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主流媒体也批《归来》:既然拍文革了,控诉力度大的内容为啥删了
送交者: 乐圣 2014年05月22日05:00:42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主流媒体也批《归来》:既然拍文革了,控诉力度大的内容为啥删了不拍?失望!

2014-05-22 15:59: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记者
点击:6848   评论:4(查看)
分享到:2

张艺谋新片《归来》引争议 媒体看片后斥无思想


 

中新网北京5月7日(记者 张曦) 张艺谋的新片《归来》近日再度引发热议,有媒体在提前观影后吐槽该片用“苦难勾兑出的廉价眼泪”,并指出该片与原著《陆犯焉识》相差甚远。该媒体的策划人随后在网上爆料称,《归来》的片方认为此举违反了保密协议。到底《归来》是一部怎样的电影?记者也采访了数位提前观影的同行。

 

焦点1:媒体、片方交恶

 

实名认证为《电影世界》策划人的网友“色色猴”,5日晚发微博透露,因看片会后,《电影世界》编辑发微博批张艺谋的《归来》是“苦难勾兑出的廉价眼泪”,导致片方出动高层数次要求删帖,并扬言制裁该杂志。《电影世界》主编尚可则回应说“怕你们老子关了这杂志”,并在5月刊发深度文章,再次引燃战火。

 

《电影世界》的三篇深度文章分别是“既无美学、更无思想”、“《陆犯焉识》不是《归来》”和“名为国师,实为顺民”。

 

其中,几位作者都谈到该片对原著的还原度不高,认为张艺谋在将剧本送审前,已经把一切敏感内容尽数“自我阉割”,在《既无美学、更无思想》的评论中,作者写道:“既然选择这样了一本涉及'文革'、描摹人性的原著,却又干脆利落地将其中那些指涉阴暗人性和压迫自由的成份尽数翦除,那么除了拿一个敏感的题材当幌子装模作样、拿众所周知的苦痛勾兑泪水之外,实在很难想象这样一部电影还有什么更高级的动机和目的可言。”

 

对于《电影世界》的炮轰,以及网传的删帖事件,《归来》出品方乐视影业方面并不愿回应,CEO张昭更以“没时间”来拒绝采访。

 

记者随后通过多方努力联系上这几篇文章的其中一位作者,提起这次媒体与片方的交恶事件,他认为报道是在正常范畴之内,“我们是4月初在乐视看的,但签的却是3月27号在北电(北京电影学院)放映的保密协议”。他还表示,保密协议里“好像要求不发表评论,但事实上,从第一场放映后,会一直有溢美之词在通过各种途径传播”。

 

这位作者还告诉记者,自己曾看过原著《陆犯焉识》,所以并不欣赏《归来》,“演员依旧很卖力,但还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焦点2:为何不拍《陆犯焉识》前半段?

 

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讲述了知识分子陆焉识经历不同年代跌宕起伏的命运。因为 “X(姓)犯XX(名)”是“文革”中对犯有政治过错的人的称谓,所以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故事的背景。

 

但是张艺谋的电影《归来》却只节选了小说最后30页的内容,重点讲述陆焉识在劳改中逃跑回家以及“文革”后平反回家的故事。

 

对于《电影世界》的吐槽,记者采访了数位曾提前观影的同行,他们均表示《归来》确实没有花很多笔墨来描述“文革”,但“劳改农场”、“如实交代”等剧情能让人一眼看出这就是“文革”的故事。

 

为什么不拍《陆犯焉识》的前半部分,张艺谋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批评他没有正视历史的人,有些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说:“当然第一个是禁忌,有很多东西不好拍,一个东西能拍还是不能拍,不是由导演的性格和勇气决定的。第二个也不想和《活着》一样,不想直接反映时代,想折射,想留白,用一个家庭的方式去反映时代,当时就是这么简单的想法。电影需要找到他的动作,不能是文学的一个拷贝。”

 

焦点3:90后观众能否接受?

