思。除去满腔的怜悯和一丝庆幸,我的心绪被更深层次的思索所牵绊了。究竟是什么酿成了如今朝鲜的经济悲剧?除了悲悯,有什么是我们值得做抑或值得反思的?

曾经的朝鲜,在老一辈的中国人心中是鲜花盛开的幸福之地,这一部分或许源于宣传干部出身的金导演,却有一部分是事实。研究朝鲜经济除了铭记教训,鞭策今人之外,更有些学术的意义。不同于苏联东欧国家九十年代的经济停滞,朝鲜经济并不存在私有化的转型过程,无法用经典文献解读。亦不同于中国的波澜起伏,朝鲜经济在1990年代崩溃前并不存在大幅度的波动,也不存在常见诸中国的政治运动干扰经济活动的现象。除去庞大的军事力量,朝鲜并不同于越南,朝鲜战争虽然惨烈,但后遗症并不多,朝鲜人民也迅速从废墟中重建起来。可以说,即便相比较于前计划经济国家,朝鲜也有太多的不同。其经济崩溃之突然与剧烈,毫无先兆又后果极其严重,令人匪夷所思,或许已故的金将军和年轻大将也在反思吧。

(一)背景数据

想解读朝鲜经济,首先就要从数据谈起。关于朝鲜的数据少得可怜,而且可信度不高,考虑到朝鲜长期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有联系,我主要参考了世界银行的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试图通过比较北南两兄弟六十多年的变化来揭示朝鲜经济的根本问题。考虑到朝鲜数据的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当引用时难免引人生疑,比如九十年代的大饥荒时期,人口居然还存在持续增长,连增长速度的变化都不大,令人难以相信。不过考虑到早年朝鲜的经济状况尚可,大致可信度高些。

可得的数据最早可追溯至1960年,此时距朝鲜战争结束已有数年,双方的经济应该已然恢复。有必要首先谈谈历史背景。首先是基本地理条件,朝鲜半岛大约为二十万平方公里,与英国大小相近,而人口目前是北方两千多万,南方约五千万。虽然朝鲜较韩国略大,但纬度更高,除气候条件更差外,山地也更多。南方为平原,可耕地面积更多,而北方矿产资源更加丰富且毗邻中国东北。因此在日据时期便形成了北方偏工业,南方偏农业的特点。历史上朝鲜半岛是否北方人口较少不得而知,但朝鲜战争中北方伤亡更大是不争的事实。GDP的数据,朝鲜方面是不公布的,而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GDP数据本身就难以解读,下面引用一些公开的较为可信的相关数据。

根据1960年的数据,北南的人口比例约为1:2.3,即北方一千一百万,南方两千五百万。这一比例其实与今天的差别不大。考虑到正常经济状况下,人口数据一般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纵观1960-1975年,朝鲜的人口增长速度其实是高过韩国的。而此时双方的经济水平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人口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折射出经济水平。而论及人均预期寿命,在1960年北方略高于南方,分别为55岁和54岁。之后北方的预期寿命长期高于南方,而且差距不断拉大,最高时超过两岁。之后北方增速放缓,在1988年达到顶峰70岁时,被南方超越,其后北方连年下跌而南方不断升高,现在的差距已达到13岁(67岁与80岁)。有趣的是,这是为数不多的北方连年公布但南方间歇性公布的数据。由此也大概可以折射出朝鲜经济在1990年代之前,尚且处于良好的状态。一个更贴近的数据是发电量和人均用电量,不用说朝鲜,即便是关于中国的经济研究,尤其是短期的商业周期,我也听到很多名家提议使用这一指标来避免GDP的核算误差。很庆幸的是,朝鲜持续公布这一数据指标。从最早的1971年的数据来看,朝鲜的发电量是韩国的1.5倍,而人均用电量则超过了葡萄牙,更是韩国的三倍!这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朝鲜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在当时远超韩国,这一指标直到1983年才被韩国追上。至于城市化率,朝鲜在1960年是40%而韩国只有27%,相差达13个百分点。40%是个很高的数字,中国直到2005年才达到,这也说明朝鲜从起点上就是一个工业化基础较好的中等收入国家。然后其增长至后期却停滞不前,在1980年被韩国超越。

(二)韩国的崛起

从这些数据上不难总结出一些朝韩经济对比的特点。朝鲜在1960年基本是全面领先的,从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到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而这一差距在之后的十年并没有缩小的趋势,即便韩国在1960年代确实也取得了不错(或许并非亮眼)的经济表现。关键性的转折在1970年代,韩国经济突然如打鸡血般高速增长,取得了所谓的“汉江奇迹”,开启了韩国经济的黄金时代。高速的经济增长使得韩国迅速步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先后举办了汉城奥运会(1988)以及加入经合组织(OECD,1996)。关于韩国经济的崛起有着不同的解释版本,笔者援引其中一种说法,以期描述韩国与朝鲜经济走势的不同——即《韩日基本条约》的定立与日援投资。

