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影评《邓小平》之二:中美建交
送交者: 林晓 2014年11月23日19:18:34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影评《邓小平》之二:中美建交

林晓

《邓》剧的展开是从第十二集开始的,主要还是他围绕如何继续推行着“三自一包”,“三和一少”,物质刺激,和利润挂帅。邓小平还是一个很实际的人,而衬托这种实际主义的就是所谓的“两个凡是”。对于年青一代来说,多少有点莫名其妙,老毛死后,到底是谁在坚持“两个凡是”?影片中没说,其代言人是军队的一个宣传部长,让人觉得导演是有意在掩饰什么。说穿了,是不想把华国锋变成负面人物。可是如果不是英明领袖华主席,还有谁能比邓小平更有权利些。

总的来说,导演关于“三和一少”剧情还是成功的。从邓小平的访日,乘坐新干线,参观日本钢铁企业,以及在回来的路上敲定了宝钢的开工,都让人们看到邓小平给中国也给世界带来的一种新的曙光。影片中特别提到他对田中角荣的拜访,以此说明中国人不忘老朋友。这段故事听说过,但还是不如电视剧中描写的栩栩如生。那一年是中日关系的蜜月。

当然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再没有比中美建交更能改变人生的。尽管中美在尼克松时代就开始接触,但毕竟正式的建交是在邓小平和卡特总统的手上。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美国对中国曾有再造之恩,没有美国,中国绝对没有能力打败日本,更不用说登上战胜国的宝座。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中国无论是国共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美国参战,国民政府至多是演变成为一个西部偏番,而共产党如果不灭亡也只能小打小闹一下,就像当今的基地组织一样。二战的中美友谊,特别是国母蒋夫人在美国国会的讲演,为中国获得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援助,而更重要的还是由罗斯福一手把中国扶上了世界五大战胜国的宝座。不幸的是,中国和美国在韩战中结为仇敌,为了一个当今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也为大多数中国人所不齿的家天下的金家政权恩将仇报,这一历史的误会终于在邓小平时代获得了转机。

中美建交的那天我的记忆也是非常清晰的。主要是因为那天在武汉为此发生了一件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件。一位武大外语系的学生在汉口六渡桥附近遇到到了一位美国记者,让他谈一谈对中美建交的看法,那位七八级的学生显然也很兴奋,于是侃侃而谈,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围观。那个年代国人见到外国人和现在见到外星人一样感到新鲜。这位美国记者不知道的是,她走后让这位武大外语系的学生却遭了殃。这位学生立即被便衣警察盯上,走了几条街后,就被手枪顶住带到了附近的派出所。整个事件被一位有正义感的工人看见了,转告了武大学生会,首先得到消息的是物理系的同学,大家义愤填膺,决定闹事,首先派出了一个六人小组到六渡桥踩点,收集人证。这事后来之所以没有闹大,第一是武大校长得知此事后立即给武汉公安局打了电话,第二是六渡桥派出所最终和颜悦色地把学生证还给了那位学生。这个故事多少也说明了中国和美国建交在当年还是有阻力的,而邓小平能突破这些阻力和美国人建交,其历史贡献还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与中美建交有着最直接因果关系的当然是留学。《邓》剧中描写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送往美国的五十二名留学生,或者更确切的说是访问学者,是在中美建交以前。这批留美学者的名单曾在中国前外交部长钱其琛的儿子钱宁所写的那本《留学美国》一书中被披露过。剧中五十二人上飞机的情形令人捧腹,一个个穿着西装革履,提着同样的皮箱,排队在和教育部领导人握手后登上飞机,不过当时可能就是那样。这五十二个学者中,我所熟悉的至少有两人,都和家里的太座有关。第一是朱幼兰教授,他曾是太座的硕士导师。第二个就更直接了,就是太座的令堂大人。朱教授曾来我家里做客,岳母大人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对当年第一批出国人员所经历的文化冲击波和幽默故事,多少也耳闻目染。凭良心说,这批人倒是都回国了,也确曾为中国的改革出谋划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譬如朱幼兰教授就曾是在中国召开的第一届世界计算流体力学大会的主办人。而岳母大人更是位至中国心脏学会的主席和协和的内科主任。不过令我辈感到释怀的是即便是他们,也并不反对留学生最后留在美国。朱幼兰教授在六四后离开了中国,在北卡大学任终身教授直到退休。而岳母大人后来也鼓励孩子们留在美国,当年我要是真的实现了“报效国家”的崇高理想,恐怕她老人家也不会同意把女儿嫁给我。

影片中描写了打倒“四人帮”后最早推行“三自一包”是安徽的万里,却只字未提四川的赵紫阳。我们老一辈的都知道当年的童谣是“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万里和赵紫阳在推行老邓的“三自一包”修正主义路线时至少是同等的卖力,学术的历史也不能把这样重要的线索遗漏。彻底地遗忘赵紫阳只能把这部电视剧降格为一部二流的政治片,而不是一部真实的历史巨片。倒是编导对胡耀邦没有刻意的贬低,尽管胡耀邦之死正是六四的导火索。邓胡赵的真实的历史演义到底是怎样的,人们仍然没有从这部电视剧中找到答案。当今中国政界对赵紫阳的彻底遗忘一定有它细节上的原因。真实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还有待中国以外的史学家们去发掘。

《邓》剧演到第二十多集,其中下层人物的描写仍然是那么的蹩脚。其中那个田源,简直就是个到处乱串的二混子,居然还被描写成西双版纳知青的领袖人物。当年西双版纳五万知青为返城而下跪的故事惊天地,泣鬼魂,然而个中的情感和纠结,是当代青年人是怎么也无法理解的,当然也就演不出来真实感来。刘金锁分田地的那一幕,倒是和《金光大道》《槐树庄》里办合作社的场景惊人的相似。至于分田时把好的田地让给他人的高尚品德更是多此一举。邓小平的“三自一包”其实质就是利用农民的自私或者(说得好听点)自我的意识来刺激生产的发展。即便是话剧《惊雷》,把它扯上建国这个皇上大内的后代,多少是对当年北大学生的一种亵渎。

《邓》剧演到二十六集,意识形态已经出现了转折,如果批判“两个凡是”是邓小平的一大历史功劳,那么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前面,“四个坚持”是同等规格上的正统教义派(orthodox)产物。

演员马文骅把邓小平演到让人感动,还是很让人佩服的。倒是记得他也曾在一部叫作《秘密列车》的反特片上装扮过行为猥琐,阴险毒辣的狗特务,从而提醒我这只不过是在演戏而已。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美国的“政治正确”,到底在哪里?
2013: 他们原来是一群“带路党”
2012: 海外一华人评温家宝
2012: 习近平与情妇梦雪的故事,与彭丽媛的恩
2011: 流向:如果中国崛起了,那么美国必然衰
2011: 当今中国的写照:不知该大笑几声 还是
2010: 独立学人: 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 --- 堂
2010: 外媒称多国犹豫是否出席颁奖典礼
2009: 拥毛网友与反毛右派网监的博弈: 又开
2009: 站在民主自由人权的立场批评美国,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