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万维读者网 > 诗词歌赋 > 帖子
周末读书 -- 子产不毁乡校和周厉王弥谤
送交者: 西岭 2017年12月15日18:58:31 于 [诗词歌赋] 发送悄悄话

古云防口似防川,

戒堵宜疏可谓贤。

羞使卫巫监谤语,

乐观乡校议朝权。

一方黎庶心中秤,

三尺神明手内笺。

颇赖盛邦无阙事,

寻欢网上乐颐年!

 

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然而事实却不尽然。言语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人们真的可以以史为镜,可以记取前人的教训的话,历史就不会有那么多反反复复发生的事情了。

春秋时郑国有个公孙侨,字子产。子产作郑国卿的时候,人们喜欢到乡校闲聚,议论政事。郑国大夫然明就对子产说:“把乡校关了吧,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要关掉?人们不过是劳动之余在乡校聚会,议论一下政策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不喜欢的,我们就更改。这就象是我们的老师,可以教我们如何做事。为什么要把它关掉呢?我听说通过尽力做善事可以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可以靠威慑强制来防止怨恨。关闭乡校当然可以马上制止人们议论,但是这就像防止河水溃决一样,光靠堵不行。堵得水多了,河水的决口也会大,造成的损害必然也多,更可能是无法挽救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我可以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就这样子产没有关掉乡校,反而把郑国治理得十分兴盛。

与此相反,周朝有个周厉王。周厉王十分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厉王的大臣邵公就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你的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来卫国的巫师,让他去监视国人,有敢于批评议论厉王的人,就抓来杀掉。于是国人都不敢说话了,甚至于路上相见,也只敢以目相示,而不敢交谈。周厉王颇为得意,把邵公叫来说:“你看,我可以轻而易举地制止人们对我的指责,他们都不敢再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只是在堵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堵塞以后,一旦决堤,危害一定更大。百姓也是如此。治水的人要疏通河道使它畅通,管理民众的人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人们心中所想的要通过嘴巴表达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要堵住老百姓的嘴,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愿意服从你呢?”周厉王不肯听从邵公的规劝,结果三年以后,人们终于不堪忍受他的统治,起来推翻了他。

几乎三千年前发生的这两件事情明明白白地向后人揭示了当政者该如何对待人们的言论自由。唐朝的大文豪韩愈曾专门写了一篇《子产不毁乡校颂》来赞美公孙子产: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韩愈在这里不仅赞颂公孙子产的施政行为,甚至感叹子产生不逢时,仅能在一个小小的郑国推行他的理念,若是整个天下都能按照他的理念施政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呢。韩愈在这里也提到了周厉王的事情,指出周朝起初奉养老成有德之人,听取他们的意见,所以兴盛;到后来派人监视有意见的人,所以衰败。因此开明兴盛的政权应该广开言路,使群众意见能够及时反映出来,从而谋取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然而,古今中外,始终有为数不少的当权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而强势打压社会舆论,乃至造成许多惨案。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腹诽"至罪再到明清的文字狱,血迹斑斑,不胜枚举。就连文化气氛相对宽松的宋代也曾发生著名的"乌台诗案",牵连了苏东坡以下许多人。民国的闻一多李公朴等被暗杀,文革中因为‘反革命言论’而获罪等等,更是如在昨天。社会终在进步,相较于过去,人们对个人权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强烈的要求,而自由说话的权利更是其最基本的权利之一。那么塞人之口的事情是否能够不再发生了呢?也许很难确定。圣经有句话说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但愿并非如此!

 

2017.12.15


付原文摘自网络:

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1),以论执政(2)。然明谓子产曰(3):“毁(4)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5)?夫人朝夕退而游焉(6),以议执政之善否(7)。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为忠善以损怨(8),不闻作威以防怨(9)。岂不遽止(10)?然犹防川也(11):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12);不如小决使道(13),不如吾闻而药之也(14)。”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15)。小人实不才(16)。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17),岂唯二三臣(18)?”仲尼闻是语也,曰(19):“以是观之(20),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1)       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场所。除了"乡校"一词,还有学府、太学、国子监、庠、私塾、书院等古代用来表示学校的词语。

(2)     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3)      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

(4)     毁:废除

(5)     何为:为什么?表示不同意的诘问。

(6)     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退而游焉:退:工作完毕后回来。游:闲逛。焉:句末语气词,无意义。

