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沈飞引进苏系战机为何始终无大改 成本太高得不偿失
送交者: 三把刀 2018年04月03日22:49:07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001.jpg

  近日,互联网上出现了西安飞机设计所曾经设计的隐身版“飞豹”战斗轰炸机的模型照片。就此,另有网友透露该模型为“飞豹II”计划,目前已经终止,解放军航空兵有新的重型战斗机平台可以选择。这引发了不少网友关于该型战机是否是隐身版歼-16的讨论。不过,就笔者所知,国内引进和生产的侧卫系列确实有过隐身改进型号计划,但最终没有获得用户的认可。

  也就是说,国产苏系列战机无大改型号出现,并不是设计单位 “慎之又慎”的思想导致,而是有着以下2个切实的理由,我们分别从所/厂(设计单位与生产单位)技术水平和客户(也就是军方)这两个角度来分析。

  从厂所的技术角度来看:在90年代引进苏-27战机之前,中国国内的航空科研部门和制造业大多还停留在30年前苏联援华时的水平,在得不到西方技术而自己研制又非短期能奏效时,苏-27的引进,不但满足了中国空军升级战斗机的急迫需要,也为自行研制歼-10战斗机赢得了时间。应该说,中国真正建立起系统的重型战斗机生产研发体系反而是在引进苏-27并进行相关改进之后。

  而客户需求上来看:中国航空兵战斗机部队未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争夺制空权,而制空权争夺的关键则是拥有高技术的空中优势战斗机,而上述表述中,“拥有”一词往往会被人忽略。

  之所以在一些人眼里,航空工业沈阳设计所并没有将国产“侧卫”系列进行他们定义的“魔改”(改进的外形天翻地覆),这其中是有着极为深厚的时代背景。当时,中国已经拥有苏-27/30,但数量难以满足部队需要,这使得中国不可能在国产四代机(国际标准)的研发改进过程中放弃这种优势。在“迅速拥有成熟可靠成品”和“等待更先进的改进型号”之间,如何适度地平衡技术先进性、成本以及生产协调性就显得尤为突出了。而从尽快“拥有”这一出发点来看,投入过高的成本进行“魔改”,显然得不偿失。

  额外说一点,那就是虽然本文的内容基于“改动不大”这一说法,但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国产“侧卫”系列事实上是有了长远的发展。不少网友认为,感官上没有变化,就意味着产品研发设计上没有巨大的改变。而这是一个外行的再也不能外行的观点了。以至于有网友以“为什么沈飞‘侧卫’系列不改DSI进气道”的戏谑来嘲讽那些键盘侠们。

  事实上,成熟的四代机设计和改进,绝大多数不改气动。典型的是美国F-14、F-15、F-16、F-18(除了EF型号)战机,它们在气动上基本都没有大的改变。甚至即使是F-18的E/F型号,从感官上与A/B等早期型号相比,差距也不是非常之大。

  最后,我们还需要来了解一下“慎之又慎”这个梗的来源:“慎之又慎”出自时任沈阳技术负责人孙聪所著的《飞机结构典型故障分析与设计改进》一书。本书出版的初衷是为了将歼-8设计和使用中发生的结构等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为业内相关结构设计人员和使用维护人员提供参考,但“慎之又慎”一词却被一些人当作沈阳所不思进取的所谓“罪证”了。

  书中已经明确提到的“只有在综合论证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充分的试验验证,通过逐级技术审查方可实施设计更改”的说法,被一些本就了解的人选择性的忽视。

  对于任何设计的修改都应该慎重的这种观点,不只有航空器设计单位,航天器设计单位同样如此。慎重并不意味着不修改,而是表明要以谨慎小心地态度对待设计。“慎之又慎”不意味着不创新,单纯将“慎之又慎”与“不思进取”和“不作为”画上等号,显然是牵强附会。

  很多时候,看不怕外行,只怕看到别人的观点后就跟着人云亦云。做事不从逻辑角度思考,说话不经大脑,这种做法显然要不得。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因果篇】古今将军因果报应实录
2017: 有意见树而不见林的无耻之徒
2016: 尽管奥巴马把他看作美国一部分,但从今
2016: 1053 第一部 太原会战 第五章 忻口战役
2015: 习氏南海战略——填海造岛实控九段线
2015: 中哈边境边防兵陷入齐腰深雪中(图)
2014: 反服贸学生大喊:“我是我妈和美军偷生
2014: 深圳公司搞砸美国大力神飞机?
2013: 苏27坠机现场高清图 飞行员弹离飞机前
2013: (组图)苏-27战机坠毁清晰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