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我的“知青”生活:忆真实 寻真理 鼓士气 奔梦想 2014-
送交者: 乐圣 2014年06月02日07:11:20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我的“知青”生活:忆真实 寻真理 鼓士气 奔梦想

2014-06-02 15:58:14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王仙锋
点击:1500   评论:1(查看)
分享到:3

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忆真实寻真理鼓士气奔梦想

——我的“知青”生活感悟 王仙锋

(前言;我的学历不高,也不曾辉煌,更没有大文发表。几年前,我还是不多言语、两点一线的普通职工,为何有了今天的冲动,甚至有高歌呐喊的激情,是因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特别是我们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七名常委中四名都是曾经的知青,这很自然让我对自己曾经的知青记忆有了多多追思。)

青年,无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生力军,而革命的知识青年则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急先锋、是时代的弄潮儿。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能迸发出翻天覆地、震聋发聩的巨大力量和声音。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涌现了1700多万这样的人——知识青年。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百废待兴中他们以摧枯拉朽之势涤荡着旧意识遗留下的一切污泥浊水。旧思想、旧文化、旧观念遭到了摒弃,而被新思想、新文化、新观念所代替。当年就是在一贫如洗的废墟上,掀起了轰轰烈烈、气势磅礴的社会主义建设大高潮,新生的共和国巨人般地矗立在世界东方。

一、忆真实——那年月

 

很幸运我出生在那年那月,有个很好的社会大环境。

一九五九年是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的第十个年头,我很幸运出生了,全家很高兴。接着是震惊世界的三年自然灾害,也是国家生死存亡的考验期,更是需要同仇敌忾抗击各种反华封锁入侵要自强不息的关键卡口。妈妈说当时我奶水不够,是喂小米粥,吃百家饭长大的。那时候日子虽然很苦,和爸爸还是分居两地。可是,我们从没有感觉孤单无助、没有胆怯紧张,大家都是吃集体食堂,互帮互助,精神凝聚力特强,精力可旺盛了,根本不存在社会治安和特权腐败问题。社员干部很亲热,犹如一家人,妈妈当时是生产队会计,晚上多有开会,路上是很安全,妈妈出工劳动时,我被生产队指定的老奶奶带着。那时村村有小学,队队有赤脚医生,家家有民兵,大家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国家要翻身富强,民族要独立解放、发展、壮大,就必须自强不息,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坚决跟党走!”“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终身务农的奶奶那常常忙碌喜悦的身影和音容相貌伴随着我一生,纺花车前脚蹬着烤热的砖头,右手摇纺车,左手握着雪白的棉絮,随着摇动的节奏,上下不停拉出的纺线,身旁卧着猫和我,她悠闲自得哼哼着;“嗨嗨咪,嗨嗨拖,老人爱吃菜包膜,小儿勤呐,爱死人。小儿懒,惹人不耐。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国家创办五七干校和干部下放生产劳动,我爸爸来到了洛阳市的孟津北窑公社,小小年纪的我,只看到爸爸和他的同事们很亲热乐观,白天各忙各的,收工后,他们会相约去捉鳖捞鱼,家里还养着几只鸡,常常看到他们兴冲冲在我家聚餐,盘点着他们捕获的鱼和老鳖,那情景如今想起来还那么亲切贴心。那时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共产党员国家干部真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爸爸又回到了洛阳市委,我也有小学上了中学,当了红小兵加入了共青团。那时的我,真是无忧无虑,天真单纯。上小学时做过备战砖,挖过防空洞,去农村参加三夏拾麦穗,当时叫“颗粒归仓。”放学后,学校还布置拾牛粪,我们还主动去捡碎铜烂铁碎玻璃,然后卖了作我们的班费,每到三夏各级干部头戴草帽,手握镰刀和农民一起抢收麦子,上中学还有进工厂学工的机会,生活真幸福!那时只有一个心眼就是要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生,长大要做对国家有用的人。记得我们三姐妹曾经对爸妈说,将来我们长大了,一个去工厂,一个到农村,一个当兵,我们家工农兵就都齐了。课堂上老师讲给我们的是王杰雷锋邱少云刘胡兰,谁是最可爱的人,社会上我们听的是“东方红”“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不忘阶级苦”“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全民皆兵”“备战备荒为人民”“朝阳沟”“人欢马叫”“人定胜天”“我是公社小社员“小小针线包”“我爱北京天安门”“火车向着韶山跑”“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路边有颗螺丝帽”等,由于我家住在市府院,经常看到敲锣打鼓向市委送喜报的队伍,今天是这个单位技术革新取得了什么新成就,明天是哪个单位技术改造有了新突破,又有哪个单位举着大红喜报,赫然写着产量提高了多少,还有的是什么群策群力新发明了什么等等、、、、、真是感到欣欣向荣,热火朝天,你追我赶,生气勃勃,我的祖国真是一日千里啊!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怎甘落后,也被选举成了班干部,参加全校的数学竟和英语竞赛。看着一届届哥哥姐姐们,喜气洋洋身佩大红花,手持光荣证,坐在敲锣打鼓的大卡车上,一批批幸福的上山下乡投入建设,我真羡慕!