(7)     善否(pǐ):好和不好。

(8)     忠善:尽力做善事。损:减少。

(9)     作威;摆出威风。防:堵住。

(10)   遽(jù):立即,马上。

(11)     防:堵塞。川:河流。

(12)   克:能,能够

(13)    道:同“导”,疏通,引导。

(14)   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药:名词作动词,以...为药,当作(治病)的良药。之:指郑人的议论。

(15)   蔑:指郑大夫,然明,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今而后;从今以后。信:确实,实在。可事:可以成事。

(16)   小人:自己的谦称。不才:没有才能。

(17)   其:语气词。

(18)   二三:泛指复数。这些,这几位。

(19)   仲尼:孔子的字。是:这。下文“以是观之”的“是”同。

(20)  是:这,代词,指这件事。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1),国人谤王(2)。召公告曰(3):“民不堪命矣(4)!”王怒,得卫巫(5),使监谤者(6)。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7),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9),为民者宣之使言(10)。故天子听政(11),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12),瞽献曲(13),史献书(14),师箴(15),瞍赋(16),曚诵(17),百工谏(18),庶人传语(19),近臣尽规,亲戚补察(20),瞽、史教诲,耆、艾修之(21),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22)。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23),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24)。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25)。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26),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27)?”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28)。三年(29),乃流王于彘(30)。

(1)       厉王:周夷王之子,名胡,前878至前842在位,共三十七年。

(2)     国人:居住在国都里的人,这里指平民百姓。

(3)      邵公:名虎,周王朝卿士,谥穆公。邵,一作召。

(4)     命:指周厉王苛虐的政令。

(5)     卫巫:卫国的巫者。巫,以装神弄鬼为职业的人。

(6)     谤者:批评国王的人

(7)     弭(mǐ):消除。

(8)     障:堵塞。

(9)     为川者:治水的人。

(10)   宣:疏导。

(11)     天子:古代帝王的称谓。

(12)   公卿:指执政大臣。古代有三公九卿之称。《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九卿指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列士:古代官员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分,统称列士。位在大夫之下。诗:指有讽谏意义的诗篇。

(13)    瞽(gǔ鼓):盲人。因古代乐官多由盲人担任,故也称乐官为瞽。

(14)   史:史官。书:指史籍。

(15)   师:少师,乐官。箴:一种具有规戒性的文辞。

(16)   瞍(sǒu):没有眼珠的盲人。赋:有节奏地诵读。

(17)   曚(méng蒙):有眼珠的盲人。瞍曚均指乐师。

(18)   百工:周朝职官名。指掌管营建制造事务的官员。

(19)   庶人:平民。

(20)  亲戚:指君王的内外亲属。

(21)   耆(qí其)艾:年六十叫耆,年五十叫艾。这里指年长的师傅。修:整理修饰。

(22)  悖(bèi倍):违背道理。

(23)   原隰(xí席):平原和低湿之地。衍沃:指平坦肥沃的良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井衍沃”。疏:“衍沃并是平美之地。衍是高平而美者,沃是低平而美者,二者并是良田。”

(24)  兴:兴起、表露之意。

(25)  阜:丰盛。

(26)  夫(fú扶):发语词,无义。

(27)  与:语助词,无义。一说为“偕从”之意,句谓老百姓跟从你的能有多少?亦通。

(28)  国人:“国”下原无“人”字,据别本补。

(29)  三年:周厉王于公元前842年被国人放逐到彘,据此邵公谏厉王事当在公元前845年。

(30)   流王于彘(zhì):把国王放逐到彘地去。乃:终于,副词。流:流放,放逐。于:到,介词。.于是:从,从这里。彘: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境内。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采桑子】和洛村兄‘自家酿米酒’
2016: 由圣诞贺信引出的回忆 (一)
2015: 课间接龙活动:三句半 详内
2015: 自愿活动:模仿殿试,看图题诗
2014: 诗坛活动:【瑞鹤仙】闲云野鹤寄深情
2014: 【清平乐】南湾夜雨
2013: 文姬归汉,阴平道(也咏三国)
2013: 自由体 《华尔滋的浪漫》+ 《花月情》
2012: 简评一手筷子人口的小诗
2012: 北平小曼:部II(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