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弯刀
万维读者网 > 竞技沙龙 > 帖子
老骨董:故事会(35)燕园(上)
送交者: 老骨董 2014年08月08日22:45:01 于 [竞技沙龙] 发送悄悄话

既然说了清华,那就必得讲一讲北大,当年的梁效可是不分家的。如今北大把持着中国最高学府的位子,大家没得话说,历史原因造成的嘛。但是,中国的第一所自办大学这个称号就不是北大了,而是北洋大学,最早叫北洋西学学堂,现在的天大算是北洋大学的一脉嫡系。天大的同学们,自豪一下吧。可能武汉大学的朋友有意见了,据说他们的校庆要追溯到1893年张之洞的自强书院,我的看法是:书院就是书院,离大学还是有差距的,如果都靠查书院往前推那可就没完了。

 

大家都知道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的经历,但是对他大力兴学的工作宣传不够。北洋大学成立那段时间,直隶总督是王文韶,就是人称油泡琉璃球的那位。从这个名称大家也能猜出来,此人很油滑,这是官场上屹立不倒的必备素质。直隶总督是天下第一重臣,王文韶在这个位子上没看他干什么,不像李鸿章。就是这种看起来没干什么才有水平,后来提起什么好事儿吧,哎,那是在他的任内;如果有乱子吧,他正好都是出差啊生病啊什么的,责任又不大。

 

北洋大学的建立,名义上王文韶上了奏折什么的,其实跑前跑后的都是袁世凯和盛宣怀,他们既拉赞助也自己也掏银子,原来北洋大学堂里专门有个亭子就是袁世凯出钱的,叫慰亭。北洋大学开办的时候主要瞄着工程这部分,就是怎么能够快出人才早出人才,把大清的船坚炮利搞上去。北洋大学牛的时候,伴随天津这个花花世界,基本是中国北方就是头一份儿了。后来,老袁死了,国军上来,北洋大学就被拆了,有一部分还分给了北大,呵呵呵。

 

既然说到了王文韶就借这个机会八卦一下,他和大清办大学堂的渊源还是很深的。大约是办北洋大学的时候,他收到老家的一封信。他老家是哪儿呢?有些书里称他为王仁和,这是以前文人常常用地名代指某人的法子,比如说起李合肥,那肯定是李鸿章;说起段合肥,那肯定是段祺瑞。原来的杭州一边是仁和,一边是钱塘,没有叫王杭州的。老王收到的信里讲的事情实在有些不足为外人道,大家都是久历网络的大虾了,估计也能猜出个大概------出丑闻了。王家的儿媳妇和庙里的和尚私通,被抓了现行。

 

这个,这个跟和尚有瓜葛的故事,不绝于什么什么,比如书籍,比如影像。。。比如《水浒》里边就讲了好几起,最详尽的当属石秀杀那个裴如海。高阳先生的小说里也经常提到江南有那么个俗语,叫:烧香看和尚,一事两勾当。这个事情吧,需要追究一下社会原因,一边是旷男,一边是怨女,为了,为了一下双方共同的愿望苟合几次只要够私密哒只要开心又放心只要没造成什么严重后果例如生病生产等等,睁一眼闭一眼,就算啦,和谐嘛。问题是:这世上还有WSN,还有JDN,他们还有一个堂堂正正的官府可以诉求,于是就有了许许多多的风化案件。

 

当地的蔡知府请王大人示下,该如何处理。按理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嘛,女的:沉塘;男的,去势(这我瞎猜啊)。这王大人也不含糊,做了几条批示:。。。将庙产充公,办学堂。。。大家知道为什么现在看到的都是什么有限公司吗?那就是因为历史上这种无限上纲上线的教训太多了,几百上千人的寺庙里,出了这么一个事故,整个寺庙就被杀裆了,跟谁讲理啊!

