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荣剑| 比深红更红的是什么红?
送交者: 乐山水 2017年07月16日16:34:33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2017年7月12日  墙外楼

前几天,钱钢先生推出了“2017上半年语象观察”,我在推荐阅读时写了如下评语: 钱钢的语象观察理论非常精辟和精彩,从语象的色谱变化和温度变化,观察中国的政治走向,具有无与伦比的可信度。值得专门提到的是,2013年,浅蓝话语和浅红话语还处于博弈状态,而2017年,浅蓝话语几乎被全部清除出话语领域,现在完全是为深红话语所笼罩,由此可以判断当下的政治状态。特别关注,特别推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篇文章只存在了几个小时便消失了。

钱钢先生所创立的语象观察理论,把流行于当下的政治话语分为四种色彩,深红是毛时代流行的话语,浅红是改革开放以来流行的当政者话语,浅蓝是这些年来民间流行的宪政话语,深蓝应该是主张开放党禁报禁这类禁忌性话语了。这四类话语,在江胡执政时期,应该是浅红主导党内,浅蓝主导党外,深红和深蓝都处在边缘。以钱钢多年来关注的政改话语为例,“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党内民主”属浅红,“普世价值”、“宪政”、“公民社会”属浅蓝。这两色词语可以共存,浅红是官方语言,官方大讲特讲,浅蓝是民间语言,官方不倡不禁,两者大致可以平衡。但是,这个平衡从2013年年初被打破,其标志就是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风波,该报试图把宪政作为该年度新年献词的主题而遭到主管部门的强行修改。我当时对这个事件写了一个评论,认为这是一场提前到来的对决。

从2013年之后,浅蓝话语遭到了全面压制,有关部门规定了若干个不能讲,都是针对浅蓝话语。与此同时,浅红话语开始向深红话语全面转换,毛时代的话语开始重新主导意识形态,最明显的标志是,政治体制改革这类话语几乎不讲了,而换之以毛时代流行的政治语言。钱钢认为,浅红向深红转化,在2016年达到了顶峰,诸如“亮剑”“刀把子”这类杀气腾腾的话都出来了,让人看了真是有不知今夕为何夕的感受。

在深红话语的主导下,社会开始流行穿红军服,有幼儿园的小朋友穿上了红军服,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穿上了红军服,有航空公司的空中小姐穿上了红军服,连澳门赌王的四姨太也穿上了红军服。更有甚者,美国三级片艳星白灵被请到中国,让她身穿红军服,现场演绎红军长征勇夺泸定桥的场景。

在钱钢看来,2017年上半年,深红话语较之2016年稍有收敛,因为面临一个新的大会的召开,政治话语可能会面临一些调整。是不是会让一些浅红话语重新出场?尚未可知。但从钱钢这篇文章的遭遇来看,深红之后还会不会有更红的话语出来,也是尚未可知。

从深红到浅红,再从浅红到深红,执政色谱的变化反映了这几十年来的执政逻辑是一以贯之的,这就是要保证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前些年重庆“唱红”,不过是拉开了红色总动员的序幕,在面临着浅蓝话语甚至深蓝话语日益深入社会各个层面的态势时,重振红色话语就成了惟一的选项了。

从目前流行的深红话语来看,毛时代流行的红色语言显然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红光闪闪地重新登场时,那就是比深红更红的红色来了!

————————

钱钢:2017上半年中国语象观察

作者:钱钢、李忆、郑鑫

四年前此时,笔者在联合早报网发表《2013上半年的政治话语博弈》,那时用“博弈”一词,因为在我所称的深红、浅红、浅蓝、深蓝四色话语色谱中,“宪政”“公民社会”“司法独立”等浅蓝词语尚未被全面逐入深蓝词语禁区,在中国传媒上,尤其是互联网上,浅红与浅蓝博弈正酣。

