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中国乳业的“三国杀”
送交者: 李亚军 2018年10月27日02:10:57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伊利宫斗,狗血一地!

股票说(gps0101tmt)
10月24日上午,伊利集团在自己的官网、微博和公号上发布举报文章,实名举报前董事长郑俊怀。举报的背景,是当日上午9点30分,两位自媒体人“伊利造谣案”一审宣判的消息被发布。
10月20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法院认定被告人邹光祥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刘成昆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刑期自2018年4月2日起至2018年12月1日止)。对于这一判决结果,二人均当庭表示上诉。

自媒体“诽谤”伊利股份的“诽谤罪”不知去向,定的是“寻衅滋事”!
另外,邹光祥在【光祥财经】发布的涉案文章:【公司聚焦】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或“失联”,没有被消失,现在还可以打开!
1、起风:两位自媒体人“伊利造谣案”
2018年3月份,有自媒体在网络上发文称“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次日,伊利方面对此回应称是谣言,将通过法律手段处理。
而“谣言”传出后,伊利市值当日蒸发130多亿,后惨遭跌停。伊利方面表示,十几年来一直都有人在背后造谣伊利,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干扰。
邹光祥正是“伊利董事长被带走”话题的“制造者”,他自称是从刘成昆的公众号“天禄财经”上连载的小说《出乌兰记》看出其所影射的内容,又从刘成昆那里获得更多的所谓“内幕”。
“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有策划、分工明确的网络谣言案。”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曾在当时回应媒体称,“我们认为,有一只幕后‘黑手’花钱雇佣了一批网络写手,以网络文章小说故事等形式对伊利及主要领导进行造谣诽谤,给企业经营发展和广大股民及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
张剑秋口中的“幕后黑手”指的正是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
举报信中,伊利集团明言“今年3月谣言案案发前,郑俊怀在北京密会刘成昆,提供所谓‘内幕’,诋毁伊利的谣言文章随即出炉”。
而除了举报郑俊怀是“谣言案”的幕后策划人,伊利在举报信中列举了对郑俊怀的多条指控,如记录郑俊怀挪用2.4亿元公款的78册案卷,14年来一直无人处理,被长期包庇,至今未公诉;原国家级领导、多位省部级领导、厅局级领导充当郑俊怀保护伞等。
2、致前任,惨烈撕逼!郑俊怀和潘刚的相爱相恨!
伊利集团对郑俊怀的减刑不满意,而郑俊怀自己也对曾经判决耿耿于怀。
于是前任和现任来了一场持续十年的炮战!
1983年,郑俊怀担任伊利集团前身、呼市回民奶食品厂厂长。1993年,郑俊怀对伊利进行股份制改革,并于3年后顺利登陆上交所,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就在郑俊怀推动伊利股份制改革前一年(1992年),22岁的潘刚进入呼市回民奶食品厂担任工人和质检员。据悉,因为潘刚年轻能干,颇受郑俊怀器重。
2002年,32岁的潘刚出任伊利集团总裁、董事,是当年大型企业中最年轻的总裁。而伊利在今日的举报信中提到,“潘刚总裁带领着这样一个一心为伊利拼搏、屡创佳绩的团队,却莫名其妙遭遇了来自时任伊利董事长郑俊怀的打压。”
或许,郑俊怀与潘刚后来的分道扬镳从那时起已经埋下伏笔。也有内部人士猜测称,“郑俊怀害怕自己对伊利集团的大权旁落”。
2004年,伊利高管被检察院带走调查,郑俊怀也被立案调查。
2005年,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郑俊怀作为国家机关委派到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担任伊利公司董事长、总裁的职务便利秘密成立外部公司,并先后挪用伊利集团1650万元购买伊利的社会法人股票,从中牟取个人利益。以挪用公款罪判处郑俊怀有期徒刑六年。
