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淞滬會戰七十七周年祭:中日全面戰爭為何在上海打響?
送交者: 上海讀者 2014年08月14日03:37:0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淞滬會戰七十七周年祭:中日全面戰爭為何在上海打響?

2014-8-13 16:08:30

 

來源:東方網 作者:宋曉東 選稿:賈彥

1937年8月13日,中國軍隊在上海進攻日本海軍陸戰隊,史稱“八一三事變”,打響了淞滬會戰的第一槍,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此前的1937年7月7日,日本人製造盧溝橋事變,是為中日戰爭爆發的序幕。但實際上,盧溝橋事變只是個地區衝突,中日兩國也並沒有宣戰。兩國真正第一次抱着全面開戰的心態打的第一場大仗,就是一個月之後的淞滬會戰。是役進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48個師和24個旅6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大規模的全面的中日戰爭由此拉開序幕。

淞滬會戰是中日兩國自甲午戰爭以來的第一次全面對抗,但此時兩國實力對比,和百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

甲午戰爭巨額賠款讓中國元氣大傷,晚清至民國初年的連年戰爭,讓中國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雖然1928年蔣介石名義上統一全國,並迎來了被稱為“黃金十年”的飛速發展,但此時的中國國力依然糟糕,而且內憂外患不斷。而日本這一百年則利用戰爭賠款迅速發展壯大,通過吞併朝鮮、占領東三省和華北,日本攫取了大量的資源,為戰爭機器加滿了油。

此時的日本,在國力和軍事上是處於壓倒性的優勢。可以說,仗打起來,中國必敗。這也就不難理解,“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為什麼不抵抗。非不想抵抗,實無力抵抗。抵抗,極有可能造成全面戰爭,而1931年的中國,更是不堪一擊。以空間換時間,是蔣介石的策略。事實證明,這幾年間,中國國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經濟實力和軍事儲備都有了顯著提升。沒有這幾年打下的基礎,八年抗戰是不可想象的。

為什麼選擇在上海開戰?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本全面侵華跡象明顯,蔣介石知道全面開戰已不可避免,開始積極準備對日作戰。此時中國的國力和軍事儲備可以維持對日全面戰爭麼?從1937年7月間中國軍方的多次高級戰備會議記錄可以看出,軍方很清楚自己的家底,對日作戰實在是勉為其難。

蔣介石最擔心的是日軍從華北長驅直下,由北向南進攻。如果日軍從山東登陸,整個北方必將全失。接下來,就只能退守長江了。蔣介石要改變這樣的被動局面,於是他選擇了將戰線由南北作戰改為東西作戰,把日本由華北引導華東。由東向西退守,中國有西南腹地地理縱深的優勢,便於打持久戰。而持久戰是地大物博的中國對抗島國日本的唯一可能。因此,在蔣介石考慮的東西線作戰中,位於中國地理龍頭的上海成為首當其衝的考慮。

上海不僅是東西作戰戰略的地理出發點,而且經過百年開埠,上海已經成為遠東第一大城市,各國勢力在上海盤根錯節。上海一旦開戰,勢必將戰火引向西方各國。這也正是蔣介石的打算,希望把西方各國拉進這趟渾水,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乃至干預。出於多方面的考慮,中方決策者把目標鎖定在了上海。

而日本方面,卻沒有考慮華北南下的戰略,也選擇了進攻上海。因為在日本看來,上海是中國經濟的龍頭和基礎,中國第一大商業港口,是中國的命脈所在。所謂打蛇打七寸,拿下上海,中國的基礎就沒有了。沒有了這個基礎,你後來還怎麼打仗?而且,上海距離中國首都南京近在咫尺。由上海西進,可迅速攻占中國首都,達到戰爭目的。因此,日本人也做出了在上海開戰的戰略部署。

image

中國軍隊的圓形防禦工事

大戰導火索——“八一三事變”

日本從上海發起進攻,直取南京的戰略,也在中國軍方的考慮之中。因此,當蔣介石做出對日開戰的決定之後,軍方開始積極準備作戰計劃。陸軍準備集中兵力殲滅當時駐軍上海的三千日軍海軍陸戰隊。同時,海軍也準備堵塞江陰,全殲日軍長江艦隊。但是消息泄露,日本長江艦隊倉皇逃出長江口,消滅剩下的日本海軍陸戰隊不容有失。

