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圆明园有150万件文物吗?
送交者: 刘云枫 2014年10月18日18:57:39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


圆明园像个无底洞,中国人把什么不如意的事情,都往里边扔——国仇家恨、爱国热情、不理智的空想以及思古之幽情。至于,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宝物,好像也都在圆明园,且被英法联军打包抢走了。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呢?且听在下分说。

从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国内外的各类圆明园文物至少有150万件”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由于记录圆明园摆设的陈设清册没有留存下来,可能毁于战火,因而失去了精确排查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依据,这个数字也只是一个估算。

这是一说。也是最激动爱国者人心、让爱国者久久不能平静的数字。

1,旁证

先找几个旁证。

1924年,民国政府建立故宫博物院,接受委员会清点故宫文物约为:110万件1925年,公开出版二十八册《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一书载,计有一百一十七万余件,包括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之书法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等。可谓金翠珠玉,奇珍异宝,天下财富,尽聚于此。

紫禁城,无疑是帝制时期之藏宝重地,故宫之中,又以乾清宫为最。不过,就算是富甲天下,宝物无数,皇帝对属于自己的宝贝,依旧是斤斤计较,一个也不能少。《养吉斋丛录》记录了满清皇帝是如何保管乾清宫文物的:

乾清宫为常日临御之地。球图法物,粲然备陈,而尊藏实录玉牒、宝籍琼函,尤为严重。间岁,命三品以上官满、汉各二员,同批本处官及乾清宫总管首领太监,于四月内抖晾一次,昭敬慎也。阁支地极高,以梯上下,函裹重迭,故抖而不晾。亦四五日方訖事。用内监及苏拉百余人,奉派之员,立而监视。事毕,犒之以金,由本宫首领太监分给。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进入宫内抢掠,据劫后的清点记载,当时乾清宫一处,被抢走瓷器、玉器、珊瑚、玛瑙、铜器、铜镀金佛、书画册等共340……

除去紫禁城,满清还有奉天行宫、承德避暑山庄、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以及海淀之“三山五园”是其宝藏之集中地。对此,民国初期徐珂编著(1917年出版)《清稗类钞》中,有“熱河行宮有寶藏”之条目,如下:

奉天、熱河二宮多寶藏,熱河尤多。某殿壁嵌桃樹高逾丈,根柯悉寶石,葉皆碎玉,枝上百餘桃,壘壘下垂,皆紅 洗也,每桃約重四五兩。又壁嵌《明皇墜馬圖》,悉以玉製,髮髻、袍帶、靴騎大越數尺。最精為明皇,黃袍丹裹,墜狀袍角掀起,丹露,有雲譎波詭,頰益三毫之致。一案中虛藏機械,悉袐戲圖,手按人物皆動,髮髻若活。

光緒末,宮中興土木,孝欽后思移熱河行宮物入大內,載一百八十巨車入京師,計瓷玉、雕漆及紫檀器十八萬件,自是而熱河珍異半入內廷矣。

(黄字为不确定之文字,待找到原稿,再行补充!)

还有一个关于避暑山庄文物的,CCTV电视专题片《避暑山庄》第四集,提到:道光至同治年间,清廷曾先后十三次,将避暑山庄约17万件文物,搬运至紫禁城。文物数量与《清稗类钞》接近,但,时间并不重合,可知是两次不同的文物撤运。也可见,《清稗类钞》的记述是可信的,避暑山庄文物总数当在36万上下。

2,圆明园文物有多少?

要弄清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肯定是一个难题,但,也绝非无计可施。因为,世间万事,绝非天外来物,总是存在于一个特定环境中的。事,会终了;物,会消失;然而,事物所依赖的环境却是永恒的。圆明园不在了,但,再大、再重要的圆明园,也只是满清皇室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圆明园的形制、规模、档次,必是与其节点地位相当的,其收藏的文物,也与其节点地位正相关。

这就是本文首先给出旁证的原因——圆明园,不可能比紫禁城有更多、更好的文物。满清皇室苦心经营近300年,大内禁地,首善之区,戒备森严,固若金汤,正是藏宝纳财的首选。所以,最多最好的文物,一定是放在紫禁城的,绝无第二个选择。即便如此,1924年清点的文物总数也只有117万件。据此,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说圆明园有150万件文物,岂不是信口开河吗?

为此,本文之重点,不是要具体数清圆明园有多少文物,而是要弄清:1,圆明园在清皇室文物收藏中之地位;2,圆明园是否适宜收藏高等级文物?3,圆明园收藏的最高等级文物有哪些?最大数量之上限,是多少?

