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毛泽东早有准备,说:“我惹不起,躲得起。” 
送交者: 烹小鲜 2015年02月06日00:02:02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http://www.hnfnu.edu.cn/mao116th/Content.aspx?nid=11770&page=1
首 页

“国家主席致追悼词的人”——毛泽东与毛简臣先生

   1950年国庆期间,10月3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盛大歌舞晚会,由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庆祝祖国的新生,纵情歌唱兄弟民族解放的心声。
   毛泽东看了非常高兴,请柳亚子先生填词致兴。柳先生填《浣溪沙》: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园。
     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霄盛会喜空前!


毛泽东应柳亚子先生要求,也填写《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团。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1]


其中,“一唱雄鸡天下白”,运用唐代李贺《致酒行》中“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厄”的典故,寄寓毛泽东“少年心事”,消除“百年魔怪舞翩跹”的旧会社;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理想;“于阗”,《史记》、《汉书》中所载古“西域”国名,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南的和田一带,原先叫“和阗”。诗中特地强调“万方乐奏有于阗”,深切表达他对新疆各民族获得解放的特殊感情。
   毛泽东对兄弟民族的特殊感,可以追溯到他“少年”就读私塾时期,深受当时他的老师毛简臣先生的教育和影响。


毛简臣(1848—1925),又名恩鎔,字羽仪。幼年时,天资聪慧,受业父亲毛相才的悉心教育培育,从小就熟读《三字经》、《幼学琼林》、《论语》、《孟子》《春秋左传》、《史记》等史籍,当时被乡亲誉为“乡村秀才”;青年时代,毛简臣先生参加湘军左宗棠的部队,先在钱粮师爷处当差。他好学上进,很快学会了记账、珠算等业务,尤其是珠算本领出众,能左右开弓,不论数目是多么复杂,都毫无差错,深得上下左右尊重。[2]

后来,他随着左宗棠的部队,驻守陕西甘肃一带,远征新疆,讨伐勾结沙皇俄国、英国帝国主义分子,分裂祖国的阿古柏卖国反动集团。[3]毛简臣先生在军中表现突出,深得左宗棠的赏识,升为这位钦差大人身边钱粮师爷,深受其影响。左宗棠饱读诗书,在边疆驻守的恶劣环境,对当地少数民族,采取宽容团结政策,甚至招收兄弟民族爱国青年入伍,在军训中,宣演各民族与祖国历史渊源;结合战斗教之军旅诗歌,以鼓舞斗志。毛简臣更崇拜左宗棠,不顾年老体弱,率军弛骋沙场,勇御外侮,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决心跟左宗棠卫国戍边。

后来,由于在韶山家里两个弟弟相继病逝,父亲又年老多病,一纸家书,召他归家。为了尽孝,毛简臣先生不得不回乡。他虽然掌管过大军的钱粮,却一身清白,两袖清风回到韶山冲。由于他长期从事军旅生活,不善于农田耕作和家庭经营,家里微薄的水田和少量的山林,年年欠收。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得在家中办起一所私塾,招收一些末识字的孩子或一部分读过一点书的学生。


毛泽东成为毛简臣先生的学生,是十分偶然的,但是也十分必然。


1906年秋冬,毛泽东因为喜欢看古典小说,违犯毛宇居塾师的戒律,被先生赶出大门;从此,毛泽东被父亲强迫在家从事了两年多农业劳动。这不仅使他在劳动实践中,培养了热爱劳动的情感,而且使他逐步深入认识劳动人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更为同情劳动人民,日益激发他救国救民的思想火花,滋长着他继续求学的欲望。但是,一直遭到父亲毛顺生强烈反对。
 
“有志者事竟成”。1909年夏天的一天,父亲要毛泽东到附近一户农家去调猪。当时,毛泽东的父亲在作生猪生意,平时收购附近人家养的猪,一般是先讲好价钱,再放定金,等到这样收到一定数量,再将这些生猪调到一起,送到潭湘等地,从中赚钱。当时猪价上涨,可怜的这位农民埋怨自己运气不好,把猪卖早了,要损失好几块钱(银元),并说:“有钱的人损失这几块钱,不要紧,我家少这几块钱就是个大缺空”。

