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老几:“礼”“仪”之辨
送交者: 老几 2014年06月29日20:02:29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礼”“仪”之辨

老几

华夏历史上号称礼仪之邦,然而“礼”“仪”是什么,如今能搞清楚的人却不多了。

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鲁昭公去晋国朝拜晋平公。春秋时期,国家之间的迎宾仪式从郊劳开始,步步为礼,极其复杂。晋国在郊外举行郊劳,包括馈赠等一连串繁杂的外交仪式,鲁昭公都做得非常到位,居然一点都没做错。晋平公非常欣赏,对大夫女叔齐说:“鲁国国君不是很知礼吗?” 女叔齐却并不认可,他说:“鲁昭公擅长的只是仪式,而不是周礼。礼是用来守卫国家、执行政令、不失去百姓的东西。现在,鲁国国君的大权旁落到了士大夫的手中。鲁国公室被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大政治家族分成了四份。由于大权旁落,老百姓现在都不怎么关注国君的处境。身为国君,祸难就快降临到自己身上了,还不赶紧想办法解决,却还在琐琐屑屑地学习礼仪。这哪里算得上是知礼呢?” 这就是历史上典型的“知仪不知礼”的典故!

礼在西周是一套反映当时道德伦理的形式;这种表现的形式就是“仪”,它反映的内在伦理道德就是“礼”。礼者,理也。孔子寄希望通过“礼”的训练,培养出一种道德习惯,也就是“修”“养”得“仁”。胡适修养到家,颇得孔子之仁,能够体会到这一点,反映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所以孔子论学,首倡礼乐。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在儒说儒。有礼无礼看用心。真君子出善心,当仁不让,无“礼”即是有礼;伪君子存心不善,仪越多越无礼。

道家讲和光同尘,超越善恶,清静无为,又是另一番气象。不提。

论儒用儒法,讲道用道法,此亦道法自然。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宁搅千江水,莫动道人心
2013: 六月底了,我总结一下,六四开枪是不可
2012: 自由远远大于生命的价值
2012: 美国经济很快就要崩溃了
2011: 从冈萨雷斯到贺梅
2011: 茅于轼的唯一经济学“著作”是抄袭苏联
2010: 看来上海能米西的就是包子了:早晨小笼
2010: 小屋,我要去大上海了,不想看世博,能
2009: 三里屯后身: 总参大院算不算大院?
2009: 星光: 重新认识迈克尔·杰克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