 

“我看的时候哭了好几次。”一位同行告诉记者,片中巩俐和陈道明的演技十分到位,张艺谋也不再用大红大紫来传达情绪,“色调很暗,只有一段跳舞戏女主角是穿桃红色衣服”。但让这位同行感叹的是,当自己和旁边50后的观众哭得不能自已时,后排不了解这段历史的90后观众却频频笑场,“张嘉译出场他们笑,巩俐饰演的冯婉喻失忆后,只要一说‘你是谁’,他们也是止不住的笑。”

 

张艺谋曾在《归来》发布会上被问到此事,当时他说《归来》讲述的是一个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时代背景与今天的年轻观众有距离,但打动观者的终究还是情感,情感不分年龄、不分人群,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张艺谋新片评价不一 评论家称其“处在下滑状态”

中新网北京5月21日电(上官云) 自16日起,张艺谋最新电影《归来》在各大院线热映,首日排片率即超过四成,并于北京时间20日在戛纳电影节展映。与此同时,对这部电影的艺术表达、主题展现以及情节安排等方面的争论也日趋白热化。联系张艺谋此前多部作品《英雄》、《金陵十三衩》的“高投入、低回报”、以及曾饱受诟病的现象,不少观众、影评人发出疑问:张艺谋电影何时能够真正“归来”?

现状:《归来》热映 评论两极化

 

虽然目前《归来》成绩斐然,但该片却在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部分影评人言辞激烈地质疑《归来》是“苦难勾兑出的廉价眼泪”;更因为影片故事将原来的小说“掐头去尾”,直指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历史情怀的缺失。张艺谋则表示,这些东西运用一些细节已足够表达,比如巩俐一句话“二十年没见了”。原著作者严歌苓也肯定了张艺谋的改编,“小说变成电影是重新创作,特别还原原作的往往不成功。”

 

《归来》的主题基调以及节奏也成为“槽点”之一。不少观众在观影后认为,影片过于沉闷,且后半段节奏较慢。张艺谋对此的回应是,观众看多了商业片后会较缺乏耐心,容易被好莱坞控制,“我有这样一点寄托,呼吁多样化。”

 

与此相对,《归来》也收获了不少赞誉。知名编剧史航表示,《归来》可给到80分以上。在他看来,《归来》没有故意煽情,在情节表现上很克制,但节奏并未因此放缓,“每一刻都在刷新,只要认真关注能发现它每一刻的变化。而且电影表现出了对普通人命运的尊重。”

 

严歌苓更是给出了99分的高分。她对记者表示,导演在拍摄的时候会有一些“不自由”,电影的表达方式也与小说不同,对这些东西,张艺谋的电影正确使用了低调处理的方式。著名作家莫言在前几天谈到《归来》的时候则直言不讳评价“故事老套但直指人心”,并透露自己曾为之哭到眼睛痛。

 

讨论:应历史地看待张艺谋电影

 

在争议声中回顾张艺谋的电影创作之路,可以发现他在2000年后出现过比较重要的转变。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张艺谋开始崭露头角:从民族寻根的《红高粱》、批判民族劣根性的《菊豆》,到表达底层痛苦的《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这些优秀的电影不仅表现出导演的杰出才华,更展示了电影家的良知,在当时获得一致认可。

 

伴随着如潮的好评,张艺谋开始转向,执导了一系列在观众看来可谓“风格迥异”的作品,比《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等影片,直至此前上映的《金陵十三衩》,无一不受到观众的诟病,认为其中一些作品对血腥和暴力采取了不恰当的表现方式。更有粉丝表示,张艺谋已将其电影逐步转型为一种庸俗的商业文本。

 

著名美学评论家肖鹰对此表示认同。在他眼中,对张艺谋电影应该历史地来看待,“他在早期电影中很有创新和追求,这基于他独特的生活史;而现在则是“一种疲惫、勉强,靠既有电影声望而维持的电影想象。”

 

分析造成张艺谋近期作品饱受诟病的原因,肖鹰认为在于导演本人不能进入历史进行深度反思,“而只是作为电影商业的简单透支。大家带着之前遗留的印象对其抱以很高的期待,这必然要落空。”