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5年光荣降临了,我也迈入了上山下乡的行列,妈妈单位制作了一个深红色大木箱送来,叔叔阿姨送花布鞋袜,老师、同学送笔记本、钢笔、诉衷肠。如同结婚办喜事一样,我家突然门庭若市,喜气洋洋,客来人往。记得爸爸只送我一套《毛选》并且说;“闺女啊,如果你能把这套书学好了,这辈子爸爸就不用担心你什么了。”还叮咛我“任何时候要相信组织,相信党。在家靠家长,出门靠组织。”我就这样回到汝阳老家先做了一年多的回乡知青,又当了两年多的下乡知青。

初识劳动确有王银环的味道,脚下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碎石子会让我跌倒,看着比我还小的社员都能肩挑背扛穿梭自如,把同样的扁担给我,我却走不了两步,歪歪扭扭只好用两只胳膊当肩膀,重量还要减少,手上肩上都摸出了血泡,队长社员和爷爷奶奶可心疼我了,看我实在完不成任务,就主动帮我,许多次出工挖梯田,队长就让最强的几个劳力带我,他们耐心热情的边干、边讲、边做给我看。很快我手上血泡成了老茧,肩上挑的分量也增加了,社员们很高兴,让我当保管,当记工员,还让我到学校带过课,我也积极参加一切农业生产,修路,造梯田,挖水沟,筑石坝等,还成为了县级知青模范,喜报和奖品县委直接寄给了我父母,爸妈可高兴了手拿奖状奖品告诉我;“看看,这是县里奖给你”记得那时,村民收工后还到队部开会,队长会即时传达和分配第二天的生产计划和上面政策精神,我们村虽然很偏僻,只有十来多户村民,六十几名社员,还都是旱地、山地,可是“学大寨,赶大寨”“战天斗地,改造荒山,夺高产”的激情氛围,使每个社员都憋着一股劲,和全县其他生产大队小队竞赛,公社里有计划,大队有安排,我们每天有任务。那是有目标、有理想,很有序的一种状态。记得一次晚上开会,队长说,明天五点半敲钟去水库会战。我睡觉时就把闹钟定在了五点,可是,五点半了,没有听到钟声,又等十分钟还没有,我就不知天高地厚走出了门,天还没有亮,也不知道害怕,贸然跑到大钟前,铛!铛!铛!擂响了钟声,哈!哈!队长社员出来了,集合了,看到站在大钟下的竟然是我,真是又惊有喜,嘿!从此队长逢人就说,开会就讲,大队党委和军代表都找我,还让我写入党申请。毛主席就是那时离去的,全村上上下下可悲痛了,身戴白花,手拉手泣不成声到大队开追悼会,我对天安门、金水桥、毛主席是那样的神往。唉!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北京,见见伟大领袖毛主席。可是突然……成了终生的遗憾!我们常常会举起右手说;“我向毛主席保证……”今后我们向谁保证呢???还有心中的依靠吗??也是在那时我写了一生中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村里的学校也简陋,没有围墙。记得只有两排教室,校长也是老师。我代课的那些情景同样刻骨铭心。曾有一节数学课,要给四年级同学讲线段,事先重视不够,到了课堂只好临时找来线头,还在另一端系上粉笔,看着书本就给学生左右比划。现在回去,遇上当年听课的学生,他们还打趣地学我讲课时的样子,哈哈真乐。你只要踏踏实实为他们做事,他们就会始终记着你的好。农闲时,队长就安排修路,修渠、平整梯田,组织社员开会学习是常态,晚上十里八村还有露天电影,我们唱着山歌,挑着提灯或手电筒去看,也有唱大戏的。大队有自己的演员戏班子,我们村就有一个文艺队演员,当然是不脱产的。他的媳妇就是同台搭档,戏唱得好,人样也长得俊,还是妇女队长。按辈份我叫他们叔叔婶婶,田间休息时他也会情不自禁地给大家来一段,很快活的。

