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萬維讀者網 > 詩詞歌賦 > 帖子
詩經大雅里的周朝歷史(二)
送交者: 老冬兒 2017年09月01日13:20:15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詩經大雅里的周朝歷史(二):公劉


 
時光隧道向前延伸,《生民》之後,下一篇記載周族歷史的詩是《大雅·公劉》。又一個歷史豐碑似的人物和一段重要的周族史實以詩歌的形式跳躍出場。

 
《生民》里后稷的後代延續到了一個叫做公劉的部落首領的時候,在公劉的帶領下,發生了一次大的遷移,移居到豳(讀音斌)地。這裡公是尊稱,劉才是名字,公劉即劉公。一般認為“豳”是今天的陝西旬邑、彬縣一帶,在西安和邰地的北邊,距離西安約100多公里。
  
相比於《大雅·生民》的神話色彩和跌宕起伏,異像紛呈的描寫,《大雅·公劉》則更多的是平實的敘述,生動細緻地再現了周族遷移到豳地的過程。這次遷移為什麼重要呢?歷史學家們的解說是到了豳地後,公劉帶領周人致力於農業,開創了讓周族興旺發達至關重要的時期,按照史記的說法,“周道之興由此而起”。
 

《大雅·公劉》一共有六段,每段十行,結構上整齊乾淨,時間脈絡清晰。詩的每一段都以“篤公劉”為起句讚美公劉。“篤”字普遍譯為品德高尚忠厚老實。筆者倒是有些好奇這個“篤”字會不會也蘊含體格健壯之意。
 
詩的第一段講述了遷移前的準備。公劉帶領族人儲備好糧食,裝入口袋裡,再扛上武器,就出發了。在那個時代,出門備上武器是必須的,無論是對付野外的動物, 還是需要對付其他部落的攻擊。之所以遷居,是因為公劉“匪居康”,“匪”同“非”。對於這四個字,後人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解釋。一種理解為公劉居安思危,不沉湎於舒適生活。另一解則是說周族人在當地過得不好(非康),這才決定遷移,後一種解釋似乎更合符後面要提到的遷移的原因。文言文的極度簡練給後人詮釋留下了太大的空間。

 
第二段,到了豳地,考察了那塊平原,發現新地方草木豐茂(既庶既繁),眾人皆滿意,不後悔跋涉遷移 (既順乃宣,而無永嘆)。公劉一身寶石美玉披掛,四下探查,登高望遠,領袖形象呼之欲出。

第三段講述在京師選址蓋房,第四段讚美公劉建城後飲宴之樂,第五段勘陰陽,察地理,找水源,設立軍隊,第六段開礦種田冶煉,興建城市,使周族物阜民康。至此,完整呈現了周族遷移和在豳地建築城池的全過程。
 
此詩最早記錄了風水勘輿(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冶煉金屬(取厲取鍛),也記錄了家畜養殖(執豕於牢)等等人類活動,提供了當時的生活方式,習俗,生產力和社會發展情況,
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這就是史詩或者詩史最有意義之處。當後人吟唱這樣的文字時,除了感受詩人表達的情愫外,還能讀到鮮活的歷史。後世的詩人們也沿用了這樣的詩史手法,例子繁多,不勝枚舉。比如杜甫的三吏三別再現了安史之亂時民不聊生的狀況,曹操的《蒿里行》實錄了漢末重大紛繁的歷史事變和社會面貌。

作為歷史記載,讀者很容易想到好幾個重要問題。一是這首詩是什麼時候寫的?是遷移時記錄的嗎?二是公劉究竟距離后稷幾代?三是為什麼要遷移?

關於詩的寫作年代,尚有爭議。多數研究者認為這首詩歌是西周初期周族後人追述紀念前輩之作,所謂“詩人歌樂思其德”。也有學者認為公劉》是周人初遷豳時的舊作,因其記敘得極為細緻真實。
 
公劉究竟距離后稷幾代? 據《史記·周本紀》,公劉的父親叫做鞠,是不窋的兒子,不窋是后稷的兒子,如此,公劉就是后稷的重孫,距離后稷僅僅三代。但史記的《劉敬叔孫通列傳》又清楚記載公劉為后稷的十幾世孫,明顯有矛盾。另外,史記和漢書都提到公劉所處的時代是夏桀時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曰:“公劉避桀居豳”,將公劉與夏桀並提,他們當處於同一時代, 也就是夏朝的末期,距離生民里提到的第一代后稷所處的堯舜時期應該有好幾百年了,怎麼可能是后稷的重孫?對此矛盾的合理解釋是"后稷"應該是管農事的官職,堯舜時期任命了第一位后稷,以後這個職位便世襲了下來,公劉應該是後代后稷的重孫,距離第一代后稷是十幾代了。
 
為什麼要遷移呢? 簡而言之,為避夏桀時世亂。還有一個重要猜測是戎狄入侵,不得已只好遷居。《史記·周本紀》有:“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務,不窋以失其官而犇(奔)戎狄之間”
翻成白話文,就是說夏后氏政治衰敗,不再設有農官,也不鼓勵務農,公劉的曾祖父不窋失去了后稷的官職,便帶領他的周族人流浪在少數民族部落之間。《國語.周語》中也載有:“及夏之衰也,棄稷不務,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狄之間”。不窋自竄於戎狄之間,據記載是在甘肅慶陽附近,稱為北豳,那裡尚不窋故城。《史記·匈奴列傳》又有記載“夏道衰,而公劉失其稷官,變於西戎”,說的是直到公劉都沒有恢復后稷這個官職,周人處於戎狄之地,甚至被視為戎狄之人。若是這樣,似乎詩的第一段的“匪居匪康”應該是過得不好的意思才更合邏輯。周族一直都飽受戎狄的威脅,公劉十世之後,古公亶父也因為躲避戎狄而又遷到周原(陝西歧山),當然這是後面一首史詩《緜》的內容了。