在此之前的1932年1月28日,日本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在上海跟中國軍隊打了一仗,是為“一二八事變”。這一仗打下來的結果是,中日簽訂了一個停戰協議,規定中國軍隊不得在上海市區內駐軍,只能保留一些警備和保安人員。因此,這時的上海沒有中國軍隊駐紮,只有警備部隊。

為準備作戰,蔣介石一方面吸取了“一二八事變”中非嫡系部隊的不作為,拿出了自己的嫡系德國裝備師87、88師前往上海;另一方面根據張治中將軍的建議,抽調了一批正規軍秘密潛入上海,冒充保安部隊,駐紮在虹橋機場,準備尋找時機先消滅駐上海的三千日軍海軍陸戰隊。

1937年8月9日,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齋藤要藏,駕軍用汽車行駛到虹橋機場,可能是感覺到了虹橋機場裡面有啥不對勁,於是要硬闖機場。冒充保安部隊的中國守軍自然不肯,於是當場將二人擊斃。導火索點燃了。

第二天,中日雙方就此事進行緊急交涉。日本態度強硬,要求中國保安和警備部隊全部撤出上海;中方也做好了打仗的準備,不甘示弱,嚴詞拒絕。雙方不歡而散,大家都心知肚明,戰事不可避免。

接着,日本海軍第3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命令日本軍艦開進黃浦江、長江各口岸,所屬分艦隊緊急開赴上海待戰,同時命令在佐世保待機的海軍第1特別陸戰隊以及其他部隊增援上海。

image

為趕在日軍增援到來前消滅駐滬日軍,取得戰爭主動,8月13日,中方張治中部第9集團軍在上海市區向駐守日軍發起了全面進攻,是為“八一三事變”。

戰鬥開始時,中國軍隊占了絕對優勢。除2個精銳師外,還有2個裝備德國火炮的重炮團,即炮兵第10團(100毫米加農炮)和炮兵第8團(150毫米榴彈炮),加上坦克、空軍助戰,按理應具有壓倒性優勢。駐滬日軍僅海軍陸戰隊3000多人,緊急從日本商團中動員退役軍人,合計也不過4000人,重武器也不足,但其依靠堅固工事頑強抵抗,中國軍隊一直無法完成重大突破。

image

孤零零的中國戰車沖向日軍

此時的中國軍隊,擁有陸軍、海軍、空軍全軍種,有全部德國先進裝備的作戰部隊,縱向上比起來,可以說是近代以來中國最先進的作戰部隊了。但是這樣一隻軍隊的軟實力依然堪憂。

此前雖然中國國內戰事不斷,按理說軍隊應該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但無論是軍閥混戰還是“剿匪”,國軍部隊面對的對手都是烏合之眾,這樣全軍種兵種的大規模協同作戰,對於國軍來說還是第一次。各軍種、部隊此前毫無協同作戰經驗,空有先進裝備而不能好好利用。步兵逼坦克衝鋒又不予以掩護,結果坦克被日軍全部擊毀;步兵失去坦克掩護後攻堅傷亡慘重,甚至出現一個營部隊擠在一條街內被日軍堵住街口全部擊斃的悲劇。

image

8月28日,日軍轟炸上海南站,造成大量平民死傷。這張孩子坐在站台上哭泣的照片,震驚了世界。

一寸山河一寸血

仗打了幾天,作戰中心由虹口轉移到江灣。中國軍隊出動飛機轟炸日軍陣地,並與日機爆發激烈空戰,並取得了不俗的戰績。但依然沒能取得實質性的戰果,錯過了戰事之初的最好時機。

