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毛泽东的奇迹
送交者: alexsyalexsy 2020年04月09日20:35:25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毛泽东对科学技术理性认知,及由此作出了一系列的战略决策

第一、毛泽东从中华民族的近百年的屈辱史的教训来看,科技“落后势必挨打。”1963年9月,毛泽东深刻地概括了鸦片战争以来105年时间,中华民族的沉痛历史教训:经济落后和科技落后势必挨打。他说:在这一段历史时期里,为什么“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为什么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抗战的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因之,他得出结论:“如果不在几十年内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地落后于帝国主义的状态,挨打是不可改避免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40页)

第二、毛泽东从我国的国情特点来看,“一穷二白”的国情特点,要求尽快发展经经济、发展科技。建国后,他对中国国情特点一直坚持这样的概括,这就是“一穷二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毛选》第5卷,第288页)

第三、毛泽东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来看,把“科学的现代化”作为“四个现代化”的一项宏伟目标。毛泽东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是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其中就包括“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毛泽东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1958年经他审定的“八大”二次会议的决议中,提出“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同上书,第268页)这里提出的“三化”,就有一个科学文化的现代化。1960年12月到1961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进一步完整地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16页)

第四、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看,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一定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方针。毛泽东总是强调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民族自信心,坚信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对于资本帝国主义的本质要头脑清醒,不能心存幻想。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当然十分重要,但决不能拿原则去作交易。

1956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八大”政治报告的批语中指出:“中国的革命和中国的建设,都是依靠发挥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为主,以争取外援为辅,这一点也要弄清楚。那种丧失信心,以为自己什么也不行,决定中国命运的不是中国人自己,因而一切依赖外国的援助,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148页)

1964年12月,毛泽东在审批周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加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难道这是做不到吗?“不,是做得到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41页)

第五、毛泽东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来看,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依靠科学和技术。1963年12月16日,毛泽东在听取聂荣臻汇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时说:“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51页)

第六、毛泽东从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来看,把科学实验概括到人类的“三项基本实践”之一。毛泽东明确地把社会实践概括为三项基本实践,而科学实验则是“三项伟大革命运动”的一项。[>>>详细]

历史版:毛泽东时代中国科技发展很快么? 

毛泽东与钱学森

毛泽东对科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深刻的认识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科技思想。毛泽东对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有着深刻的认识。可以这么说,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是在毛泽东科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也是在毛泽东的密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进行的。重新认识毛泽东的科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学习和领会,深入理解和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明确了中国科技事业在整个国家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二、毛泽东制定了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资源配置比较合理的科研机构体系和科学技术管理机构、管理体制。

三、毛泽东提出大力培养新中国的科技人才和改造原有的科技知识分子思想,为新中国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科研能力的结构比较合理、层次比较齐全的科技人才队伍,尤其是形成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尖端科技研究的人才队伍。[>>>详细]

毛泽东有着渊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手不释卷,有着渊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中国科学院编印的《科学简讯》、《化石》、《动物学杂志》,就是他经常阅读的刊物。据《化石》杂志编辑张锋同志回忆说,1975年夏天,毛主席刚刚做完白内障手术,8月份的一天,毛泽东同志指示有关方面给他印大字本的《化石》杂志和《动物学杂志》。

毛泽东同志对科学技术不仅仅是关注和学习,他以超人的智慧对科学技术许多问题上升到哲学层面思考。他曾经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同志讨论原子的内部结构问题。[>>>详细]

毛泽东的科技政策思想为新中国科技发展起到开创性奠基性作用

在毛泽东的思想遗产中,有关科学技术及其战略和政策方面的论述和思想,是不可遗忘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重新学习和重新认识,并加以继承和发展。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和巨大成就,是同中国共产党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和政策联系在一起的,其中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政策思想为此起到开创性、奠基性的作用。

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过程中,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性质特点、社会功能和发展规律,做过许多理论分析和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并以此作为科学技术政策与战略思想的科学基础。[>>>详细]

毛泽东不重视科技,甚至不准别人研究吗?