队里有两个参军的青年,一个五保户,一个五类分子,那两家军属可光荣了,门头端端正正挂着红红的“军属光荣”大牌,每逢节日各级村委和学生都慰问他们,送肉送粮送儿子的喜报,五保户的吃穿用,队里是都全包的,当然,大爷老奶也不甘闲着,总是主动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叫各尽所能,自我革命吧。彼如剥玉米粒、花生,看菜园,挑选种子,给牛加饲料等。大家都把游手好闲看做一种耻辱,至于那个五类分子,平日和我们一样出工、记分、分粮油,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只是开会选举,他没有发言权和选举权,队长告诉我,他不仅是地主富农,关键他还当过土匪,党的政策是只对他本人,他家其余六口人和其他社员一样,我记得他的大孙子还是基干民兵哩。

劳动累也快乐收获着

 

后来到了洛阳市郊的古城公社。这儿的农民更加热情,不仅教我学种菜、插秧、育种。还让我担任大队的知青的队长,民兵排长,妇女代表;还让我担任记工员,负责给社员分菜,浇地,管仓库,练习打靶拼刺刀。嗨!我当时都能打八环了,因为我出勤多,工分高,年终分红我总是很自豪。我把吃不完的稻米、香油送回家,家人也时时去看我,我的身体至今都是家里最棒的!农忙时,我和男女老少个个像打仗一样紧张。晚上要加班开会、浇地。天昏蒙蒙亮,队长就敲钟了,队员们分赴个各地块收割,打茬、点种子,我就忙着满田野的找人记名、写工分,回去再把每个社员的出工情况,合计校对分别填入他们自己的工分本本上。那时我们大队还派有专人到市区扫厕所,定期拉人粪尿农肥。社员家家户户都安装有小喇叭,中央的新闻、戏曲、文化、毛主席的最新指示,都会通过那小小的喇叭,随时随地的传达到各家各户。政令畅通,政通人和不是空话,而是当时的现实。记得有一个男知青刚下乡后,毛病可多了,抽烟、喝酒、嘴巴馋,自由散漫不受约束,偷鸡、摸狗、爱打架。他的姐姐、妈妈很是头疼,队长就反复找他谈话,还多次找到我,对我说;“你是队长,批评他了吗?怎么帮他的?又有社员家的鸡少了。快去,再找他好好谈谈。”有一次他和别人打架,可遇到对手了。他的门牙被打掉了,唇也打裂了,躺在宿舍不能动,队长社员看着是又气又急又心疼,纷纷送饭、喂药地关心他。经过大家的帮扶,后来他不仅打架少了,烟也不吸了,出工也渐渐多了,还主动拿起了课本,学起了木工。他的家人看到他的变化,高兴的说对我们说;“变了,他终于变了!要知道今天早点让他下乡就更好了。”

二、寻真理——农村劳动感悟

 

我下乡经历虽然不长,可感悟不少,朴素的劳动意识,艰苦勤奋成了我日常的行为特征。非常理解党中央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发展农业、“缩小三大差别”的深刻意义和高瞻远瞩。当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河南《郏县大李乡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编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改为《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中看到,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合作化工作后,解决了合作社的会计、记工员问题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后,高兴的指出“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该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毛主席是多么渴望提高农村和全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啊!也只有毛主席能这样贴切、这样真实的去想,并付诸行动和落实。正是这样也让我们同时记住了毛岸英。

有资料记载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正确的依据。“根据1953——1983年平均每亿元投资增加劳动力的统计,轻工业为1.6万人,平均每人6250元;重工业为1.5万人,平均每人2万元。”(摘自“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研究文集”)。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基本建设投资850亿元,重工业比例占51.1%,轻工业占4.4%,按照均衡投入到1968年底应该投入了510亿,按照轻、重工业比例能安排23.94万人,重工业能安排86.87万。(摘自“探索知青上山下乡”)

通过这些历史数据,我们可以还原社会主义公有制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无疑是最科学、最英明、最正确的抉择,也让多余的劳动力(知识青年)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填充了实质内容,为五年计划的落实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思想基础,有了人力方面保障。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基础打不牢别的就无从谈起。

马克思曾经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摘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中国的知识青年们,他们虽然称不起是伟大的人,和无数革命先烈比起来相距甚远,但是他们在中国发展的建设道路上称得起是中国人民的脊梁,他们为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呈现出了无私的光芒,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带到了贫困落后的农村,同时又吸取着劳动者朴实、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的精神食粮。在我经历的知青生活岁月里,就充分得到了无尽的力量。

