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俄苏57在进气道底部加装吊舱 隐身性能几乎全部丧失
送交者: 一剑破天 2018年08月21日23:23:09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001.jpg

  在风波不断,饱受争议,甚至传出要被俄罗斯空天军打入冷宫之后,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苏-57终于又在近日由官方放出了部分试飞照片,以示其研发项目仍在进展当中。但其中的一张照片旋即引来了外界更大的争议:在这张照片当中,机号为55的苏-57原型机于进气道下方挂有一个切角圆锥形吊舱。根据相关资料判读,该吊舱为101KS“环礁”整合式光电系统的一部分,代号为101KS-N,专用于引导载机对地面目标发起攻击。

  一直以来,苏-57不够“干净”的下半部机身就令其饱受诟病,而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相比美国F-22A和中国歼-20“平坦”的机腹设计,“凹凸有致”的苏-57机腹显然会带来更多的雷达反射回波,令苏-57的下视和侧视雷达隐身性能远逊于中美机型。

  但在加挂光学瞄准吊舱之后,进一步恶化的不仅仅是苏-57的下方及侧面隐身性能,就连机体正面的截面也被改变了。

  从图上看,为确保瞄准吊舱光学窗口的良好视野,苏-57选择用进气道底部,而不是机翼挂点来挂载吊舱,这诚然对于光学瞄准吊舱而言是最好的挂点,但挂载于此处的吊舱,在对手的雷达显示屏上简直无异于“龙勃透镜”,将苏-57本就薄弱的隐身性能尽数毁于一旦。而必须要指出的是,圆弧形的吊舱和垂直于机体表面的挂架带来的雷达波反射强度可能要更甚于龙勃透镜。

  那么,中国和美国的第四代战机难道就不需要光学瞄准吊舱来执行对地任务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中国的歼-20和美国的F-35一样,都在机体上应用了最先进的“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技术,也就是将激光/红外威胁探测器、红外搜索和跟踪传感器(IRST)、紫外导弹告警系统、瞄准吊舱等部件打散到机身内部各处,令其在隐身战机的机体蒙皮下工作。

  而早于后两者定型的F-22A没有“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可用,但美国空军对数量稀少(不到200架),且娇贵无比的F-22A有“踹门制空战机”的独特定位,不能遂行常规对地作战任务,那也大差不差。

  很显然,在叙利亚投放了KH-59M2隐身巡航导弹之后,俄罗斯对苏-57的期望绝不仅仅是一款“制空截击机”那么简单。换句话说,在F-35产量足以将俄罗斯整个战斗机工业淹没的眼下,俄罗斯人更想要一款“隐身战斗轰炸机”,而不是当初的“隐身截击机”。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想具备完整的对地攻击能力,苏-57必须要加装用于瞄准的吊舱,代价就是破坏该机的隐身性,简直可以说是脱裤子放屁了。

  要知道,苏联/俄罗斯可是将“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的前身,也就是上文提到的IRST首先整合到机身上的国家。但是现如今,在苏联解体短短不到三十年之后,曾经的优势已经成了俄罗斯军机研发业务的绝对劣势,甚至说可以给苏-57拖了后腿——拜这个吊舱所赐,苏-57很有可能从此被“踢出”四代战斗机交流群,与韩国KF-X、日本“DMU”系列武器外挂、画风清奇的机型为伍,这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谁是赢家?中印开战的战略评估
2017: 中国FC31战机前途黯淡 舰载化能否成其
2016: 退休制度,任期制度绝对不能变
2016: 中国量子通信被批不靠谱 专家有话说
2015: 解析美国最新反舰导弹 中国航母恐遭饱
2015: 1970年毛泽东怒斥汪东兴:你想改换门庭
2014: 英国:中日彻底翻脸!日本从中国大规模
2014: 《今日关注》20140821斩首事件激怒美国
2013: 韩采购全世界最强三代机 传我研制歼11D
2013: 俄媒:辽宁舰全球最廉价 几无自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