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衛青、李廣、霍去病哪個更強
送交者: 香椿樹1 2017年12月06日08:12:2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知乎用戶

這三個人壓根就沒有可比性,衛青與霍去病是同一個級別,屬於天才型的名將,而李廣之流,不過是武藝出眾,還有就是能與士兵同甘共苦就是了,連二流都算不上,根本不能與衛霍二人相提並論。

只是司馬遷因為他個人的原因,對漢武帝十分不滿,連帶着對以裙帶關係上位的衛霍二人也有了偏見,而對於悲劇性的人物,如李廣,多懷有同情之心。自然了,歷史學家也是人,立場帶有主觀色彩是在所難免的,但我們讀者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被作者的代入感給蒙蔽了。

歷史上對於這三個人的評價早有定論,許多人都知道衛霍二人的軍事天才,很少有人把李廣視為名將。比如唐高祖李淵就曾經說:李靖是蕭銑、輔公祏之膏肓,古之名將,韓、白、衛、霍,豈能及也!這就是把衛青、霍去病與韓信、白起二人並稱;明太祖朱元璋在得知藍玉大破北元後,大喜,賜敕褒勞,比之衛青、李靖。又比如唐朝名將李靖之妻去世後,唐太宗下詔墳塋制度,依漢衛、霍故事;築闕象突厥內鐵山、吐谷渾內積石山形,以旌殊績。 是唐太宗李世民也將李靖比之漢朝衛青、霍去病。

讀者也不是傻子,歷史上就有很多人注意到了司馬遷對李廣的偏袒,進而為衛霍二人鳴不平。比如明人黃淳耀評論:“太史公以孤憤之故,敘廣不啻出口,而傳衛青若不值一錢,然隨文讀之,廣與青之優劣終不掩。” ,認為司馬遷對李廣和衛青的評價不公。宋人黃震在《史記評林》中則認為:“凡看衛霍傳,須合李廣看。衛霍深入二千里,聲振華夷,今看其傳,不值一錢。李廣每戰輒北,困躓終身,今看其傳,英風如在。史氏抑揚予奪之妙,豈常手可望哉?”

除了後世之人對衛青、霍去病、李廣三將之優劣早有定論外,時人如劉安之愚蠢,亦知衛、霍,而不知有李廣。淮南王劉安欲謀反,深忌衛青之將材,其派出的刺客首選的刺殺目標就是衛青,至於李廣,如劉安之流,尚且從未放在眼裡,可見李廣相去衛青何止道里計。明人王夫之論及劉安謀反一節,亦論曰:知無能與衛青敵,而欲徼幸於刺客,安即反,其能當青乎?即刺青,其能當霍去病乎?可見武帝一朝,論當世之名將,當首推衛、霍,如李廣輩,實在不值一提。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說,李廣難以建功立業,只是運氣太背,而衛青、霍去病能夠青史留名,實在是運氣太好(有裙帶關係)的緣故。對此,我想說的是:首先,正如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裡所說,要想成為名將,運氣是必不可少的。道理很簡單,你再有軍事天賦,武藝再高強,一上戰場就被一個小兵給射死了,哪還談得上什麼建功立業?

其次,李廣每次參戰,都沒有達到封侯的斬首標準(秦漢軍功制度非常嚴苛,俗稱“搶人頭”,參見《史記·馮唐列傳》魏尚事),不是被俘,就是迷路,難道僅僅是運氣差的緣故?一次兩次倒還可以說是運氣太差,每次都是如此,恐怕就不是運氣能搪塞得過去的了。同理,霍去病首次出戰就勇冠三軍,姑且可以說他是運氣好,可是人家一而再再而三的立下戰功,你還能說人家僅僅是運氣好嗎?所以,事實就是事實。李廣難以建功立業,主要是他自己軍事素質的問題。