我招工回城了,又有了新工作。由于下乡的经历,使我不仅了解了农村,农民,土地,更重要让我懂得了农业、农民和粮食。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我为什么没有丝毫轻视和看不起农民的缘故,更没有不亲近和远离他们的意识,就是因为事实让我越来越懂得了毛主席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他当年为什么说“农业是国家的命脉”“没有农业的大发展,就没有工业的原材料。工业的产品卖给谁。”

“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是农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更何况我们日常的点点滴滴,吃、穿、住、行哪一样能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和农业呢!在工厂再苦再累,也比不过农田付出汗水和劳动量,工厂的环境还是好过农村的。对党旗上那黄色的镰刀、斧头认识升华了,把工人农民的感情和阶级属性拉近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我更加深刻体会到自己生长在毛泽东时代的幸福,生长在那样氛围的幸运,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重要,是毛主席的伟大啊,毛泽东思想的真科学,沐浴了我们的成长,重温他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论十大关系》《要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在本世纪末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都倍感亲切,那是颠无不破的真理!

三、鼓士气——消费与劳动创造

 

是上山下乡让我贴近了土地,体会了艰辛,看到了社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田间劳作耕耘,看似简单中温藏着的伟大,是劳动创造一切啊!没有简单实际的劳动,财富是不会从而降。是劳动创造了一切,是劳动有了一切。我们从呱呱落地的那瞬间,就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绝对的消费者,那么你的消费从哪里来?谁提供给你消费?消费的财富是怎么源源不断来到你身边供你花天酒地消费的?这难道就不该你深思考究吗?!看看现在的北大荒农场,大西北当年的建设兵团,他们都是当年的共产党员,战斗英雄,革命功臣,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都可以身先士卒,去农村劳动,首批带头到农村去的都是在校的优秀党团员们,他们都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这些娃娃学生们,为什么就不能上山下乡呢?凭什么就该心安理得只享受消费啊!大家如若都不去参加直接的简单劳动,那么还能有源源不断的财富供你消费享用吗?土地啊是我们的命脉,农民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就是真理,谁违背了是天理不容的。毛主席的伟大,就在于他非常尊重农民,尊重战天斗地在第一线,能始终直接参加劳动创造的大众。更能看透、弄懂、处理好消费与劳动创造、农业、工业、国防的有机联系,能科学处理好各种关系。我也懂得了再好的科学技术最终也要靠广大劳动人民去实现,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啊!

那时我还清晰记得《闪闪红星》里潘冬子妈妈入党的那一幕,冬子妈神圣凝重地举起右手,握紧拳头,低沉的面对党旗宣誓,然后转身对儿子说“从此妈妈就是党的人了”“那我就是党的孩子”,《红灯记》李铁梅的“听奶奶讲革命”“打不尽豺狼我决不下战场”,《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深山问苦”“共产党员”,儿时的这些记忆,早就注定我是党的孩子,我要终生做毛主席的好学生!

上山下乡的启迪。是那场轰轰烈烈“知识青年上山下运动”让我赶上了,给了我人生最宝贵的启迪。毛主席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我深深体会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看到广大农民群众艰苦朴素,憨厚实在,勤俭勤奋,那么节约,他们会把自己吃剩的和刷锅水,端去喂家畜,再把家畜的粪便积累,添加封存经过数天,再一锹锹翻起,装车送到田地里,他们呵护粮田就像呵护他们的孩子,世世代代遵循着二十四节气的轮回,呵护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源源不断的供应着我们各种消费,这种伟大是何等的朴实无华,无声无息可歌可泣啊!是那场轰轰烈烈“知识青年上山下运动”让我赶上了,才把这最高贵精神在我心中浑然扎下了牢固的根,也牢固奠定了劳动者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观念!更是那场运动,让我理解了那年代我党为什么要实行“高积累低分配,多劳多得”的政策。现在想想那时我们党真不愧是光荣、伟大、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党为什么能历经坎坷,遭受重创,而百折不挠,就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共产党宣言》、选择了科学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选择了伟大非凡的毛泽东思想!让我们重温“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只要我们永远遵循、牢记这些真理,我们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风雨五十五年春秋摸爬滚打后,曾经年轻的我,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史上,也算浓墨重彩留下了自己宝贵的记忆。当年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而今已是两鬓斑白,步履蹒跚。追忆当年的这些激情岁月,昂扬风貌,犹如昨天,是幸福,是骄傲,是自豪!那段战天斗地的生活经历,是我成长路上的阶梯,也是我人生旅途中的前站热身。

四、奔梦想

 