 毛泽东听到这番话,心里十分难受,就主动提出退掉了这桩不公平的买卖,取了原先父亲付的定金回来了。在路上,心里一直琢磨,如何对付父亲暴跳如雷,甚至生气打人,至少也要骂三天三晚等情况,想着想着,想起《三国演义》中“孔明借东风”的故事,心里一亮,高高兴兴回到家里。

   父亲见面说:“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猪呢?”

“我退了。”毛泽东理直所壮地说,“猪价都涨了,应该按目前价格算才对。”
 “我放了定金”。

   “定金,只说明你一定要收购,没有说明,价格涨了怎么办。”[4]

毛顺生越听越气,挥动拳头要打人。毛泽东早有准备,说:“我惹不起,躲得起。”

于是,他跑到离家几里外的乌龟颈私塾,找塾师毛简臣说明情况,跪着拜毛简臣先生为师。

因为,毛简臣先生的父亲毛相才,是毛顺生祖父毛祖才的嫡堂亲兄弟,所以毛顺生要叫毛简臣先生为叔父。

加上,毛简臣性格爽朗,为人清正,说话耿直,毛顺生在韶山一带,平时什么人都不怕,只畏这位叔父三分。

因此,毛泽东搬毛简臣先生为救兵,使父亲毛顺生的无理反对,处于十分被动。毛简臣先生早知道毛泽东虽然跳皮,但是读书,却是过去举人、进士的好料子,又见他求学心切,言吐不凡,特别是关心同情贫苦农民,有出息,决定收下了这位学生。

这样,1909年秋天,毛泽东带着他的远大志向,又踏上了他求学的征程。[5]

毛泽东在毛简臣先生的私塾就读,是寄宿,主要是点读《史记》、《汉书》等内容。

由于,毛简臣先生办私塾是半途起家,过去私塾中的清规戒律较少,特别是动辄打人的手段,使得更少。加上,他具有长期军旅生活,到过祖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新疆、蒙古、青海、甘肃、陕西一带兄弟民族地区,又亲身投入过金戈铁马,纵横奔驰的战斗;目睹我国大西北的自然风光,体验兄弟民族的风土人情。因此,他在上课点读时,经常将他的见闻穿插其中,生动活泼,激发少年儿童兴趣。

在教学中,他又经常采用军人作风,态度非常认真,一丝不苟,严格要求。每次点课后,都要命令学生到东头木楼上温书,不能背熟课文的,就不准下楼;能熟背的,不仅可以下楼自由活动,甚至还可以得到听讲故事的奖励。这方法虽然也有些过分之处,但在当时也不乏为一种具有精神激励的作法。

还有,毛简臣先生深受左宗棠的影响,善长书法,在韶山“引凤亭”重修时,他题写的“引凤亭”巨匾,字迹刚劲有力,雄浑流畅,为游人称道,堪称韶山的一绝。可见,他书法教学功底深厚。

在作文教学方面,毛简臣先生当过师爷,自己善于写针对现实的。说明事理文章,因此对过去传统的“破题作文”,也进行了一定改革。

所以,毛简臣先生们下,涌现不少杰出人才,如新中国成立前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汤文藻,就是当时毛泽东的同学等。

由于,毛泽东勤奋、刻苦聪颖,求学欲望特别强烈,加上寄宿,与先生朝夕相处,学习进步很大,不但没有挨过毛简臣先生一次“处罚”,而且经常得到先生为他开的“小灶”。

毛泽东对毛简臣先生军旅故事和兄弟民族风情,民间歌谣的美好回忆特别感兴趣。所以毛简臣先生应毛泽东请求,又教毛泽东不少唐宋军旅诗歌,如高适、岑参、王维、范仲淹、岳飞的名篇,背诵如流。

