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船重工展示4種核動力艦船 為國產核航母鋪路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17年12月06日22:02:2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據《中國遠洋海運雜誌》微博報道,在昨日開始的中國上海國際海事展上,中船重工展台展示了4種海洋核動力平台及船舶。包括2萬噸海洋核動力平台、可潛式海洋核動力平台、核動力綜合保障船、核動力破冰船。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認為,核動力水面船舶的動力系統要求與核潛艇有很大差別,美蘇等國在研製核動力航母前,都研製過類似的大型核動力艦船。研製這些大型核動力水面艦船,將是為我國國產航母鋪路的重要步驟。

001.jpg

  據報道,中船重工此次展示的四種平台當中,最接近於顯示的是“2萬噸海洋核動力平台”,據《中國遠洋海運雜誌》微博發布的現場分發的資料截圖,該平台是在2010年開始研製,719所張金麟院士帶領團隊率先開展海上浮動核電站相關技術研究,並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先後承擔了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核動力船舶關鍵技術及安全性研究”、“小型核反應堆發電技術及其示範應用”等項目,為海洋核動力平台示範工程奠定技術基礎。

  在國家能源局、核安全局等國家部委的支持下,在湖北省政府、省發改委等多部門的指導下,2015年初步形成海洋核動力平台總體方案。2015年7月北京進行的海洋核動力平台示範工程(以下簡稱“示範工程”)競爭性方案評審過程中,719所申報的HHP25方案脫穎而出。2015年12月30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設立海洋核動力平台國家能源科技重大示範工程的復函》,明確719所申報的HHP25軍轉民的技術列為國家能源重大科技創新示範工程項目。2016年9月,719所借鑑型號管理模式,採用軍轉民技術路線開展示範工程的研製,並將此工程命名為“一九”工程。海洋核動力平台屬國內首創,719所秉承嚴謹務實的科研態度,站在“講政治”的高度,結合核動力艦船50餘年設計、建造、運行和保障經驗,嚴格遵循習近平主席2014年6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講話中明確指出的加快推動能源技術革命“三個一批”技術路徑,全力推進“示範試驗一批”項目海洋核動力平台示範工程建設。

  海洋核動力平台在平台舯部並列搭載兩套可獨立運行的核動力裝置,利用核燃料在反應堆內裂變產生的熱量,可向用戶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淡水和熱能等能源保障。具有一次裝料運行周期長、功率密度大、機動性好、運行成本低、節能環保和滿足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特點。未來將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用海上核電技術,成熟後可進一步推廣應用到核動力破冰船、海上綜合保障基地等領域,滿足國家能源與海洋工程發展戰略需要,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據稱,2萬噸海洋核動力平台預計5年內開始建造。

  大型核動力遠洋補給艦,從模型比例看,它應該比現役大型補給艦排水量更大,憑藉核動力系統實現更遠航程的前提下,它可以更長時間為航母編隊提供補給服務。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認為,從上述的簡介可以看出該型平台採用了719所軍用核動力船舶的相關技術,而719所是我國核潛艇動力系統的主要研製單位之一,將其部分技術轉移到新的水面平台上順理成章。

  核潛艇反應堆對於堆的尺寸要求嚴格、必須在尺寸儘可能小、工作環境十分惡劣、靜音性能有特殊要求等嚴苛的條件下, 儘可能增大功率。因此反應堆的各方面設計相對比較複雜、昂貴,需要的維護保養工作也非常複雜,直接運用到大型水面艦船上的話,並不適合。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就直接運用了“凱旋”級核潛艇所運用的K15型反應堆,結果5年需要進行一次“開膛破腹”的裝料工作,嚴重降低了“戴高樂”號航母的部署能力。(後期“凱旋”級潛艇的反應堆經過改良,重新裝料周期延長到10年)因此在前文中,719所強調新型水面核動力系統要具有“一次裝料運行周期長、功率密度大”的特點。在這方面,美國“福特”級核動力航母上的A1B反應堆設計指標已經達到一次裝料滿足全壽命需要的水平,是當代水面艦艇核動力系統最高水平的標杆。

  蘇聯從1959年開始建造“列寧”號核動力破冰船,至今正在建造第10艘“北極”號,預計2019年完工。這些大型破冰船為蘇聯研製大型水面艦艇的反應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蘇聯解體前,已經建造了數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和“烏拉爾”號核動力遠洋偵察船,並已經開工首艘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

  相比之下,美國在建造其首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前,也建造了“薩凡納”號核動力商船,以及“長灘”號核動力巡洋艦、“班布里奇”號核動力驅逐領艦等核動力水面艦船,對核動力在水面船舶上的應用有了較多的經驗。

  此外,德國、日本也在上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建造過核動力商船,這是在70年代石油危機背景下的一種嘗試。德國“奧托·哈恩”號在其服役期間航行超過120萬公里,訪問22個國家的33個港口,在1979年退役,隨後改為柴油機動力用於執行貨運任務;日本“陸奧”號則從建成開始一直受到核泄漏等問題困擾,直到1991年最後一次改造完成,才終於達到了60年代設計時擬定的技術指標,完成了為日本船舶核動力技術積累寶貴經驗的使命後,在1992年被拆毀,在其25年的生涯中,日本政府在這艘船上耗資達到12億美元。

  從世界各國發展大型核動力水面艦艇的經驗來看, 在建造核動力航母前,建造大型核動力水面船舶是必經之路。

  而719所此次展示的核動力海上發電平台,從技術難度來看相對較低,是一個合適的試驗平台,這將是我國核動力航母研製工作的第一個里程碑。

  在此次展會上同時出現的其他三種核動力水面艦船模型,或許並不會全部投入實際建造,而是作為在核動力浮動電站之後,備選的建造能高速航行的大型水面艦船的方案。可以說也是通往核動力航母路上的下一個里程碑。

  這其中,核動力破冰船的技術難度相對低,且有俄羅斯數十年來建造10艘破冰船的前例,已經趟出了一條路,顯然是首選方案。

  但從實際應用需求角度看,核動力大型補給艦顯然更有用,因為我國與俄羅斯相比,冬季結冰海區面積相對小,破冰船的實用價值相對也就有限。而該型艦可以用於為未來的常規動力航母編隊提供更好的海上補給支持——雖然作為補給艦,即使使用核動力,其搭載的燃料、彈藥、物資也依然是有限的,使用核動力並不能讓它的補給能力比大型常規遠洋補給艦有太大的提高,因此實用價值也是相對有限的。

  而第三種方案則是新概念船,一種可潛式大型核動力海上平台,目前尚不清楚該平台的用途,但從其甲板上的大型海上作業裝置模型上來看,這可能也是一種海上工程作業用平台。其可潛功能是用來在遇到颱風等惡劣氣象條件時潛入水下躲避的,對於海上作業平台而言,意味着它可以在作業海區停留更長時間,提高施工作業能力。從模型比例來看,其噸位可能比2萬噸海上核動力平台更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以前奧巴馬競選,教他如何選勝如何用愛
2016: 永遠不用擔心猶太人被殺光之後他們會來
2015: 蔣介石的偉大前有古人, 後無來者
2015: 嘲笑老蔣無能是容易的,但是如果老蔣投
2014: 轟動上海的海棠村掘屍案 - 顧順章家屬
2014: 讓世界認識一個盜賊型政權-《中國離岸
2013: 十萬火急:美英韓三國識別區挑釁軍演,
2013: 為了最大程度地孤立、打擊日本,中國在
2012: 習近平
2012: 即將進入核潛艇服役的漂亮女兵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