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殲15總工程師孫聰採訪全文,對比其他總師採訪,真的是各不相同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7年03月17日00:22:1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據微信號“中航工業”(id:avic-2008)3月14日刊文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殲15艦載機總工程師孫聰在今年兩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國航空武器裝備確實實現了井噴式發展,但冷靜地說,我們與世界航空工業強國還存在差距。

關於航空武器裝備對比,孫聰強調,不能簡單比較,空軍裝備的對抗講究“一快、二騙、三準、四狠”,這取決於裝備的機動性、隱身性能、姿態感知能力、攜帶的武器裝備等各個方面,還包括作戰環境。

孫聰還稱,奮勇搶占航空科技制高點,是航空工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3D打印、超材料等新科技手段都被運用在新型飛機研製過程中。

左起:楊偉、唐長紅、孫聰

近日,在全國兩會期間,一張“中國航空三傑”同框的照片在網絡媒體“刷屏”。眼尖的朋友馬上就認出來,這就是中航工業的三位戰機總設計師楊偉、唐長紅、孫聰。

他們三位最傑出的成就分別為,楊偉是殲-10系列戰機、FC-1“梟龍”、殲-20總設計師;唐長紅是殲/轟-7A“飛豹”、運-20總設計師;孫聰是殲-11、殲15艦載機、FC-31“鶻鷹”總設計。

這張照片拍攝於3月3日,當天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下午3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據介紹,楊偉和唐長紅還來自同一個宿舍:西北工業大學空氣動力學系1978級5381班,他們還有一個同班同學是殲-15艦載戰鬥機副總設計師趙霞。一個班級出3個總師,也算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了。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受閱的18型戰機當中有5型是他們三個人設計的。

孫聰,1961年2月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國航空工業航空報國特等金獎獲得者。擔任多個飛機和飛機製造業數字化工程的總設計師,先後參與組織了多個飛機的研製任務,取得了累累碩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先後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遼寧省勞動模範等榮譽。

原文如下:《殲15總師孫聰:空戰要“一快、二騙、三準、四狠”》

“2016年底開始,殲15艦載機隨着遼寧艦航母從渤海、黃海到東海,開展遠海訓練,多批次殲15艦載機開展了空中加受油、空中對抗等多項訓練任務。作為這型飛機的總設計師,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您內心的感受是怎樣的?”

“我沒有陶醉在其中,而是在想後期該怎麼改進。”孫聰只用了簡短的一句話作答。

在全國兩會期間,孫聰的身份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而在航空工業界,他最被人熟知的身份是殲15艦載機、“鶻鷹”戰鬥機的總設計師。然而,針對上述提問,孫聰並沒有向着記者設想的“騎鯊瞰海、倚艦衛國”的故事和豪言壯志中走去,卻淡然地一轉身,走進了講述一條探索我國航空工業如何改進和發展的話題中。

“中國人是有夢想的。為了實現這些夢想,我們需要手段來捍衛和平,協調好發展與和平的關係。我們要在軍事裝備方面邁向國際頂尖水平,我們有這個能力一步一步往前走,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

孫聰

並軌中國製造,以轉型升級之名

“近年來,我國航空武器裝備確實實現了井噴式發展。我們不應該妄自菲薄,但也不能盲目樂觀。冷靜地說,實際上我們與世界航空工業強國還是有差距的。”——回答“中國的航空工業在世界上到底處於什麼樣的水平”這個問題時,孫聰答道。

從殲10到殲20,我國航空武器裝備取得了跨越式發展。正如中國航空工業總經理譚瑞松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所說,我國航空武器裝備實現了對世界先進水平從“總體跟跑”到“主體並跑”的轉變。運20大型運輸機、殲20戰鬥機、“鶻鷹”戰鬥機等一批新型飛機的亮相,也標誌着我國空軍已經飛入“20”時代。

“有部分網友熱切關注,從產品本身來說,認為‘鶻鷹’一定能PK掉F-35。您對此怎麼評價?”

“這不能簡單地來對比。我們說裝備之間的對抗,講究四個字:‘一快、二騙、三準、四狠’。這取決於裝備的機動性、隱身性能、態勢感知能力、攜帶的武器裝備等各個方面。同時還取決於作戰環境的影響。”對於裝備的闡述,這位總設計師總是顯得特別冷靜和理性,他認為,“需求引領創新”,正是對於產品的不斷升級迭代的需求,引領着航空人不斷創新超越。

“鶻鷹”是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其研發過程中所採用的設計和製造等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不管是中國製造2025也好,還是德國的工業4.0也好,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升級換代的概念。”從製造業轉型升級,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到邁入製造業強國,《中國製造2025》的內涵重在創新驅動、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工業化發展在經歷了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的歷程後,以“動態感知、實時分析、自主決策、精準執行”為特徵的“智造”已經成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羽翼。孫聰認為,《中國製造2025》正像是為航空工業寫就的未來發展規劃,體現在加工製造領域,要加強高端製造能力提升,推動質量品質的提升,打造核心競爭力。

