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从夏业良教授议中国和印度谁的发展成功了?
送交者: 百分之一 2014年04月27日06:11:24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夏业良说他提倡自由民主、法治、个人自由和自由市场竞争,也是《零八宪章》的首
批签名者之一。就这样一个人中国还在2002年聘他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北京大
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2009年,夏在其新浪博客发表《致中宣部长刘云山的一封公开信》,认为刘领导下
的中宣部钳制思想和言论自由,并提出了尖锐批评,并表示有种你就来开除我。夏在
文中特别提到了刘云山的中专生学历,说其“以此学历,长期在团系和党务部门工
作,究竟读过多少像样的书,何德何能,竟然要控制全国的意识形态?”。

2013年,北京大学停止续聘夏,与政治有关吗?学校说他的教学反映很差,学生批
评夏讲课跑题,偏离课程内容,在与教学无关的话题上浪费大量时间。有的意见言
辞比较激烈,如“上课讲经济学,不要扯淡”、“本末倒置”,“太水了”、“讲
废话超多”等。

无意中读到夏的一篇文章“辛格的自信与印度模式的底气”,该文登载在2010年7月
《上海证券报》,有4人在网上发表了评论,“印度并没有有这么多中产阶级,印度
社会不过是8亿赤贫的人为2亿所谓精英服务的社会,去印度3年给我的直观感受”;
“印度人的自信,或许换个词更为贴切: 自恋”;“中国练的是花拳绣腿,内功虚
弱,印度练的是内功,招式建立在内力之上,的确有长期竞争优势。”;“去过印
度么就满嘴跑火车……现在都是什么专家教授,太让人气愤了!”。

读了夏的文章,我感觉幸亏中国开了这位经济学家,正如刘备所说言过其实的人不
能重用。夏的文章是谈中国和印度对比,他解释了为什么印度总理辛格2010年3月在
出席伦敦20国峰会之前,接受媒体专访时敢自信地比较中印两国的经济前景,原来
辛格认为印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更有可能取得长期胜利,辛格“说相
比之下,中国这个迅速增长的大型经济体则具有潜在脆弱性,中国人拥有某些优势;
但从长远来看,我更看好印度作为一个正常运转的民主国家对法治的承诺。我们的
体制行动缓慢,但我相信决定一旦做出,便能更加持久”。

2003年7月哈佛教授Tarun Khanna和黄亚生在美国的非常有影响力的杂志《外交政策》
发表了一片文章,提出印度会超过中国,他们最根本的观点就是印度的发展模式比
中国好,印度的制度比中国优越。他们也承认两国未来发展都面临着问题,但是他
们认为中国面临的问题比较难以克服,印度面临的问题比较容易。所以他们的结论
就是印度是能够超过中国的。夏告戒说两种发展模式孰优孰劣,目前仍无法评判,
但“龟兔赛跑”的新寓言开局似乎已呈现在世人面前。

夏说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模式”是以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和投资拉动的
经济增长为特征的,比较注重中产阶层的消费需求;而“印度模式”则是加速服务
业和信息产业向传统工业和农业的渗透与反向刺激,侧重面向低收入群体的社会大
众消费能力提升。真是这样吗?

在全世界的比较中,大概就是中国和印度的比较最有意义和最有可比性了。因为中
印两国都是人口大国,起点比较相近。中国有13亿人口,印度是12亿人口。新中国
成立于1949年,印度独立于1947年。当时两个国家都很穷,但印度情况比中国略好
一些,因为中国连续经历了数十年的动荡,印度则相对稳定,70年代末,印度的外
汇储备有83亿美元,是中国的187%。两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
式,应该也是两国制度不同的结果。不管什么模式,中国和印度都面临基数极其庞
大的贫困人口。中国的发展得益于较高的投资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大
量外国直接投资的引进、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以及以引进设备为主的
体现式技术进步的贡献;而印度更重视服务业的发展以及技术创新的贡献和国内消
费的拉动,尽管与中国同为人口大国,但印度显然没有中国那样突出的劳动密集型
产业。简单一点,就是中国选择了先发展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是有烟产业;而印
度更多地关注高技能的劳动力(IT和服务业的发展)的无烟产业。