服刑期间,郑俊怀经过了两次减刑,2008年9月,郑俊怀刑满释放。
而对于这两次减刑,伊利集团一直颇有微词。举报信中就有针对于郑俊怀减刑的举报内容:“即便如此轻判的6年,在保护伞运作下又被人为操控做了假减刑,减掉2年半,剩下的3年半郑俊怀竟然如住宾馆一般,随时可以回家。”
而根据公开的报道,郑俊怀得以减刑是因为在狱中管理菜地,表现良好。其还发明了一个节水装置,这也是郑俊怀获得第二次减刑的原因。
关于郑俊怀当年锒铛入狱,有人将其归因于郑的“权力太盛”。中国经营网曾经报道:“由于郑俊怀在集团公司发展中的功绩,他在企业获得了‘绝对权力’。即郑俊怀不仅是集团公司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还是公司党委书记,这种“三权”集于一身的结果是,客观上助长了郑俊怀的骄傲自满情绪,容易产生违规操作。”
3、郑俊怀助理实名举报潘刚及其家人
在经历数年牢狱之灾后,重出江湖的郑俊怀想要拿回“属于自己的一笔财富。”
郑俊怀一心惦念着的是,2002年伊利股份的那次定增。当年,郑俊怀等人用中高管激励奖金以及贷款,通过启源投资购买获得的伊利股份4.38%的股权。
此后,郑俊怀一直奔走于法院的原告和被告席之间,也多次向呼和浩特市中级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退还自己的资产。只是这样的执着始终未见成效!根据伊利股份在公开信中的描述,“郑俊怀多次败诉后,转而施压伊利要求配合将非法转移出去的资产落实到他们名下。”
2011年2月,在郑俊怀任内的董事长助理、73岁的张三林通过《内蒙古商报》前社长李希晓等人,在网上公开发表一篇名为《内幕惨不忍睹:伊利被这样掏空掏尽》的举报信。举报信刊发后,伊利股份股价当日跌停。
这封长达万字的举报信指控了伊利董事长潘刚及其家属的敛财之路,且时间地点明确。该举报信称,“潘刚在伊利的个人敛财之路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潘刚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司财产,指令其下属以非法手段平帐、冲账;潘刚及其亲属采取虚报注册资本的手段,非法设立内蒙古信禾广告有限公司和虚假公司内蒙古锐信达科贸有限公司,以收取回扣形式受贿,并以公司名义非法交易,把国家财产变为其私人财产,涉嫌贪污挪用”等。
该案件经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人民法院审理,一审判决认定,李希晓等4人故意编造的虚假信息,其行为构成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法院判决,对李希晓等4人判处8个月至1年零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以1万到3万元罚金。
4、神仙打架,股民遭殃!
森林中有两只大鸟,每隔一段时间,就隔空相互放炮。结果,这两只大鸟一直没事,但是,整个森林中的小鸟被它们惊吓得四处乱窜,损失惨重!
你说说,这两只大鸟是什么鸟?
2011年2月,郑俊怀任内的董事长助理张三林在网上实名举报潘刚。结果当日伊利股价跌停!
2018年3月,“潘刚失联事件”,伊利称为是“伊利谣言案”,结果,当天伊利大跌,市值蒸发60多亿!
2018年10月24日,伊利集团发布举报郑俊怀文章,结果,当天大跌7.18%,今天继续阴跌1.51%,两天炸飞了近150亿市值!
伊利的戏,比他们家奶都多!
建议某公司停牌,发布公告:我们公司正在进行惨烈撕逼,前任和现任的“你死我活”斗争没结束,不能复牌,以免不明真相的吃瓜股东,遭受损失!
对了,“你死我活”的决战,一定要尽快见分晓,别搞到最后,前任和现任这两只大鸟没事,中小股东却付出了惨重代价!
一个人的成功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郑俊怀和潘刚,对伊利做出过很大贡献,对中国乳业做出过很大贡献,但不要忘了,中国乳业少了谁,都可以继续发展!
不要把两个人的利益绑架在公司身上,让中小股东陪你们放炮!
再说一句,伊利不属于潘刚,也不属于郑俊怀,潘刚只持有伊利3%的股份,郑俊怀没有股份!伊利属于25万中小股东,属于上百万奶农!两位前任和现任,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在潘刚的带领下,伊利的广告费暴增,今年大概率超过百亿!

