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馬太效應|社會即將分層,你將會在一起第幾層?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7年03月13日19:28:2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這是一篇很殘忍的文章,因為它可能會生生撕開你躲避現實的外套,毫不留情地向你展示那些赤裸裸的階級差異。是的,這個世界從未公平過,多少人降生的那一刻起人生就註定不同。但是,小悅還是想說,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不一樣的正能量,因為,我們都未停止和命運做對抗。

  社會即將分層,你將會在第幾層?

  殘酷而現實的社會現象。

  1

  你的下一代將被迫逃離家鄉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這句話出自《聖經·馬太福音》,後人歸納“馬太效應”: 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馬太效應是世間最冰冷的規則,卻又無處不在。

  前段時間網上大熱的文章《逃離你終將衰落的家鄉》,以各省人口流動的大數據為依據,得出一個殘酷的結論:

  大都市就像抽水機,不停從落後省份抽取勞動力,或許將來某一天,我們會像今天的日本一樣,無數村莊和城鎮凋零衰敗,但東京和大阪都市圈繁華依舊。

  

  大都市有優質政治資源、商業資源、教育資源、人力資源,這些優質資源吸引着無數優秀的年輕人,而優秀的年輕人將推動大都市的繁榮發展,從而讓大都市獲取更多資源,於是形成了一個優勢迭代的良性循環,這就是馬太效應中的強者愈強。

  而由人口遷徙引申出來的推論,則更加觸目驚心:

  你還能在“選擇逃離北上廣還是逃回北上廣”中猶豫,說明你無比幸福,因為你們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可能不再有任何選擇機會。假如你最終選擇留在一個生活安逸的小城鎮,你也許會幸福地過完一生;但你的子女到你這個年紀,很可能有且只有一個選擇,就是:逃離他們終將衰落的家鄉。

  所謂的“無比幸福”其實“無比殘酷”,因為大都市在攫取優秀人才的同時,也在用高房價和戶籍制度將千千萬萬的普通人擠到繁華都市的邊緣,將他們趕到逼仄的地下室,髒亂的出租房,直到他們夢碎的那一天,收起行囊,滾回家鄉,然後他們的下一代再背起行囊,逃離家鄉。

  這是馬太效應的另一面,弱者愈弱。

  

  2

  越有錢收入增長越快

  當今的資本回報率已經大於經濟的增長率,這將會導致社會財富向少數人聚集。

  也就是說,越有錢收入增長越快!經合組織的統計數據驗證了這一點:

  

  最近30年,英美等發達國家的高收入群體和低收入群體收入都有所增長,但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更快。

  投資財富的積累猶如滾雪球,同樣的速度下,雪球越大體積增長越快。

  

  王健林身家2600億,一個億隻占他總資產的0.04%,對他而言真的只是一個小目標!

  而對於沒有家產且年收入十萬的年輕人而言,一個億的小目標就是不吃不喝工作1000年。

  3

  寒門再難出貴子

  1980年一個農家孩子踏進北大校門,當他到北京之後發現:沒讀過課外書,跟不上同學的聊天話題;穿衣搭配非常土,女生找他扛包打水;做自我介紹,也被當眾嘲笑,說他普通話講得像日語;除了插秧是能手,他一樣都拿不出手。

  就是這樣一名農家子弟,創辦了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教育機構,入選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業領袖”,他就是俞敏洪。

  寒門出貴子,逆境出英才,俞敏洪的人生經曆書寫讀書改變命運的傳奇。

  

  可是,如果俞敏洪再晚生幾年會怎樣?

  據統計1978年~2005年北大學生的家庭出身發現:

  80年代中後期是農家子弟用知識改變命運的黃金時代,三成以上的北大學子出自寒門;

  90年代中期農家子弟的比例開始下滑;

  2000年後,考上北大的農家子弟僅占一成多。寒門子弟進名校的通道正變得越來越窄。

  農家子弟的名額都被誰占了?

