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奇异恩典
万维读者网 > 彩虹之约 > 帖子
清末反教历史原因
送交者:  2002年06月23日23:03:20 于 [彩虹之约] 发送悄悄话

基督教会内部的腐败堕落是福音在中国没有传开。教会遭到抵制
的原因。外部的迫害政治战争等原因还在其次。以基督教内部教
牧的资料证明当年国人和政府并非反对基督教福音。对今天的基
教在中国的传播颇有警醒作用。基督教会盲目的处以自我为义的
精神麻醉中,应该反省一下。基督教为何遭到冷遇,福音见证为
何不受欢迎。多向内部反思吧。

題目: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1860-1874)(節錄)
作者:呂實強
文章提供:脫苦海

第四節 反教言論的一項有力支持──新舊教士相互的批評

以上三節,已就中國官紳基於儒家為主的中國傳統思想所發的反教言論,分別加以論述。另外,一項對此類言論具有有力支特作用的新舊教士間的相互批評,於此亦應加以說明。雖然,目前關於這一方面的材料,仍嫌不足,不過根據現有的幾項重要文件,已經可以看出此項事實發生的影響。

由於教義的不同及歷史的因素,新舊教在中國的衝突,自然是難免的。拉陶瑞特教授於其基督教在華傳教史一書中,描述一般新派教士對天主教士的看法說:「天主教開拓(傳教)的努力,實際上均被忽視。對新派(抗議派)教士而言,好像天主教士從未到過中國。新派教士幾乎一直以為他們是惟有的福音代表。雖然在那些城市和省份,早已有天主教,新派幾乎一直說是他們開啟了那些地方的福音之門。這是當然的事,因為一般新派教士,在當時均視天主教為反基督的。最多也不過將天主教義視為基督教的一種腐敗的形式。改革者曾付出很大的代價,經歷很多的痛苦,才脫離這種腐敗的形式,而重新光復了福音的純潔。」

若干新派的教士,甚至認為中國人對他們並不仇視,反教的目標集中於天主教。聖公會的一位主教施約瑟(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於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在一封向傳信部報告他在北京工作的信中,述及天主教時說:「我任職使館時,有許多機會和中國最高當局接觸。我屢次率直的告訴他們,我是抗議派的宣教士,我到此的宗旨,是要向民眾講耶穌的宗教,他們聽了並不表示不悅,他們反而贊同抗議派的宣教師。不過對羅馬的宣傳家卻表示堅決的仇視。有一位職守極高的官員,曾對我說明,中國政府並不怎樣反對抗議派宣教師在各地組織教會,因為明白他們的惟一目的,是勸人為善,而羅馬教的宣教師,則欲在國內造成政治黨派,引誘人民脫離本國的統治。」

接著,他繼續表示他個人的看法:「羅馬教的宣教師當然是被人怨恨的,中國政府若目前不畏懼法國人,他們早就沒有一個人可以立足。」

言下之意,基督教在華傳教所遭遇的反感,好像完全由天主教所招致。

新派既然對天主教持如此態度,在口頭或文字上予以批評或攻擊,自屬當然。口頭的議論,過時已較難查究,文字的批評,尤其是中文的出版品,其對當時國人反教的影響,不難想見。

在咸覺八年(1858),寧波長老會教士應思理所主編的「中外新報」第二號中,載有他所撰的一篇「辨教說」,對天主教頗有批評。咸豐九年,在同報第十號中,又撰有攻擊天主教的短評。其一標題為「佛蘭西」,文云:「佛蘭西國君,昔本與天主教王和好。……近聞教王欲統轄,以意大利會士兼理國事。在佛君與英人之意,以為教王宜理教務,不宜兼理國事,因此教王與佛君不合。……予思日後佛蘭西與意大利及天主教王必啟爭端,或至興兵搆怨,亦未可知。又佛蘭西一國祟天主教者居多,咸思臣事教王,佛君深忌之,故不欲教王得擅君國之權,然此與輿清不合。近聞佛者君有戒心,凡一飲
一食,必親自檢點,湛譃檫M毒者所害。」