如今,浅蓝已销声匿迹,握有垄断权的浅红色当朝话语已基本完成历时四年的重组,其与毛时代延续至今的深红,既有重叠,又有分别,呈现微妙的互动关系。

这一组词语与中共十九大密切相关

中国传媒研究计划(CMP)语象小组已连续三个月发表月度语象速递,每月均根据《人民日报》词频绘制“治国理政关键词”云图。图中词语,从沸、烫、热到暖、温、冷,涵盖各档语温。下面的《人民日报》半年词频云图,只选择沸、烫两级词语。这里即使是字号最小的词语,也达到极高的传播强度,超过每年使用篇数500、占比0.0129的烫词线。

沸词的标准是全年使用2000篇以上,占比0.0518以上。2017上半年的沸词首推“习近平”(2902)。和“习近平”高度相关的烫词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746)、“系列重要讲话”(496)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351)。上述词语的语温,显示最高权力的现状。

根据CMP的每月语象速递,2017年6月,旗帜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均由5月的暖降为温。而“习近平”加“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16个字已隐含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将提出的新旗帜语。

2017上半年的沸词还有“一带一路”(1735)和“供给侧”(1047)。“一带一路”于2013年底提出,2014年是热词,2015年是烫词,2016年成沸词。“供给侧”(全语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于2015年秋提出,2016年是烫词,2017上半年达到沸点。“一带一路”和“供给侧”,可以视为当前习的施政着力点。

习的施政话语,体现在“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稳中求进”“顶层设计”“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等烫词中。“四个全面”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全面从严治党。2017上半年,“深化改革”(564)、“建成小康”(410)、“从严治党”(529)均为烫词,唯独“依法治国”(210)未达烫词线。

2015年初,习近平提出“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在2015年成为热词,2016年成为烫词,2017上半年继续为烫词。这个词相信会写入十九大报告。

距十九大召开已不到半年,可以判断,上述沸词和烫词,已构成草拟中的十九大报告的基本框架,除非未来数月有大变。

毛,还是邓?

在香港大学课堂上,笔者曾提出十八大后政治走向的四种可能:姓毛不姓邓;姓邓不姓毛;是毛又是邓;非邓亦非毛。

毛与邓的名字,是一对具有风向标意义的词语。2017上半年,“毛泽东”的使用篇数为207,“邓小平”为159,均未达烫词线,属普通热词。然而2013年以来这两个词语的演变曲线,则堪玩味。

从2013年至今的在九个半年里,邓的词频始终低于毛,且未曾及烫;而毛在2013下、2014下、2015下、2016下,四度成为烫词,其中2016年下半年还形成小高峰,扬毛抑邓十分明显。

毛时代的许多亲历者有共同观感:2013年以来,深红词语明显回潮。2017年初,笔者用“逻辑或”方法检索了“毛泽东 毛主席 专政 共产主义 和平演变 敌对势力 意识形态 思想战线 延安 古田会议 遵义会议 井冈山 红军 长征 群众路线 将革命进行到底 愚公移山 革命化 政治工作 民主集中制 世界观 刀把子 群众路线 改造思想”这一组词语自2001年以来每四年的传播总量。

其中,“共产主义”一词的冷热变化耐人寻味。1980年代中期,为是否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写入党的决议,邓小平和邓力群发生争论。1985年至1988年,《人民日报》上“共产主义”的词频从1985年的638篇,降至1986年的481篇,1987年的378篇,1988年的251篇。

2013年以来的趋势则相反:2013年145篇,2014年149篇,2015年171篇,2016年265篇。

这一切源自2013年初党媒出现“两个不能否定”(“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另一个风向标是形容词“红色”。2017上半年,“红色”是一个烫词,但与2016下半年相比,词频量下降了许多。

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时期,“红色”在多数时间语温为烫,2009下半年和2011年,有两个明显的高峰。2013年以来,“红色”稳中有升,九个半年有七个为烫,到2016下半年形成2000年以来的最高峰。这段时间,《人民日报》上“红色+”的搭配使用包括:红色家园、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影片、红色歌曲、红色美术、红色政权、红色家谱、红色经典、红色传承、红色基因、红色记忆、红色家书、红色足迹、红色脉搏、红色狂飙、红色信仰、红色粮仓等。

