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谈谈美国的军工行业 ZT
送交者: hebeiman1 2014年07月08日08:12:33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谈谈美国的军工行业

作者:高嵩

美国政府和大型军工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一方面美国政府国防采购决定着军工企业的未来,另一方面强大的军工集团也能够主动影响政府的决策,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大型军工企业甚至拥有可以左右总统命运的强大政治势力。

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军事强国,长期掌握着全球军事主导权,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相辅相成,共同催生了庞大的军事工业。当我们讨论全球军事和军工产业时,美国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2012年美国军费开支超过680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约四成,占其本国GDP的4%;美国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坦克、战机、舰艇、导弹等各方面的经典产品比比皆是,并在核武器、电子战、指挥系统、空天一体化方面遥遥领先。经过数十年的整合,美国军工行业集中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形成了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诺思罗普格鲁曼、雷神、通用动力、联合技术等寡头企业竞争的格局。这些军工集团基本垄断了美国国防部的一级承包项目,收入和市值均达到了数百亿美金。在美国军工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军事技术也大量应用于民用领域,如波音公司成功将军用飞机技术应用于民航飞机,成为全球民航飞机市场的双寡头之一。

从股价说起:美国军工股走强,涨幅超越指数

2011年以来,美国股市随经济复苏大幅上涨,军工股整体表现优于标普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引起全球市场的普遍关注。美国军工股中包括了像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诺思罗普格鲁曼、雷神、通用动力、联合技术等大名鼎鼎的公司,这些军工“大鳄”的经典产品被全球所有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军费规模占全球四成,霸主地位不容挑战

军费规模惊人的唯一超级大国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其军费开支规模巨大。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统计,2012年世界各国军事支出总计17530亿美元,占全球GDP总和的2.5%。其中,美国军事开支为6820亿元,占其本国GDP的4%。美国的军事开支占全球总额达到38.9%,遥遥领先中国、俄罗斯等其他国家。

美国国防预算与国际局势高度相关

美国依靠军事实力称霸全球,霸主地位不允许任何其他国家的挑战,因此美国必须依靠大量的军费投入保持其绝对战略优势地位。同时,美国军费开支也不能无节制扩张,需要受到财政资金的制约。长期来看,美国军费开支保持增长态势,并且和国际局势的变化高度相关。

1940年,美国尚未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当年美国军费支出仅有16.6亿美元,占联邦政府财政支出的17.5%,占GDP的比重仅为1.7%。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12月美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之中。从1941年开始,美国军费支出急剧膨胀。1941年美国军费支出额为64.4亿美元,比1940年增长2.9倍。1942年军费支出达到25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倍;1943年继续增长到667亿美元,同比增长1.6倍;1944年达到791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到了1945年,虽然战争还在继续,但大局已定,因此美国该年的军费增长降到了个位数,仅上涨了4.8%,不过总支出额仍达到了830亿美元。 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大幅削减军费。1946年降至427亿美元,降幅达到48.6%;1947年进一步降至128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了70%;1948年甚至降至百亿美元以下,仅有91亿美元,占GDP的比重才3.5%。 1949年,东西方冷战开始后,美国又逐渐增加军费支出。由于1948年的柏林危机,1949年美国军费比上年上涨了44.4%;之后的1950年虽然仅上涨了4.4%,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及美军卷入朝鲜战争,美国军费又开始了大幅度增加。1951-1953年间,美国军费上涨幅度依次为71.7%、95.6%和14.6%。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美国开始削减军费开支,连续三年军费负增长。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美国军费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10%以上。20世纪60-70年代,由于美苏争霸及越南战争的影响,美国军费占GDP的比重前期保持在7-10%之间。后期由于力不从心,实行战略收缩,撤出越南后,军费占GDP的比重降至5%左右。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上台后,开始对苏采取强硬政策,以逼迫苏联进行

军备竞赛来拖垮苏联的经济。因而,开始大幅度增加军费开支。从1979-1983年间,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军费增长,直到1989年,始终保持军费正增长态势。这样,终于将苏联经济拖垮,引发了苏联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导致苏联最终解体。在80年代,虽然美国军费连年增长,但是其占GDP的比重维持在4-6%之间;而苏联为了保持甚至超过美国军费总额,其军费占GDP的比重不得不长年保持在15-23%左右,以致经济不堪重负。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老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时期,基本以发展经济为主,因而军费基本呈削减趋势。直至“9.11”事件发生以后,小布什政府领导的美国为了实行先发制人的反恐战争,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军费又开始大幅度上涨,其中有四年军费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美国军工行业已形成寡头龙头格局