日本继甲午战争中击败清王朝进而夺取朝鲜半岛的宗主权后,又通过《日韩合并条约》将韩国兼并,使其彻底沦为殖民地。朝鲜(韩国)因此亡国35年,直至二战结束被同盟国解放,这份仇怨至今弥漫于韩国人之中。然而1972年,当时韩国的独裁统治者朴正熙却毅然与日本签订《韩日基本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作为代价,韩国接受了日方接近10亿美元的补偿或优惠贷款,约占其当年GDP的10%。这部分资金主要被投入在基础建设和扶植重点企业,比如知名的浦项制铁便由来于此。因此,虽然此条约的订立为甚多韩国人所不耻,尤其是韩国在接受官方赔偿后放弃了政府和民间索赔的权利,但这笔巨额援助确实为韩国经济后来的腾飞铺下了基石。与之相比,直到今日朝鲜尚未与日本签订双边关系正常化的条约,也没有接受日方任何的补偿。虽然大多数韩国人不认同日援投资的意义,但从学术的角度,这一点或许值得研究。

(三)朝鲜经济的停滞与崩溃

关于韩国(以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已有很多的研究和讨论,这既不是我的专攻所在,也并非此文研究的重点。有兴趣的人可以参考林毅夫老师的《中国的奇迹》,自会有不少收获。本文主要还是想讨论一下朝鲜经济。朝鲜的经济结构与韩国非常不同,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同时与世界相对隔绝。近些年受到意识形态上的“主体思想”和“先军政治”影响,更是与国际社会孤立,究竟朝鲜的经济是怎样停滞与崩溃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或许一个简单而“有力”的回答就是:朝鲜是计划经济,韩国是市场经济。谈起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劣,抛开意识形态,大多数人都会讲诸如市场比较好,提高人的积极性之类的。接受过经济学训练的人更是如同膜拜图腾般崇拜市场的力量,更能讲出价格的有效配置效应、福利经济学定理、产权理论、不对称信息等等高深的词汇。通常大家所做的就是吐一口吐沫于计划经济之上,仿佛其卑贱的出身已经确定不可能有好的结局,却鲜有人安下心来分析一个计划经济的兴衰。要知道福利经济学定理只说明市场可以达到有效配置,但更有定理说明帕累托有效本身就等价于社会计划者最优化福利函数。也就是说,福利经济学本来只是诉求市场的效果等价于社会计划者,为什么突然间社会计划者反而还不如市场了呢?纵使相对无效,为什么社会计划者这一看上去比混沌的市场更加清醒理智的角色导致一个经济体的崩溃呢?

再比如一个受众甚多的理论,即民主带来更好的经济表现,这显然不适用于朝韩的经济对比。韩国经济崛起于朴正熙当权的时代,而此人就是靠军事政变上台,是十足的军事强人政治,韩国的民主化则直到汉城奥运会前才得以实现。毋庸置疑,韩国是先富裕起来再实现民主化的典型例子。那朝鲜经济又是如何被赶超,甩开进而崩溃的呢?

还是从人均用电量入手,从数据的最初值1971年起,朝鲜的增长速度就基本维持在3%,甚至偶尔还有负增长。如果用索罗模型来估计,考虑到朝鲜的技术进步有限,这说明经济增长是缓慢的。相比之下,韩国的人均用电量则长期以10%以上的速率增长,不难发现韩国经济比朝鲜有着更强的活力和更快的发展速度。这也部分说明朝鲜经济早在1970年代中期就逐渐陷入停滞,这与苏联的情况类似。但是这一问题似乎并没有被领导人所重视,相反领导人的精力更集中于如何可以实现父子间的权利过渡。不过由于朝鲜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满足,这一时期民众也没有太多怨言。

朝鲜真正的危机在1990年开始显现,各方面指标出现了全面的下滑。人均用电量在不到十年间下降了一半,甚至不及1971年水平的三分之二。谷物的产量在1994-1995年达到谷底,较最高时下降了约三分之一,大米的产量更是下降了一半,这段时间也被朝鲜人成为“苦难的行军”。1994年金日成逝世,也被很多人视为“恰逢其时”。现如今朝鲜人总是喜欢比较当下的苦日子和过往的好日子,金日成的形象反而被彰显得更加光辉了。这二十年间朝鲜经济时而严重后退,时而稍见起色,但都没能恢复到1980年代的状况,遑论与南方高速增长的韩国一拼高下。前段时间朝鲜实施货币政策,本欲加强对市场的控制,皆由货币兑换重新分配财富,结果造成民怨沸腾,政府也罕见得出来道歉。朝鲜经济究竟为何陷入如此万劫不复之境地,又可否重见光明?