另一則,標題為「花旗」,文云:「前號所載花旗與中華立約,于二十九條,議及行教之事?……予思是約之有舛誤,不第「又名」二字,(按原約款文為耶穌基督聖教,又名天主教,原為勸人行善。凡欲施諸已者亦如是施於人。……)使二教之薰蕕莫辨,即施人施己二句,惟耶穌聖教為然,彼天主教豈能若是乎?……

咸豐十年,應思理教士更就「辨教說」的看法,如以擴充,撰成「聖教鑑略」一書,共分十八章,詳述基督教歷史,並對羅馬教會以及天主教的一般所行,大肆抨擊。

在此書第三章中,應思理說明天主教之由來。謂在耶穌降世三百零六年,有羅馬王孔士丹顛(Constantine the great,280-337;在位 306-337)者,其初本不信教,後來因為戰爭時得到信耶穌教的士兵的幫助,因而得勝,取得王位,遂開始信教,這是第一位羅馬皇帝入教。但孔士丹顛之入教,有名無實,雖拜耶穌,仍兼拜偶像。「拜耶穌者,稱為耶穌教,拜偶像兼拜耶穌者,名為天主教,而天主教之源,即自此始矣」。他繼續說明天主教的分為希臘羅馬二宗後,教會權勢增漲及教士作惡加多的情形:「爾時羅馬國始一衰,地若瓜分,各處有王,皆信天主教,聽命於京城大僧。何則?羅馬王之權分,天主教之權合也。是以王與王戰,而京城大僧為之商議,不使二王相爭,自是僧人之勢愈大,其後輩之行愈肆。或殘虐人民,或姦淫婦女,種種惡端,無所不為。」

於同書第七章,說明教皇加冕國王權力之由來,並指責當時教皇之無德,謂其至於「設有一人,財物多於人,虛偽勝於人,則可為之。如有一女,偽氏約翰者,得為天主教首三載,人莫知其為女也」。

第八章則述敘回教自亞洲侵入西班牙,為教皇聯合軍隊所擊潰,於是教皇權威更重,但論教皇的生平,則謂其「無惡不作,如暴虐姦淫欺誘等,皆習慣自然」。

第九章論教皇克里可利第七(Gregory VII,1020?-1085;任教皇,1073-1085)謂其「人性最驕。……又有寡婦與克里可利通奸,餽以大地,由是天主教首權勢愈大」。

第十章抨擊中世紀教會的歛錢,謂:「斯時天主教首始設詐計騙入錢財,以為善人為善,已入天堂,尚有餘功,藏在其處。欲免罪者,可以錢買之。買後教首即給以文憑,為赦罪之據。由是得錢甚多,迄今其教猶有此意。」

第十五章說明日本鎖國時代禁教的原因,一為婦女入教,君不得逞其私欲,一為有書從西班牙、西洋(葡萄牙)國來,報告有兵與天主教相合,將攻佔其國,日本君主遂深惡其教而肆其虐,戰爭至三四十年。

第十七章,重心雖在分別天主與耶穌二派之不同,但仍加說明:「試思天主教二百年前在中國,意欲要結上下,管轄中國全地,以事教首,後為皇帝明察,惡而逐之。其在他國亦然。」

在第十八章,即最後一章中,應思理以為,歐洲國家,或為信耶穌教者,或為信天主教者,被此均視對方非正道,從古到今,爭論不已。不過教的正邪,可從風俗察知。因此,他舉例說:「如英吉利為耶穌教國,京城倫敦,婦人生子,百人內私生者僅一十六人。佛蘭西為天主教國,京城擺利斯,婦人生子,百人內私生者六十三人。其餘如殺己殺人,為竊為盜等惡,在天主立國者多,在耶穌立國者少。」

