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无耻下流余英时
送交者: 公孙明 2015年04月27日11:32:23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以余英时的无耻和下流,李继宏实在是够宽容的了。

(公孙明按:余英时靠在洋人面前招摇撞骗,干尽反华卖国的勾当,于是反华洋人给了他顶高帽子戴戴,余英时得意忘形后转而内销在中国国内也招摇撞骗起来,可他的无耻和下流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有些网上靠领粮吃饭的垃圾写手仍然在奉命吹捧他,给他涂脂抹粉是当然的事。我们还得时不时地跟一些无辜的读着提醒,不要中计!

现在就在抄袭方面扒一扒余英时的老底!


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新到的太多,很多人没有见识过余英时的丑恶嘴脸。
建议:应该把对余英时的揭露做成立此存照的一个专辑,以免后生小子受蒙蔽。

# 挚执《何其恶劣低能的谤文!》
#
翟清福《关于郭沫若抄袭说与焚书说》
#
萧为《致诱导读者犯错误编者傅杰及其同伙》
#
方舟子《余英时篡改引文诬陷郭沫若的铁证》
#
方舟子《是谁冤枉了余英时?--答傅杰〈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
方舟子《郭沫若抄袭钱穆了吗?》

余英时篡改引文诬陷郭沫若的铁证

 

                             ·方舟子·

 

余英时在《〈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一文中,列举了十二

条郭沫若抄袭钱穆的证据,其中最后一条吕不韦与秦始皇,他认为是

最严重的抄袭。这一条原引文甚长,这里只摘录与问题有关的部份。余氏对我

这样的摘录一定是满意的,因为这更可以突显二书之间的惊人的相似

 

余氏摘录的《十批判书》云:“……明时的汤聘尹认为是战国好事者为之

(史稗)……例如王世贞的《读书后记》便有两种说法。……”

 

余氏摘录的《先秦诸子系年》云:“……王世贞读书后记辨之曰……又明汤

聘尹史稗辨之曰……”

 

余氏得出结论说:更明显的是《系年》援据汤聘尹的《史稗》以及王世贞

的《读书后记》两说,而《十批判书》也恰好同引此两书,这便决不是巧合

了。

 

(以上摘自《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第10

9,110,112页。亦见《犹记风吹水上鳞》三民书局1991年版第11

9,120,122页。)

 

在余氏所举的所有抄袭证据中,这一条是唯一有说服力的一条。《史稗》

和《读书后记》都是罕见书,《十批》和《系年》又都引用了,确实很难让人相

信这是巧合。在写作《郭沫若抄袭钱穆了吗?》一文时,我只挑了余氏所举

中有代表性的几条加以批驳,对唯一有说服力的这条也不好意思绕过,但批

驳起来最感困难,所以我只能采用开脱式的辩解:《史稗》和《读书后记》的

确不算是常见文献,但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博学如郭沫若者就没先看过,当然也许

真的是从《系年》知道这两条文献的。然而,从别人的著作中获悉了自己不知的

史料,是不是一定要注明发现过程?不注,是否就算抄袭?如果这也算是抄袭的

话,许多史家也都要顶这项罪名了,谁敢保证自己引用的史料都是自己首先发现

的,而不是从别的著作辗转得来的?钱穆自己就那么清白?说实话,我当时是

倾向于认为郭沫若的确是从《系年》一书中转引了这两条的,当然,转引不等于

抄袭,仅仅一个有说服力的证据也构不成全面的、根本的抄袭。但究竟是郭

沫若自己的独立发现还是转引自钱穆,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已超出了我的能力。

 

这还得感谢那位骂我无知的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傅杰,从他的谩骂中我知

道在《中国史研究》上有一篇批驳余氏谬论的论文。我翻检出了登在1996年

第3期上的翟清福、耿清珩二先生的文章《一桩学术公案的真相──评余英时〈

《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它批驳余氏的第一点,恰恰就是

吕不韦与秦始皇这一条。

 

