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中国需自我反省:喝点儿苦口良药没坏处
送交者: 我叫小龙鱼 2018年11月13日19:49:58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鱼论】这确实是一帖苦口的良药,下得及时。

中国需自我反省,这样才能正确、清醒地认识自己,然后才能找出有效的克敌制胜方法。

喝点儿苦药没有坏处


多维新闻/多维客/政闻/内文

郑永年






中美贸易战中我们暴露了怎样的弱点?


2018-11-13 21:08



缺少技术创新也意味着产业的附加值低。很多年里,很多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加工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农民工廉价的劳动力和地方政府提供的廉价(甚至免费的)土地,技术因素对经济的贡献很有限。因此,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一变化,很多产业就开始面临危机了。

即使就技术的应用来说,产业界也存在着严峻的问题。如果把机械化界定为工业1.0版,自动化为2.0版,信息化为3.0版,智能化为4.0版,那么中国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1.0版和2.0版之间,3.0版和4.0版也有,但大多是其他国家技术的应用。如果存在着容许技术自由流通的世界市场,那么企业可以从世界市场上获取技术,不断升级。但这里的危险在于,一旦出现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世界市场不存在了,中国的工业体系就会发生即刻的危机。

换句话说,如果发达国家不提供技术了,1.0版和2.0版的产业仍然可以自主地生存和发展,但使用3.0版和4.0版技术的企业就要“休克”了。互联网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总以为互联网是中美两家的技术。但实际上互联网技术只属于美国一家,因为中国的大多数互联网技术只是美国技术的应用。如果美国真的中断互联网技术供应,中国就可能会回到“内联网”时代。

在国际经济领域也存在着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国际市场的主体是企业,所以企业必须遵守和服从市场规则,否则就会受到惩罚。一些中国企业(也有一些地方政府)要求西方企业进行技术转让,以市场换技术。而另一些企业(例如中兴)尽管从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技术等利益,但并没有遵守市场规则。

但实际上,中国企业的选择是有限的:要不企业本身有能力创造,无需依赖国际市场;要不服从国际市场规则,从国际市场获得技术。企业国内不守市场规则的行为一旦延伸到国际市场,肯定要出问题。对这一点,西方政府和企业看得很清楚,他们现在也知道如何来对付中国企业了。

第二,对国际层面的事物发展缺乏预判能力。贸易战绝非新鲜,历史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也必然会发生在中美两国之间。但很长时间以来,大多数人都相信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不可想象。美国学者提出了“G2论”,或者经济上的“中美国”,中国学者相信“夫妻论”。两者的依据是一样的,即中美两国之间贸易依存度。不过,实际上历史经验已经表明,高贸易依存度不仅不能避免贸易战,反而会促成贸易战,取决于进出口是否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依存度,并不比今天中美两国的低,但最终欧洲国家之间还是发生了战争,并且是热战。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与德国和日本之间也发生了贸易战,而德国和日本还是美国的同盟,安全上完全被美国所整合。中国和美国既缺乏欧洲国家之间那样拥有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也缺乏美国与德、日之间那样的同盟关系,因此贸易战几乎是必然的,尽管贸易战对双方都会造成伤害。

基于简单而乐观的假设,中国对贸易战没有做任何准备。直到贸易战来了,人们还不敢相信,认为只有特朗普这样的“疯子”才会这样做。这种认知更没有驱使有关方面去认真解决中美贸易逆差的问题。

尽管多年来,中国高层也一直表示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的,但在政策层面的确缺失有效性。中美双方的贸易不平衡也并非是中国的原因,更多的是美国的原因,因为美国不愿意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但不管是谁的原因,巨大的贸易逆差都必须解决,如果得不到解决,肯定要发生严重的后果。