“中國製造不僅僅是技術層面,還要帶動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架構,涵蓋工業文明的內涵。”孫聰強調,智能化的時代、互聯網+的時代、定製化需求的時代等的出現,更需要人們具備契約精神,講究誠信社會構建,推動整個國家工業體系的建設。

提速“黑科技”應用,自主創新落地生根

“首先3D打印件的使用能減輕飛機重量,其次,新技術的創新需要使用載體落地,第三,這也為未來機型上的材料使用指明了方向。”——對于堅持“飛機的成本不只是製造商生產出來的,更是設計師設計出來”的孫聰來說,緣何要堅持使用該項新科技?他答道。

從殲15、殲20、運20再到AG600,我國航空武器裝備近年來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並造就了一系列高品質、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明星飛機。

奮勇搶占航空科技制高點,是航空工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作為高端製造業,航空工業長期以來加大科技攻關,加強預先研究和探索研究。在新型的航空武器裝備上,很多“黑科技”提速應用,讓自主創新在航空武器裝備中有更好的發揮舞台。

據介紹,在我國新型飛機研製過程中,3D打印成為了新手段。孫聰介紹道,在起落架上,之前需要螺釘進行連接的兩個或者多個部件,通過3D打印技術可以一次成型;保證足夠強度的同時,既減輕了重量,還降低了加工難度。此前需要焊接才能完成的三通管路,通過3D打印技術能夠直接製造出一體結構,省去了之前焊接的流程,提高了成品化率。

新型飛機上還大量使用了超材料。“超材料”是指一些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的人工複合結構或複合材料。通過在材料的關鍵物理尺度上的結構有序設計,可以突破某些表觀自然規律的限制,從而獲得超出自然界固有的普通性質的超常材料功能。超材料的使用也推動了飛機性能的提升。

超材料的引進源自於一家深圳的民營企業。“軍民融合是什麼?是說通過行業外力量將新理念、新技術引進到軍工行業,共同打造最尖端的武器裝備;同時將軍工行業的高精尖技術轉移到民用領域,發揮軍工行業的溢出效應。”對於如何推進軍民融合,孫聰這樣評價道。

往事不堪回首,萬里長征也要走!

“到了我們這個年齡,現在最大的任務是培養年輕人,真正讓祖國的飛機設計事業後繼有人。年輕人誰都有夢想,要為他們的夢想創造舞台,為夢想的實現創造條件。”

“您為什麼選擇在航空工業工作呢?”

“當年不知道。因為在我成績沒出來前,北航招生辦的老師就把我‘忽悠’走了。”孫聰笑答。

“您覺得航空最大的魅力在哪?”

“我在這行幹了34年了。現在最大的魅力,是因為別的啥我都不會幹了,只會幹這個。”

“您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往事不堪回首。過來了就過來了,萬里長征不也那麼走過來了。”一句往事不堪回首,不知蘊含了多少飛機設計研製背後的心酸與隱忍;一句萬里長征也要走,不知滲透了多少航空工業發展道路的艱難與苦痛。

孫聰經常告誡年輕人要有“三心二義”。所謂的“三心”,是要建立雄心,為自己訂立前進的目標;要有耐心,告訴自己這是一個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行業;要有責任心,為自己為祖國的航空事業負責。所謂的“二義”指的是“情義和俠義”,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飛機設計不可能是一個人的作品,而是一個團隊的成就。在孫聰看來,團隊合作中僅僅有智慧、能力還不夠,更要合作、團結,融入集體中共同打造精品工程。而作為總設計師,孫聰認為自己一個重要的職能,就是要把最合適的人放在最合適的崗位,讓人力資源效益最大化。

上世紀80年代的航空企業,業務急劇下滑,航空裝備研製任務少之又少。1984年畢業的大學生到航空企業工作,70多人最後只剩下十多人。在那樣的年代,無法要求那些年輕人更多,因為那時已沒有了可以發揮個人作用的平台。

走到今天,航空武器裝備到了大發展、大跨越的階段,航空製造已然成了高端製造業閃亮的明星。航空院校的錄取分數不斷提升,航空專業分值也越來越高,都說明我國航空工業的舞台越來越寬廣,吸引的人才越來越高端。“我們還是要做到事業留人,讓優秀的人才有廣闊的舞台;讓合理的制度激發年輕人的工作熱情,也要保障職工的付出有所收穫。”對於航空工業的人才隊伍建設,孫聰如是說。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俄軍撤離敘利亞開赴中朝邊境 普京出牌
2016: 美韓軍演能不能擦槍走火演習變實戰?
2015: 台電影《決不投降》試映,兩幕讓台灣觀
2015: 中泰鐵路協議簽署 中方負責全部高技術
2014: 南海大搜救折射中美軍力發展
2014: 從對台軍售到國艦被迫自造 空殼化的台
2013: 釣島驚人言論!全國政協委員一語激怒14
2013: 中國拿下蘇35內幕:俄羅斯出手狠狠擺了
2012: 溫總理這一句警告有效果,把印度高層嚇
2012: 誰說中國空軍不可以“密集”編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