  根據研究50年的數據,得出驚人的結論:

  90年代後,考上北大的精英子弟比例快速攀升,這些社會精英只占全社會人口的1.7%,卻有40%的北大學生誕生於這樣的精英家庭。

  寒門再難出貴子,精英扎堆進名校,這是馬太效應的又一次勝利。

  4

  絕望的底層,高喊讀書無用

  中科院一項調查得出結論: 越貧窮越認同“讀書無用”。村莊貧困層認同度62.32%、農村中間層37.24%,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認同比例最高。

  絕望的底層人民乾脆放棄高等教育。以下是這個結論正確的論據:

  論據一:家裡越窮,讀書的代價越高。

  《經濟學人》的一項報告指出:包括書本費用在內,高中三年的學費動輒數千美元——這往往超過了貧困農村家庭一年的收入。

  論據二:出身越底層,上的學校越差。

  據統計:復旦大學新招收的農村學生占比10.36%,同濟大學占比18.98%,天津大學28.14%,吉林大學32.27%,西北師範大學59.85%,南昌大學43.68%,喀什大學56.98%。

  “出身越底層,上的學校越差”,這一趨勢難以被逆轉。

  論據三:學校越差,越難找到好工作。

  社會的教育程度越來越高,應屆畢業生越來越多,好工作的門檻也必然越來越高。畢業生要面對的競爭對手,是人才市場中所有競爭同一崗位的人, 對於三流大學的畢業生,“畢業即失業”已不再是笑話。

  對於底層人民而言,教育的高成本,低收益,導致了他們對教育的絕望。

  

  5

  海淀拼娃是怎麼拼的

  當“讀書無用”的聲音在底層日益高漲,社會中上層卻在教育上瘋狂投入。

  一篇名為《北京的無奈:海淀拼娃是怎麼拼的》在家長的朋友圈瘋狂轉發,作者透露了他孩子在輔導班的課程:

  語文由北大的老師上課,讀的是《大學》和《春秋》,但很多內容講的其實是歷史,而且是把中國歷史發生的事情與外國歷史橫向對比,帶有文化和哲學的啟蒙。

  英語是新東方的名師上課,孩子從自然拼讀開始,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講英語故事。

  數學是國內985名校的畢業生授課,小學低年級的奧數就足以讓文科生繳槍,但孩子學會了就會有樂趣。

  作者稱兒子每天早上七點半起床,晚上八點課外班下課,趕回家還要寫作業,做完作業還要看課外書,一周讀完一本,一個月讀完一套,內容包括科技、歷史、地理等。

  或許你覺得這樣的家長很殘酷,居然把孩子逼那麼苦?可更殘酷的是,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孩子自己要求的。

  “一般控制他晚上十點要睡覺,但他經常會比這個睡得晚,孩子才七歲啊!真的很擔心,每次都對他說你不想學了課外班就不要上了,但他總是不願意,他有一個目標,就是能夠贏了老爸,要有他會他老爸不會的內容。”

  

  文章最後一句話耐人尋味: 成功真的不是一代的積累。

  更耐人尋味的:龜兔賽跑,如果兔子拼命向前跑,會怎樣?

  答案依然是馬太效應。

  6

  社會越發達,階層越固化

  《人生七年》是BBC的一部紀錄片,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英國孩子,記錄他們的人生軌跡。從7歲開始,每七年記錄一次,直到他們的56歲。

  這項歷時49年的研究揭露一個殘酷事實: 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階層在代際間得到了傳承。

  7歲,不同階層孩子已表現出明顯的差異:

  上流社會:John和Andrew已經養成閱讀《金融時報》、《觀察家》的習慣,他們明確地知道自己會上頂級的私立高中,然後讀牛津大學,再進入政壇。

  中產階層:男孩擁有自己的理念,如反對種族歧視,幫助有色人種;女孩則想着長大嫁人生子。

  底層社會:有人希望當馴馬師賺錢,有人希望有機會見到自己的爸爸,貧民窟出生的Paul甚至把“吃飽飯、少罰站、少被打”當成自己的人生願望。

  49年之後,他們已經56歲:

  上流社會:John成了企業家並致力於慈善事業,Andrew成了律所合伙人,他們的孩子繼續接受着精英教育。

  中產階層: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依然是中產,也有個別滑落到社會底層。

  底層社會:Paul成了泥瓦工,Symon成了司機,他們生了一大堆兒女,兒女中的大部分人繼續在底層靠出賣勞動力為生。

  