因此,毛泽东在这里学到了一般私塾先生那里学不到的许多学问,除了学会掌握课堂上点读的史书,进一步了解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激发和培养对学习祖国历史浓厚兴趣之外,同时还从毛简臣先生身上,受到了强烈爱国主义思想感染和熏陶,了解很多圣人书上没有的有趣知识。如,左宗棠讨伐分裂主义的英勇杀敌的事迹,蒙古“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千里无垠的大草原,新疆大沙漠和少数民族的风情。

此外,在书法上,毛简臣先生的精心点拨,也帮助毛泽东后来登上书法艺术高峰,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等等。

这一切,都化作了春风,催促着鼓舞着毛泽东不断奋进,影响毛泽东一生。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毛简臣先生“有意”将毛泽东培养成曾国藩、左宗棠似的封建名臣的想法,没有成功;但是他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积虑丰富的有兄弟民族的教学内容,及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爱国英雄主义情愫,在少年毛泽东心灵,洒下的民族友爱团结种子,却伴随毛泽东革命生涯生根、开花、结果。

   1910年秋,毛泽东在毛简臣等先生帮助下,离家报考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的前夜,运用军旅诗风,气吞山河,写下《七绝·呈父》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其中,“成名”指成功;“桑梓”指家乡;“人生无处不青山”,语出《精忠传》中岳飞墓前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与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中所说的“不斩楼兰誓不还”类同。

   毛泽东“少年”心灵中这种中华民族爱国英雄主义的“种子”,萌发他后来学生时代诗歌中重要主题,如:1910年秋所作《七绝·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1915年5月,反对袁世凯卖国称帝。他创作《题<明耻篇>》:

     五月七日,国民奇耻!
     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同年5月,他创作的《挽易昌陶君》诗中说: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6]

毛泽东这些气吞山河的心声,回响着当年毛简臣先生课堂中,洒播的中华民族的爱国英雄主义豪情的足音。

   1934年,毛泽东率红军二万五千长征,亲身来到“北山有仇怨”的陕北,途经不少兄弟民族地区,由于采取民族团结政策,争取兄弟民族支持,使红军成为民族团结友爱的“播种机”,如经过彝族地方,派参谋长刘伯诚将军与彝族首领结拜为兄弟;又如,毛泽东在与张国焘分裂活动斗争中,毅然率领红军。北上,立足于陕西延安,也是昔日岳飞、范仲淹、左宗棠、毛简臣先生曾驻军地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团结兄弟民族抗日,中共中央派当时中华工农民主政府经济部长,毛泽东大弟毛泽民,化名周彬率党的优秀干部,沿着昔日左宗棠、毛简臣先生足迹,深入虎穴,进入新疆,帮助新疆当局,发展生产,关顾民生,增加财政收入,作出卓越贡献。1943年被新疆“舞翩跹”的“魔怪”杀害,血洒昔日左宗棠、毛简臣先生战斗的沙场,为实现“万方乐奏有于阗”理想,贡献宝贵生命,成为毛泽东家为国为民牺牲的 “六烈士”中第四位烈士,名垂千古。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派彭德怀、王震率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将士,沿着左宗棠、毛简臣先生的足迹入疆,横扫新疆“百年魔怪舞翩跹”,屯兵驻守,保卫兄弟民族解放后的生命、生产安全和幸福生活,从而实现“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令更无前。”

可是,当时毛简臣先生学识功底必竟不能算十分高深,对毛泽东日益强烈的求知欲望,越来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面对毛泽东有疑必问,问必“打破沙罐问到底”的劲头,更感到自己的才学难以应付这位特殊的学生,害怕影响他心中“希望之星”的前程。因此,在这个学期末,毛简臣先生便对毛泽东说,要他再找一位老师,并推荐他找本地唯一的秀才毛麓钟先生。这样,1909年底,毛泽东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毛简臣先生的私塾,转学到毛麓钟先生的门下。