隨之而來值得爭議的史實是,究竟公劉是從哪裡遷移到豳地的? 如果按照后稷被封在邰(即下圖中的陝西武功),其後人也居住在邰而推, 公劉是從邰地遷移到豳(旬邑,彬縣),是往北遷移。但如果周人在遷豳前於戎狄之間,公劉時期周族就不在邰地,而是在西北方甘肅慶陽一帶,那麼公劉是帶着周人從北邊往南遷徙到豳地。筆者更傾向於贊同後一種,即是往南遷移,因為戎狄在西北方。後世古公再次率周族遷移,躲避戎狄,到了岐山,更是在豳地的南方。


map shanxi_meitu_1.jpg

網上淘來,經筆者修改後的示意地圖


公劉率周人遷移到在豳地後,恢復了后稷的務農本色,安居樂業,發展周族,在豳地延續了十代,直到古公亶父。周人在豳地的生活被記載在詩經的十五國風裡,就是風詩里的豳風。豳風流傳下來共有七首,其中最耀眼的一首就是《豳風·七月》。這首最長的風詩在整部詩經里都算是非常耀眼之作。在不需要閱讀聖賢之書的今天,那句“七月流火”也廣為人知。經過電視節目的炒作,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是否理解這個用語幾乎成了有無文化的標誌。《豳風·七月》這首詩里的“七月流火”是天氣轉涼的意思,而不是從字面上理解的炎炎夏日。這裡的“火”指的是大火星,也叫心宿二(見下圖箭頭所指,天蠍座的阿爾法星)。詩里的七月是夏曆七月,相當於陰曆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說的是陰曆七月大火星西移,天氣轉涼,要忙着制冬衣了,這裡的"流"是向下移動的意思。現代人借用或者錯用七月流火,多半是想到陽曆七月,酷暑火烹


images.jpg

圖中箭頭所指即是心宿二,也就是大火星,古時有專門的官員觀察此星,編制曆法,稱為火正


 
在筆者眼中,《豳風·七月》是一首美麗的農事詩,如畫卷一般地展示了當時的農夫生活和他們的喜樂憂愁,既有大量的關於農夫一年四季辛勤勞作的描述,也有明快喜悅的生活畫面,是先周的另類"清明上河圖",農事的百科全書。這首詩在考古學上很有意義,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中引用《豳風·七月》來考證先周的奴隸制和封建制的開始。閱讀這首詩,幾千年前豳地的田園風光和農人活動歷歷在目,展示了公劉遷移對周族後來興旺發達的影響。

 

附錄

大雅·公劉

篤公劉,匪居匪康。廼埸廼疆,廼積廼倉;廼裹餱糧,於橐於囊。思輯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

篤公劉,於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乃宣,而無永嘆。陟則在巘,復降在原。何以舟之?維玉及瑤,鞞琫容刀。

篤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岡,乃覯於京。京師之野,於時處處,於時廬旅,於時言言,於時語語。

篤公劉,於京斯依。蹌蹌濟濟,俾筵俾幾。既登乃依,乃造其曹。執豕於牢,酌之用匏。食之飲之,君之宗之。

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廼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

篤公劉,於豳斯館。涉渭為亂,取厲取鍛,止基廼理。爰眾爰有,夾其皇澗。溯其過澗。止旅廼密,芮鞫之即

 

白話譯文( 百度百科)

忠厚我祖好公劉,不圖安康和享受。劃分疆界治田疇,倉里糧食堆得厚,包起乾糧備遠遊。大袋小袋都裝滿,大家團結光榮久。佩起弓箭執戈矛,盾牌刀斧都拿好,向着前方開步走。

忠厚我祖好公劉,察看豳地謀慮周。百姓眾多緊跟隨,民心歸順舒暢透,沒有嘆息不煩憂。忽登山頂遠遠望,忽下平原細細瞅。身上佩帶什麼寶?美玉瓊瑤般般有,鞘口玉飾光彩柔。

忠厚我祖好公劉,沿着溪泉岸邊走,廣闊原野漫凝眸。登上高岡放眼量,京師美景一望收。京師四野多肥沃,在此建都美無儔,快快去把宮室修。又說又笑喜洋洋,又笑又說樂悠悠。

忠厚我祖好公劉,定都京師立鴻猷。群臣侍從威儀盛,赴宴入席錯觥籌。賓主依次安排定,先祭豬神求保祐。圈裡抓豬做佳餚,且用瓢兒酌美酒。酒醉飯飽情緒好,推選公劉為領袖。

忠厚我祖好公劉,又寬又長闢地頭,丈量平原和山丘。山南山北測一周,勘明水源與水流。組織軍隊分三班,勘察低地開深溝,開荒種糧治田疇。再到西山仔細看,豳地廣大真非舊。

忠厚我祖好公劉,豳地築宮環境幽。橫渡渭水駕木舟,礪石鍛石任取求。塊塊基地治理好,民康物阜笑語稠。皇澗兩岸人住下,面向過澗豁遠眸。移民定居人稠密,河之兩岸再往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閒侃歲月不發愁:婚禮婚姻愛情!(中)
2016: [七律] 貧居偶得-和墨名棋妙(詞韻)
2015: 【更漏子】荷語
2015: 2015回國遊記(30)又見杭州
2014: 【五絕】 秋蟬
2014: 小蜂鳥的玉照-2
2013: [七律] 秋意 (疊韻之三)
2013: ‘騎驢送薄侯’
2012: 競技 思念 殤
2012: 試翻【車站】,並附來去同學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