满清之珍奇异宝,无数,尤其是乾隆帝,号称十全老人,恨不得把全天下之好东西一网打尽。那么多宝藏,放在哪儿呢?

大内紫禁城是第一地点。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重要的是,紫禁城在礼制中,是天上紫微星的落脚点,是皇朝的根基,是权力之中心。如此说来,天下重器、国之瑰宝必放在紫禁城,别无他选。其二,紫禁城之守卫,更为严谨;宫墙之高、护城河之宽、门禁之森严都是其他行宫别苑,无法比拟的。其三,有专门的设施和机关;银库皮毛瓷器珐琅器等等,各有所藏;帝后特别喜好之物,还另辟专门之藏室及暗室。例如,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仓皇西行,但临走之前,她将自己的宝物都藏在密室之中。等她回京检点,一件也没少,因为,密室之门,只有她和大太监李莲英知道。别人即便是贴身宫女,也不清楚。

紫禁城之外,藏宝的地方,还有避暑山庄、沈阳故宫、圆明园以及海淀诸园。其中,沈阳故宫所藏之文物等级,应在避暑山庄和圆明园之上,因为,那毕竟是满清发迹之地,也是其万一失势之后的大后方,必要留点家底,也要把上好的东西供奉给祖宗。一个例证是,乾隆十一年,乾隆帝把曾经藏在紫禁城交泰殿的39枚历代国玺整理一番,其中,25枚留在交泰殿,其余10枚送交沈阳故宫,四枚留在自己身边。历代国玺,既是最高等级的宝贝,也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这么贵重的宝物,不是随便哪儿可以存放的。而在沈阳故宫珍藏其中十枚,足见沈阳故宫在满清皇室的地位。

圆明园和避暑山庄相比,又下一等。为什么如此说呢?可以找到很多例证,不过,篇幅所限,只列举主要的。其一,避暑山庄之规制,比圆明园高;避暑山庄有楠木殿,圆明园没有;避暑山庄有纯铜殿,圆明圆也没有;其二,避暑山庄是为了安抚和亲善蒙藏维回贵族的,既如此,在建筑形制上,炫耀铺张,乃是必然;其三,避暑山庄远离京城,是一个独立的夏宫,必须万般齐备,缺一不可;圆明园和紫禁城,咫尺之间;圆明圆之功能不求其全面,而求其补缺,即:只要补充紫禁城之缺陷就行了。以收藏而言,紫禁城有了,圆明圆断不会再立一个。

以此而言,圆明圆所藏,不管是数量,还是等级,必然在避暑山庄之下。

这是第一个问题。

好东西人人喜爱,不光是皇帝和后妃,老百姓也喜欢,只是没钱没实力,而已。所以,即便是贵为天下之主,无所不有,皇帝对自己之所爱,也不会随手乱放,而是要找一处可靠所在。圆明园是一个存放宝物的安全所在吗?不是。

清代之苑囿,都没有长久之计,换言之,有点临时建筑的性质。类似于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大体上,一个皇帝一个,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根据地。新皇帝上任之后,旧园子多半就给太后安度晚年了。自己另辟一块自留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建一个新天地。

例如,康熙的夏宫是畅春园,六部衙门无不俱备。其周边,还有皇亲国戚和各路大臣的别墅,以便随时听候召唤。可是,雍正即位,政治中心就转移到圆明园了。畅春园,给了皇太后,也就是雍正的娘,乾隆的奶奶。有人说,乾隆不是一直在圆明园办公吗?不假。乾隆是一直在圆明园,但是,他也没闲着,又以为母亲祝寿之名,兴建了清漪园。所以说,乾隆虽然没有移驾别往,去清漪园上班,可其实,他早已是“人在圆明心在清漪”了。若不是如此,他也不必给自己下不在清漪园过夜的死规矩了。

也不要忘了静明园和静宜园,他们也都是皇家御苑,血统纯正,身份高贵,可后来,为什么渐渐地被人淡忘呢?因为,这就是园子的宿命。本来就没做长久打算,所以,被废弃是必然的,差别仅仅是时间长短。质量好的,多用一阵;质量差的,少用几天,但都不能改变临时的命运。既然是临时性处所,能有多奢华呢?既然房子都是临时性的,能指望其中存放帝后心爱之物吗?