 

期待:张艺谋能否真正“归来”?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佼佼者,张艺谋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承载了很多电影人的电影理想。尽管近年来饱受质疑,但多数观众仍然期待张艺谋能够拍出质量胜过早期作品的电影,真正“归来”。但肖鹰却表示,就目前情况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从整个社会的观影反应来说,张艺谋电影已经不再有真正的创新和发展,反而是处在一种下滑状态中。”肖鹰分析, 近年来张艺谋高投入低产出的原因,是他对电影的认知有根本缺陷,比如片面的认为电影就是技术,而实际上却与文化关联更大。

 

在张艺谋与张伟平合作的时代,曾有一种声音表示张艺谋电影缺少艺术性是因为被资本绑架。但肖鹰分析称,资本在全球电影、市场化电影中不可避免,根源导演本人缺少基本的文化内涵,因而对电影也不是一种真正深化、进步的探讨,“固然沿用了先进技术,但缺乏先进的电影观念和文化意识,这就造成了简单娱乐化的表达,比如影片中神秘主义的表现。”

 

把电影简单技术化、无节制表现电影暴力美学,这在肖鹰看来,都不是一个真正的电影大师该做的事情,“或许,张艺谋和他代表的时代在十年前已经结束了。 如何重新建立电影家的社会责任、艺术理想以及对电影的诚意,这是目前中国电影的基本课题。只有同时致力电影市场规范化、电影批评合理化,才能真正归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共有4条评论(查看
请先 登录 还没有注册?一键登录
  • 华鲁泰2014-05-22 17:58:11
    现在抹黑文革还有什么效果?改革的实事要比被抹黑的所谓文革故事黑暗、罪恶得太遥远太无以伦比了。这些狗东西们应了自己一腚糖鸡屎没搽干净,又问人家的糖稀多少钱那句话。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回复 支持[46]  反对[0]
  • 石建中2014-05-22 17:25:24
    刮骨疗伤的典故大家大概耳熟能详,将腐败溃烂的箭伤彻底挖除,才能保全整条臂膀。
    我想,文革最初的局面,毛主席他老人家大概是能够预料到的,不然,他就不是毛泽东。那么,他希望看到这种局面的出现吗?那就不是希不希望的问题了,为了疗伤,必须挖骨,仅此而已。
    问题是,文革结束后,有些人从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角度出发,从所谓的非人道的苦难经历着手,来控诉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所谓不幸遭遇,以此扩展开来,用以否定那场运动。从小处讲,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不幸的确值得同情,但是,少数人的不幸能不能说明那个时期是不幸还是有幸呢?我看不能。刮骨疗伤是除去局部的溃烂,却保全了整体的功用。
    有的人遇到不应有的境遇,逆势而为,奋然崛起,成就了有利于多数人的事业。
    有的人遇到不应有的境遇,逆来顺受,丧失骨气,却在翻身后骂骂咧咧,事后诸葛。
    这,就是差别。一个浩然正气,另一个畏畏缩缩。
    回复 支持[48]  反对[0]
  • huoda2014-05-22 16:45:38
    不识时务的东西!现实告诉我们,文革十分及时和必要,可惜被毛泽东逝世后的走资派所扼杀了!
    回复 支持[72]  反对[0]
  • 从头收拾小寰球2014-05-22 16:39:17
    知青就是一帮不肖子孙!一个好端端的中国,就是被这些不学无术的“知识分子”彻底搞垮掉了
    回复 支持[19]  反对[5]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伊萍:说说大陆艺人的土气
2013: 解放军报:中共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
2012: 18大最佳人选如下:
2012: 中美法律比较:陈光诚代表他人打官司是
2011: 高智商的中国人勾兑成低智商的中国社会
2011: 反毛分子或是灭了良知或是无知而已:kk
2010: 到底谁在反华?!ZT 关于卖国的思考
2010: 盖特纳:中美仍风雨同舟
2009: 大新闻:广东警方又破获偷渡签证美国案
2009: 毛远新双手沾满张志新烈士的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