中国乳业的“三国杀”

猛哥虎嗅APP(ID:wm221x)
02
1956年,第一届全国乳制品会议在北京举行。
祖国形势大好,各族人民深受鼓舞。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牧民们成立养牛合作小组。
1958年,养牛小组改名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高峰期拥有1160头奶牛,日产牛奶700公斤,职工人数117名。
形势真是一日千里。
内蒙有歌:套马的汉子威武雄壮。
内蒙乳业有歌:炸油条的汉子真是能干。
03
郑俊怀就是呼和浩特本地人,幼年失怙,五兄妹都是老母亲拉扯大。197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
他想当记者,因为热爱写作,读书时就写了许多作品。他还想当律师,因为哥哥受迫害含冤离去,想替老百姓伸张正义。
很遗憾,这两个梦想都没有实现。
毕业后,他被分到呼和浩特市农林局,一年后就去了国营畜禽场,当了4年革委会副主任兼副书记,每天养猪、养鸡、打井、修路、挖渠。
这人性格执拗,累死累活,却不讨好。领导和下属都觉得他不行,呆不住,只能走人。全部家当只有一对木箱、一堆炭、一堆烧火柴。
那已经是1980年了,改革开放需要人才,组织一想,好歹是个大学生,不能埋没了,去奶牛公司招待所当所长吧。
从此,郑所长白天蹬三轮接客、炸油条,晚上对账,算完钱,在炭上撒上熏苍蝇的敌敌畏,然后回家,坐在在台阶上,点根太阳牌香烟,一天就过去了。
招待所效益日渐见长,每天炸油条能卖出1000多块钱,领导觉得他“是个干事的人”。
3年后,组织又一想,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更需要人才,郑俊怀好歹是个大学生,不能埋没了,去红旗牛奶厂当副书记吧。
33岁的郑俊怀去报到。这一干就是22年。
这一年,比郑俊怀小8岁的牛根生也来牛奶厂报到,做了一个洗瓶工,他之前养了4年奶牛。
13岁的潘刚还在学校念书,也许他的梦想是做个科学家吧,1980年代兴那个。
04
炸油条的秘诀之一是火候,现在炸油条的汉子来了,火当然要烧起来。
红旗牛奶厂又改名为回民奶食品总厂。
郑俊怀铁腕治厂,行事独断。在那个商业蛮荒年代,他和同时代的企业家都认为霸道很有必要,打破盆盆罐罐,需要雷厉风行。
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空白以及上级对试错的容忍给了他最大的空间。
当郑俊怀在主席台侃侃而谈时,牛根生在车间勤劳地洗瓶子。
牛根生百分百是个苦出身。家里实在太穷,他不到1岁,就被父母送给一户养牛的人家。8岁那年,他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来陪着养母扫大街,一扫就是5年。14岁时,养母因病去世。19岁时,养父去世。他彻彻底底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
所以他格外珍惜这份工作,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半年后,被提拔为测瓶组组长。
1983年,厂里搞承包制。牛根生第一个冲上去承包了一间加工车间,靠着苦干加蛮干,车间当年扭亏为盈,他又被破格提拔为销售经理。
到1992年,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时,回民奶食品总厂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农垦系统最好的企业。
郑俊怀组织班子去深圳考察,在当地作了实施股份制的决定,上级部门不同意这样的好企业改制。
在市长现场办公会上,郑俊怀说,不要资金,不要减税,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改制。如果不同意,班子集体辞职。
1993年,时任呼和浩特市市长白音一锤定音,回民奶食品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更名为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那时,牛根生已经是主管生产经营的副总,实现了从普通工人到高管的飞跃。郑俊怀让牛根生一家搬到食品厂宿舍,两家住同一栋楼同一单元的上下楼。
大学毕业的潘刚,托郑俊怀弟弟的关系进入伊利,他起点很高,担任了质检部部长。
郑俊怀是他们的伯乐,三个人的关系进入一段难得的“蜜月期”。
05
员工都持股,有了盼头,伊利进入飞速发展期。
1996年,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郑俊怀进入个人声望的顶峰。他还不到50岁,年富力强,还想再干N多年。
可有一个问题呀,作为副手的牛根生太突出了。
也是1996年,牛根生从品尝咖啡中找到灵感,鼓捣出“伊利苦咖啡”,随即发起一场冬天里的雪糕攻势,单品销量创纪录突破3个亿。
苦咖啡成为伊利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牛根生被誉为“中国冰淇淋大王”,他成为公司副总裁。
郑俊怀隐约有位置不稳的感觉。
1996年,有位工人因癌症急需救治,公司组织捐款,牛根生率先捐了1万元。郑俊怀去捐款时,脸色很难看。他事后对别人说,副总先捐1万,我老总该捐多少?
