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淞沪会战七十七周年祭:中日全面战争为何在上海打响?
送交者: 上海读者 2014年08月14日03:37:00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淞沪会战七十七周年祭:中日全面战争为何在上海打响?

2014-8-13 16:08:30

 

来源:东方网 作者:宋晓东 选稿:贾彦

1937年8月13日,中国军队在上海进攻日本海军陆战队,史称“八一三事变”,打响了淞沪会战的第一枪,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此前的1937年7月7日,日本人制造卢沟桥事变,是为中日战争爆发的序幕。但实际上,卢沟桥事变只是个地区冲突,中日两国也并没有宣战。两国真正第一次抱着全面开战的心态打的第一场大仗,就是一个月之后的淞沪会战。是役进行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48个师和24个旅6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大规模的全面的中日战争由此拉开序幕。

淞沪会战是中日两国自甲午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对抗,但此时两国实力对比,和百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

甲午战争巨额赔款让中国元气大伤,晚清至民国初年的连年战争,让中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虽然1928年蒋介石名义上统一全国,并迎来了被称为“黄金十年”的飞速发展,但此时的中国国力依然糟糕,而且内忧外患不断。而日本这一百年则利用战争赔款迅速发展壮大,通过吞并朝鲜、占领东三省和华北,日本攫取了大量的资源,为战争机器加满了油。

此时的日本,在国力和军事上是处于压倒性的优势。可以说,仗打起来,中国必败。这也就不难理解,“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非不想抵抗,实无力抵抗。抵抗,极有可能造成全面战争,而1931年的中国,更是不堪一击。以空间换时间,是蒋介石的策略。事实证明,这几年间,中国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实力和军事储备都有了显著提升。没有这几年打下的基础,八年抗战是不可想象的。

为什么选择在上海开战?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全面侵华迹象明显,蒋介石知道全面开战已不可避免,开始积极准备对日作战。此时中国的国力和军事储备可以维持对日全面战争么?从1937年7月间中国军方的多次高级战备会议记录可以看出,军方很清楚自己的家底,对日作战实在是勉为其难。

蒋介石最担心的是日军从华北长驱直下,由北向南进攻。如果日军从山东登陆,整个北方必将全失。接下来,就只能退守长江了。蒋介石要改变这样的被动局面,于是他选择了将战线由南北作战改为东西作战,把日本由华北引导华东。由东向西退守,中国有西南腹地地理纵深的优势,便于打持久战。而持久战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对抗岛国日本的唯一可能。因此,在蒋介石考虑的东西线作战中,位于中国地理龙头的上海成为首当其冲的考虑。

上海不仅是东西作战战略的地理出发点,而且经过百年开埠,上海已经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各国势力在上海盘根错节。上海一旦开战,势必将战火引向西方各国。这也正是蒋介石的打算,希望把西方各国拉进这趟浑水,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乃至干预。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中方决策者把目标锁定在了上海。

而日本方面,却没有考虑华北南下的战略,也选择了进攻上海。因为在日本看来,上海是中国经济的龙头和基础,中国第一大商业港口,是中国的命脉所在。所谓打蛇打七寸,拿下上海,中国的基础就没有了。没有了这个基础,你后来还怎么打仗?而且,上海距离中国首都南京近在咫尺。由上海西进,可迅速攻占中国首都,达到战争目的。因此,日本人也做出了在上海开战的战略部署。

image

中国军队的圆形防御工事

大战导火索——“八一三事变”

日本从上海发起进攻,直取南京的战略,也在中国军方的考虑之中。因此,当蒋介石做出对日开战的决定之后,军方开始积极准备作战计划。陆军准备集中兵力歼灭当时驻军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同时,海军也准备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但是消息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消灭剩下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不容有失。

在此之前的1932年1月28日,日本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在上海跟中国军队打了一仗,是为“一二八事变”。这一仗打下来的结果是,中日签订了一个停战协议,规定中国军队不得在上海市区内驻军,只能保留一些警备和保安人员。因此,这时的上海没有中国军队驻扎,只有警备部队。

为准备作战,蒋介石一方面吸取了“一二八事变”中非嫡系部队的不作为,拿出了自己的嫡系德国装备师87、88师前往上海;另一方面根据张治中将军的建议,抽调了一批正规军秘密潜入上海,冒充保安部队,驻扎在虹桥机场,准备寻找时机先消灭驻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

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斋藤要藏,驾军用汽车行驶到虹桥机场,可能是感觉到了虹桥机场里面有啥不对劲,于是要硬闯机场。冒充保安部队的中国守军自然不肯,于是当场将二人击毙。导火索点燃了。

第二天,中日双方就此事进行紧急交涉。日本态度强硬,要求中国保安和警备部队全部撤出上海;中方也做好了打仗的准备,不甘示弱,严词拒绝。双方不欢而散,大家都心知肚明,战事不可避免。