按理說,他也是老將了,為什麼經常迷路失道路,而初出茅廬的霍去病卻總是每次都有仗可打呢?電視劇《漢武大帝》曾經有這樣一個細節:霍去病出征河西走廊前,漢武帝為他踐行,在檢閱他的軍隊時,他發現霍去病軍隊裡有不少匈奴人,這些人攜帶的武器裝備也與旁人不同。霍去病解釋說漢軍以前沒有出征過河西走廊,對那裡的地形和風土人情都不了解,別的不說,連哪裡有水草都不知道,所以他需要嚮導。正好漢匈開戰後,有不少匈奴人投降了漢朝或被漢軍俘虜,他們正好可以作為我的嚮導。事實上,霍去病能精準定位,打擊匈奴,肯定有匈奴降人作嚮導。以漠北決戰一役為例,霍去病軍中就有不少胡人立功封侯,比如“故歸義侯因淳王復陸友、樓剸王伊即靬皆從票騎將軍有功,封復陸支為杜侯,伊即靬為人眾利侯”。漢武帝詔書中說霍去病部“師率減什二,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霍去病能取食於敵,更印證了這一點。


不然,為什麼霍去病兩次出征河西,都讓匈奴猝不及防,一再慘敗呢?要知道,要在人生地不熟的茫茫大漠戈壁和草原中搜尋到敵軍的主力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更不要說可能會找不到水源,或者中埋伏了。事實上,漢昭宣時期,漢朝幾次派軍隊遠征匈奴,卻常常找不到敵人的蹤跡,無功而返。所以,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頭腦,霍去病的成功,李廣的失敗絕非偶然。明人王夫之評李廣,曰:東出而迷道,廣之為將,概可知矣,可謂一語中的。


再看看三個人的軍事素質。可以說,李廣有的軍事素質,衛青和霍去病都不缺;而衛青與霍去病的素質,他卻沒有。衛青與霍去病都騎射過人,敢於深入,膽氣決不遜於李廣;衛青也與將士同甘共苦,常常身先士卒。霍去病雖然做不到與士兵同甘共苦,但他總是身先士卒,用他必勝的信念感染和激勵着每一個士兵跟隨他全力戰鬥,用勝利的榮譽和賞賜激起士兵對戰爭的渴望,其麾下的將士所以也常常立功封侯。


霍去病雖不讀孫吳兵法,但他深得兵法精要,知道與士兵同甘共苦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賞罰分明,能夠盡力為將士爭取最大的利益,激勵他們為了勝利、為了戰利品、為了賞賜而戰鬥。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再能撫恤士卒,打不了勝仗終究是無用的。


我們再看看衛青和霍去病所具有的素質,哪些是李廣所不具備的。


衛青立下赫赫戰功,但沒有絲毫架子,為人謙遜低調,從不仗勢跋扈;而李廣心胸狹窄,對一些小事耿耿於懷,仗着自己的權勢就把以前得罪過自己的霸陵尉給殺了,儘管別人只是盡忠職守。


另外,眾所周知,殺降不祥,更不符合道義。可就是這個太史公所說的百姓無老壯皆為垂涕的李廣竟然以奸詐的手段殺掉已經投降的羌人,而且還是他自己引誘投降,許諾不殺的。我們再對比一下霍去病,他奉命率兵受降,但渾邪王手下有些人不願投降,想逃跑。對於這種中途變卦的行徑,霍去病也只是震懾性的殺了想逃跑的一些人,並沒有遷怒旁人,將他們全部殺掉。估計要是李廣來受降,恐怕這些匈奴人一個都活不了。


再看看對於物質利益的態度,李廣和許多武將一樣,比較貪圖功名利祿。比如他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結果因為私自接受諸侯王的賞賜而犯了忌諱,沒有得到皇帝賞賜。


說他貪錢,是因為他幾次作戰不利,按律當斬,卻都有巨款贖為庶人,而史書中並沒有說他家世顯赫,不過是八百石的小官,即使後來做到兩千石的太守,也沒有多少錢,更何況他老是作戰不利,也得不到賞賜,想想司馬遷本人就是因為沒錢贖罪才慘遭宮刑的。


