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五四运动总指挥傅斯年
送交者: 生不逢时 2005年05月04日09:38:27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五四运动总指挥傅斯年

傅斯年,山东聊城人,生于1896年3月26日(光绪二十二年)。
  
傅家是山东西北一带的名门望族。明末清初,傅家出了一个傅以渐,1646年(顺治三年)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成为清王朝开国第一名状元,他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傅以渐以后,傅家举人、进士辈出,任封疆大吏,布政使、知府、知县者更有多人。书香门第一直维持到清朝末年。到他祖父这一辈,家道中落。

1919年5月4日那天的爱国大游行,他担任总指挥,扛着大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那么傅的大炮老虎的称号究竟从何而来,刘梦溪考证:” 傅斯年一生的壮举,办《新潮》、火烧赵家楼、创建史语所,固也。但他还有炮轰宋子文、攻倒孔祥熙两项壮举。

1938年抗战开始后,傅斯年对国民党高层的腐败非常愤慨,他直接上书给蒋,历数当时任行政院长职务的孔祥熙的诸种贪赃劣迹。蒋不理睬,他便再次上书,态度更坚决。国民参政会也成了他抨击孔的舞台,使得社会同愤,舆论哗然。蒋不得已设宴请傅,问傅对他是否信任,回答信任。蒋说:“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所任用的人。”傅说:“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应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么,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屈万里:《傅孟真先生轶事琐记》,转引自李泉著《傅斯年学术思想评传》第259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版)这成了傅斯年“史学便是史料学”之外的又一名言。孔祥熙后来终于被罢去了一切职务。傅与蒋在维护特定的政治利益上自无不同,所以1945年“一二一”昆明惨案发生后,傅直接受蒋之命处理学潮而未负所托。蒋对傅的能力胆识是欣赏的。但傅本质上是一名书生。抗战胜利后蒋邀请他出任国府委员,他坚辞不就。北大校长一职,他也不愿担任,为等胡适返国,只同意暂代。对胡适面临国府委员兼考试院长的要职犹豫不决,他大动肝火,写信给胡适说:“借重先生,全为大粪上插一朵花。”劝胡一定不要动摇。并说蒋“只了解压力,不懂任何其他”(《傅斯年致胡适》,《胡适来往书信选》下册第190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另一方面,毛泽东对傅也很欣赏,1945年7月傅等文化界参政员到延安考察,毛泽东如对故人,整整和傅畅谈一个晚上。临别毛应傅之所请写一条幅相赠,附书:“遵嘱写了数字,不像样子,聊作纪念。今日间陈涉吴广之说,未免过谦,故述唐人语以广之。”条幅写的是杜牧的一首咏史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尽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两人谈话时,毛称赞傅在“五四”时期的功绩,傅说我们不过是陈涉、吴广,你们才是刘邦、项羽。刘、项显指国共两党的领导人。毛所书诗句“古典”、“今典”均极对景,回答了傅的谦逊,也称赞了傅的以学问自立。”

傅是个聪明人,他不像其他民主人士一样,被假相所迷惑。他没有留在大陆而去了台湾,任台大校长。1950年12月20日因突发脑溢血死于演讲台上,终年54岁.他的死还有一段小插曲, 据蒋梦麟回忆:傅在“省参议会”上回答“参议员”郭国基就台大招生尺度放宽等事项提出的问题,回答完毕后,刚走下发言台,只说了一句:“不好。”然后就倒地昏迷了。脑溢血,一昏不醒。之后,“参议会副议长”李万居对外宣布:傅先生弃世了。结果这位议长的国语不太好,被一些记者听成了“气死”。消息马上传开,说傅校长是被郭国基“气死”的。郭国基以盛气凌人著称,傅斯年也以“大炮”之名行世,深爱傅斯年的台大学生们深信此说不谬,于是打着“痛失良师”的旗帜,围攻“省参议会”,要收拾郭国基。后经多方劝导说明,学生们方才散去。傅斯年遗体火化后,葬于台大校门右侧一空地,名为“傅园”。

傅斯年死后,胡适说:“有人攻击我,傅斯年总是挺身而出,说:‘你们不配骂胡适之。’那意思是只有他才配骂。他也承认这一点。”从此,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骂胡适了,这一点令胡适无比痛惜。

文人不爱钱,不做官,傅这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现在更是凤毛麟角。

2003年9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傅斯年全集,定价¥408,几年前我见过该社社长,他还送了我一些字帖。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为封建制度的先进性呐喊!
2004: 美国人眼中的毛泽东和华盛顿
2003: 我以为,中国人的实际自由是大于大部分
2003: 是江胡并立,还是胡兴江灭
2002: 朱鎔基要調查薄熙來迫害記者案
2002: 恸回明亡--读史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