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阿瓊坦克如何刺破印度夢 研發37年為鄰國安全做貢獻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18年04月13日22:02:4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出場白

  我是世界坦克史上研製時間最長的型號,從立項到服役,跨度達37年;我是世界上最“頑強”的型號,多次“下馬”,最後強行服役;我有一個戰神的名字,號稱“世界三強之一”;我有“白象”的評語,部隊居然認為我“最不適合”上戰場。我就是“阿瓊”坦克,和其他坦克不一樣,為鄰國國防安全做出了貢獻!

  1961年,印度和英國維克斯公司就新一代主戰坦克簽訂合作協議,由後者設計一款印度專用坦克,並在英國製造樣車,供應90輛生產型,接着就在印度阿瓦迪市建造一家新的坦克生產廠,專門生產後續數量。印度稱由維克斯設計的這種坦克為Vijayanta或Victorious,即“勝利”主戰坦克。1963年,“勝利”坦克開始生產,參與了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雖然那場戰爭以印度獲勝告終,但印度對“勝利”坦克的表現並不滿意,同時也對本國裝甲車輛研製能力較有自信,於1972年提出:儘快自行研製一款先進的新型坦克!

  同年8月,印度戰車研究發展局(CVRDE)開始了新型坦克預研。1973年5月中旬,印度國防部長正式在議會宣布,國產“印度豹”(Chetak)主戰坦克已經啟動研發,起初代號MBT-80,1985年正式定名為“阿瓊”(Arjun)。

  1974年3月,政府正式批准了“印度豹”計劃立項,初步估計項目預算1.55億盧比 (當時約合360萬美元),這個數額在當時的印度可以算得上“天文數字”。新型主戰坦克的設計指標為:戰鬥全重50噸,配備120毫米線膛炮及高性能彈藥、先進火控系統、大功率柴油發動機及高效傳動系統、複合裝甲,而且這些均要求徹底國產化。總之,其性能要求全面超越當時德國正在研製的“豹”2坦克!

  按原計劃,“印度豹”在1983年12月前完成第一輛樣車,以後按每月一輛的速度,生產出12輛樣車,但是項目啟動9年後,絲毫不見進展,樣車陷入“難產”困境。原因令人驚訝:印度當時根本就沒有坦克生產能力和相應的配套工業基礎,所謂的印度自行生產“勝利”坦克,不過是在阿瓦迪市建立一條組裝生產線,印度僅負責生產一些不重要的配件,而且往往質量也不合格——英國設計的“勝利”坦克戰鬥全重39噸,然而印度生產出來的“勝利”竟然變成了41~42噸!至於新型坦克所需要的火控系統、發動機、傳動系統等,印度均毫無技術基礎,樣車“難產”絲毫不令人意外。

  但印度政府畢竟捨不得已經投入的1.55億盧比“打水漂”,決定繼續加倍投資。於是,1984年3月,在耗費了3億盧比的研製資金後,印度戰車研發局終於拿出了兩輛樣車,1985年3月首次公開展出,1985年4月19日陸軍參謀長正式將這款研製中的新型坦克命名為“阿瓊”。下面就讓我們回顧一下當時的“阿瓊”樣車。

  坦克是機動、火力、防護“三位一體”的陸軍主戰武器,其中機動堪稱“坦克的根本”,研製坦克首要考慮的就是機動能力。“阿瓊”坦克最初考慮過美國M1主戰坦克配套的燃氣輪機,不過後來顧慮到燃氣輪機的耗油狀況超出印度陸軍的承受能力,選擇了國產新型柴油機,額定功率1500馬力,達到二戰後第三代主戰坦克主流水平。但“神奇”的是,這款國產柴油機的設計功率是1500馬力,製造出來後實測功率,只有500馬力,即使進行了增壓來提高功率,也只達到設計功率的2/3,無法裝車。

  本國柴油機工業“不給力”,但印度坦克還是傾向於選用節油的柴油機,於是將目光投向已經在柴油機領域獨步全球的德國。通過篩選了42種德國發動機和配套的傳動系統方案後,印度最終選擇了功率1500馬力的MTU公司MB873Ka-501柴油發動機,作為首批“阿瓊”原型車的動力系統。這也是當時“豹”2坦克的發動機,動力充沛,穩定可靠。