李锐著文说:“科学技术上的发展,核时代、电子时代,以及宇航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生产的发展,毛泽东既没看过,甚至不准别人研究。”

(引自李锐《毛泽东秘书手记》第74页)

在李锐笔下,毛泽东不重视科技,甚至不准别人研究科技,可事实完全不是那样。

毛泽东接见钱学森、陈永贵

毛泽东提出一定要打好科学技术这一仗

北大原副校长梁柱《毛泽东提出一定要打好科学技术这一仗》一文是中说:

毛泽东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不仅看到自然科学对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作用,而且深刻认识自然科学和发展生产力的天然联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指出:“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它能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要赞成它,每一个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人们为着要在社会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

他还从技术基础的角度,考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他认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不是手工,而是机器。“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要灭亡。”这充分说明科学技术对实现革命目标的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毛泽东的领导和支持下,延安先后成立了自然科学研究会和自然科学院,其宗旨是进行自然科学的教育和研究,推进生产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使自然科学为抗日战争服务。研究会还分设医学、农学、生物学、地质矿业、机械电机等分会;大学部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矿冶等系。这些措施不但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为抗日战争和尔后的新中国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以极大的热情关心科学技术事业。

1949年10月31日,新中国诞生刚一个月,毛泽东便亲自将中国科学院的印信颁给郭沫若院长。第二天,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这一举措在全国和海外华裔科技人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从这时起,党和毛泽东就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对经济、国防和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把科学研究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建设。毛泽东强调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从这里可以看到,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这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详细]

毛泽东关怀中国的科技事业

早在抗日战争的残酷年代,虽然毛泽东同志的主要精力是指挥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依然决定在延安成立自然科学研究院,“提倡自然科学”。经毛泽东同志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解放战争期间和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通过各种渠道与科技人才保持密切联系,保护科技人才的安全,为新中国科技事业预作准备。

1949年9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提出建立中国科学院的建议。这个建议立即得到毛泽东同志的支持。同年10月31日,毛泽东同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身份亲自颁发中国科学院铜质印信。

正是由于毛泽东同志的亲切关怀,新中国科技事业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热切盼望报效祖国的科技人才,一大批新型科技机构迅速建立,长期滞留海外的科技人才争相归航。

毛泽东同志是新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卓越领导者,也是新中国“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和“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决策者。

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组织制定我国“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是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标志性重大事件。“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集中钱学森等众多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意见,经过集思广益,反复论证,确定了中国五十七项重大科技任务,明确了中国科技事业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基本方针、战略步骤、实施重点,根据世界科技的最新态势,决定将无线电、自动化、半导体和计算技术列为“四大紧急措施”,为二十世纪后五十年中国科技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引导中国科技事业走上了现代化的轨道。

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为打破美国苏联的核垄断,开拓独立自主的前进道路,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作出自行研制“两弹一星”的重大决策。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会议请科学家“上课”。正是由于毛泽东同志的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国家成立了专门机构,集中精兵强将打响“两弹一星”研制的特殊战斗。当第一颗人造卫星把优美的《东方红》旋律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时,许多中华儿女为之热泪盈眶。

毛泽东同志曾经两次亲临中国科学院视察。第一次是1953年2月,毛泽东同志兴致勃勃地参观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当场指示天文台要造更大的望远镜,要让天文仪器为人民服务。第二次是1958年10月,毛泽东同志来到中关村参观中国科学院举办的科学成果展览会,饶有兴趣地参观了琳琅满目的科研成果,并与科技人员谈笑风生。毛泽东同志用各种方式关心中国科学院。1957年春天,毛泽东同志亲自邀请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和高教部部长杨秀峰谈话,就两个单位之间如何协调人员问题做工作。[>>>详细]

五件大事印证“科学的春天”始于1949年

李锐摆出一种“科学家”的样子,诬谓毛泽东看不到科学技术上的发展,已经进到了“核时代、电子时代,以及宇航的时代”,而“毛泽东自己不研究,也不让别人学习。”