到1998年,伊利80%的营业额都是来自于牛根生主管的部门。
牛根生也感到别扭,要搞好销售,还要兼顾郑总面子。他去财务申请资金,说需郑总签批,可郑总又经常不在。
那年底,郑俊怀安排牛根生去北大学习,给他包了一个单间,每天240元。老郑托人带话,如果老牛不去学习,就收回车和手机。
这其实是逼牛根生出局。不过,样子还是要做的。牛根生提出辞职,前两次被郑俊怀驳回,第三次终于获批。
那年牛根生40岁。
这两人的恩怨在中国乳业圈内是一段“公案”,有人说是因为性格相冲,还有人说是利益纠葛。
两人都没正面回应过。当事人不亲口透露,外界也只能臆测。
在基层打磨7年的潘刚开始显山露水。1999 年10 月,伊利集团进行组织体系调整,成立项目部,他被委任为项目组组长。2个月后,项目完成,伊利实行事业部制,他又被任命为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独当一面。
郑俊怀绝对没想到的是,他“赶走”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副手,却培养了一个“劲敌”。
06
从北大学习归来,牛根生召集一批被郑俊怀免职的旧部创业。
1999年,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万,都是牛根生夫妇卖伊利股票的钱。
在一间53平方米的楼房内,牛根生开始了蒙牛的商业传奇,又有近百名老部下从伊利跳槽过来投奔。
逼退了牛根生,郑俊怀全力提拔潘刚。毕竟后者比他小20岁,作为接班人正合适。
潘刚出任伊利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时,伊利液态奶的收入只有6000万,到2002年,已经达到24亿。凭借骄人的业绩,32岁的潘刚升为公司总裁。
牛根生卧薪尝胆,郑俊怀豪情万丈,潘刚志在千里。大草原上,从此开始了伊利和蒙牛的战斗。
伊利对奶源严防死守,牛根生就给养牛户发放贷款,对养殖户的鲜奶兜底收购。这一刺激下,光是鄂尔多斯附近就涌现出2万多专业养殖户。
解决奶源只是第一步,到哪里加工呢?牛根生与郑俊怀打起“游击战”。
他和哈尔滨的一家乳品企业签订协议,由蒙牛接管这家公司,条件是能让这家企业起死回生。就这样,蒙牛产品源源不断从哈尔滨发出。3年后,牛根生在内蒙古建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厂。
伊利,三元,光明等瓜分了黄河以北的市场,牛根生就把目光投向深圳。凭借强大的地推和加盟商,牛根生拿下深圳后,又一鼓作气拿下了北京与上海。
2003年,“神舟”五号上天,电视、户外、网络上到处都是蒙牛与“神五”捆绑的广告。
牛根生相继打赢这三大战役,蒙牛一举走出呼和浩特,冲向全国,销售额突破40亿!
当牛根生风生水起时,郑俊怀的职业生涯走到了“拐点”。
07
2004年12月,中国企业家峰会,开场前,郑俊怀在贵宾室休息,突然,牛根生推门而入。
两人对视,互有迟疑,最后是牛根生走上前,郑俊怀起身,握手,牛根生朝相反方向走,郑俊怀落座。
大佬就此交错。
原定当天下午参加活动的郑俊怀提前离场,之后手机关机。谁也没想到那是他出事之前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一周之后,爆出“伊利高管集体被捕”,据说郑俊怀被带走仅用3分钟,检察机关要求包括他在内的7名伊利高管“集中时间,集中地点,讲明情况”。
郑俊怀对那天印象深刻:“那天去开会,检察院就宣布下列人员接受调查,然后就没有自由了。”
两天后,郑俊怀被转到看守所,开始了长达19个月的被调查阶段。
“乳业教父”的传奇戛然而止。
媒体普遍认为起因于2004年初伊利集团的“独董风波”。
这一切要从伊利股份上市说起。当初分散的股权结构埋下了后来一系列问题的祸根。
1999年底,呼和浩特立鑫实业准备转让2.68%股份,为买下这些股份,郑俊怀提议以伊利部分高管的名义成立华世商贸,后来华世商贸的股东又变更为郑俊怀等5名伊利高管直系亲属。
2002年,伊利股份定增,呼和浩特市国资持股下降到18.71%,此后这些股份转让给呼和浩特市财政局,财政局又将部分股份有偿转让给启元投资,财政局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降至14.33%。而启元投资作为伊利第三大股东持股4.38%。
启元投资正是郑俊怀和伊利高管注册的公司,其购买股份的资金来源于郑俊怀等人的高管激励奖金以及贷款。
2004年,郑俊怀和伊利独董俞伯伟之间的矛盾爆发,俞伯伟公开质疑郑俊怀违规投资国债等一系列问题,并抛出了华世商贸的问题。这即为著名的伊利“独董事件”。
俞伯伟说,郑俊怀一直将伊利看成自己一个人的企业,害怕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这一点使他和继任者潘刚之间的关系微妙。