美国军工企业可以分为主承包商、分系统承包商、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主承包商基本为大型军工集团,主要承担产品的研发和全系统的集成;分系统承包商为主承包商制造专用的部件和子系统;第三层次主要是众多为主承包商和分系统承包商提供零件、组件和材料的供应商。

美国军工厂商能提供海、陆、空、天、电五维战场武器装备,涉及研发、制造和维护等三大业务,分享军费开支中的装备采购和RD&TE部分,每年接近2000亿美金的采购规模催生了巨大的军工集团。全球最大的10家军工企业中,美国占7家,分别为洛克希德马丁、波音、通用动力、雷神、联合技术等,其中洛克希德马丁军工业务收入超过400亿美元。美国政府和大型军工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可以这么说,一方面美国政府国防采购决定着军工企业的未来,另一方面强大的军工集团也能够主动影响政府的决策,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大型军工企业甚至拥有可以左右总统命运的强大政治势力,它们对美国政治生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政治献金”和不断游说国会、法院、行政当局、各行政机构或州和地方政府来实现.

大规模产业兼并成就军工寡头

从18世纪末至今,美国军工产业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诞生后的成长阶段、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快速发展阶段,冷战期间的持续扩张阶段,冷战后的转型阶段。其中后三个阶段都发生在20世纪。

(1)争夺殖民地的战争及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军工产业的诞生和成长。19世纪中后期开始,美国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武装力量特别是海军建设,从而形成最初的军工产业。

(2)两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军工产业迅速发展。20世纪上半叶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量的民用公司参与军工生产。同时,大企业财团开始参与军工制造,新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不断涌现,新的产业不断加入到军工产业。

(3)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刺激了军工产业持续扩张。冷战时期,尖端军工武器不断现,高性能、高产出成为考核军工产品的第一要素,成本成为次要因素,因此各国长期保持高额的国防预算,支撑了庞大的军工市场,军工产业以专业化的方式快速发展,军品贸易在全球经贸中占有重要地位。此时,军工企业被大型财团控制,企业规模开始急剧扩张。

(4)冷战结束后军工产业进入转型期。由于国际局势缓和,各国开始缩减军费开支,美国军工企业开始大规模的收购兼并浪潮,行业集中度开始急剧上升。美国军工行业大规模并购浪潮自90年代初开始,如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先后收购GE宇航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并共同组成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之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又收购了通用动力的军用飞机分部和劳拉国防公司,而此前劳拉公司已经收购了LTV的导弹分部、IBM系统公司和尤尼西斯国防公司;波音公司先后收购了罗克韦尔国防公司和麦道公司;雷神公司先后收购了E系统公司、休斯飞机公司和德州仪器军工分部;诺思罗普先后收购了格鲁曼公司、西屋国防电子公司,组成了当前的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

在这一系列兼并过程中,部分兼业企业退出或者出售其军工业务,大型专业化军工公司则在国防部主导下实现重组,美国军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快速提升。军工产业的集中度快速提升,有利于集中研发力量和技术资源,避免项目的重复建设,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能够

大幅提升美国军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也直接推动美国军工产品的大规模出口。与这一历史背景相对应,即使在美国国防部军费开支大幅收缩的背景下,美国前五大军工集团仍然依靠兼并收购在这段时期实现了收入规模的快速增长。

多方合作、精细分工已成为发展潮流

随着美国军工行业市场集中度提升,大型军工集团的优势项目更加突出,如整机研制业务基本集中在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公司,雷神公司吞并休斯以后基本垄断了制导武器的生产联合技术则在航空电子领域占据优势。此外,跨领域多方合作也成为美国军工行业的又一发展趋势,参与者不仅包括美国各个军工企业,也包括其他国家的军工厂商。以F-35项目为例,主承包商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项目涉及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挪威、丹麦、荷兰、土耳其、澳大利亚和英国9个国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F-35各个子系统分包给各个企业,协同研制。这种模式能够整合全球顶尖技术和优势资源,通过分摊项目失败风险,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政府主导下的产业整合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国内的军事需要和外国军事订货的急剧膨胀,极大地推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民主国家的军火工厂”。1941年-1945年,军工生产产值平均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0%。二战结束后,许多在战时被动员参加军需生产的工厂企业保存下来,从事军工生产和军火贸易,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独立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有3.5万家军工厂商与国防部签订主承包合同,15万家转包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参与军工生产活动,军事工业从业人员约350万人,军品销售额近2000亿美元。