嘉庆帝之中心,就转移了,从圆明园转到了绮春园。所以,绮春园又来了一套大宫门二宫门之类的衙门和朝房;咸丰朝,国力日衰,没力气再搞一套了。于是,咸丰就在圆明园、避暑山庄、绮春园和清漪园之间来回倒腾。哪一处能用,就在那一处呆着;哪一处好,就在哪一处将就;他已经没有精力和财力,再兴土木了,他的精力都发泄在后妃身上了。更不幸的是,英国人把圆明园给烧了。使得道光、同治光绪和宣统,只好在清漪园、三海与紫禁城摇摆了。

《养吉斋丛录》有一则笔记,显示满清王朝对于西山、海淀各处别苑之态度和处置方法:

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称三山。乾嘉两朝,翠华不时临幸,或驻驆数日,或即还御园。其临幸时,在何处传膳办事,召对臣工,先一日传知,俗谓之挪动。道光初年,间有春秋游豫。厥后四方多故,库藏渐虚,力行节俭之政,于是,三山遂不复至。工作尽停,陈设全撤。咸丰五年,移驻御园,稍稍循乾嘉旧制。

这段文字,表明:

第一,海淀之别苑,都是临时性建筑,花费并不大,也不值得太珍惜。有能力、有闲暇,就去玩玩儿;没能力,就弃之不顾了。可想而知,在临时性行宫里,能放多么珍贵的文物吗?那是不合逻辑的。弃之不管的原因,一是国力日衰,无暇旁顾;二是,静明园、静宜园,均为康熙所建,已逾百年;清漪园为乾隆所建,也近百年。木构建筑,能用百年已经够本了;丢了,也不足惜。

第二,比起房子来,里面的陈设更有价值。“工作尽停,陈设全撤”——三山的房子,不管了,任其风吹雨打自生自灭,可是,里面的陈设要撤下来,运回紫禁城。避暑山庄之宝物进京,也是如此。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圆明园真正有价值的,不是那些房子,而是房子里面的陈设。

第三,“三山五园”并称,万寿山与清漪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都可以弃之不顾的话(以下,会论述畅春园之被废弃),圆明园也不是不可能。因为,在《建圆明园究竟花了多少两银子》一文,已经证实清漪园之档次,应该在圆明园之上。档次高的,都可以任其荒废;档次低的,就不可以吗?而在一个可能任其荒芜的、非永久性离宫,适宜保存顶级文物吗?

《养吉斋丛录》也记述了畅春园之兴废:

畅春园在南海淀,在圆明园之南,故称前园。本明武清侯李伟别墅,康熙间加以茸治,视旧址十存六、七,赐名畅春。计一岁之中幸热河者半,驻畅春者又三分之二。正殿额曰九经三事。有渊鉴斋、澹宁居、衹三楹不施丹雘,圣祖见诸臣多在此。纯约堂、露华楼。又韵松轩,为皇子读书处;佩文斋,为藏书画处。又无逸斋额,为圣祖御书。高宗有无逸斋诗,并书无逸斋,揭于斋内。他如苍然亭、清远亭等,未能悉详。

清溪书屋,旧为圣祖燕寝之所。恭读高宗清溪书屋诗云:「况此轩皇成鼎处,云天仰望益愀然。」当时仙驭乘龙,盖在此地。雍正间,改建恩佑寺,以奉御容。乾隆癸亥,移奉安佑官。戊子重茸书屋,告成功焉。

集凤轩在大西门内。乾隆戊辰九月,高宗尝集侍卫于宫门校射,发矢二十,中十九矢。亲者皆惊状。儒臣进诗称颂,因俯用齐召南韵,作四律勒于壁间。

乾隆间,奉皇太后颐养是园。所居寝殿日凝春堂,额曰「寿萱春水」。每岁新韶,先奉慈舆至御园游赏,节事毕,然后还前园。及冬,则大驾先返禁城。长至节届,方奉大安还宫。盖高年喜园居,清适也。近六、七十年,此园为闲旷地矣。

畅春园也可闲置、荒芜以至废弃,那可是康熙帝听政燕寝、皇太后颐养天年之地啊。圣祖康熙,千古一帝,这可不是我们说的,是雍正乾隆以及满清诸帝公认的,如果畅春园也可荒废,还有哪一个园子不可荒废?