  但很快印度又認為其“體積過大超重”(實際上是“阿瓊”坦克設計噸位不應配套這款柴油機),改選體積較小的上一代“豹”1坦克配套的發動機(功率830馬力),同時卻要求將功率提升到與MB873Ka-501相當!德國MTU公司果然技術底蘊雄厚,硬是把這款發動機功率提升到了1400馬力,1988年在印度的西南沙漠實驗場測試。然而,南亞高溫沙漠顯然與德國的氣候環境差異較大,強行把發動機升高功率,造成日後“阿瓊”在沙漠高溫測試下“心臟病”頻發。

  如果說發動機是坦克的“心”,那麼懸掛系統就是坦克的“腰”。“阿瓊”坦克選定了當時世界上的尖端技術——液氣懸掛,理論上使坦克的行駛平穩性和車體俯仰性能極佳,利於擴大射界、精確命中,然而其價格昂貴不說,還很容易漏氣漏液,保養非常不便,以致包括美國M1和德國“豹”2在內的很多三代主戰坦克都未敢使用。“阿瓊”坦克強行嘗試這項新技術,自然長期落下了個“腰椎間盤突出”。

  履帶是坦克的“鐵靴子”,印度雖然是鋼鐵生產大國,卻一直沒有研製成功長壽命的坦克履帶,有報道說“阿瓊”最初所用的雙銷掛膠履帶甚至到了“數十千米一換”的壽命,試車時跑2個小時就會斷履帶。

  負重輪是坦克的“腳”,算是動力系統配件中技術含量較低的部分,而“阿瓊”瞄準當時世界尖端技術,放棄鋼負重輪,研製鋁合金負重輪,結果壽命只有200千米,與不合格履帶可謂“難兄難弟”。

  接下來再看火力。1972年“阿瓊”預研時,英國諾丁漢皇家兵工廠的L7系列105毫米線膛坦克炮赫赫有名,美國、德國、中國等都曾經將L7線膛坦克炮引進國內生產改進。既然“印度豹”設定目標要勝過德國“豹”,於是引進了120毫米線膛炮L11A5。一般來講,線膛炮射擊精度高,但身管燒蝕重、保養難、壽命短,像L11A5的炮管壽命只有120發——1991年海灣戰爭,英軍第7裝甲旅在“沙漠風暴”行動之前,其編制內約三分之一的“挑戰者”坦克就在訓練中打“禿”了膛線,不得不緊急更換炮管。“阿瓊”坦克既然用了線膛炮,自然也有同樣的毛病。

  此外,印度高層希望能夠自產火控系統,於是設計人員綜合多國先進設備,本土組裝出“薩吉姆”全數字化火控系統,然而實際打靶表現讓人失望。

  防護性是坦克的生存之本。1976年英國才宣布研製成功“喬巴姆”裝甲,因此“印度豹”剛研製時無法從英國引進尚處絕密狀態的新型裝甲技術,樣車用的是高錳鋼(這也是很多資料稱其用“鍋爐鋼板”或者“履帶鋼板”的原因)。漫長的研製過程中,“阿瓊”坦克裝備了國產“坎昌”複合裝甲,據說其對動能穿甲彈的防護能力相當於700毫米均質鋼,儼然達到了美國M1A2坦克的貧鈾裝甲的水平。那麼這款裝甲的實際性能真的如此嗎?不知道,因為這對印度國防部長和參謀長都保密,性能數據都是憑印度戰車研究發展局一家之言。


  “阿瓊”樣車故障頻發,印度陸軍無法忍耐了,轉而購買俄羅斯T-90S和升級T-72應急,而“阿瓊”坦克也幾番宣布“量產”,卻沒有了後續消息。

  印度無奈之下,只能借鑑T-90S,對“阿瓊”的研發“推倒重來”

  1987年8月7日,阿迪瓦廠舉行了盛大的“阿瓊”量產下線儀式,5輛量產型“阿瓊”披紅掛彩,時任國防部長幕克吉把坦克的鑰匙交給陸軍參謀長,後者又把鑰匙轉交給陸軍第43裝甲團團長,然後……沒有消息了。

  終於到1991年底,冷戰結束,傳出印度陸軍懇請政府放棄“阿瓊”項目,結果印度政府不同意,幾乎全面推翻原有基礎重新開發,繼續加倍投入,於1994年測試,未通過,1995年降低標準再測試,又未通過。印度陸軍的試驗報告稱其“不適宜上戰場”,印度媒體更把“阿瓊”主戰坦克戲稱為“主敗坦克”。1996年,“阿瓊”再次降低標準測試,樣車嚴重損壞,這引起了陸軍不滿,部分軍官公開稱其為“白象”,意譯就是——中看不中用的東西。

  然而,印度政府捨不得已經投入的資金,1999年3月撥款4.25億美元用於生產124輛“阿瓊”(每輛單價235萬美元),計劃在2003年前裝備2~3個團,然後照樣沒有消息了。到了2000年9月底,印度政府再次宣布“阿瓊”正式投產(或者說“第二次量產”)。根據印度戰車研究發展局當時預測,每輛坦克單價高達470萬美元,且沒有包括服役後在彈藥、備件和保障方面的費用,這意味着其項目總投資高達35億美元。“第二次量產”總算生產了35輛,折算成1輛造價1億美元!

