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美军宣称B21可打击任何目标 中国造出量子雷达反击
送交者: 一剑破天 2017年03月31日19:08:55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美国空军远程打击轰炸机将建立在空军所称的“开放式系统架构”基础之上,该架构意味着轰炸机平台可以快速整合未来新出现的技术。

  美空军官员邦克解释称,“我们正在建立一个开放的任务系统架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威胁的转变,我们可以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取下部分组件,并换装另外的组件来解决威胁。”

  空军领导人表示,这架飞机有可能被设计成无人驾驶任务以及载人任务的平台。

  美空军未来LRS-B轰炸机平台

  新平台也将具备全球投射能力,B-21将成为大型的远程武器库。空军官员解释称,LRS-B正在被设计为可携带现有武器、核弹和新兴的未来武器的打击平台。

  高级官员表示,空军的远程轰炸机将具备耐久续航力和隐身能力,以躲避现有最先进的防空系统。

  詹姆斯透露,“我们的第五代全球精准攻击平台将提供联网传感器,可打击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目标。”

  尽管空军开发人员表示,新兴的B-21将推出新的隐形技术,可逃避前所未有的防空系统,然而,据俄罗斯媒体最近报道,隐形技术对防空系统是无用的。俄罗斯建造的S-300和S-400防空系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防空系统之一,此外,“国家利益”报道称,俄罗斯目前正在发展S-500系统,能够摧毁距离达125公里的隐身目标。

  俄罗斯防空雷达系统

  不过,詹姆斯补充称,新的轰炸机将能够“对抗真正的威胁”。

  有些观察家指出,B-21飞机的早期图纸显示,根本看不到尾喷管,这可能意味着空军已经想出新的方法排气或减少隐形飞机的热源信号。

  空军已向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授予生产合同,以设计新型轰炸机。LRS-B将成为下一代隐形飞机,未来将与B-2型轰炸机一同飞行,并逐渐取代后者。

  该机计划于本世纪20年代中期推出。空军领导人表示,空军计划以5.5亿美元的单价采购80到100架新型轰炸机。

  B-2

  虽然在隐形技术方面没有太多公开的信息,但业界人士已经解释称,LRS-B被设计为可以躲避世界上最先进的雷达系统。

  例如,敌方防空部队可借助低频监视雷达侦测到附近飞行的飞机,而需要借助高频雷达来瞄准快速飞行的飞机。新型轰炸机的下一代隐形技术配置将能够逃避雷达的监视和瞄准。

  这个想法与原来B-2轰炸机的设计意图一样,可在世界任何地方飞行,却没有人知道它在哪里。B-2多年以来一直以这种能力发挥作用,只是最近随着防空技术的进步,使得它难以完全躲避侦测。

  俄罗斯雷达覆盖范围

  现代防空系统越来越复杂,其采用更快的处理器、数字网络和传感器,来跟踪远距离、更广频率的隐身飞机。这些频率包括UHF,VHF和X波段等。

  隐形技术工程是通过对外部轮廓和热源信号的飞机进行工程设计,以避免敌雷达系统的检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隐形配置越来越受到技术的挑战。

  虽然LRS-B的外形看起来有点像现有的B-2,但空军官员指出,新轰炸机的隐形技术将远远超过B-2。与此同时,B-2也正在进行被称为“防御管理系统”的技术升级,该系统可使B-2知道敌方的防空系统位置。

  在向诺思罗普授予合同之前,轰炸机尚处于技术研究阶段,空军就与国防公司密切合作。到目前为止,轰炸机项目已经投入了10亿美元用于技术支持。

  中国反隐身雷达

  过去十年,解放军投入大量经费研制一系列新型雷达系统,其中就包括反隐身雷达,2016年8月,据媒体披露,中国首部量子雷达系统研制成功,该系统可获得百公里级探测能力,探测灵敏度也极大提高。

  美军将领宣称未来B-21轰炸机可以打击全世界任何目标,然而抵近中国空域侦察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更别提打击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郑重再说一遍:当桑德斯资格落选,全体
2016: 1048 第一部 太原会战 第五章 忻口战役
2015: 也门侨胞搭乘解放军054A舰撤离(图)
2015: 中国空军首赴西太远海训练! 经巴士海峡
2014: z毛指示:如果达赖及其随从逃走,一概不
2014: 习近平德国谈南京大屠杀 日本急了
2013: 海军机动编队进入西太 演练在钓岛临检
2013: “中华神盾”垂发测试曝光 连射海红旗
2012: 消息靠谱:中国要在五十年大限来临前武
2012: 中国科研新突破: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