(四)朝鲜经济崩溃的原因与启示

前面已经介绍了,朝鲜经济虽然长期放缓,但真正的危机爆发在1990年代,更令人疑惑的是,不同于南方的表亲韩国,虽然屡次遭遇危机重创(东亚金融危机和当下的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总能迅速恢复,朝鲜经济更像是一下步入深渊,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下面简要阐述一下我的思考,这些想法不止适用于朝鲜,许多计划经济国家(如中国)都面临过如此的问题。

1.      朝鲜军费开支极高,成为经济的巨大负担

朝鲜的军费开支保守估计也占GDP的10%以上,部分人估计更是高达25%,远远超过东亚的其他国家。而朝鲜的军费开支主要用来维持庞大的常备军(100万人以上,男性普遍服兵役),而朝鲜也成为世界军人比例最高的国家。这一倾向在金正日推出先军政治之后更加明显。不仅大量的适龄劳动力无法参与经济建设,国家还需要额外投入大量资源,这本身就是对经济很大的负担。与之类似,我国在改革开放前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文革中甚至有高达1000万的军事力量。这一问题在经济困难时就格外突出。根据林毅夫老师的观点,这本身又存在相互作用,一旦出现经济困难,为了强化统治,执政者就倾向于挑起紧张气氛以凝聚内部力量。如今的朝鲜也是这样,越是经济困难,就越要挑起国际冲突,提高军队的地位以维护统治。只有够破除这样的恶性循环,朝鲜经济才有复苏的可能。即便从强军的角度来看,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基础也是极端重要的。如今的韩国虽然军费开支占比远低于朝鲜,但由于经济总量很大,其实际军费投入是朝鲜的数倍以上,武器装备也先进很多。

2.      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的经济极端孤立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唯一可以维持如此孤立的经济体恐怕就是朝鲜了。虽然朝鲜人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证明孤立的必要性,即便这一切已经上升到意识形态层次,我并不相信朝鲜不想参与国际贸易。即使正相反,朝鲜将当前的困难都归咎于美国的制裁,因此朝鲜才陷入极端的困难之中。然而,制裁真的严重到如此的境地吗?其实朝鲜依然可以与大多数国家实现一般性的贸易,起码可以与中国和俄罗斯做生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总量是朝鲜的100倍以上,有什么不能从中国买的吗?为什么美国也对古巴和叙利亚制裁,但这些国家的境况相较朝鲜要好得多?其实朝鲜的经济孤立,关键在于其经济体制,朝鲜不是不想贸易,是没有足够的外汇。“出口创汇”这个词或许对于现在的我们很陌生,但对曾经的中国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没有外汇就无法从国外进口需要的东西,于是当时很多产业都被贴上了出口创汇的标签,仿佛这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使命。类似的,朝鲜也面对外汇紧缺的问题。为什么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会遇到相似的问题?

有必要回顾一下基本的国际经济学知识。首先,一个国家的汇率可以影响他的经常项目,大体就是贸易盈余。如果出口小于进口,即出现贸易逆差。一般的讲可以通过货币贬值来缓解这一问题(当然学术界尚存争论,比如需要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当今中国长期贸易顺差也被西方指责源于汇率人为低估。但计划经济国家汇率往往被人为锁定,而且出去某些政治和非政治因素,往往被高估(比如改革开放前一美元只能兑换2点多人民币)。其次,根据恒等式,一个国家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之和应当为零,贸易逆差由国际负债增加来维持。关于这点,Obstfeld和Rogoff之前已经有很多讨论,小国在经济发展初期,面对资本不足的现象,理应出现持续的贸易逆差,即净进口外国资本品来发展自己,这样的情况也同样出现在韩国。韩国在1980年代中期之前长期出现贸易赤字,而且数额相当大(不小于5%)。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就是外国对本国存在净投资。这是很好理解的一件事,因为本国经济水平较低,资本稀缺,这样外国资本可以获得更大的盈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引进外资。然而朝鲜人为地封闭本国市场,限制外国投资,这样就堵住了资本项目。

从经济体制入手,可以发现朝鲜一如其他计划经济国家,采取的是进口替代的策略,这一策略经过几十年的检验,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了。起初发展中国家是希望通过推动重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发达国家。但这违背了比较优势,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依赖更多的关税和补贴等手段扶植该行业,进而造成了更大的扭曲。相比较于其他开放经济体中的发展中国家,朝鲜的境况格外不利,因为经济相对封闭,获取外汇的主要来源依赖出口,而产业政策又无法按照比较优势引导出口,没有外汇就无法满足进口需要,就引发计划者更倾向于“自力更生”的进口替代,最终陷入了恶性循环。

