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劉雲楓:我反對尊重知識分子
送交者: 劉雲楓 2014年06月30日02:36:0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我反對尊重知識分子

1.引子

好歹,我也是一介知識分子。無論高級低級,也無論大小。在知識分子的立場上,卻說“反對尊重知識分子”,這種胳膊肘往外拐的話,肯定讓知識分子們,不爽。

我是不想討社會喜歡的,也不會討知識分子的喜歡。我有我的邏輯。我的邏輯,牢不可破。

說的遠點兒。

79年夏天去縣城,考高中。我和父親,住在縣造紙廠的一間大房子裡——同村的農民老大,在造紙廠搞副業(打工,是80年代之後的說法。打工,是個人行為;搞副業,是集體活動,以生產隊為單位)——我們就和農民老大,睡在一個大通鋪上。晚上,洗完腳,卻沒有擦腳毛巾。

我說:爸爸,怎麼擦腳啊?

老爸說:就用擦臉毛巾!

以前認為,手上腳下,一定是手比腳高貴。如此看來,手腳均是身體的一部分,無分貴賤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哪一個細胞,不是鮮血凝成的呢?何來高低之別呢。之後,我堅定了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是同等高貴的信念,至今不渝。

2.邏輯

尊重知識分子的提法,有兩個思想根源。其一,是我們的傳統。所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十年寒窗無人知一朝金榜天下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等等。想想《儒林外史》裡的范進,中舉前後,所發生的“革命性變化”,也可知道,在古代中國,有多麼深厚的尊重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

其二,是馬克思學說。馬克思說:複雜勞動是簡單勞動的倍加。倍加多少,沒說。什麼是複雜勞動?什麼是簡單勞動?也沒說。但我們理解為,腦力勞動是複雜的,體力勞動是簡單的。腦力勞動比體力勞動效率高,所以,腦力勞動者就該受尊重。小平也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知識分子是科學技術的主力軍,是科技創新的主要承擔者。知識分子的地位,再一次“水漲船高”。

如此說來,尊重知識分子,好像天經地義、無可置疑。可事實上,這種“理論”,滑稽和幼稚之極。

手,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腳,也是;大腦,也是。人的每一個器官,都是自然進化之傑作。之於任何一個人,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手、腳和人的大腦,並不因為分工之差異,而有高下之分。既然手腳和大腦,沒有高下之分,憑什麼靠大腦吃飯的人,就應該得到尊重;靠雙手吃飯的人,就在另冊呢?或者說,受到的尊重就少一些呢。一個尊敬多,一個尊敬少,難道不是歧視嗎?

手腳和大腦同等重要,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者,尊重的程度卻有等差,這符合邏輯嗎?此其一。

進一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能分得開嗎?

倒杯水,簡單吧,低級吧,體力勞動吧。這麼一個“簡單”勞動,有多少人類最高級、最精微、最複雜的智力活動呢?1948年,控制論奠基人、美國科學家在《控制論:或關於在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訊的科學》中指出:人的行為,是以信息傳遞為基礎的負反饋系統。任何一個貌似簡單的活動,都有基本一致和複雜的信息採集、傳遞、處理和控制過程。

一手舉杯,一手提壺,開水飛流直下。但小心:1,不要燙了手;2,滿了,要停下來;3,杯子要拿穩,不能打翻了,也不能掉地下。如何做到呢?要測量位置和距離,以保證水流正好落入杯子中央;要計算流量和杯子的容量,以保證水流中斷的時候,杯子恰好滿了;要感覺和估計水流對杯子的衝擊,並隨時調整,以保證杯子既不左傾,也不右傾。

如果,還不明白,不妨這樣。造一個機器人,讓機器人倒一杯水,和人完全一樣。看看,結果如何?果如此,所有人都會驚嘆不已,都會認為這是高科技。人,乃天賦靈秀。任何一種體力勞動,都蘊含着極為繁複、即使最高性能的計算機,也難以模仿的智力活動。人類的每一小步,都是自然界數億年進化成果之展現。離開了人的高超智商,人,只能是一具具殭屍。

種地的、蓋房子的,搬磚的、和泥的、綁鋼筋的,是體力勞動者。舞蹈家呢?“體育健兒”呢?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籃球排球呢?彈鋼琴的朗朗呢?是什麼?是體力勞動者?不是。是腦力勞動者?他們不都是在“動手動腳”嗎?

從來不存在什麼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分,也不存在什麼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之別。即使在“最簡單”的體力勞動中,也隱含着最高級的智力行為。從事“最簡單”體力勞動的人,與最尖端的科學家之間,其差異細微到可以忽略。換言之,把人分成體力和腦力勞動者,本來就是一種武斷和無知。這樣做,古代尚可原諒,今天則實屬可笑和難以理喻。

既然,不存在什麼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別;既然,每一個人的每一種行為,都有大量複雜的知識活動;既然,每一個人,都是動物界的“知識分子”。人人如此,人人平等;尊重知識分子,豈不是多此一舉;尊重知識分子,從何談起啊?