   毛泽东尽管只在毛简臣先生门下,读了半年,但是师生俩在朝夕相处的日子中,却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成为后来的岁月里相互关心,相互促进的纽带,留下许多广为流传的佳话。

   1910年夏,毛泽东在毛麓钟私塾就读,不到半年,就发生毛泽东为贫苦农民申张正义,揭露封建族长贪污罪行而“大闹祠堂”事件,被父亲从私塾拉回家,毛泽东又一次失学。当时,父亲要强行送他到湘潭市一家自己参股米店当学徒,遭到毛泽东坚决反对;毛泽东提出要报考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更遭到父亲坚决反对,一气之下,又将毛泽东赶出家门。于是,毛泽东请塾师毛简臣、毛麓钟先生,联络父亲亲友,劝说毛顺生。毛简臣先生以长辈身份,一边相劝,一边教训,说:“顺生呀,我不知怎么说你好,你家润之刻苦好学,天质聪慧,又胸怀爱国爱民大志,将来的出息,远比曾国藩、左宗棠他们强,你却一心想着赚几个小钱,一而再,再而三地阻难,是造孽啊!……”毛简臣先生的训斥,如雷贯耳;加上毛麓钟等先生的劝导,父亲毛顺生才同意毛泽东去湘乡求学,使毛泽东冲出韶山,走上“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征程。[7]

1910年夏,毛泽东“大闹祠堂”的斗争精神和关心贫苦的农民思想感情,感动和影响了毛简臣先生。该年冬至,毛氏家族宗祠按当时传统风俗,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并议决家族大事。毛简臣先生找毛泽东堂伯父毛福生,毛泽东另一件塾师毛麓钟说:润之只有十几岁的娃,就知道爱护贫苦农民,我们老一辈也应该为此做点什么,提议成立平民会,利用宗祠租谷,作为基金,救济穷苦农民,创建韶山第一项公益事业。[8]


1920年6月,毛泽东发动和领导湖南人民,驱逐当时统治湖南反动军阀张敬尧的战斗争,取得最后胜利,出任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事”。该年冬,他回韶山,劝说大弟毛泽民,安排继妹毛泽建到长沙读书,在拜会塾师毛简臣和毛麓钟两位先生时,建议他们两所私塾联合,创办一所毛氏宗祠小学,使他们两位先生成为现在韶山学校的创始人。[9]

1925年2月,毛泽东携夫人杨开慧,回到韶山开展农以运动,还专程来乌龟颈看望恩师。当时,毛简臣先生重病缠身,卧床不起。因为久治不愈,家里人决定以传统的“冲喜”方式,为毛简臣先生治病,于是为他的独生孙子毛泽敷成亲。毛简臣先生特地请毛泽东夫妇来主办喜事。毛泽东和杨开慧随即赶到乌龟颈,送上贺礼,书写喜联,祝福毛泽敷夫妇喜结良缘,为新人举办了热热闹闹婚礼。然而,这种传统治病的风习,并没有驱走毛简臣先生的病魔。不久,他与世长辞。由于他儿子毛岱钟旅居贵州,早已失业,身无半文,难以回家归丧。家里当时无人主事,又经济十分困难,乱作一团。毛泽东闻讯赶来,主动为恩师主持丧事,并从自己家里赶来一头猪,还特地为恩师写下深切怀念的祭文,和情真意切的挽联,将丧事操办得十分隆重。[10]


毛泽东安葬恩师义举,使韶山一带的民众无不为之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当然,最受感动的是毛简臣先生的儿子毛岱钟(1890年—1936年)。他比毛泽东大3岁,原先交往很少,自从毛泽东来他家读私塾后,接触多了,加上父母用毛泽东刻苦事迹来教育他,使岱钟对毛泽东很快产生信任感,所以常借书给毛泽东阅读,一起探讨问题,两人交情甚密。

