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伯通|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
送交者: 乐山水 2017年05月21日14:46:40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

本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未经允许,不得使用。


最稳固的群体划分,皆来自共同的爱恨。


因为一段视频,中国分裂出两个平行群体,一方坚决支持女大学生教训在饭馆内喊闹的4岁女童,而另一方认为,如果这是自己的孩子则一定会对着女大学生打回去。


这个讨论并不新鲜,却昭示了中国社会一股长年暗流涌动的思潮——对儿童陌生、排斥甚至厌恶,而且拥趸为数众多。


不同于讨伐直男和中年人,“排童”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交歧视欠缺字面上的合理性,因此鲜有脱离某个具体事件的直接表述者,而这种思潮却也因此蔓延深远,更难察觉。


“恳求你们的谅解和宽容”


2017年3月28日,地产商许仰东搭乘上海飞往悉尼的航班,刚一上机,空姐送上了巧克力及一封《致歉信》。许仰东以为是机组要为延误道歉,没想到打开一看,是头等舱一位乘客写的信——


我是一个刚满6个半月的小宝宝,在此向您们请安了!

今天有幸和您们同乘一个航班去悉尼,在乘机过程中也许会因为我的哭闹影响到大家的休息,对此我深感不安和歉意!

我妈妈会尽可能地安抚好我,请大家多多包涵!谢谢大家!


许仰东将这封信发上网络后,迎来好评如潮。恐惧于公共场合婴儿哭闹困扰的国人,纷纷表示这个妈妈懂得尊重他人。


实际上,早在2015年春节时,杭州一家人在出国旅游的航班上,就准备了一套手绘四格漫画,夫妻共同描绘上色,其内容是以防孩子哭闹的“道歉卡”。这家人还专门买了几十个红包,“给边角上打了个孔,用红线穿上一个吉祥符,把卡片放在里面,顺便再放进两颗巧克力”。


 

(漫画配文:恳求你们的谅解和宽容)


“中国好父母传递文明出行正能量、乘机不扰民网友点赞、文明之举需要被模仿”,中国媒体和公众纷纷表扬这两对父母,并号召需要带娃出行的家庭向其学习。


然而同样是这些道歉信和道歉卡,美国育儿媒体却大多并不支持,美国今日秀育儿版的高级编辑Rebecca Dube曾就是否该写道歉信给糖这件事写了篇文章——


这些父母很可爱,但他们的举动却反映出一个危险的趋势:你需要为你有一个孩子而道歉。


我会倾尽所有,用尽所有办法让我的宝宝在飞机上不哭。相信我,我比任何人都恨婴儿的哭声,尤其是当它离我耳朵只有四英尺的时候。当所有的办法都试过了,我会带他在过道上走到头再走回来,抱一抱哄一哄。如果我们的眼神相遇,我会给你一个“太抱歉了,没办法啊”的苦笑,然后你给我一个“没关系,顶住啊”的同情表情。朋友们,这叫社会契约。如果你对我翻白眼或者用憎恶的眼神看我,你是在毁约。


国人看完这篇文章后难免纳闷:社会契约?我和你一个哭闹儿童的家长有什么契约?


陌生的魔鬼


35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让至少两三代中国人缺少与婴儿接触的机会。421结构的家庭既不需要外人帮助带孩子,也不需要帮别人带孩子,加之孩子们天性不愿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玩,这就让两三代年轻人成长过程中,鲜有机会了解人类生命的成长规律。


如果浏览过母婴类论坛或社区,你就知道国人对儿童或婴儿的认知有多么空白。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那段名言用在今日中国再合适不过——“今日,人们只有受到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律师或医生,然而奇怪的是,他们却能够身为父母而不必接受任何教育,以为无需教育就能胜任此项至为重要的工作。”


世界沧海桑田,但这些人类幼崽的特质却并未随之改变。他们还是需要4年时间才能渐渐懂得共情,需要4-6年时间才能在家长帮助下学会控制情绪。好奇和冲动是其与生俱来的本能,世界上也没什么喊一声骂两句就能让他们停止哭闹的奇门妙术。


大多成长于打骂教育的国人,既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正确的儿童认知,也缺乏生活实践。于是对于儿童的想象往往来自更久远的信息传递。