夏陈述了印度模式的理由:印度2000年当时的总理瓦杰帕伊提出印度要成为“知识
大国”的主张,主旨是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短缺带来的机遇,使印
度未来发展以面向全球的服务型知识经济为主,走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印度计
划委员会认为,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发展的决定因素正在
由资本资源转向知识资源,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迅
猛发展,使得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知识已经替代了资本
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印度政府预测,下一波经济全球化浪潮将出现在服务
业上。在未来的15年中,发达国家的低人口增长率和老龄化趋势将导致人力资源的
大量短缺,这对那些能够提供技能和外包服务的国家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机遇。 所以,
我们看到印度在在知识经济的服务出口和国际软件外包市场,印度是非常成功的。

当对比时,中国制造业技术含量低不说,还导致严重环境污染,连我们自己都会质
疑中国这么做值得吗?邓小平叫咱们摸着石头过河,怎么摸不到印度的那块石头?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上世纪80年,而印度是90年,中国能做什么?我们只有劳动力低
廉的优势,再就是一党专制有决策大权,资金和技术都指望别人。我们只能捡别人
不愿意做的,但中国必定实现了从农业转向了制造业。别人也是先发展农业,然后
实现工业化,同时发展服务业。中国只不过是学别人走传统发展路,唯一不同就是
一党专制,中国特色。中国这个模式使广大民众的收入从贫困逐渐得到提高,惠及
各个阶层,决非是夏所说的比较注重中产阶层的消费需求。今天,工业是中国经济
发展的主要动力,宗国力的整体提高也非常得益于制造业的发展。当初中国如果先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与主要发达国家竞争,很明显中国没有这个能力;
中国选择了先发展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并没有与发达国家竞
争,关键是为众多低技能的劳动力制造了工作机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学习,制造
业的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现在也向高新端发展,使发达国家备感压力。

印度的模式是夏所说的“侧重面向低收入群体的社会大众消费能力提升”吗? 印度
的思路是把自己整合到发达国家发展中的一环,而不像中国面向全世界即有广度又
有纵深度,他们也是利用自己的优势,更多地关注高技能的劳动力,更多地发展了
IT服务业,这意味着印度大量的教育和技能水平较低的劳动力被忽略了。虽然印度
IT产业的发展很成功,但是IT行业仅能雇佣1~2%的劳动力,大多数的家庭难以提高
其收入。所以,印度的发展是集中在几个方面如软件业、制药业,而不是全方位。
1970年代韩国的制造业比印度低25%,而到了2011年,韩国的制造业出口却几乎超出
印度的2.5倍。没有很强的制造业,就不能使大量的贫困人口走出贫困,真不敢恭维
夏这位经济学家,《零八宪章》的首批签名者就这水准。世界强国都是制造业强国,
我想一个国家不可能跳过工业化来实现现代化,沙特可以,印度可能也能这样做,
因为他们能卖到他们需要的东西,核潜艇也能租,中国肯定是不行的。

中国和印度与他们过去相比,他们都成功了。他们相互比,无法说谁成功了,因为
相互目标不一样。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按邓小平说的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
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看好印度的人
说印度的制度比中国优越,中印之间的制度应该是各有千秋的。我认为一个制度如
果没有适应性,不能不断的变化和演进,很难说有优越性。中国是制度问题,决定
从上往下,具有高效性,缺乏监督性,一旦有问题不太好纠正,好在今天中国大跃
进发生不太可能了,社会必定透明性也有进步了。印度也是制度问题,只有监督性,
没有高效性。所以,中国和印度就长期发展而言,谁能成功就看谁能就国家发展平
衡这个关系。

夏教授也很有中国特色。夏教授没有思想自由吗?他有,但夏教授是要个人行为自
由,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8小时之外你可以,8小时之内就成了“讲废话超多”。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慈禧太后的书法绘画作品 组图
2013: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哪位家长以习近平
2012: 《华尔街日报》:薄瓜瓜驾保时捷在美国
2012: 十八大前的权斗真相(1),温薄两家世
2011: 艾未未到底应该谁来管
2011: 中国人心中的中国
2010: 经典笑话的启事
2010: “吾丁: 倪萍精神”一文读后感 - 国人
2009: 泛酸的洋学生永远搞不懂的问题: 毛泽东
2009: 钳工: 左蓝、翠平、晚秋的革命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