對於教士的品德,應思理特別強調:「且奸淫之事,天主教僧人多犯之。當女人認罪之時,至僧人處,查無人見,僧即與之奸,後令女人出外毋得與他人知。數月前,有富女至僧人處認罪,致有姦淫之事,富人知之,稟於官,官招告,一時女人控其通奸者三十餘人。天主教所為如是,世有信之者,良可慨矣!」

以上應氏的議論及所指責天主教種種劣蹟,動機雖可能僅係出於宗教的熱眨纫灾形目剂鞲担溆兄秶朔唇萄哉摚陨趺黠@。

另外,於同治八年(1869),上海監禮會有一位署名持平叟者,因國人常將耶穌天主兩派,混淆不清,特寫一文,標題為「耶穌教與天主教異同辨」,刊載於在上海出版的「教會新報」。於分析兩派若干不同之後,他進而表示:「更有異者,天主教者,中國嘗禁,以有中國藉教為惡之人,誘污婦女也,而我耶穌教無之。請引諸書證之。粵督耆英奏疏曰:『天主教向不禁止,嗣因中國習教之人,籍教行惡,甚至誘污婦女,經官查出懲辦在案,於嘉慶年間始定為分別治罪專條』,此耆英奏疏之言也。又海國圖志曰:『道光二十五年,兩廣總督奏:『請弛漢人習天主教之禁,部議准立天主堂,華人入教者聽,惟不許奸淫婦女,違者仍治罪。』又曰:『天主教有同教男女共宿一堂之事。』此海國圖志之言也。』」

作者於其文中,引徵者英之言與魏源之書。耆英所述,不過望風捕影,疏而不詳,且因其為奏章,流傳不至甚廣,影響當屬有限,可略而不論。而「海國圖志」則為道咸同光時代一直風行之書,著者魏源不僅對基督教有許多誤解,並且輯錄若干前人的反教言論,三十年後(光緒二十四年;1898),由新派著名教士慕維廉(William Muirhead)、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楊格非(Rev. Griffith John)、林樂知(Young John Allen)、狄考文(Calvin W. Mateer)、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等二十人聯名請總理衙門轉奏的「永息教案策」,提出應請旨明諭各省督撫三事,其中之一,即為「將海國圖志、經世文編內謗教之文及各種誣衊教會之書,一律按法實在剔除禁止」,可見其影響國人反教之深鉅。而持平叟以教會中人,撰文刊登於教會出版之刊物,竟於魏氏對基督教之誤解,不加批駁,反加引證,以強調天主教之邪惡。雖然持平叟於其文章最後,亦曾表示「總而言之,誘污婦女,吾耶穌教無之,即天主教亦當無之,或者是昔時中國籍教為惡之人所為耳」。其輕描淡寫,避重就輕,自不足以轉變讀者的觀念,認定天主教之種種悖謬確屬信而有徵。

至天主教方面的反擊如何呢?由於資料的缺乏,難以邃下論斷。但就同治以後天主教徒所刊布的著作,亦可略窺一斑。如李問漁所著而由江南主教核准發行的「辯惑卮言」中,對於耶穌教曾有以下的抨擊:「或曰:天主教能拯我神魂,上昇福界,耶穌教亦能。……曰,否。耶穌真教惟一,真教之外,別無所謂救靈之路。耶穌教所能救其靈者,間或有之,必其人幼時洗禮全備,畢世未犯大過,且堅信其教為耶穌真教,從未猶疑而後可。不然,知過不改,獲罪已巨,安望其身後之榮?」

綜合其意,隱然表示信新教者不能得救。同時對新教創始諸人,亦多予攻擊。謂:「羅德、加味諸人,創說異端,別立門戶,引億千萬人,咸從其謬,如川澭而不知返,山裂而不知合,耶穌之心,豈不痛哉!」

至有謂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與加爾文(John Calvin,1509-1564)等,俱暴虐荒淫。

總之,新教既對舊教猛烈攻擊,舊教自不得不辯護與還擊。此種爭論,因發自教中,其助長國人對基督教之誤會、疑懼與反感,自勢所難免。

回前頁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