传统中国对待儿童的最高赞誉,就是“少年老成”,类似于现代父母评价孩子的“乖”。《世说新语》中写的小孩子,凡是成功的、优秀的小孩子,说话办事无不像成年人一样,默认具有成年人的思维和成熟度的孩子才是值得一写的。所谓“童心”在过去也是贬义词,在汉代作品中提到“童心”指的是人“无成人之智,有儿童之心”。


中国传统主张的儿童教育,从出生到三四岁这个阶段大多是空缺。教育的方式比较注重认知和理性,相对忽视孩子内心的情感。像《颜氏家训》这类书,都是教育孩子怎样适应父母、顺从父母,甚至是如何迎合父母。人们不允许子女有过失,要求子女的言行必须与成人的言行看齐,以成人的兴趣爱好要求儿童,常常对儿童好奇与冲动的天性进行嘲弄与讽刺。


于是,面对这些陌生的哭闹魔鬼,独生一代的国人难免对其产生排斥,并希望这种生物的所有者能够立刻对其进行某种教育,从而成为“乖”或者“少年老成”的生物。如果没人能管教他们,我就要出马替天行道——逢年过节,如何教训熊孩子都会成为热议话题。

 

(某网友的“孩子安眠论”引发争议)


而经历过兄弟姐妹、照顾过邻居家孩子、拥有过大量儿童接触实践的外国人,自然更了解这种生物的脾气秉性,并对孩子父母的难处有更多体谅与理解。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社会契约”。


于是,缺乏这种契约导致社会舆论对育儿的同情越来越少,父母带孩子到公共场合容易“丢人、打扰他人”,于是干脆少带出去,或者出门先道歉。而不在乎丢不丢人的,又常常是熊孩子,进一步加深社会舆论对陌生魔鬼的排斥。于是人们逐渐认为,提前写道歉信的才是养儿家庭的正常道德标准,没这么做的肯定是熊孩子没跑。


可事实上,那不是正常的标准,那是超出标准的高尚之举。当公众舆论拿高尚去要求普通人的时候,就难免出现一种危险的倾向——生育孩子这件事,本身就是错误的。


“我把孩子删了”


这两天,网上很多人在传一则段子。说有个孩子做作业,要描述未来的家庭生活,并需要把收入支出做平,体验当家滋味。当家长提供了各项生活参数后,孩子感叹维持“两娃一狗”的生活成本如此之高。最终,原本入不敷出的孩子做平了账,交了作业。家长好奇问之如何把账做平的,孩子答到“我把孩子删了,两个都删了。”


删掉孩子,非常有象征意味的时代选择。而在豆瓣上,挂着断子绝孙头像的“讨厌小孩组”“无后为大组”“婚姻皆祸害组”已经逐渐聚拢了一些固定成员,成为丁克及“排童”的根据地。

 


在“你为什么选择丁克”的问题下,有网友这样回答到——


因为父母让我感觉自己是他们的累赘,我也觉得小孩是累赘。

因为没有得到过正常的关爱,没有能力对另一个生命负责。

因为一直怨恨父母让我出生。


发现了吗,“讨厌孩子组”和之前媒体早就热议多年的“父母皆祸害组”是个一体两面的关系。很多人之所以不要孩子,是“连小时候的自己都讨厌”,而这种讨厌的背后,正是原生家庭的障碍及亲子关系的恶劣。


而另一位网友说得更惨白——“伪完美主义的我不允许自己像我见过的几乎所有父母一样稀里糊涂凑合着把他养大。修理好自己加上寻找和实现人生价值对于我这种‘残次品’已经是很困难的任务了,我没有信心再去增加一个更复杂更需要投入的任务。”


正因为原生家庭不幸福,这些孩子长大后多数会逃避婚姻或者选择丁克,没人傻到愿意让上半生的噩梦继续在下半生重演。或者用较美好的话说就是“因为我太爱我的孩子,所以不舍得让她来到这个世界。”


而这种推论只需要向前再挪动半步,就会演进为“只有不负责任的家伙,才会把孩子生在这个世界吧。那他们的孩子怎么可能不是熊孩子呢?”——这种论调在豆瓣几个排童组中比比皆是。