据《环球企业家》,二人的交恶内情源于2003年的奖金分歧。潘刚担任伊利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数月后升任伊利总裁,当时伊利管理层奖金与职务挂钩,郑要求依照任职的实际工作月份确定奖金,而潘希望全年依照总裁职务计算。
“独董事件”后,潘刚和郑俊怀之间的矛盾公开化。
当年媒体报道援引的知情人士透露:“作为总裁的潘刚,对公司的账目有了过多的过问。”
半年后,郑俊怀等高管被检察院带走。
2005年底,包头市法院宣判:郑俊怀等5名原伊利高管,成立华世商贸,两次分别挪用伊利集团1500万和150万,购买伊利社会法人股票,犯挪用公款罪,郑俊怀被判刑6年。
庭审进行了12小时,郑俊怀当场洒泪,因为瞥见了听众席上的妹妹在哭。那时他已整整一年没见过家里人。
潘刚接任董事长,成为伊利集团新掌门人。
同年,牛根生携蒙牛在香港上市。
三个人的命运从此分岔。
08
郑俊怀在包头萨拉齐监狱服刑,狱中种菜。
他和三教九流关在一起,刚进去时,同一个“号子”里的杀人犯给他剃了头,20天后,杀人犯被枪毙。
过春节时,狱警会给犯人们买牛奶,蒙牛的,郑俊怀坚决不要,让换成伊利的。
唏嘘的是,坐牢期间,伊利没有一个人来探望过他。相反,投奔蒙牛的老部下有来探望。牛根生则接济过他在外留学的两个孩子。
2008年8月,郑俊怀提前出狱。
一个月后,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重创了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中国乳制品进口。
从此,国人掀起了吃洋奶粉的风潮。
那几年,往返于内地和香港的“水客”们生意火爆,他们专门去香港代购奶粉。后来激起了香港居民的反弹,香港规定,每人每次限购两罐。
安全是很重要,但洋奶粉实在太贵,除了高端人群及追求生活品质的中产阶级,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最后还是不得不选择国产奶粉。
时间是杀死丑闻的利器。人性善忘,更何况还有铺天盖地的洗白广告。
三聚氰胺不再有人提及,蒙牛和伊利终究屹立不倒,均位列全球乳业前十强。
冷不丁时,郑俊怀还会叫潘刚“小潘”,叫牛根生“牛子”,看到昔日的小弟们如此滋润,他心里不免失落。
2011年,郑俊怀加入黑龙江红星集团,担任红星乳业董事长。他说要学习褚时健,干到70岁。
不过,红星乳业还不能向巨头们发起挑战,但郑俊怀个人举起了“长矛”,从出狱后,他就追讨当年启元投资持有的伊利股权。
呼和浩特市投资公司是本市国资投资公司,在郑俊怀案发后负责接收伊利股份。而呼和浩特投资公司的关联公司金创投资则成为启元投资、华世商贸持有的伊利股份的接盘者。
郑俊怀起诉呼和浩特市投资有限公司,结果败诉。
接受媒体采访时,郑俊怀反复强调,“(潘刚)是我培养的,我不后悔。我也培养了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牛根生),也不后悔,因为他们都在给社会做贡献。坐牢以后把什么都看淡了,名看得淡了。”
但关于他和潘刚的关系总有另外的版本,这成了中国乳业圈的又一段“公案”。
2017年,潘刚去美国治病,通过网络和电话参与集团日常经营管理。2018年春节后,“潘刚失联”的消息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伊利集团报警,2名自媒体人跨省被拘。
2018年10月24日,伊利谣言案宣判,2名自媒体人以寻衅滋事罪被判缓刑。
同日,伊利集团发出公开信,实名举报郑俊怀:先是借助背后神秘力量向伊利及潘刚施压,索要非法所得,没有得逞,后又造谣生事,雇佣水军及网络写手,编排潘刚,给伊利抹黑,致使股价跳水,损失惨重。
股权未了局浮出水面。
伊利集团呼吁司法介入。一家年销售额近700亿的特大企业公开恳求将前领导人绳之以法,实属罕见。
郑俊怀还没回应。
上世纪90年代,伊利刚上市,46岁的郑俊怀风头无双,出差海南时,偶遇一位“大师”,告诫他50岁出头会有一难,“要么进医院、要么进法院。”之后果然一语成谶。
如今窘状,近70岁的他又该如何破解?
当伊利新旧两代大佬“暗战”不歇时,出走的牛根生则捐出在蒙牛所持全部股份,全心投入慈善。

世上的喜剧跟金钱没有关系,但是悲剧绝对跟金钱有关系。

001lwhgXzy7oGgUQSGZa1.jpg

20181023-bt (8).jpg

20150720.jpg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不潜入中南海 咋能预测19大?
2017: 跟小习套近乎的不一定有好结果啊。中共
2016: 南来客:再谈为什么那三年饿死人没有照
2016: 汉人吃掉了台湾原住民
2015: 扒下东方傲龙的画皮:一条赖在加拿大的
2015: 溪谷闲人:“南海”,中国一败涂地、惨
2014: 99%的中国人其实都不了解周恩来
2014: 历史真相-湖南农民运动的来龙去脉(上
2013: 寡言:我和马克思主义
2013: [视频]纪录片《较量无声》:21世纪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