再看看霍去病,漢武帝給他修豪宅,他堅決推辭,回答道: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這是何等的愛國情操!當然,我也不是說李廣就不愛國,但這一對比,兩人的境界高下立判。


司馬遷雖然一再偏袒李廣,貶低衛霍二人,但他終於還是在矛盾中為我們揭示了真相。


司馬遷在衛青的傳記中稱他”以和柔自媚於上,天下未有稱也“,但又在《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中借伍被之口稱讚衛青“大將軍遇士大夫有禮,於士卒有恩,眾皆樂為之用”、“騎上下山若蜚,材幹絕人”、“號令明,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須士卒盡得水,乃敢飲。軍罷,卒盡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賜金帛,盡以賜軍吏”、“雖古名將弗過也”,讚揚衛青謙遜知禮、才能出眾、愛護將士,是古來少有的良將。


我們現在可以知道司馬遷的矛盾和痛苦了。他一方面看不起衛霍二人的外戚和私生子的低賤身份,又不得不承認二人的軍事才能。


那麼既然李廣弗如衛、霍遠甚,為何當時的社會輿論卻明顯更推崇“華而不實”之李廣呢?(不獨太史公如此)對此,明人王夫之所見最為有識,認為這是因為李廣比較擅長結交士大夫,以博求聲譽之故,其論曰:以名譽動人而取文士,且也躋潘岳於陸機,擬延年於謝客(指謝靈運),非大利大害之司也,而軒輊失衡,公論猶絀焉,況以名譽動人而取將帥乎!將者,民之死生、國之存亡所系者也。流俗何知而為之流涕,士大夫何知而為之扼腕。浸授以國家存亡安危之任,而萬人之揚詡,不能救一朝之喪敗。故以李廣之不得專征與單于相當為憾者,流俗之簧鼓,士大夫之臭味,安危不系其心,而漫有雲者也。

廣出塞而未有功,則曰“數奇”,無可如何而姑為之辭爾。其死,而知與不知皆為垂涕,廣之好名市惠以動人,於此見矣。三軍之事,進退之機,操之一心,事成而謀不泄,悠悠者惡足以知之?廣之得此譽也,家無餘財也,與士大夫相與而善為慷慨之談也。嗚呼!以笑貌相得,以惠相感,士大夫流俗之褒譏僅此耳。可與試於一生一死之際,與天爭存亡,與人爭勝敗乎?(不獨李廣擅長結交士大夫,以博求聲譽,其孫李陵亦然,可參看王夫之《讀通鑑論》相關論述)

不然,以漢武之雄才大略,怎會有良將而不用,不過是他深知李廣“華而不實”,難堪大任,漢軍要橫掃漠北,關鍵在於衛、霍二人,但為了照顧社會輿論,終於還是不得不做做樣子,讓李廣參與漠北之戰。王夫之接着說道:衛青之令出東道避單于之鋒,非青之私也,陰受武帝之戒而慮其敗也。方其出塞,武帝欲無用,而固請以行,士大夫之口嘖嘖焉,武帝亦聊以謝之而姑勿任之,其知廣深矣。不然,有良將而不用,趙黜廉頗而亡,燕疑樂毅而僨,而武帝何以收絕幕之功?忌偏裨而掣之,陳余以違李左車而喪趙,武侯以沮魏延而無功,而衛青何以奏寘顏之捷,則置廣於不用之地,姑以掣匈奴,將將之善術,非士大夫流俗之所測,固矣。東出而迷道,廣之為將,概可知矣。廣死之日,寧使天下為廣流涕,而弗使天下為漢之社稷、百萬之生靈痛哭焉,不已愈乎!廣之為將,弟子壯往之氣也。“輿屍”之凶,武帝戒之久矣。(輿屍,以大車運屍體,形容大敗後之慘狀)