  在一個百廢待興的社會,彎道超車,一夜暴富都成為可能,但社會一旦進入發達又穩定的階段,階層的分化和固化將變得日趨明顯。

  “即使是努力本身,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幸運的家庭環境。”

  兩位羅斯福總統都畢業於哈佛大學,“布什家族”四代都是耶魯校友,小布什在競選時甚至開玩笑地說:“我繼承了我父親一半的朋友。”

  上層社會的人脈、財富、精英意識、教育資源等,父傳子,子傳孫。

  而社會中下層的孩子,在公立學校接受所謂“快樂教育”後,構成新一代的社會中下層。但不管怎樣,發達社會至少能為他們提供可靠的生活保障。

  這是社會穩定的另一種形態。

  

  7

  社會即將分層,你將會在第幾層

  郝景芳的《北京摺疊》榮獲2016年的雨果獎:

  頂層操控規則,中層高節奏工作,而底層的窮人,將連被剝削的價值都不再會有。

  當底層人民對着鄰里鄉親高喊讀書無用時,阿爾法狗已經戰勝了李世石,一場“人工智能”的革命正悄無聲息地到來。

  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換人”是必然的趨勢,當一批又一批“自動XX機”進入各行各業後,社會對藍領的需求將大幅降低。到那一天,那些放棄教育的底層人民的出路在哪裡?

  從目前來看:

  對教育最焦慮的是城市中產階級,他們的孩子輸不起,稍不努力考不上一本、985、211大學,他們的社會流動軌跡就將滑向底層。這就是中國社會當下生動的階層教育畫像。

  曾經,“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是社會流行的口號。教育是中國億萬家庭,特別是貧困家庭子弟的一劑強心針。

  如今,“一畢業就失業”“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等口號戲謔地調侃着教育,這個曾是渴望向上流動的人們賴以改變命運的獨木橋,卻出現了很多令人困惑的問題:

  第一,“教育改變命運”的口號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已然變味。整個社會教育的起點已經提高,即使付出很大成本,得到的也只不過是最基礎與必需的教育。受教育已經不是提高個人檔次的問題,而是維持最低生活所必需的事情。

  第二,教育不再是讓一個家庭脫貧致富的好事。對於許多家庭而言,大學學費無異於天文數字。一個人考上大學,一個家族都會被拖入貧困的泥潭。加之如今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城市生活成本日益趨高,即使大學畢業,對家庭的回報也沒有保障。

  第三,欠缺高等教育,同樣可以獲得很高的社會地位。許多名人並未受過高層次的教育,但有可觀的金錢和較高的地位。再加上所謂的“土豪”、“富二代”、“官二代”不斷湧現,使得“讀書無用論”有了生存土壤。

  而對於我們自己而言,更關心的問題是:這個社會還有打破階層的可能嗎?

  有,當然有!

  即便是在階層高度固化的英國社會,在紀錄片《人生七年》中,依然出現了一個人,他打破了階層的天花板成功晉升精英,他就是Nicolas ——一個農夫的兒子,他考上了牛津大學,然後成為了美國名校的教授。

  

  十四分之一,從概率上來算,約為7%。

  無獨有偶,全球複雜網絡研究權威、美國物理學會院士巴拉巴西在《爆發》一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個觀點: 人類行為的93%是可以預測的,而剩下的那7%無法預測的人則改變了世界。

  書中沒有給出7%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但至少他給了我們一個啟示:

  世界上永遠存在這樣一類人,他能夠超越自己的家庭、血緣、環境,他能夠掙脫時代對他的束縛,讓世界另眼相看,這一類人被稱為英雄。

  那麼問題來了:社會即將分層,階層正在固化,而你,能成為英雄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從一個忠誠黨員給習近平的公開信看我相
2016: 時殷弘警告中國在南海“戰略透支” 風
2015: 為什麼所謂哈佛教授學者以中華崩潰相威
2015: 緬軍機炸彈造成中方人員傷亡,無辜平民
2014: 戰略之頁:俄軍是只紙老虎。
2014: 大批尖端武器出現“中國製造”令美軍高
2013: 中國測量釣魚島的目的是保衛朝鮮
2013: 美智庫新曝:中國無人機裝備近三百架
2012: 米鬼國家戰略出問題 衰落不可避免
2012: 美國的F22停產是因為太先進還是太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