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海軍型強5設計理念無任何問題 為何最終卻下馬
送交者: 三把刀 2018年06月09日01:01:4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5.jpg

  許多人以為我國自行研製的強-5攻擊機僅僅是殲-6戰鬥機的機身兩側進氣改型,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雖然除了兩側進氣之外,強-5延用了殲-6的氣動布局,但經過徹底的重新設計,體形稍稍放大。強-5的翼展從殲-6的9米增加到9.68米,高度從3.85米增加到4.33米,全長從13米增加到15.65米,空中從5.4噸增加到6.4噸,最大起飛重量從8.6噸增加到11.8噸,因此強-5的載荷/航程能力大幅超越殲-6。但由於該機仍安裝兩台渦噴-6型發動機,機動性下降不少。

006.jpg

  強-5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二種機身兩側布局噴氣式戰機(第一種是殲教-1),與米格機頭進氣迥然不同的外觀給許多人留下了“一看就很先進”的第一印象。強-5的尖銳機鼻和兩側半圓形固定進氣口已經成為該機的主要識別特徵,但由於沿襲了殲-6的低阻座艙蓋設計,所以座艙蓋高度非常低矮,飛行員僅頭部露出於座艙蓋上沿,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飛行員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的前向與兩側視野。強-5的總設計師陸孝彭也意識到了這個缺點,並着手進行改進,最後應用在了強-5乙魚雷機上。

  我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研製魚-2空射魚雷,這種武器仿製自蘇聯的PAT-52火箭助推魚雷,水下航速達60-70節,在當時是一款反艦利器。魚-2的裝機對象一開始是海航的轟-5反艦轟炸機,但由於該機速度慢,突防能力不足,因此海軍提出以強-5攻擊機為基礎研製一款超音速魚雷攻擊機。

  1966年,南昌飛機製造廠以在翼下增加魚雷掛架的方式改裝出了3架強-5交由海航進行測試。1968年,中央軍委正式批准海軍關於改型設計魚雷攻擊機的要求,隨後工廠開始根據海軍的要求設計和試製強-5乙魚雷機。

  從外觀上看,強-5乙與強-5甲最大的不同在於機頭部分。該機機頭改為下傾5度的鈍頭圓錐,機頭比強-5縮短300毫米,同時座椅和座艙蓋經過加高,徹底解決了困擾飛行員的下視視界問題。此外強-5乙的機頭截面也進行了加大以便安裝317搜索雷達,該雷達還具有地形跟蹤和迴避能力,能極大增強強-5乙的低空突防能力。

  在其他方面,強-5乙取消了機身內部炸彈艙,加大主油箱,增加5號軟油箱,機翼增加魚雷掛梁,航電設備增加771多普勒雷達、45號瞄準具(含115計算機)和KJ-4自動駕駛儀,由於飛機重量增加,也相應加強了起落架。

  1970年9月29日強-5乙原型機首飛,經上述一系列改進後,強-5乙掛載副油箱時時的最大航程增加到2120公里。但由於雷達和航電的研製困難,該機遲遲無法定型,始終無法裝備部隊。由於當時水面艦艇的防空火力已大大加強,魚雷攻擊機的生存力不足以滿足作戰需求,於是強-5乙於1979年停止研製。

  強-5乙本身的設計理念不存在任何問題,其低空突防戰術同樣適用於發射反艦導彈,如果當時我國有合適和機載火控雷達和空射反艦導彈,該機很可能會發展成一種優秀的空射反艦導彈載機,正如1982年馬島戰爭中阿根廷“超軍旗”攻擊機所展現的那樣。

  同樣可惜的是在強-5乙下馬後,其新座艙設計並沒有被引入強-5後續生產型,與解決座艙視野問題的機會失之交臂。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中國軍方為智能化戰爭作準備?
2017: 下一個攪亂中東的暴力組織應該是庫爾德
2016: 法國戴高樂航母在波斯灣(圖)
2015: 台媒:“小龍之爭” 台灣何以從兔子跑
2015: 光亭:平型關大捷——八路軍揚名立威之
2014: 追隨國民黨8千山東學生火熱激情遭遇蔣
2014: 中建承建非洲最大清真寺 265米宣禮塔世
2013: 華府觀察:習奧第一天交談6小時 中美開
2013: 習近平的五個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