自从1919年5月4日,中国的一批批热血青年就怀揣伟大的共产主义梦想,高举着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和共产主义大旗一路走来,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1921年7月1日,又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代表着工农大众的根本利益,高举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怀揣着伟大的共产主义梦想一路出生入死,风尘仆仆,抛头颅撒热血,前赴后继的走来,回顾历史,我们是具有伟大梦想的民族,今天更是奔梦的时代,十八大后,习主席提出的梦想,更让我们牢记历史,继往开来,他回归践行着群众路线,强调着道路问题和党风的重要,《国际歌》又重新在耳畔响起,反转基因的步步成效,查获一批批有毒种食品和转基因种子,严整军纪,都宣誓着奔梦的决心,我是个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放过的人,我会牢记在那场轰轰烈烈“知识青年上山下运动”中的收获,胸怀大局,立足本职,坚持我们红歌团的宗旨“一个高举,四个歌唱”坚实的走下去,用抓铁留痕精神,怀揣共产主义美好理想去奔梦。

毛主席说;“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回顾自己的一生,正是有了上山下乡的经历,才铸就了我不屈不挠,坚忍不拔,不怕困难的性格,正是和农民农村的亲密接触,才让我更加体会财富来的艰辛和不易,我也更懂得尊重每一位劳动者。上山下乡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财富,执着向上,不懈追求,是我的特质和精神追求,正是那段不寻常的人生经历,使我们知识青年对生活有了某种深刻的认识,人的生存价值,生存意义,对苦难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和不易发掘出的潜力,并最终必将其升华为感悟和拷问,愿为我们生活提供种种启示,使之成为正能量的一部分。

在改开的今天,有许许多多当年的知识青年,能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建设作着突出贡献,更有大批的知识青年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国家的首脑顶级领军人,现中央常委中的四位就是铁证,是上山下乡运动的伟大实践造就了他们,当年更多的知识青年则在普通工作岗位默默奉献着,有三千七百多万人参加的,轰轰烈烈的,史无前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也将同时在社会科学和人文领域里,提供前所未有的价值,因为他不仅给落后的农村带去了知识和劳动力,带去了文明和青春活力,更在与农村农民土地生产的交往中,改造了自己,磨练了意志,加深了感情,更为今后的人生世界填补了缺憾,增长了知识。

四十年往事让我记忆犹新,我们的知识青年好榜样邢燕子,董佳庚,薛喜梅、程约汉、侯俊等,真是风雷激荡已谢幕,“今又换了人间”一路风尘追赶时代的知青渐渐都已步入老年,他们终于放慢了脚步,沉下心来,想对自己对社会有个交代。论及当年,欲述又止,心中有一团火啊,火苗灭了,灰烬中依然星火灼灼。呻吟欲述不平,待出口时却是当年豪情欢歌,一回首,全是人间真情在,怎么能不说。能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那是我们今生今世的福分啊!

年5月4日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其养成绝非一日之功。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取向,青年不仅仅要有书本知识,更要有德,明辨是非、敢于当担,成为每个人的基本遵循,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人生。在追忆知青上山下乡的旋律,总触景生情,颇多感慨。是当年爱国、奉献、服从、担当,拉开了我们人生的序幕,融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血液,植入了共产主义胚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光荣历史已载入史册。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行百里者半九十。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鼓舞士气为之奋斗。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在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我们还原下乡插队史,就是要弘扬知青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挑重担的精神为主旨,开展知青文化活动,继承知青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使我们晚年更健康快乐、美好幸福的生活。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开拓、奉献,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经历,同全国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知青精神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 “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中国人精神特质,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去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主席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中国人应该有信心。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贵在勤奋、贵在有恒。“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就一定能老有所为,勇于奉献,敢于担当!

一个人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但他汇入时代的潮流就立刻变得汹涌澎拜,勇往直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党的号召,国家的安排,时代的需要,我无怨无悔,倍感自豪,我会踏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足迹,完成他们未尽的伟大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后让我用马克思的话结束我对“知青”生活的感悟吧;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虽不显赫一时,但将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摘自马克思在17岁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共有1条评论(查看
请先 登录 还没有注册?一键登录
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老王社长(王希哲)告连线网友书
2013: 重审谷案、平反薄熙来、彻查温家族
2012: 薄明显是被陷害的
2012: 西岸,既然台湾能够施行多党制,两院立
2011: 内部人士的讲话提供了证据:长江大旱是
2011: 德孤: 与其公诉茅于轼,不如公投毛泽东
2010: 引起美西战争的美舰“缅因号”爆炸事件
2010: 英子: 十大被百姓忽悠的政府原话
2009: 中国在朝鲜做的非常漂亮
2009: 六四平暴。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