对儿童并不友好的国度


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在近30年时间里,世界上有近400座城市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儿童智慧型和友好型城市,有些还获得联合国有关荣誉和认可。遗憾的是,中国迄今没有一座城市获得这样的认可。


2015年,美国慈善组织“救助儿童会”发布了年度《全球母亲状况报告书》。这份年度报告依据孕妇保健、儿童福利、教育程度、经济地位和政治状况5个指标,调查全球179个国家的母婴健康和权益保护情形,进行“母亲友好指数”排名。中国仅位居当年第61位。


这些指数的直接体现就是,谭晶和马伊琍这些名人,生养孩子后才发现“国内的机场和火车站的母婴室形同虚设”,于是赶紧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为3.6亿育龄女性鼓与呼。


这些指数的直接体现就是,当一位母亲在北京地铁上为孩子哺乳时,竟被一位乘客拍摄传到网上,并揶揄到“北京地铁不是你们村的公交车”。事实上,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均通过法规的形式,支持母亲在公共场所哺乳。当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母婴设施也远比国内普适。


反婚反育打倒“繁殖癌”,早已经成为社交媒体上一种新的政治正确。而排斥甚至厌恶儿童,由于不便公开宣扬,只有在每次热点事件时才会得以体现。这种情绪,从不曾也很难被联合国或任何一个组织捕捉到,而当机缘巧合时,它就会转化为某种言语甚至身体上的暴力行为


豆瓣排童组的网友说得没错,谁舍得让自己的孩子来到这个国家呢?


5-18 虎嗅网
  • 评论

李岷  3天前
我们小时候 都没有“熊孩子”的说法。没有“拉黑”,也不会“吐槽”成堆。所有这些词汇与心理反馈,都是说明年轻人的ego是越来越大咯。
brucecao 3天前
看了文章觉得国人还有救,看了评论觉得救也白救。
代表90后说句话,不喜欢熊孩子,不喜欢婚姻,这不是因为我们不负责任,而是因为看到太多不好的,所以不想,网络信息这么爆炸,请问80后在小时候就接触过么?更别提70后了。婚内出轨,孩子生病没钱治,教育资源不平衡,家庭暴力,这就是每天我们所看到的。不止一次和朋友出去玩,看到熊孩子我们都会表示出来玩就不要带小孩了,神烦真的,但是小编这篇文章我觉得让我明白,可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问题,大环境的问题,导致我们对于孩子不耐烦甚至厌恶,这不是说要怪某一个人,而是各种复杂原因所形成的。也许是标题党了一点,看到的时候我也一惊,不说写的多好,但是我最起码搞清楚到底我们为何会不喜欢熊孩子,为什么周围的人对于家庭,对于新生命没有期待,为什么90后更多的是爱自己而不是爱别人。已婚已育的就别发表意见了,因为你们已经是另一个立场的了,说教那些未婚未育的也是白费口舌,就像你教育高中生好好学习别想太多一样徒劳。所以大家立场不一样,生活环境不一样,原生家庭不一样,教育成长过程不一样,就会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可是究竟谁对谁错,谁都没错,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大环境,潜移默化让我们成了这样,谁又比谁多圣洁呢?所以都别当圣母了,做好自己的本分,别人生一堆不关你的事,丁克也不关你事,讨厌孩子也不关你的事,把自己过好就行了。
乌夜啼 3天前
我觉得这里面的好多问题是需要思考和借鉴的,作者的很多观点虽然背离主流价值观,但是也深刻反映了一些问题的实质,下面的骂声一片,我都没看懂是为什么,我也是一名父亲,我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标签,社会对于儿童的包容程度确实很低,大家都在说怎么教育怎么教育,可是很多问题不是教育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中国教育了几千年还是有人杀人,有人造反,这是现实,寻根刨底找到问题的本质才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我们一直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思考,现在有人来思考,来探究了,反倒成了一些人攻击的标靶,对于不同于自己观点的包容心都没有,如何能看透本质,解决问题。
Jnc8oUeE 3天前
看了评论,发现,虎嗅依然沦入愤青和五毛党的集结地
山二哥 3天前
恶意发布排童言论,聚众排童,感觉有反人类的倾向。我认识一个女孩十几年了,早几年喜欢狗,说结婚了也不要孩子,非常讨厌小孩,天天QQ空间晒狗。后来结婚了,果然几年没生。后来生了个儿子,出了月子就开始每天在朋友圈晒娃了,我有点想念她的狗了。
嗅友xOBkV 3天前
作为一个母亲,看评论简直要看哭了。小孩子是很不适合封闭空间的,他们的心智也不够成熟,不擅长表达自己的不适,也不会调试自己,所以常常以哭闹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不想替那对父母开脱,只想为孩子们说句话,仅此而已。希望别的父母们面对类似情况能找到合适的方法,也希望排童的现象可以缓解。我知道有许多评论者认为父母的不作为是这次事件的肇因,但社会的不作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对孩子是有义务的,我们在这一点上做得的确不够。作为一个成年人,有一万种方式去用自己的权威压制住小孩,甚至去教育他也未尝不可,何必动用武力?到底懂孩子的人,愿意对孩子付出精力的人是太少了。
犬啸 3天前
好文章,虎嗅乃至中国已很稀少的好作家。
嗅友vzyU1 3天前
毁誉参半 引起热议 就是好文章。 与是否正确无关。因为那与每个人的参照标准有关。能引起大家进行思考,这就达到了 目的。
虎嗅 多出现这样的好文,对整个社会的认知发展 好处多多!!!
点评
3天前

