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歼20副总设计师的嘲讽:等离子隐身?
送交者: 三把刀 2020年01月11日00:03:20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001.jpg

     “用于飞行器,等离子体隐身研究中暴露有很多具体的技术问题,即使大部分问题再将来的研究中能够得到解决,但有些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有些还是致命的、方向性的问题。”

     ——611所副总设计师桑建华

     从90年代开始,俄罗斯面对B2、F22的威胁就一直在试图弯道超车,其学术界和工程界炒热了各种各样不靠谱的概念方案。今天依然被很多相信的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就是那个时代的遗毒。

     根据《中航首席专家丛书——飞行器隐身技术》一书,611在隐身技术的研究中,对于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给出了否定性的结论,并指出了5个问题。

     由于桑总这本书是写给专业人员的,因此很多基本物理知识没有过多的描述,只是直接了当的指出了问题所在;如果没有对应的知识储备,要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吃力。

     笔者几年前写过相关的文章,基于等离子体的基本特性出发,分析了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根本不可行的原因;今天摘抄部分内容回来,并另作相关补充,作为对桑总观点的辅助性解释。

     “首先要谈等离子体的一点,就是这东西不神秘。就地摊上的荧光灯,那也是靠等离子体在发光,事实上现在相当高比例的等离子隐身技术的试验,都是借助荧光灯作为核心的等离子体发生和维持设备运行的。

     等离子体可以简单看成是被电离了的气体,传统的气体中分子都是不带电的中性粒子,比如O2,N2等等都是。而电离以后的气体,它里面绝大部分就成了带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这种状态下粒子的电场势能很高,因此也相当不稳定。

    由于带电粒子的高能量,它自身会主动散发大量包括可见光在内的电磁辐射——自然界中的极光就是典型的例子。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作用存在多面性,绝不仅仅是吸收而已......

     所以在等离子隐身技术中,需要涉及到非常复杂的调频等处理,使得产生的等离子体在吸收目标特定波段频率的雷达波上的能力最大化,并尽可能抑制它的主动电磁辐射效应。这是等离子隐身实用化中,非常大、而且短期内无法完全解决的难题之一。

     正如前面提到的,等离子体是电离出来的,而且处于高能状态——能量高到电子都被从原子和分子中被剥夺出去了。这意味着如果要用高离子浓度的离子云覆盖飞机较高比例部位的地方,则等离子体本身的温度,电离所需的功率,都将会非常的高“

     等离子体由于自身的高能特性,会对接触到的物体形成破坏性的腐蚀作用:电离作用下,等离子体中会产生大量的活性基团,这些基团会与接触它们的物质产生各种化学反应,形成腐蚀作用。

     当然这种特性并不一定都是坏事——现在你我使用的各种电子设备中,几乎没有任何一种能离得开集成电路;而现在集成电路的制造环节中,等离子蚀刻是绕不开的核心关键工艺。

     但是在飞机上,腐蚀是导致电气设备故障、结构失效(往往带来解体等灾难性后果)的核心因素之一;飞机设计制造技术的相当部分核心,就在于千方百计的去隔绝、阻止和延缓腐蚀的发生。

     等离子体隐身,目前真正被认为有一定可行性的方向;是在飞机的结构内部,设置一些封闭式的腔体,然后使之充斥等离子体,形成局部性的吸波能力。在有限的体积下,吸收雷达波所需的离子浓度和数量可以很容易堆积出来。

     但是这时另一个搞笑的问题就出现了——在天线舱充满等离子体以后,战机自己的雷达也就无法工作了。实际上这个问题不仅限于战斗机雷达,其它被等离子体覆盖的任何射频设备天线都会被这个问题困扰。举个例子,飞船和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和地面联系被严重干扰、乃至断绝的黑障现象;就是其四周空气高度电离,形成了等离子体包裹飞行器所引发的。

    等离子隐身针对这个问题,目前提出的解决方案只有时间控制措施,也就是要用雷达的时候就等离子隐身功能给关了。而在新一代的雷达罩透波材料(选择性透波)面前,这种技术根本没有任何竞争能力“

    在五代机的核心作战模式中,首先就是静默状态下保持远程探测、静默接近目标。

    以F22为例,它通过ALR-94雷达告警接收机的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能通过接收和测算对方战斗机探测时发射的雷达波,在最大460公里的范围内探测目标;当距离减小到185公里左右时,它就可以对目标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并将定位信息提供给APG-77雷达。

    在有了精确定位辅助以后,F22的APG-77雷达就可以用非常狭窄(2°x2°)的波束,在满足探测要求的前提下,用尽可能低的功率、将雷达波伪装成噪声信号,精确的对目标进行搜索和跟踪锁定。

    这套综合电子战系统与雷达的被动/主动配合使用设计,是F22隐身作战能力的核心关键所在。如果采用等离子体对F22进行天线隐身处理,F22的战场感知能力——尤其是静默状态下的感知能力就等于完全废掉了,战斗力折损掉九成都不止。

    在自己的国土上造几百架高速、大范围移动、还有可能坠毁在人口密集地区的的放射性污染源,这是什么样的精神......

    此处引用桑总的论述作为结语:

    “上面几点问题有些是无法解决的,有些是与飞行器隐身要求相矛盾的......否则,为什么等离子体隐身研究的始作俑者的T-50飞机好像还是主要采用外形修形技术和吸波材料技术?”

    PS:桑总的陈述有一个地方是有瑕疵的:俄罗斯还没有那个资格,作为等离子体隐身研究的创始研究者。

    该技术真正的提出和早期验证者都是美国,由通用的工程师在1956年提出、1964年申请专利;并在50-60年代中,尝试应用于黑鸟系列飞机的进气道和尾喷管隐身处理。

    其中涉及进气道隐身的研究内容叫KEMPSTER计划,它的意图是在进气道前方以125千瓦的功率,每秒发射100次电子束,对空气进行电离。在进行了包括飞行测试的两个阶段试验后,这个技术路线方向在1966年被美国否决。

     这实际上也是俄国等后发国家在吹嘘弯道超车时,始终要千方百计回避掩饰的一个关键:

    美国这样的领先探索者,开创每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并形成完整的体系,都是在极度缺乏指引的情况下,穷尽当时知识边界和想象力极限,无数次试错、无数次撞墙才能逐步摸索出正确的路径方向。

    真要有那么好走的弯道,轮得到俄国这样的国家去捡漏吗?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9: 林彪与陈赓的军事能力差距在哪里?(转
2019: 陆媒放话:美加需付出代价 中国准备进
2018: 杀死那个马克思主义者
2018: 日本拟实现宙斯盾舰情报共享:战时或可
2017: 东罗马帝国不是中国兔子灭滴
2016: 难道说我的物理老师在教我们做氢弹?
2016: 半岛擦枪走火危险时刻存在 中国握有对
2015: 美国的第三次金融收割似乎遇到了麻烦
2015: 新一代小型电动车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