3.歷史

任何一個人,都值得尊重,只要他做了有益於人民的事情,只要他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為人民的利益服務的。例如張思德,他是一個普通戰士,是在南泥灣燒木炭的。但是,他是崇高的,是值得尊重的;他的死,重於泰山。

“尊重知識分子”,也行。可我們要問,歷史上,中國的知識分子,作出了值得人們尊重的事跡了嗎?要是有,就值得尊敬;要是沒有,尊重從何說起啊。

古代中國,有世界性影響的,不外“四大發明”。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這四項,哪一項是知識分子的貢獻?沒有。蔡倫,是東漢宮裡的太監;畢昇,是刻字工人。火藥、指南針,沒有具體的發明者,是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但,可以肯定,絕不是“知識分子”所為。因為,中國的“知識分子”,以讀“聖賢書”為上,“動口不動手”。在他們看來,“動手”是低賤的、沒有品位的,也是沒有技術含量的。

別說體力活了,就是畫畫這種高雅的藝術活動,在中國知識分子看來,也不過是“匠人”。到了宋朝,宋徽宗愛畫畫,對畫家的歧視,才略有改觀。但,骨子裡,文人們是瞧不起只會畫、不懂“經書”的畫家的。為此,畫分兩類:一類是文人畫,一類是匠人畫。匠人畫,再怎麼好,也低人一等,不登大雅之堂。這就是所謂的“匠氣”

古代“知識分子”的正途,是科舉和入仕,其餘的,都是“旁門左道”,難成主流。這些“主流知識分子”的主要工作是貪污和行賄,爭權與奪利,上奏與告密,諂媚和邀寵,和儒家所標榜的“修齊治平”之政治理想,毫無關係。他們的業餘生活,卻豐富多彩。坐禪、敬神、焚香、念經,吟詩、作畫、敘事、閒談, 郊遊、會友、游山、玩水,品茗、賞花、聽風、看雪,撫琴、臨帖、登高、望遠,考據、索引、激辯、杜撰,泛舟、訪古、對弈、雅集。

每一件都是風雅韻事,可是,沒有一件有益於他人、有益於人民、有益於社會,全是“文人雅士”之自娛自樂和自我陶醉。流芳至今的蘭亭盛會,不過是,幾個無所事事的文人,圍着一個洗手池。洗手池如九曲黃河,曲水漫流,水上,放個酒杯。酒杯流到誰跟前,停下來,誰就罰酒賦詩。

這種無聊小兒遊戲,居然傳頌至今,令人神迷。在我看來,除了王羲之的《蘭亭序》可看,所謂雅集,純屬矯情。

一個社會,有幾個這樣的“花花公子”,並非壞事。可怕的是,整個社會以此為風尚。傳統中國,正是如此。“知識分子”經由科舉,居於社會的權力和經濟中心,他們的價值觀與行為方式,遂成為全社會之基準。坐而論,頭頭是道;起而行,一事無成。空談大道,蔑視“小技”;妄言道義,鄙薄實利;尚古非今,不務實際;自我陶醉,眾叛親離。

也許,有個別古代“知識分子”,不這樣,如王陽明。但作為一個階層,歷史上的知識分子,大都如此,像《儒林外史》裡的各位一樣。

對這樣的“知識分子”,我尊敬不起來。不僅不會尊敬,反倒只有鄙視。

4.事實

我不主張“尊重知識分子”,“知識分子”也沒啥可尊敬的。可是,不管是歷史上,還是在現實當中,“知識分子”都是中國社會的“人上人”。經濟地位不論,至少,其社會地位是居高不下的。“臭老九”,只是一個反常的、短暫的歷史時期,不成氣候。

“尊重知識分子”,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是好是壞呢?以下幾點,不可不察也。

其一,輕視所有直接創造物質財富的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孔夫子是一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物,並以此為榮。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而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孔子的一個學生樊遲,向孔子請教如何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老農。”樊遲又請教如何種菜。孔子說:“我不如菜農。”


樊遲退出去了,孔子說:“樊遲真是小人啊。在上位者只要重視禮,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視義,老百姓就不敢不服從;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視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實情來對待你。做到這樣,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會背着自己的孩子、帶着自己老婆的來投奔,哪兒用得着自己種莊稼呢。”


“孔聖人”看來,像他這樣的人,是在“上”的,“民”在最下層。“民”必須種地,而在上的人,只需高舉“禮”,來獲得並維持民的尊敬,是不必親自勞作的。反之,要是親自勞作,就失了身份成“小人”了。


不能不說“聖人”的力量,是無窮的。孔子之後,凡是有身份的人,是絕不會幹體力活兒;干體力活兒的,不是下人、太監、宮女,就是草民。


以中國、俄羅斯最有作為的政治家為例。康熙十分好學,但,僅限於動腦和動口。有人說,康熙學貫中西,是當時中國最有學問的人。也許是真的。可是,他的知識,只用於炫耀,以證明他是“先進文化”的代表者,證明他當皇帝理所當然。