1911年春,毛泽东被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保送设在在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堂”读书,两人又成为同学,相约参加响应武昌起义的湖南新军;次年又一起退伍。毛泽东对毛岱钟交往留有深刻印象。[16]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采访时,还特地回忆他与毛岱钟当时革命热情。他说:


“在我们的学堂里,同学们越来越激动,为了发泄不满情绪,他们反对留辫子。我的朋友和我剪去了我们的辫子,但是,其他一些相约剪辫子的人,后来却不守信用。于是我的朋友和我就出其不意强剪他们的辫子。总共有十几人成了我们剪刀下的牺牲品。”[12]


毛泽东这里所说的“我的朋友”,就是毛岱钟。毛岱钟后来考入政法学堂;毕业后,充任律师。因为,当时“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时代,他无钱无势,所以曾在长沙、贵州、云南等地找工作,曾多次失业。毛简臣先生故世时,他当时身陷贵州,身无半文,无法归家为父办丧事。因此,毛泽东安葬恩师的义举,使毛岱钟终生不忘。

   1925年秋,毛泽东到广州,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毛岱钟闻讯,从云南赶来到广州,找毛泽东帮忙;经毛泽东推荐任革命政府审计室科员,步入政界。两家来往密切。1926年5月至10月,毛泽东兼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还聘请毛岱钟讲授“法律常识”。

   1927年春,毛泽东在武汉创办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毛岱钟来到武汉,会见毛泽东。毛泽东劝他下乡搞农民运动,他却劝毛泽东到国民政府做事。当时,两人虽然政治观点不同,毛岱钟见毛泽东手头拮据,还送了点钱给毛泽东做家用。不久,广州发生反革命“四·一五”大屠杀,国民党反动派到处追捕共产党员和革命者,毛泽东弟弟毛泽覃及其岳母周陈轩、妻子周文楠,正在广州,还在毛岱钟家避居一个多月,才转往外地。

以后,毛岱钟任国民政府监察院两湖专员,寓居南京。1930年前后,在白色恐怖日子里,韶山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毛伟昂等多人,曾在毛岱钟家做事,或避居,充分说明,毛泽东安葬恩师举义,对毛岱钟心灵上的影响。[1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打听恩师毛简臣先生之孙,也是毛岱钟之子毛泽敷的情况,并给予多方关照。因此,韶山一些老人,笑毛泽敷是“高干子弟,爷爷是国家主席致追悼词的人。”

还有,一些热心的外国洋记者,采访韶山,得知毛泽敷夫妇的婚礼是毛泽东和杨开慧夫妇主持的,就经常找毛泽敷夫妇一起合影,伸出大拇子,摄下:

   “ok,中国第一夫人主持婚礼的人!”

注释:
[1][6]季世昌编著《毛泽东诗词鉴赏大全》,南京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2][7][8][9][13]马玉卿《毛泽东和他百位亲属》,陕西人民教育出版,1998年12月版。
[3]左宗棠(1837—1894),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1975年,督办新疆军务,率兵讨伐新疆反动民族分裂分子阿古柏,收复了乌鲁木齐,和阳等地,有效地遏制打击俄国和英国对新疆的侵略,捍卫了祖国统领土的完整。
[4]高菊村等著《青年毛泽东》,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第1版。
[5][10]刘建国等《韶山的昨天与今天》,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
[11]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编著《毛泽东生活档案》,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12](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97年再版。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骆家辉告别中国临行演讲全文
2014: 被蒙蔽的诺贝尔奖
2013: 姜维平:彭佩瑶的叹息与曾智强的眼泪
2013: 毛泽东果真比华盛顿还伟大码?
2012: 网民激辩中国否决叙利亚决议
2012: 我国在安理会上否决一项旨在结束独裁残
2011: 顶不住百姓呼声,孔子像将从天安门广场
2011: 胡锦涛访问芝加哥接见了李志绥的长子李
2010: 落基山人: 中国要追赶世界到几时呢?
2010: dasjs: 民主制度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