嗅友58a70cdf3c96b    :很多人不敢面对现实,看了标题就直接来到评论区咒骂

谢谢~ 3天前
不知道是要说小编您善于抓住读者心理呢还是直接说您标题党,我的确是被文章题目吸引的。
当然来都开了 就坚持看完。有以下几点需要和小编探讨一下。
在宣扬国外网友、媒体面对孩童哭闹时的做法时是否有考虑过产生这种中西不同的前提呢?如小编说的 ,我们这代人是受计划生育影响 这个前提是和任何一个其他西方国家的父母未曾经历的。这个大前提决定了现在这代中国青年的成长环境和国外的不同,这样成长环境的不同会导致国内外父母教育观念不同,也有由于这种不同引发社会对其孩子的态度不同 。这样的社会大环境难道不应该需要纳入考虑种吗?
适时制止孩子的哭闹行为和家长磨灭孩童天性、要求其顺应父母间强行画等号是否不妥呢? 您所表达的还在在6岁前无法控制个人情绪这点的确是有生物学基础,但是并不代表可以任其发展,毫无认为干预好吗?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讨厌孩子 我们只是讨厌不负责的家长、和不能被正确引导的做法、
国外的婴儿出生率应该远远比国内低吧 。也就是他们的青年并不会比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小孩。所以 因为缺乏共情导致社会排童真的成立?
前不久游乐园一个母亲和另一个母亲 因为孩子之间的打闹大打出手 他们有养育接触孩子的前提吧,有共情的基础吧。但这样的群里内矛盾又怎么解释?真的只有已育群体和未育群体的矛盾 还是其实是 我孩子和他孩子/他的矛盾呢?
中级灰 3天前
赞同星空之翼的评论,小编一直在偷换概念强调人们厌恶孩子,但哪怕翻无脑恶评都能知道厌恶的是不管教的父母。计划生育的问题真的在于独生子女对婴儿了解太少?应该是催生了孩子至上的理念吧,只是娇贵的孩子和发狂的父母。
点击加载更多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乐山水:薄瓜瓜拿了个什么法律学位
2016: 右撇子:莫名其妙的九二共识
2015: 当今一切乱象均可以以邓小平理论加以解
2015: 严重抗议夏雪冬雨的刷屏行为,任何人每
2014: 文清:枪口下的应急处理关乎党的生死存
2014: 歼20七大改进令西方震撼:最恐怖改进型
2013: 吹牛是没用的,如果毛主席算定自己必定
2013: 中共党刊长文:宪政的关键元素不属于社
2012: 六四被杀的无辜学生至少数以百计毛左们
2012: 乌有之乡关于薄熙来事件的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