翟、耿二先生说,他们开始也认为郭沫若这两条材料有可能是从《系年》转

引的。但是经过查对文献,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原因说穿了不值半分钱:郭、钱

二人其实都是从一本常见书──清人梁玉绳的《史记志疑》转引这两条材料的,

而且转引的时候都出了错。如果都错得一样,倒也算是抄袭的证据,可惜错得不

一样。在《史记志疑》中有这么一段话:王世贞读书后辨之曰,正确的标点

应该是王世贞《读书后》辨之曰。郭、钱二人大概都未读过王世贞的这本书,

不知道《读书后》这么个较为奇怪的书名。郭沫若顺手给加上了个字,书

名成了《读书后记》。而钱穆呢,则把后面的字当成了书名的一部份,在

他的笔下,这本书成了《读书后辨》。

 

当余氏互校《十批》和《系年》校到此处,当然发现郭、钱二人对王世贞著

作的叫法不同,若让读者发现了这个不同,这条抄袭的铁证也就泡汤了。怎

么办?偷偷地改!余氏想必也没读过王世贞这本书,也不知道正确的书名是《读

书后》。将《读书后记》和《读书后辨》这两个名称比较,看来前一个更象是书

名。于是余氏竟然让他的老师钱穆倒过来抄袭郭沫若,把《系年》原文中的

读书后辨》改成了《读书后记》,以与《十批》相一致。于是在余氏的笔下,

《系年》的这一条便成了:

 

王世贞《读书后记》辨之曰

 

而余氏自己评论时,也用的是《读书后记》这一继承自郭沫若的错误,可见

绝不能怪给手民误植。余氏注明这一条引自《系年》原版第453页,可惜,

在《系年》原版中并没有欺师灭祖的这一条读书后记。不知这是余氏蒙着老

师的犯上作乱呢,还是老师虽然知道而忘了与之配合,在《系年》所有版本中,

包括原版、增订版和最新的《钱宾四先生全集》,在此处都令人尴尬地写着:

 

王世贞《读书后辨》说之曰(《钱宾四先生全集》第五卷第567页)

 

在全集该卷的书名索引中,也明明白白写的是《读书后辨》,而没有《读书

后记》,当然也没有正确的《读书后》。至此,余氏故意偷偷篡改引文误导读者

以诬陷郭沫若的企图也就昭然若揭了。料想他本人也是不信郭沫若抄袭钱穆的,

否则何须如此下作?在《是谁冤枉了余英时?》一文中,我才答应可以为余

氏摘掉篡改引文误导读者的帽子,现在只好再给他戴了回去,而这回要再摘

帽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我已比较过台北版和上海远东版的《〈十批判书〉与〈先

秦诸子系年〉互校记》,对此引文的篡改一模一样,上海远东出版社学术集林丛

书的编委这回没有机会来顶替余氏戴帽。

 

我本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出身,知道科研的第一道德是诚实:你也许可以在

生活中不诚实,却绝对不能在科研中不诚实。伪造数据是科学研究中的最大犯罪,

被抓获者都可能丧失了从事科研的资格。我想,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为达到不可告

人的目的而故意篡改引文,也是相当于伪造数据的,一被抓获,即使不至于丧失

了研究的资格,却不能不让人对其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一切成果表示怀疑。至

少,如果我以后再读到余氏的论文,对其中的引文,如果不亲自去查证,是不会

再轻易相信的了。余氏自诩信奉陈垣论考寻史源的两句金言:毋信人之言,人

实诳汝,那确实是推己及人的经验之谈。书到此,虽然傅杰嘲笑我学余氏套用

旧诗是拙劣的句型练习,却也忍不住还要再套用一下:

 

《系年》、《批判》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1999·11·30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文革中为毛泽东一个人开设电视台,演封
2014: 今日之中国才真正进入红卫兵时代
2013: 慈禧太后的书法绘画作品 组图
2013: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哪位家长以习近平
2012: 《华尔街日报》:薄瓜瓜驾保时捷在美国
2012: 十八大前的权斗真相(1),温薄两家世
2011: 艾未未到底应该谁来管
2011: 中国人心中的中国
2010: 经典笑话的启事
2010: “吾丁: 倪萍精神”一文读后感 - 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