3.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扭曲了资源配置

这一条是讨论计划经济失败时最常被引用的原因。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中刻意抹杀了市场的作用,人为指定的价格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进而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对于资本相对稀缺的发展中国家是违背比较优势的,如果要实现这一产业规划就必须扭曲资本的相对价格,即人为地压低利率,根据有限的资料,朝鲜显然也存在广泛的金融压抑,比如强制储蓄,工农业的剪刀差等等,这些现象也曾经广泛存在于我国。值得一提的是,朝鲜农业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典型的集体农庄制度,而这已经在经济学中被证明是存在问题的了。由于农业生产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集体农庄可能带来严重的无效率,即员工在集体的土地上出工不出力,把精力都留在耕作自留地上。联想近些年朝鲜长期存在的粮食不足和饥荒,或许与集体农庄的制度有关。

4.      苏东剧变与贸易条件的恶化

大多数新闻报道或者文献多欠缺对于苏东剧变的考察,我认为这与朝鲜突然发生的经济崩溃有一定关系。回忆一下前面的数据,朝鲜的经济崩溃大致始于1990年代初,根据知情人的描述,工业率先遭到冲击,工厂缺少燃料和原料,不得不停止生产,同时发不出工资。接着粮食供应也出现问题,城市中的粮食供应普遍短缺,饥荒开始愈演愈烈,同时也滋生了黑市的萌芽。

设想朝鲜是一个本来处于开放经济中的经济体,依赖外国的资本和技术,其中部分以进口形式实现,部分以援助(优惠贷款)形式达成。虽然朝鲜不是经互会成员,但有道理相信朝鲜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于社会主义国家,而当时通行的社会主义国家间贸易基本是“以物易物”,贸易逆差不以硬通货结算,而用货物抵偿,这点对于缺少外汇的朝鲜尤为珍贵。来自苏联的能源以及东欧的机器设备与技术维持着朝鲜的经济增长,廉价的资本和能源使得朝鲜经济可以扭曲地发展工业化,也创造出了相对于韩国的经济优势。

伴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朝鲜习惯的对外贸易被打破了,带来的直接后果有两个:(1)原本的优惠价格不复存在,这意味着朝鲜的贸易条件(term of trade)严重恶化,原有的扭曲的经济结构适应不了新的国际价格,直接后果就是燃料短缺和原料不足。伴随着工厂停工,整个经济结构开始崩解,最后农业生产所需的工业品停止供给,粮食供应出现困难。系统性的经济危机对生产造成更大的破坏,工人盗窃破坏机器设备,只为免于饥馑和死亡。(2)朝鲜不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国际贸易,缺乏硬通货等支付手段。由于苏联(俄罗斯)和中国都放弃了原有的贸易方式,改按国际价格以硬通货支付,而朝鲜无法适应这样的贸易方法,于是被动地陷入封闭经济的状态。失去有效贸易不仅意味着损失贸易带来的福利,更导致了经济系统的混乱,这点在转轨经济和大萧条中都出现过。

(五)结语

现在的朝鲜经济已经从最艰困的1990年代中略有复苏,粮食供应基本得到满足,经济秩序也得到一定的恢复。旨在遏止市场经济蔓延的货币改革失败,市场经济的暗潮逐渐变为湍流,以至于这个地球上最集权的经济体也无法维持旧有的道路。可以说朝鲜经济的崩溃并非特例,任何国家在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时段也重复着类似的故事。但没有一个国家有着如同朝鲜一般剧烈而深远的崩解,以至于匪夷所思。俄罗斯在转型时也发生过供应短缺和经济衰退,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在转型期间也发生过大量的失业和工厂停工。书写本文只为了满足我个人的好奇,即这类的悲剧究竟为何发生,又可否避免。

至于朝鲜的未来,我实在不敢妄加评述。朝鲜曾经有自己版本的经济改革,但进行得并不顺利。有天然的导师,如中国和越南可以学习,其实朝鲜确实在模仿中国建立经济开发区和特区,但成效并不大。日渐增多的外界信息迟早有一天会令当权者做出抉择,届时改革就将不再是一个备选,而成为必须的决定。只盼有朝一日曾经的“千里马”可以重振雄风,而朝鲜人民也能过上曾被许诺的幸福的日子。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网上的“造反派”
2012: 美国Fox电视台报道肖氏反射弧(中文字
2011: 某个国家和民族的某些“高素质”对全人
2011: 日本核电站用什么作燃料阿?不是气耳诺
2010: 偶再做回两边得罪人的傻事,这次老巫和
2010: 提醒大家一哈:警惕阴险小人挑拨
2009: 难道中国大陆就没有一个长的象人样的人
2009: 好久没读书了,真好,感觉以前读书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