史料证明,“红色”越过烫线,会进入高危区,如文革前的情形。

近年,伴随赤潮回涌,一些文革式话语或近似文革式的话语在媒体露头:

如让人想起“大树特树毛泽东思想绝对权威”的“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天津日报》2016年9月28日1版);

让人想起林彪《再版前言》的“系列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带着信念、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反复学、跟进学、拓展学”(《解放军报》2017年3月28日5版);

以及让人想起林彪关于学习毛泽东“老三篇”的号召的“自觉把重要讲话当做案头卷、工具书、座右铭”(《北京日报》2017年5月9日1版)。

殷鉴不远,文革时期党媒的此类版面,我辈记忆犹新。

“改革”所指为何?

“深化改革”是2017上半年的烫词,也肯定是十九大报告的论述要点。从1979年至今,28年来,当“改革”成为高频词时,它和“发展”“人民”等相似,也日益空洞化,成为装饰语。“改革”——当党媒说“改革”时,说的是什么?

先看它说的不是什么。

肯定不是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日报》上,2013年,“政治体制改革”的语温为温,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年为冷。2017上半年,仍是冷语。

也不是与政改密切相关的依宪执政。自2013年以来,“依宪执政”每一年都是冷词。2017上半年,在《人民日报》上仅有一篇使用,近乎消失。

是“经济体制改革”吗?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2017上半年,“经济体制改革”语温不高,刚达暖线。

作为参照,笔者抽样检索了慧科搜索中的八个媒体:《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社、新华社(经济资讯)、《新京报》《北京青年报》《文汇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2013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在这些媒体的词频变化趋势与《人民日报》相似,连续三年半低位运行的态势更加明显。

与此相近的是一组“克强经济学”标志性用语。事实上,“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从未在《人民日报》上出现过。但李上任后,使用过“改革红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政放权”“放管服”等提法。2017上半年,达到烫线的是“简政放权”;热词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放管服”;暖词是“改革红利”。

从《人民日报》和慧科抽样搜索看2013年以来克强用语的语象变化,显示这些词语的语温探高不易,且波动不小。

CMP语象小组试图通过语词关联度测试,观察“深化改革”的语义。我从《人民日报》上有关“深化改革”的报道中选出140个词语,在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博士候选人朱蕴儿帮助下,使用“词语共现网络分析”方法,观察了2017上半年“深化改革”一词和其他词语的关联。

检索发现,除同属“四个全面”的“建成小康”“从严治党”外,与“深化改革”关联度最高的10个词语依次为:“土地”“供给侧”“系统性”“医疗”“产权”“顶层设计”“试验区”“创新驱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险”。其中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认为是观察十九大和未来数年走向的一个最重要的词语。

总体观之,2017上半年中国语象在秋日大会前相对平静。钳口显已奏效,四年来的一些“亮剑”口号,似暂时收敛:“敌对势力”“舆论斗争”“阵地意识”均为冷词;“敢于亮剑”也只是一个温词。以党代大会报告为标志的中共政治话语总词库,正面临五年一度的更新。由夏而秋,透过持续的语象观测,我们可以看到演变的端倪。

相关日志

评论

不民主不統一

消滅改革派,為埋葬這個極權專制政權鋪路

匿名

颜色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全国人民的财富让别人家盗走了,火大了去了。

更何况,500家中也有分三六九等的,都是嫡系亲传,凭什么就你特殊啊?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国际机构澄清关系(BBC)
2016: 一沙鸥:南海仲裁案让世界尴尬
2015: 悼念万里乔石:党大还是法大不容回避
2015: 扫荡维权律师犹如台湾「美丽岛」事件
2014: 张宏良 我为祖国哭与呼
2014: 顽石短评:奴家真的好乖哟
2013: 习近平最新讲话说出了人民的心声
2013: ZT-薄熙来丧心病狂 王立军丧尽天良
2012: 毛主席为什么最终能够下决心发动一场文
2012: 李旺阳早年曾因聚众赌博被行政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