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周报》总部遭到血洗后,法国民众上街反对恐怖主义并众举着笔维表示护新闻与言论自由。(图: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5年01月16日讯】尽管李超人与公司高管多次解释,长实、和黄两家公司通过合并而迁册海外,是为了“做生意方便”,但显然,李超人的说辞无法说服市民,这一举动背后的政治考虑显而易见。传媒纷纷将其与九七前汇丰、怡和迁册海外做比较,认为都是对香港前途投下了一张不信任票。周一股市开盘,两家公司股票都大涨超过一成,也证明了市场对于李超人这一“明智决定”的赞许。

当前香港的政治环境的确令人看得意兴阑珊。雨伞运动结束不久,“轻描淡写”的民情报告出炉;民主党何俊仁预告辞职启动变相公投,政府就通过《文汇》发独家消息邀请五月天来港开show团结社会……这样的政府,实在让人难有信心。

政府对雨伞运动参与者的清算尚未结束,壹传媒就遭汽油弹袭击。在一片谴责白色恐怖声中,新民党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却表示毋须立即“上纲上线”与新闻自由扯上关系。的确,在如今的香港谈新闻自由,是有一些“不合时宜”——2013年6月《阳光时务周刊》老板陈平遭人以木棍袭击、7月《am730》创办人施永青驾车遭截停毁坏座驾、2014年2月《明报》前总编辑刘进图在西湾河遇刺情况危殆……都可能是“私人恩怨”,而向壹传媒门口投掷汽油弹这样明显针对机构而非个人的暴力恐吓,若再辩驳与新闻自由无关,不是有心闪避,就是自欺欺人了。


法国上百万人上街反对恐怖主义、维护言论自由。(图:Rueters)

壹传媒受袭,正值法国上百万人上街反对恐怖主义、维护言论自由之时。《查理周报》总部遭到血洗,两名伊斯兰极端分子枪杀了两名警察,十名编辑和记者,而且在开枪之前还一一核对了记者编辑的身份,明显是极具针对性的报复性袭击。声讨恐怖主义之余,《查理周报》的惨剧在互联网引起了“我是查理”与“我不是查理”的争论,反对者争辩道,《查理周报》针对伊斯兰民族极具冒犯性、近乎种族主义的言论和漫画,并不能用“新闻自由”或“言论自由”这样的无上正义感来维护;更有论者道,欧洲主流社会对于伊斯兰民族一直以来的“傲慢与歧视”,在《查理周报》的惨剧中得到了报复和偿还。

笔者自然是不认同恐怖分子以暴力袭击不同意见者的做法,但的确,新闻自由这旗帜过于政治正确,亦太容易被持有话语权的人士用来维护他们并不那么公正的事实和观点;而且,一个社会中看不见的不公平和权力分布,在族群矛盾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而同样的问题,相信经历近几年逐渐升温的中港矛盾的读者,都有切身的体会。壹传媒受袭后,有香港网民将“我是查理”的海报改为“我是苹果”,抗议白色恐怖。这种做法,其实并不那么适宜。《苹果》在香港传媒市场的位置、遭受打压的原因及香港的政治环境,都与法国的《查理》相去甚远。

作为一份多以政治、宗教人物为对象的讽刺性杂志,早已备受争议的《查理周报》在法国市场中,已经是一份十分边缘的刊物,风格被同行和市场都定义为“游走在猥亵边缘,不必要的挑衅”,曾多次因为对伊斯兰宗教信仰的嘲讽而被告上法庭。如今《查理》销量徘徊在三万左右,曾经几度停刊和陷入破产边缘,去年11月还曾公开向社会请求捐款,寻求100万欧元以维持运转。惨剧发生后,《查理》获得来自媒体同行、政要提供办公场地、设备等各种支持,得以在这周三继续出版“幸存者专刊”,封面是伊斯兰先知洒泪手持“我是查理”的漫画,印量定为300万份。《查理》遭血洗的悲剧,似乎给这个公司带来转机——惨剧所引起的世界性关注,帮助《查理周报》将刊物出售到海外,摆脱破产困境。

与《查理》被主流市场遗弃的地位相比,《苹果》显然是一份香港主流的报纸。《苹果》的立场和编采风格,若不被社会所接受,则应该交给读者通过市场机制来施压或淘汰,而绝对不是由无名人士驾着失踪汽车前来扔汽油弹这种方式来加以教训。雨伞运动以来,香港传媒的政治压力越加明显;如今再如何辩驳《苹果》遭袭与新闻自由无关,其实都已经是苍白无力的说辞,自欺而已。更重要的是,若政治意见和民意无法通过传媒等正当渠道表达,便会积压成更为激烈的社会矛盾。李嘉诚的迁册举动,印证了民众对于香港前途的忧虑,这无论如何不能否认是一个警钟。若执政者继续罔顾“民意可疏不可堵”的事实,用脚来给香港前途投票的人,应该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