《养吉斋丛录》还写了南苑的兴废:南苑,即南海子,在都城南。元故址也。圣祖有南苑行围、阅马诸诗。王士祯居易录:国制每岁五月,临幸南海子,观八旗走马,上御晾鹰台。自六十里外,万骑争驰,齐至台下,以先至者为最,赏内府彩缎至数十匹,以下赏各有差。其最者,量留天厩,齐马力也。据此,则国初南海子五月走马之制可见。又,汪琬世祖挽诗注:每岁驾幸南海子必累月云云。康熙间,亦时时驻蹕于此,其后有畅春园,继又拓圆明园,而南苑遂不恒至矣。

仅以康熙帝而言,先南苑,再静明、静宜二园,后畅春园,足见,满清皇族虽然入了关,可是,其内心依然流淌着游牧的血液,信马由缰,四处寻找水草肥美之地,且得新而弃旧。只有紫禁城和与紫禁城毗邻的西苑,是其真正的根据地。雍正、乾隆及其后继者,游牧的血性肯定有所退化,却不会磨灭。这一点,以乾隆南巡、咸丰帝酷爱避暑山庄,而可证。

圆明圆除去“临时性”之外,另一个不可不谈的是其功能,对此,不妨借用雍正皇帝之御笔:

园之中或辟田庐,或营蔬圃,平原膴膴,嘉颖穰穰。偶一眺览,则遐思区夏,普祝有秋。至若凭栏观稼,临陌占云,望好雨之知时,冀良苗之应候。则农夫勤瘁,穑事艰难,其景象又恍然在苑囿间也。

若乃林光晴霁,池影澄清,净练不波,遥峯入镜,朝晖夕月,映碧涵虚,道妙自生,天怀顿朗。乘机务之少暇,研经史以陶情,拈韵挥毫,用资典学。凡兹起居之有节,悉由圣范之昭垂。随地恪遵,罔敢越轶。其采椽栝柱素甓版扉,不斵不枅,不施丹雘,则法皇考之节俭也。

书接臣僚,宵披章奏,校文于墀,观射于圃,燕闲斋肃,动作有恒,则法皇考之勤劳也。

春秋佳日,景物芳鲜,禽奏和声,花凝湛露,偶召诸王大臣从容游赏,济以舟楫,饷以果蔬,一体宣情,抒写畅洽,仰观俯察,游泳适宜,万象毕呈,心神怡旷,此则法皇考之亲贤礼下对时育物也。

与大内宫墙高大、建筑庄严不同,圆明圆所追求的,恰恰是小桥流水、竹篱柴门、曲岸平湖和旷野平畴,房屋既不深广,则其空间之私密性和安全性,是难以保障的。所以,圆明圆并不是清宫大规模收藏宝物之所,当然,作为皇家别苑,日常陈设还是有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为第二个问题之结论。

最后,讨论一下圆明园最高等级的文物以及数量。

据史料,紫禁城交泰殿藏有历代国玺39枚;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王朝最重要的文物;再,乾隆帝日常把玩之鼻烟壶560只,也在紫禁城敬胜斋,一屉一屉地收藏着。对无所不有的大清国帝王来说,鼻烟壶算不了什么,且,应该是随身随手随时随地赏玩之物,可即便如此,乾隆帝也没有把它们带进圆明圆,而是锁在深宫紫禁城。

是不是可以由此推知:最好的、最重要的,全在紫禁城;日常玩好之物,也大多在紫禁城。圆明园所藏,应该是除了日常陈设之外,应付临时所用,而已。由此,基本可断定,圆明园并没有最高等级的重要文物。

事实也是如此,据《谁收藏了圆明园》一书:圆明园中流失文物中,有书画、瓷器、珐琅器、铜器、漆器、图书、钟表等,这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圆明园流失文物之专著,涉及英法美各大博物馆、台湾故宫博物院以及私人收藏,可是,总合观之,只有区区七百件文物。这与圆明园藏金纳宝、处处是白银,满地是文物之“印象”,天壤之别。

哪些文物是重量级的呢?

书法:苏东坡之寒食帖和锺繇之《荐季直表》;两者都是国宝级的,在我看来,也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之最。

绘画:《临李公麟人马图》,元代赵雍临唐代李公麟的,虽是临品,非原创,但也是名品。

珐琅器:枫丹白露宫所藏珐琅麒麟、珐琅五供(雍和宫有相同的一套,只是保存的不如枫丹白露好);

铜器:枫丹白露宫所藏铜镏金佛塔,是一件重量级文物,含金量高,价格不菲。还有一个青铜鼎,估计是后世所仿造,非商周原作。

瓷器: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201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2.53亿港币成交,是中国瓷器的最高价,也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之极品。

金器:金瓯永固杯,做工极其繁复,反映了大内作之工匠技艺。

钟表:有三款钟,一款是座钟,做工极其精密优美和巧妙,另两款是怀表,但均为西洋之物,不是国产的,不知道该算中国文物,还是西洋文物。因为,代表的是西方技术,而非中国技术,正如欧洲人买了瓷器,但瓷器依然是中国文物、中国代表一样,断不会成了西方文化之代表。