90年以后,冷战结束后军事订货量减少,因此从1992年开始,美国政府正式展开军工产业重组,鼓励企业兼并。1993年,美国国防部长阿斯平邀请最大的军工和飞机制造企业的企业家共进晚餐。席间,阿斯平告诉企业家们:今后的生活将更艰难,不能允许你们都活下来。该晚餐被美国军工行业称为“最后的晚餐”。从此,美国军工企业之间的大规模兼并开始兴起。直到1998年,美国国防部否决了洛克希德马丁和诺斯普格鲁曼的合并,主要原因担心上游过度集中导致自身议价能力下降,标志着美国军工大规模收购兼并过程暂时告一段落。

在此轮产业整合过程中,美国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一是财政政策的扶植,主要指军事定货的方向倾斜以及补贴的发放。原来在冷战体制下,军品采购“预算蛋糕”做得非常大,许多大大小小的防务承包商们都能从比较固定的军事订货合同中获取丰厚的利润。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国防预算连年削减, 国防部开始有选择地将军品采购合同交给自己青睐的企业, 通过资金的流向鼓励军工企业相互兼并。与此同时五角大楼还为购并后的企业提供各种直接和间接补贴,并且这种补贴更多的来源于美国白宫对出口军品限制的放松和白宫领导人“武器贸易外交”的大力推行。

二是放松反垄断政策。从1992年1月国防工业界抗议联邦贸易委员会阻止联合技术系统有限公司收购奥林公司军械部的决定开始,克林顿政府便趁此扩大了五角大楼在评述企业购并方面的发言权,反托拉斯部门对国防工业界的并购也采取了更宽容的态度,从此之后,国防工业界的合并和收购便没有碰到大的阻力。

在这两项措施下,美国大型防务企业通过该次购并浪潮进一步做大,五角大楼企图通过兼并来增强防务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这可以从美国冷战后军品出口额的连续增长看出。

军工具有区别一般行业的独特属性

军工行业和一般的商业模式不同,具备一些独特的因素,比如下游高度集中,产品和技术应用范围特殊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军工行业的进入和退出都有极高的壁垒。

(1)高度集中的下游。美国军工企业的主要客户包括白宫、国会、国防部、军队长官、军事项目管理者、部队装备/后勤项目管理者等。相比于一般商业,军工下游更加强势。军工项目的通过需要各方面批准及利益协调,项目过程中也经常会受到更高级行政长官的干预。因此在选择军工股标的时,投资者会关注相关军事项目,而军事项目背后的主要推动者也会成为投资者的关注对象。

(2)最前沿的技术水平。军事工业高度依赖技术水平,所有的武器平台,无论是飞行器还是武装车辆都集成了世界最前沿的技术,这也意味着研发支出在军工企业支出中占很高比例。

(3)特殊的管制。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均涉及国家安全,企业主要和美国国防部打交道,处于非完全竞争的市场,因此军工企业在会计和保密方面均需要遵守特殊的规定。如美国军工企业需要遵守成本归集法案,详细记录成本和定价发生过程,并承诺对军事敏感信息保密。

(4)特殊的产品和技术。武器装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成败以及伤亡人数,有时甚至能改变战局和政治走向,如伊拉克和以色列战争期间,雷神公司的爱国者导弹成功拦截伊拉克发射的飞毛腿导弹,从而帮助以色列成功击败了伊拉克并免受战火打击。

(5)产品周期长。由于研发费用高昂,军工产品的采购量对盈利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改型,许多产品的服役和持续采购周期长达数十年,这些产品的盈利能力相对较高。

(6)价格相对稳定,但采购量受军费影响大。军工项目立项并且确定主要承包商以后,价格一般趋于稳定。国防部一般不会轻易改变项目供应商,因此不用担心竞争因素导致项目价格下降,反之却有可能因为军费开支下降而收缩军费项目,如F22、B2等因为价格昂贵,受到后续军费影响,装备量和之前预期均有差距。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抗日战争延安六年闲暇中的交际舞风潮
2013: 俄罗斯给中国上了一课.
2012: 钓鱼岛动手了:中国突然调动4个师警告
2012: 大兵无赖
2011: 俄飞行员惊叹新飞豹:中国竟能造这么好
2011: 质问马英九:到底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更
2010: 抗战初期毛泽东写给蒋介石的效忠信
2010: 多国强势军演或微慎备北韩聚变
2009: 言真轻: 走不出冷兵器时代思维的疆独和
2009: 谢谢斑竹让我回复人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