第三,对事物的本质缺少判断能力。很长时间以来,在外交政策上盛行“经济决定论”,一切为了经济,考虑问题也基本上过分强调单向面的经济要素。就贸易战而言,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贸易战仅仅是经济问题吗?很多人停留在经济思维,仅仅从经济上来理解贸易战。理性地说,贸易战发生了,如果能够把此局限在经济领域自然是最理想的,人们也不能用其他手段来解决贸易战。但如果不能考虑到贸易战的外部影响,就会判断失误。就这次贸易战而言,一些人对中美关系演变的本质缺乏正确的判断。

贸易战仅仅是其中一种体现方式(或者特朗普方式),如果没有贸易战,也会以其他方式体现出来(例如在南海、台湾、朝鲜半岛等问题上)。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就需要全面的调整;调整好了,就可以维持和平;调整不好,就会发生冲突。这也是历史所证明的,即人们所说的“修昔底德陷阱”。

第四,最为重要的是暴露了社会反应的脆弱性。对内部来说,社会的反应是最为关键的。概括地说,对中美贸易战中国社会的反应表现为两个极端。在一个极端,一些人支持美国的贸易战,幻想来自美国的外在的压力少则促成政府降低进口关税,多则促成内部的进一步改革。

特朗普在中国可能要比在美国更受欢迎。直到今天,特朗普和美国的主流社会(尤其是媒体)一直处于对峙状态;在中国则不然,一些人对特朗普的政策抱有过多的幻想。就贸易战而言,历史地看,外在的压力从来没有促成内部更好地发展,这从德国和日本的例子可以看到。

中国并不想打贸易战,贸易战也不是中国所发起。不过,借用一位西方外交官的话来说,是中国的一些人“唤醒了中国在西方的敌人”。这里的“唤醒”主要指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方面的“过度宣传”,结果大大超越了政策设计者的初衷。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即“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和“中国模式”。“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仅仅是中国本身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需,就如德国的工业4.0项目一样,但对很多学者和政策研究者来说,这是为了超越美国和西方的项目。“一带一路”在高层看来仅仅是中国的发展“倡议”,并且多次强调,“一带一路”尽管是中国的倡议,但发展机会是属于大家的,利益是大家共享的。

至于“中国模式”,通过近代以来的探索,中国的确形成了“中国模式”,但“中国模式”和其他模式不存在必然的冲突,而更多的是互补。尽管中国也强调“中国模式”为人类提供了另外一个可能性的选择,但同时强调不会输出模式。但对一些学者和政策研究者来说,“中国模式”的目标就是要打败西方模式。这种过度的宣传和解读无疑给西方制造了一种“恐惧”,莫名其妙地感到西方要被中国所超越、所取代,而这种“恐惧感”又促成美国(和西方)改变其对华政策。

不管如何,现在中国的“敌人”已被唤醒,并且从各个方面开始向中国发难,对中国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不过,这里的问题是,这场贸易战能够唤醒中国本身吗?如果只唤醒了“敌人”而不能“唤醒”自己,未来的前景只有更坏,没有最坏。但如果在唤醒“敌人”的同时也“唤醒”了自己,便是进步的动力。

和美国(西方)的冲突迟早会到来,关键在于如何应对。中国所需要的既非像一些人那样毫无自信而“乞求”外力,更非像另一些人那样盲目自大而走向“义和团主义”,而是在摸清楚自己的家底之后,理性应对贸易战;在这个基础之上发挥自己在一些技术领域的优势,并在更多的领域抓紧补课,踏踏实实地求进步。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而非超越和打败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的大国,只要自己不打败自己,就没有其他国家可以打败中国。


来源: IPP评论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OR0W-44k_5adpa8aQWBdA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美国的法律细致到了一丝一发的程度,太
2017: 国粹:马屁文化
2016: 川普使美国再次强大的理念和策略
2016: 美国的价值观 是 自由 平等 博爱,不是
2015: 巴黎遭难, 到底谁是ISIS的爹?
2015: 揭穿红色高棉大屠杀的旷世谎言
2014: 胡德平不可给习近平抬轿子!
2014: 习近平与胡德平会面引来政改猜测
2013: ABC辱华了吗?浅谈“中国人”的自信
2013: 星星月亮太阳: 从ABC 的正式道歉谈闾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