康熙沒有做過任何實際勞作。每年春季祭天,做一下禮儀性示範,告誡人民要“以農為本”。真的下地幹活兒,是沒有的。


與康熙同時的彼得大帝,就不一樣了。他隱姓埋名,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帝王身份,“留學”歐洲。彼得大帝自稱下士,身高兩米多的下士,和工匠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汗流滿面地幹活。鑿木頭、造軍艦、學駕船,他的手藝樣樣出色,被師傅和工友們推薦為“優秀工匠”


換言之,康熙是以帝王身份學習西方的,歸根結底,他瞧不起西方。他醉心的是古老的中國文化,是“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儒家之道。“形而上之為道,形而下之為器”——直接的實踐活動,總是處於低下的位置。彼得大帝則不一樣,他是以“工匠”身份,融入西方,學習西方的。他對體力勞動,充滿樂趣;對實用技術,有瘋狂的熱情,辦公室里有木匠、石匠、鐵匠的全套工具,一生精通十二種手藝。在一次接見海外歸來的留學生時,彼得伸出右手說:“你看,老弟,我是沙皇,但我手掌上有老繭,這些都是為了給你們示範。”

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看不起體力勞動,民間變本加厲。迄今,大學生依然以進車間為恥,以坐辦公室為榮。俄羅斯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在他們看來,凡是創造社會財富的勞動,都是光榮的。反之,誇誇其談,並無實效的社會活動,才是可恥的。


其二,理論和實踐之斷裂。實踐,是一切理論的起點,也是其最後的終點。所有理論,無論其多麼玄妙和高深,都要接受實踐的終極檢驗。沒有實踐檢驗,理論只能是一種願望和假設;不以實踐檢驗結果為唯一標準,會帶來兩種截然相反的狀況:其一,因循守舊;其二,“創新”如潮。歷史上,我們屬於前者,兩千年一貫,原地踏步;今天,我們屬於後者,花樣翻新,全是表面文章。

也有檢驗結果很糟糕,卻死不認賬的。《論語》,就有一段。

子曰:“回,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


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


孔子被困,對自己的“道”也沒了信心。於是說:“顏回,詩經上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卻徘徊在曠野中’,我們的“道”,是不是不對路啊?不然,怎麼會淪落到這種田地呢?”


顏回說:“不是我們的‘道’,不好;而是,我們的‘道’太大了,全天下都容不下。然而,我們還是要盡力推行我們的“道”,不容於天下不是我們的錯,不容於天下,正說明我們是真君子。沒有‘道’,沒有發現治國安邦之‘道’,是我們的羞愧;現在,‘道’已經擺在這裡了,當權者不用,就是當權者的羞愧了。不容於天下,正說明我們是真君子。”


顏回的話,看似有理,也着實打動了孔夫子。其實不然。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既然如此,何不找一個“小”道,來試試呢?孔夫子,就是一個鞋匠。做了鞋,太大了,不檢討自己的手藝,卻說顧客的腳太小了。這種辯解,虧顏回想得出來。

其三,“尊重知識分子“的提法,帶來了社會階層之間的隔膜和割裂,不利於社會和諧,也和“人人平等”的普世價值相違背。分工有差異,人人皆平等。每一個社會成員,都以自己的貢獻,獲得各自的經濟利益和尊重。“知識分子”,如此;體力勞動者,也是如此。何來厚此非彼,何來“尊重知識分子”一說啊。體力勞動者,難道不該尊重?難道不該享有同樣的尊重。

歐美,沒這種“理論”;日本,也沒有。美國的門衛,可以理直氣壯地和總統叫板;日本企業的董事長,和打掃衛生的員工,一起喝酒聊天。在中國,根本不可能。中國社會的階層之間,有着難以彌合的隔膜和割裂,互不信任,互不尊重。“知識分子”,看不起工人、農民和一切體力勞動者;反之,勞動者也以他們特有的方式,表達他們對“知識分子”“尊重”

一個和諧的社會,必然是人人受到同等尊重的社會;所以,“尊重知識分子”的提法,不利於社會和諧,它只會增加社會各個階層之間的隔膜和斷裂。

5.尾聲

不要忘了,“臭老九”怎麼來的;也不要忘記,“尊重知識分子”,是怎麼來的——它們是當權者加在知識階層身上的。換言之,“尊重知識分子”的提法,並不是知識分子贏得的。具有“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知識分子,應該引以為恥,而不是引以為傲。

要贏得社會的尊重,要靠我們自己——我們不受“嗟來之食”。

2011321日星期一,22:00

米本宅,北京。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轉貼:胡德華射出了響箭
2013: 上流社會最終將“流”向哪裡?
2012: 潘一丁:壯哉、神九,偉哉、中國文化!
2012: 俺只是憑良心為百姓說話,誰發帖拿錢誰
2011: 未來五年 大陸最低工資年增13%
2011: 陳丕顯:史無前例的民眾參政
2010: ZT:解析:中國如此強大中國人卻屢受欺
2010: 江青——人民的普通一兵
2009: 文革,一部曠世的人民民主聖典和人民英
2009: 七一了, 有人紀念楊佳去年發動對中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