最後,從兩傳(衛將軍驃騎列傳與李將軍列傳)的文字表述來看,給讀者的一個很直觀的印象就是:衛青、霍去病橫掃漠北,屢建戰功的事跡,都是採用平鋪直敘的方式來展開的,似乎衛霍大破匈奴是很自然不過的事,根本沒什麼大不了的,具體到軍功,則是如流水賬式地機械記錄某次戰鬥斬首多少級云云;反觀李廣之列傳,卻處處充斥着令人神往的傳奇故事,什麼神箭退敵,裝死逃出生天,打獵箭矢中石沒鏃之類的。其中太史公刻意貶低衛霍,抬高李廣之痕跡,豈不是很明顯嗎?而且,只要讀者讀完兩篇傳記後靜下來稍稍思慮一番,就不難發現這是太史公的曲筆,李廣的傳記為什麼主要記載的都是一些傳奇逸聞(其實這些都不過是匹夫之勇),卻在表現軍功最關鍵的斬首級數上沉默不語呢?稍一思索,其中的微妙之處不難明了,正是因為李廣實在沒什麼值得稱道的軍功,所以只好用這些傳奇故事來裝點門面;相反,衛霍的傳記里雖然不少都是斬首級數的流水賬式的機械記錄,但卻真實的反映了衛霍馬踏匈奴,橫掃漠北的顯赫戰功。

所以,李廣相較於衛青和霍去病,那可是差得遠了。至於霍去病和衛青二人,可以說是不相上下,足以與韓信、白起、李靖等人並稱於世。

司馬貞:君子豹變,貴賤何常。青本奴虜,忽升戎行,姊配皇級,身尚平陽。寵榮斯僭,取亂彝章。

——————

我看這篇文章思考的卻是另一個問題。 漢武帝一生任人唯親,衛青霍去病乃是成功的先例, 而李廣利是徹底的失敗。 難道偏巧不巧, 只有衛青霍去病天生帥才? 這偶然中很可能存在必然。 而這個必然就是本文提到的李廣結交權貴諸侯士大夫, 其中包括司馬遷。 而司馬遷對漢武帝的怨恨也絕不是被閹割那麼簡單, 因為被閹割的原因很可能就是怨恨。

漢武帝的偉大常人說是扭轉了被匈奴羞辱,而開疆拓土, 其實中國生產型社會根本不需要開疆拓土, 對匈奴的戰爭是防止匈奴蠻族的搶劫,或者說主動防禦,不得已而為之。 但在我心目中,漢武帝最偉大的貢獻是成功完成反覆辟。

近代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軍閥混戰導致外族入侵的苦難記憶猶新, 而秦始皇成功結束了軍閥混戰的封建制度,革命成功不久就遭遇了劉邦項羽的封建復辟, 劉邦雖然打敗了項羽,壓制了外姓諸侯的崛起殺了韓信,但是內姓諸侯的戰亂依然連綿不斷,而引來匈奴羞辱與閻錫山蔣介石內戰引來鬼子入侵並無二致。

李廣與士大夫的勾結, 成為新農業資本主義社會官商學黑勾結的萌芽, 換句話說, 李廣那一個層次,有天然的與權貴犬儒豪強諸侯勾結的傾向, 這才是漢武帝不得不任人唯親的底層原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以前奧巴馬競選,教他如何選勝如何用愛
2016: 永遠不用擔心猶太人被殺光之後他們會來
2015: 蔣介石的偉大前有古人, 後無來者
2015: 嘲笑老蔣無能是容易的,但是如果老蔣投
2014: 轟動上海的海棠村掘屍案 - 顧順章家屬
2014: 讓世界認識一個盜賊型政權-《中國離岸
2013: 十萬火急:美英韓三國識別區挑釁軍演,
2013: 為了最大程度地孤立、打擊日本,中國在
2012: 習近平
2012: 即將進入核潛艇服役的漂亮女兵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