事实胜于雄辩。这里只是略举五件大事,以揭穿李锐的历史谎言。

第一件,国家对对科学技术的财政投入。

国家对科学技术是否真正重视,不在于口号响得如何响亮,而在于实际行动。至关重要的,是要看国家在科技事业的发展方面是不是舍得投入,实际财政投入所占比例的大小。

共和国的前后三十年,国家在发展科技事业的实际财政投入,不容分说地证明了,毛泽东时代确实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建国后,毛泽东时代科技投入所占比例是相当多高的。它不仅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最高的年份与西方经济黄金时期相比都不逊色,而且大大高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三十年。在80年代,国家对科技的投入所占比例,只是毛泽东时代的一半。

原子弹爆炸图片

第二件,“两弹一星”研制和发射成功

李锐胡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到了原子能、航天的时代,而毛泽东却自己不研究,也不许别人研究。一派胡言。

其实,五十五年前,毛泽东就曾明确指出:我们已经进入“钻原子能的时代”。这就是他1955年3月31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的。

1960年2月,我国第一枚T—7M型探空火箭首发成功。同年9月,我国T—7型气象火箭试发成功。1964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高度达70公里的第一枚生物探空火箭。1966年10月27日,中国在本国国土上首次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的试验。飞行正常,核弹头在预定的距离精确地命中目标,实现了核爆炸。1967年6月17日,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第一颗氢弹在西部上空大气层试爆获得成功。

1966年1月,中国科学院组建卫星设计院,开始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论证设计工作。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重量达173公斤的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响彻云霄。与世界相比,苏联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美、法、日相继发射了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地球卫星,重量达173公斤,超过苏、美、法、日四国卫星的总和。在研制速度上,从成功爆炸原子弹,到成功发射人造地地卫星,美国花12年,苏联花了8年,而我国仅仅用了五年半时间。

第三件,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是世界科技的重大成就。在这一前沿科技领域里,毛泽东时代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早在1952年2月,上海市科工制造厂工程师翁纪勋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国产计算机。它既不同于欧美式,又不同于日式:增添了新的功能,重量轻了将近一半,携带、使用感到方便,价格只是外国的四分之一。1959年9月14日,我国第一架电子数字计算机试制成功。这架电子数字计算机每秒钟运算突破一万次,能精确地算出极复杂的计算问题。1973年8月26日,我国第一台每秒运算100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由北京大学和燃化部有关单位共同设计试制成的。1975年4月8日,北京无线电一厂的科技人员自行设计,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jHMj-200型混合模拟电子计算机。1976年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了一台高速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

第四件,大飞机“运十”的研制。

大飞机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和标志。我国大飞机“运十”的研制成功,粉碎了李锐攻击毛泽东不重视科技的无耻谰言。

谁能想象得到,我国的大型喷气客机,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1970年立项并开始研制的。它的上马比之于欧洲“空中客车”,仅仅晚了两年!

众所周知,航空工业从它在世界上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先导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集材料、机械、发动机、空气动力、电子与自动控制、武器等最前沿技术之大成,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国防实力的象征。

第五件,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毛泽东历来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吃饭乃第一件大事。纵观建国后六十年来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能够称得上“世界级”尖端创造发明、走在世界最前列的,自然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它对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0%(0)
0%(0)
  毛杀之人多,被杀时喊毛万岁,史上罕见之君。  /无内容 - runqun 04/10/20 (49)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9: 点评“李一平毛左恐怖威胁论!”
2019: 蓝光LED诺贝尔奖了,开关电源有戏吗?
2018: “浮夸共产”不是大跃进
2018: 中共对穿补那么大反应,估计是因为穿补
2017: 颜丹:美法院对“转基因”的判决打了谁
2017: 幸福剧团:面对恐怖袭击,瑞典却有了大
2016: 文革的第一滴血:青海2.23大屠杀
2016: 捉刀:巴拿马曝料更显习总高风亮节
2015: 万沐:毕福剑酒后吐的是平民真言
2015: 看看毕福剑门告密的是谁,五毛美分右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