隨着雙方後援部隊的相繼到位,戰事不斷擴大。在上海狹小的戰場上,雙方先後投入了幾十萬兵力,戰況日趨激烈。這是百年以來中日第一次真正的面對面較量,雙方都是傾全國之力在打仗。但是,中日軍隊的戰鬥力差距太大,中國軍隊死傷慘重,卻依然不能阻止日軍進攻的腳步。中國軍隊由攻變守,雖然戰力不濟,但卻用一腔熱血誓死捍衛着國土的尊嚴。

image

日軍坦克駛過,旁邊是倒下的中國士兵屍體。

日本此時已經是傾全國之力,力求以優勢戰鬥力迅速擊潰中國守軍,直取南京,所以提出了“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口號。日本人想不到,在上海這個彈丸之地,中國人就守了它三個月。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破產,從此兩國陷入了長期戰爭的泥淖。

蔣介石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他一開始把戰事選擇在上海就是希望能引起國際社會的干預。所以,從戰鬥打響開始,他就一直希望國聯能出面干預。“打”是為了將來更好地“談”。可以說,因為寄希望於國聯,蔣介石錯失了不少戰機。結果是,國際社會干預沒等來,戰場上面也節節失利。

image

11月初,戰場上的形勢對中國軍隊已經非常不利。11月5日,日軍在杭州灣金山衛附近登陸,迅速包抄淞滬中國軍隊防線背後。

此時由於蔣介石的戰略失誤,杭州灣守軍大部被調往上海戰場,導致日軍登陸時,在杭州灣北岸幾十公里長的海岸線上,僅有幾個連隊及少數地方武裝防守。既無重炮,也無像樣工事。面對10萬裝備精良的日軍,結果可想而知。日軍登陸後,直抄中國軍隊背後,中國軍隊腹背受敵,幾十萬大軍頓陷險境,面臨被合圍之勢。

消息傳來,南京震驚。再不撤退,幾十萬大軍將成瓮中之鱉,被日軍一網打盡。蔣介石終於不再堅持,11月8日晚下令所有部隊撤出上海戰鬥,分兩路撤退。然而,由於命令下達得太倉促,加之前線指揮失控,大撤退演變成大潰退。日軍乘勝追擊,勢如破竹,中國軍隊又是死傷慘重。

本來中國軍隊計劃撤到吳福線、錫澄線、乍嘉線和海嘉線一帶,並依託原有工事,繼續抵抗日軍。但是當部隊進入工事後才發現,大量多年經營的防禦工事居然是豆腐渣工程,混凝土用手可以捏碎,機槍射口大如門窗,各個碉堡間無交通壕連接,修建的300多個機槍掩體有一半不可用等等。這樣的防禦工事,讓本已經是敗軍游勇的中國軍隊再無力抵抗日本軍隊的進攻。南京門戶大開,計劃中的南京保衛戰變得毫無意義。

11月11日,日軍進至蘇州河岸,中國最後的部隊奉令撤出陣地,淞滬會戰結束。是日,上海市長俞鴻鈞發表告市民書,沉痛宣告遠東第一大都市淪陷。11月13日,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上海同胞書。意思很簡單,父老鄉親們,我們盡力了,實在是沒辦法了。

三個月的淞滬會戰,中國軍隊陣亡校尉級以上軍官近千名,其中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0餘名,以全部軍隊60%損耗的代價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拉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

image

謝晉元部死守四行倉庫

淞滬會戰中,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著名的謝晉元“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無數青年子弟為保家衛國,灑盡熱血,譜寫了中華民族面對外侮不屈鬥爭的民族讚歌。

淞滬會戰雖然以中國的失敗告終,但是它奠定了全民族持久抗戰的基調。中國不會投降,不會滅亡。即使流盡最後一滴血,中國人也要抗爭到底。這就是民族之魂!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米笑:埃及軍方屠殺,我略感遺憾
2013: 中國真共產黨黨務會會議紀要 2013.08.1
2012: 林石山是典型的傻瓜毛左,非要把薄熙來
2012: 毛左是中國民主化的最大阻力比那些權貴
2011: 余不潔:中共真能腐而不垮?--和沁霈博
2011: ofox:毛澤東為何多次“感謝日本侵略”
2010: 毛澤東時代,可說整個中國基本上是個人
2010: 反毛分子的處方使中國百姓陷入地獄:請
2009: 尹進:台灣一個喪失了國際道義良知的群
2009: 中共官員創下"好色"奇蹟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