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绝不能被拉进陷阱里?美国原来有如此多阴谋算盘
送交者: 三把刀 2019年02月27日00:12:22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001.jpg

     美国最近以俄罗斯先违反中导条约内容为理由,单方面宣布退出了《中程导弹条约》,这导致美俄关系迅速恶化,俄罗斯立即展示了多款高超音速打击武器,向美国表示了自己的强硬立场。

     那么什么是《中导条约》呢?这个条约的全称是冷战期间的《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在1987年的12月8日由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共同签署的一个限制军备竞赛的条约。条约里规定了,美苏两国不得试验、生产和拥有射程500至1000公里的短程导弹;还有射程在1000至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其实也就是说要么玩射程500公里以内的,要么玩5500公里以上射程的,反正没有中间选项了。不管你是常规弹头还是核弹头的,都不能部署在陆地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该条约的内容。然后双方就因为一些漏洞和细节互相扯皮了多年,直到最近谈崩了。

      一开始,美国就指责俄罗斯搞出的伊斯坎德尔型陆基巡航导弹是个违背条约的超标货。而俄罗斯则说,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才是货真价实的超标,只是利用条约的空子部署在军舰上,用MK41发射架发射,其实可以轻易的转移到陆地上发射。而且,部署在军舰上,军舰停在港口里,和部署在陆地上根本没什么区别。北约部署在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以及东欧的波兰等地,这种距离上导弹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可以攻击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对俄罗斯威胁巨大,是美国先破坏了条约。

     现在美国干脆宣布退出这个条约,不玩了。这就会产生连锁反应,把一大堆国家拉入军备竞赛的漩涡。美国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还可以说是针对俄罗斯。但是美国在亚洲也部署的话,恐怕就不是只针对俄罗斯一家了。而且上次在韩国部署萨德已经搞的天怒人怨,现在还要部署进攻型导弹在亚洲盟国,恐怕会引发更多的问题。所以美国很可能只是为了突破条约限制而做出姿态,毕竟战斧巡航导弹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比中型弹道导弹更灵活,成本也更低。而俄罗斯势必部署米格-31配合匕首超音速导弹进行反制,以米格-31的大航程加上2000公里射程的匕首导弹,其打击范围远比一般中程导弹远的多。关键是匕首还具备了末端机动的能力,非常难拦截。美国想要撕破脸玩军备竞赛,自己也得付出代价。

     那么,既然退出这个条约对美俄双方都没什么好处。特朗普为什么一意孤行的非要退出呢?我想,他的真正目标应该是逼迫欧盟。只要美俄开始军备竞赛,首先倒霉的就是欧洲各国,夹在中间当炮灰。美国敢在俄罗斯家门口驻军,但是也可以随时撤军。而俄罗斯大量生产中程导弹的结果就是欧盟被瞄准的概率越来越高。这是美国在给欧洲盟友玩焦虑营业的节奏啊。看你们还舍不得钱包,还不赶紧掏钱加入我的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的导弹可是越来越多咯。

     所以,美国现在要求俄罗斯销毁超标的导弹,俄罗斯不听。那就拉着欧洲国家一起来制裁俄罗斯。而欧洲国家也只能乖乖配合美国,反正销毁的又不是自己家的导弹。削弱俄罗斯的实力对欧洲来说更高兴。

     而且,这次退出条约,势必引发东亚地区的军备竞赛。这种二桃杀三士的把戏,我们的老祖宗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玩过了。不是什么新鲜的把戏,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原则,就不会受到干扰。只要按部就班,把正在研制的几种新型中短程、中远程弹道与巡航导弹,以及新的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制、部署工作落实,就很足够了。美国既然退出条约搞军备竞赛,那我们就奉陪到底。反正中程弹道导弹的隐蔽性并不好,打击拥有完整探测预警体系的大国重要目标并不容易,还不如隐身巡航弹。我们不能被拉进另一个“星球大战”的陷阱里。


0%(0)
0%(0)
  中距导弹主要威胁欧洲, 美国撕毁条约是为了糟蹋欧洲  /无内容 - 香椿树1 02/27/19 (23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8: 从红海行动看解放军组建这个海外行动处
2018: 美军特种部队枪械训练:装备和普通士兵
2017: 韩执意部署萨德中国如何反制 一武器专
2017: 半岛无战事,热点还是在东南亚ZT
2016: 天才袁崇焕闪亮登台
2016: 美韩联军消灭朝鲜威胁首尔炮群的战术镜
2015: 台军精锐反空降作战小队亮相 配备大狙
2015: 少将:美国P8侦察机进中国南海是明目张
2014: 为何说歼20研发缺陷不致命?发动机非关
2014: 美空军明年开始研发新一代航空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