  2005年10月,印度國防部長在國會上承認“阿瓊”坦克的沙漠測試又失敗了。“神奇”的是,2007年印度政府宣布“阿瓊”通過測試,不顧陸軍強烈抗議(這很耐人尋味),又一次宣布“量產”124輛。不過這次僅僅交付部隊14輛,然後就有報道說其發動機等部件再度故障。

  更“神奇”的是,2010年3月印度政府宣布,前述14輛“阿瓊”坦克中的2輛與俄制T-90S坦克在沙漠中進行對比測試,“阿瓊”勝出。不過也透露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印陸軍軍官們指出,要不是“阿瓊”坦克操作人員的熟練度不夠,“阿瓊”很可能會表現得更為出色。看起來,所有問題都是因為人員熟練程度不夠了,為什麼不夠?似乎是因為鍛煉機會太少,也就是裝備不足,那麼印度政府2010年5月17日再次宣布:再生產“阿瓊”124輛!

  印度政府宣布“阿瓊”全面擊敗勝T-90S後,2011年3月又宣布其改進型“阿瓊”MK2的研發工作大功告成。與基礎型相比,“阿瓊”MK2成績有“國產率達90%,增加了多達93項改進,其中包括13項大改,如裝備炮射導彈,裝甲、機動性、可靠性都得到改善”。2011年9月,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爆料稱,印度計劃推出的“阿瓊”MK2的單價高達3.7億盧比(約合802萬美元)。相比之下,印度進口的俄羅斯T-90S坦克單價僅250萬美元,美國今年7月“趁亂打劫”向埃及推銷M1A1坦克的單價也不過695萬美元。

  這個價格對比之後,國際譁然:全部進口零件也不至於這麼貴啊!問題根源在於,印度強行提高國產化比例,偏偏其生產效率低下,浪費嚴重,價格自然居高不下。那麼為什麼印度要匆忙推出“阿瓊”改進型呢?原因無它,由於“阿瓊”坦克屢次改進都不能合格,國會和軍隊已非常不滿,這種情況下,如果宣布“阿瓊”坦克計劃失敗,該屆印度政府將面臨國民信心重挫,甚至危及執政地位。於是印度政府和之前一樣,採取“繼續改進”策略,不過之前已經宣布“阿瓊”改進了多次,這次只能宣布一個新型號,希望能轉移國民對於項目長期拖延的質疑。

  結語

  縱觀印度“阿瓊”坦克37年的研製歷程,我們可以發現,從其最初計劃設定指標,到具體研製試驗過程,印度決策層出現了諸多重大失誤:首先是忽略本國的坦克工業乃至整個重工業基礎,盲目追求世界尖端技術;其次是在研發過程中缺乏靈活處置的能力,既強調國產,又不得不大量引進國外設備,最後造成“阿瓊”價格高昂,也難以真正實用。說到底,“阿瓊”坦克的困難其實是印度“大躍進”國防思想的必然產物,不切實際地追求高性能武器,最終“自釀苦果”。

  當然,我們不排除印度有可能最終研製出一款先進(或至少實用)的坦克,只是相比如此巨大的資金投入,如此漫長的研製歷程,這個項目已十分“苦澀”。更糟糕的是,面對這款全球最貴的坦克,印度政府仍聲稱“阿瓊”MK2“很成功,很完美”,只能證明印度還要在國防建設方面“躍進到底”。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美陸軍下一代制式手槍,SIG Sauer P320
2017: 成功研發100GBPS機載衛星直播系統,今
2016: 陸押送45名台灣人今抵北京 押送照曝光
2016: 俄國5代機掛反艦導彈,交付部隊在即
2015: 美軍稱不會用機器人士兵去殺人,只充當
2015: 莫迪尋求印度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
2014: 黃克誠給中央軍委電報:我軍所到之處有
2014: ZT從俄烏衝突談中國的地緣利益及外交失
2013: 揭密:美軍何時攻擊北韓?
2013: (組圖)首位駕機逃台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