石器:有大量石构件,比如现存北大红楼之华表等,但我以为,石构件无论从艺术水准,还是历史价值上,都难称文物。

在我看来,真正称得上国宝级的文物,就是苏轼和钟繇的书法作品。原因有二,其一,中国艺术,诗书画为次第,诗第一,书第二,画第三。诗作无形,不需要载体,口口相传,也不会丢失。这使得易失性的书法、绘画,以稀为贵,身价倍增了。其二,书法、绘画是真正的艺术家、人文艺术家之创新之作,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其他文物,如瓷器、珐琅器、金器、佛造像、玉石雕刻等,即便是天价,也是匠人之作,有时,是批量制作的,不唯一、可复制。

极端而言,一件文物或者艺术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不可复制性。如果可复制,其价值即接近于零。

3,追问和追寻

以上,给出了圆明园文物之大概。圆明园文物之数量和质量,真的是个谜题、真的搞不清楚吗?虽然,我没精力搞明白,但我却不那么认为。

根据个人有限的研究,我以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有助于我们继续追问、追寻圆明园文物的。

第一,英法撤军之后,清宫曾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检点圆明园房屋之损毁和宝物之丢失。事后,必有一个报告和清单的。此清单,迄今未见公布。此清单,哪儿去了?无独有偶,我在《清稗类钞》中,见到一份光绪庚子之变后,大内损失宝物之清单。

光緒庚子拳匪作亂,八國聯軍入京,大內損失寶物凡數千件,中如碧玉彈二十粒,四庫藏書四萬七千五百零六本,金自鳴鐘二具,李廷珪墨一匣,穆宗日錄七十四本,德宗手書詩集一本,琬大屏四扇,玉馬一匹,粵寇 印樣一本,國朝列聖圖像四軸,墨晶珠一串,粵寇林鳳翔、洪宣嬌齒牙一匣,小影一幀。又有玉 為日并所得,後 交回。又四大金缸為美兵所得,後由胡燏棻侍郎派何青雲前往領回。尤可惜者,我國史籍三萬五千本,由汽船二艘咄獯罄麌{托爾埠,裝訂甚華麗,明《永樂大典》亦在其中,惟擺出時滿地狼藉,至不完全,后藏英之萬國藏書樓。

太廟書冊六十餘分,分各百餘塊,塊高五六寸,寬七八寸,厚半寸許,南書房翰林撰文後,恭楷書玉上, 成,傳以漆金。聯軍至京,美兵護守太廟,英兵欲取玉冊,美兵舉槍向之,乃止。美兵退,英兵恣所取。及交還太廟,檢其數,失二百餘塊。天壇之蒼璧,地壇之黃琮,日壇之赤璋,月壇之白琥,皆歷朝法物,並失之矣。

(黄字,需要补充)

圆明园遭劫之后,也该有类似明细。

第二,清宫造办处史料。皇室所用器物,无论哪一类型,如木作、玉器、瓷器、珐琅,乃至绸缎、皮件,都是由大内造办处采买和制作的。之后,这件器物赏赐给谁,陈设在何处,都有记载,来路清楚,去向清晰。其中,放置在圆明园的,均特别指明。搜求这类资料,则大内造办处经手的所有圆明园文物,是可以理清的。

第三,文物之总著录。 《石渠宝笈》记载了收藏在圆明园的书画作品(不是全部,是好的),可见,有些圆明园文物,虽然其陈设清册被大火烧毁了,可是,如果其重要、珍贵,则不会只在一个档案中出现,必会在总著录、其他档案之中出现。书画之外,瓷器、珐琅、金石之类,有没有和石渠宝笈类似的著录呢,如果有,当可借鉴。

此外,浩如烟海的清宫史料,均可参照。广为搜求、梳理,圆明园文物之质、之量,必可水落石出,而不是现今“无数大量特别多”、“奇珍异宝非常好”这般含混不清、难以言说。

2014211日,1130

北京望京,家中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模拟民主普选党军委主席(以姓氏笔画为
2013: 习仲勋:红日照亮了陕甘高原
2012: 毛泽东如何被斯大林诱入朝鲜战争(下)
2012: 中国人是太窝囊还是太善良?
2011: 外汇储备谁的钱?能分?专家析幕后原因
2011: 中国为什么没有朋友?兼论中国的外交战
2010: 老农夫: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对比  
2010: 毛泽东,刘少奇手拿宪法维权
2009: 热爱民主自由的新一代中国公民就是能保
2009: 房峰辉政变之后的中共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