接着,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命令日本军舰开进黄浦江、长江各口岸,所属分舰队紧急开赴上海待战,同时命令在佐世保待机的海军第1特别陆战队以及其他部队增援上海。

image

为赶在日军增援到来前消灭驻沪日军,取得战争主动,8月13日,中方张治中部第9集团军在上海市区向驻守日军发起了全面进攻,是为“八一三事变”。

战斗开始时,中国军队占了绝对优势。除2个精锐师外,还有2个装备德国火炮的重炮团,即炮兵第10团(100毫米加农炮)和炮兵第8团(150毫米榴弹炮),加上坦克、空军助战,按理应具有压倒性优势。驻沪日军仅海军陆战队3000多人,紧急从日本商团中动员退役军人,合计也不过4000人,重武器也不足,但其依靠坚固工事顽强抵抗,中国军队一直无法完成重大突破。

image

孤零零的中国战车冲向日军

此时的中国军队,拥有陆军、海军、空军全军种,有全部德国先进装备的作战部队,纵向上比起来,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最先进的作战部队了。但是这样一只军队的软实力依然堪忧。

此前虽然中国国内战事不断,按理说军队应该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无论是军阀混战还是“剿匪”,国军部队面对的对手都是乌合之众,这样全军种兵种的大规模协同作战,对于国军来说还是第一次。各军种、部队此前毫无协同作战经验,空有先进装备而不能好好利用。步兵逼坦克冲锋又不予以掩护,结果坦克被日军全部击毁;步兵失去坦克掩护后攻坚伤亡惨重,甚至出现一个营部队挤在一条街内被日军堵住街口全部击毙的悲剧。

image

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南站,造成大量平民死伤。这张孩子坐在站台上哭泣的照片,震惊了世界。

一寸山河一寸血

仗打了几天,作战中心由虹口转移到江湾。中国军队出动飞机轰炸日军阵地,并与日机爆发激烈空战,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但依然没能取得实质性的战果,错过了战事之初的最好时机。

随着双方后援部队的相继到位,战事不断扩大。在上海狭小的战场上,双方先后投入了几十万兵力,战况日趋激烈。这是百年以来中日第一次真正的面对面较量,双方都是倾全国之力在打仗。但是,中日军队的战斗力差距太大,中国军队死伤惨重,却依然不能阻止日军进攻的脚步。中国军队由攻变守,虽然战力不济,但却用一腔热血誓死捍卫着国土的尊严。

image

日军坦克驶过,旁边是倒下的中国士兵尸体。

日本此时已经是倾全国之力,力求以优势战斗力迅速击溃中国守军,直取南京,所以提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日本人想不到,在上海这个弹丸之地,中国人就守了它三个月。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从此两国陷入了长期战争的泥淖。

蒋介石很清楚自己的实力,他一开始把战事选择在上海就是希望能引起国际社会的干预。所以,从战斗打响开始,他就一直希望国联能出面干预。“打”是为了将来更好地“谈”。可以说,因为寄希望于国联,蒋介石错失了不少战机。结果是,国际社会干预没等来,战场上面也节节失利。

image

11月初,战场上的形势对中国军队已经非常不利。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登陆,迅速包抄淞沪中国军队防线背后。

此时由于蒋介石的战略失误,杭州湾守军大部被调往上海战场,导致日军登陆时,在杭州湾北岸几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仅有几个连队及少数地方武装防守。既无重炮,也无像样工事。面对10万装备精良的日军,结果可想而知。日军登陆后,直抄中国军队背后,中国军队腹背受敌,几十万大军顿陷险境,面临被合围之势。

消息传来,南京震惊。再不撤退,几十万大军将成瓮中之鳖,被日军一网打尽。蒋介石终于不再坚持,11月8日晚下令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撤退。然而,由于命令下达得太仓促,加之前线指挥失控,大撤退演变成大溃退。日军乘胜追击,势如破竹,中国军队又是死伤惨重。

本来中国军队计划撤到吴福线、锡澄线、乍嘉线和海嘉线一带,并依托原有工事,继续抵抗日军。但是当部队进入工事后才发现,大量多年经营的防御工事居然是豆腐渣工程,混凝土用手可以捏碎,机枪射口大如门窗,各个碉堡间无交通壕连接,修建的300多个机枪掩体有一半不可用等等。这样的防御工事,让本已经是败军游勇的中国军队再无力抵抗日本军队的进攻。南京门户大开,计划中的南京保卫战变得毫无意义。

11月11日,日军进至苏州河岸,中国最后的部队奉令撤出阵地,淞沪会战结束。是日,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沦陷。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意思很简单,父老乡亲们,我们尽力了,实在是没办法了。

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国军队阵亡校尉级以上军官近千名,其中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0余名,以全部军队60%损耗的代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image

谢晋元部死守四行仓库

淞沪会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著名的谢晋元“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无数青年子弟为保家卫国,洒尽热血,谱写了中华民族面对外侮不屈斗争的民族赞歌。

淞沪会战虽然以中国的失败告终,但是它奠定了全民族持久抗战的基调。中国不会投降,不会灭亡。即使流尽最后一滴血,中国人也要抗争到底。这就是民族之魂!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米笑:埃及军方屠杀,我略感遗憾
2013: 中国真共产党党务会会议纪要 2013.08.1
2012: 林石山是典型的傻瓜毛左,非要把薄熙来
2012: 毛左是中国民主化的最大阻力比那些权贵
2011: 余不洁:中共真能腐而不垮?--和沁霈博
2011: ofox:毛泽东为何多次“感谢日本侵略”
2010: 毛泽东时代,可说整个中国基本上是个人
2010: 反毛分子的处方使中国百姓陷入地狱:请
2009: 尹进:台湾一个丧失了国际道义良知的群
2009: 中共官员创下"好色"奇迹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