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古代“仁民而爱物”思想的现实意义
送交者: zhangfei06 2016年09月26日02:55:42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古代“仁民而爱物”思想的现实意义

  《孟子·尽心上》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民而爱物”这一生态伦理观要求君子用仁爱之心包容万物,百姓用仁爱之心对待万物,“仁民而爱物”命题诠释了“功至于百姓”要与“恩足以及禽兽”相辅相成的生态伦理思想,此仁爱百姓的“仁民”之道加之推恩万物的“爱物”情怀,足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之基。

  “爱物”——“推及仁爱”和“爱有差等”的博爱思想。“爱物”思想是孟子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他对生态的爱护之情,孟子推己及人、推人及物的仁德,蕴含了和谐环境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生态道德观。《孟子·梁惠王上》说:“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代圣贤远远超过别人的原因就是善于推广善行,做到对人和万物真正意义上的“仁”和“爱”。于人,孟子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关系,更在乎亲情关系。他认为,“仁”德的实质就是好好善待自己的父母和长辈,“义”的实质就是尊敬和爱护我们的兄弟。我们只有把亲亲之爱推及到身边人,才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唯有扩大善心,才能做到仁民爱民。于物,孟子主张要将“仁”推及到自然界的一切物之中,肯定所有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去剥夺它们生存的权利,这样的仁德是“生生”之大德,诠释了珍惜万物的博爱情怀。当然“爱”也存在差等,在人与人之间,朱熹认为将“仁”推己及人要分对象,我们可以瞻养自家老人和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这样的推己及人,“于民则可,于物则不可。统而言之则皆仁,分而言之则有序”。在人与物之间,孔子在《论语·乡党》中谈到,孔子退朝回来得知马棚失火,首先问人怎么样?在物与物之间,齐王爱牛,但并非像爱牛那样爱草木,可见,“爱有差等”,在推及仁爱于一切人和物的同时,还是存在不同的方式和先后顺序的。儒家在博爱的思想基础之上提出“爱有差等”是让人知晓亲疏,要以家、以自身为源头,将爱发散出来,先学会爱己,再去爱他人、爱物。“爱有差等”不同于自私的含义,自私是无爱的,而生命的本身是有爱的,儒家“爱有差等”的观念就是让我们记住爱的源头,有源头的东西才是活的,不能扭曲性善之根,就像树必有根,然后开枝散叶。任何生命一定有源头,不要误解“爱有差等”的真正含义。

  “时养”——“以时取物”和“以时养物”的爱护思想。孟子提出的“时养”思想是对“爱物”思想的升华,从“时禁”和“养护”等方面维护人类长远利益,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孟子对人类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终极情怀。

  “时禁”要求“以时取物”,孟子认为人应该认识并且遵循自然规律,顺应“时”的要求,遵守万物顺时而生的生态规律。孟子在《公孙丑上》提到,人虽有智慧,但不如乘形势,即使有农具,不如等待农时。《孟子·梁惠王上》中讲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可见,“时禁”的重要性,人类必须做到“以时取物”,对自然资源合理的运用,保证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孟子在提出“时禁”的基础上,注重“以时养物”的“养护”理论,牛山是最好的例证,“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认为,总有人拿着斧头去砍牛山上的草木,使其变得不再茂盛。人们总去山上放牧,致使牛山光秃。牛山的不美丽并不是山的本性,而是“失养”的结果。山上的草木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和养护,就会随着人类的破坏活动使其逐渐消亡,只有得到好的滋养,山间的物种才能得到好的生长,美丽的牛山才会重现眼前。人类一定要善待动植物,尽量还原自然应有的容貌,善于利用“时”的概念对之进行养护,尊重其本身的生态规律,使其不失其养。

  “制用”——“取之有度”和“用之有节”的寡欲思想。对于大自然的开采和利用,孟子提倡节约的原则,要求人们“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人类应该珍惜自然界提供给我们的一切,不管是出于对政治制度的服从还是为节约型经济社会的建设去考虑,我们都要发自内心地保护动植物,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孟子在《离娄上》中反对“辟草莱,任土地”。在他看来,“辟草莱,任土地”会打破生态环境的和谐,国家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不顾长远的发展,一旦自然资源遭遇破坏,国家的经济状况定会有所下滑,为了所谓的国民发展乱砍乱伐是不理智的行为。国家从上到下应适当地节制欲望,当“欲”和“义”形成冲突时,君子行为该是“舍生而取义”,儒家生态思想认为,对于自然的索取应当在自然能够支付的范围之内,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当满足基本的生存发展需要,过多的开采和使用只会造成过度的消耗和浪费。人类没有形成对资源合理使用的意识,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掠夺,欲望在不断地膨胀,其活动已经造成自然界的负担,甚至超出了人性的道德底线。所以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减少欲望是修心最好的方式,寡欲会带给人类真正意义上的满足和快乐,人没有了贪念,也就减少了对外界的索求,那些迫害自然的行为也会逐渐消失。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5: 溪谷闲人:中国大酱缸里的臭咸菜:毛泽
2015: 建议习组长给潘一丁安个小组副组长当当
2014: 新形势条件下的标准的阶级斗争具体形式
2014: 实现两岸统一的历史机遇何在?
2013: 德孤:只有胡耀邦能救薄熙来
2013: 半江红:习总书记的一蠢再蠢
2012: 再谈韩教授打人:如果是在美国,在那样
2012: 韩德强答《法治周末》记者问
2011: 骆家辉出招,中国各级领导如何接招?
2011: 反党是个什么概念,兼谈我为什么不反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