 

结果,那个庙(出于保护隐私的目的,我就不披露这个名字了)被没收办了学堂,开始叫求是书院,后来慢慢就成了浙江大学。我就想啊,如今都是名牌大学,怎么有的学校一说起出身来就那么牛气,有的就,就不怎么搭话。我党一向强调,重在表现么,可是人们的心里还有那个根深蒂固特别纠结的那个结。

 

接着回来讲北大。


可是,要讲北大又必得先说说燕京,因为,现在北大那个地方是原来人家燕京的。

 

俺们小时候有个电影叫《创业》,讲石油工人的故事。开头部分有个听收音机播送《别了,司徒雷登》的片段,那段广播真是慷慨激昂: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事情就都解决了。从那个时候俺们就知道了有个叫司徒雷登的美国人,而他就是燕京的校长。

 

司徒雷登的父母是在江浙一带活动的传教士,小司徒就是在杭州出生的,这算不算有大清的国籍啊。他除了高中大学时候回美国以外,一直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而且年纪轻轻就已经闯出了一些名头。1918年前后,北京的几所教会学校准备合并成一个大鳄,问题是一旦合并成功,这个校长由谁来担任就是各方非常在意的事情了。此时有人提出了司徒雷登作为候选人,几经权衡貌似大家对他都很满意。一番运作之后,司徒雷登终于答应就任了。

 

他当了燕京校长之后,怎么费劲找新校址,怎么到处筹款,这些内容网上都有了。比较有意思的是:清华和燕京都是找墨菲规划设计(这个墨菲在民国的建筑业几乎无处不在),清华的建筑大都是西式的,而燕京都是中式的;清华还是老传统大门朝南开,而燕京则大门冲着西山,是不是跟教会这个背景有关呢。还一个有意思的是,燕京圈的其中一个园子叫朗润园,这个朗润和清华的出处还是很能唬人的,在《大唐三藏圣教序》里有“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所以啊,这两块地方有缘。现在说的什么“清芬挺秀,华夏生辉”,都是后来编的了。

 

国民党北伐成功之后,对全国的教育系统进行了一番整顿,其中有一条就是针对像燕京这样有海外背景的,当时要求这类学校的校长必须由中国人担任。因为这个,司徒雷登在抗战以前是当了教务长,实际还是校长。到了七七事变之后,为了保护燕京他又当了校长,把学校里都挂上美国旗,为的是不让日本人进学校(当时清华有人提议,把清华名义上卖给美方,也取得类似燕京这样的保护)。这个法子其实没什么道理,学校又不是租界,不会享受什么特殊待遇的。不过日本人也就是欺软怕硬,还允许燕京在北京存留。到珍珠港打响之后,哈哈,咱们是交战国啦,日本兵马上就进来了,把燕京校方的头头脑脑统统关进了集中营。当时清华燕京都成了日本人的伤兵疗养院。

 

抗战胜利后燕京复校,没过几年共军打进来了,尽管那时候我党跟美帝国主义不对付,但燕京还保持着运作,直到1952年。52年的院系调整把燕京给拆了,分到了好几个学校,至于这片园子为什么给北大,我就说不清楚了。如此算来,燕京的历史也就三十来年,毕业生一万名左右,可燕京的有钱人特别多,共党特别多,后来老燕京的那个情节也是相当浓,到了燕二代燕三代都一直有活动。值得一提是,燕京跟美国的关系那不是一般的密切,例如邓大人访美的时候,14个随员有7个是燕京的背景。

 

一般在介绍某个学校时候必得列出一些著名校友,大都是各条战线上的成功人士。可燕京的名人录里有这么一位极为特别,以京城第一玩家著称,而且业内还都服气,他就是王世襄。黄苗子说过:以后也许还会出现钱钟书,但是再也出不了王世襄了。听这话您会把王老想象成什么样子呢?网上有许多王老的照片和电视采访的影像资料,我就先抄一段简介。

 

王世襄1914525-20091128日),号畅安,北京人,祖籍福州。中国著名文物收藏家、鉴赏家。王世襄出生官宦世家,小学、中学在北京美国学校读书,燕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1941年),1943-45 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1947年任故宫博物院文物馆科长、1948年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奖金,赴美国和加拿大考察博物馆。1949年任故宫博物院陈列部主任,1953年任中国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1962年任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1983-1992年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馆员。2003年荣获荷兰克劳斯亲王基金最高荣誉奖。2005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终身成就奖。王世襄兴趣广泛,喜爱古诗词,曾从事绘画清代匠作则例家具髹漆竹刻、传统工艺、民间游艺等多方面的研究,均有论述。王世襄喜爱收集明式家具,虽经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仍保存八九十件,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高质量收藏,为他后来撰写《明式家具研究》准备了条件。20091128925分,王世襄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光这么看,什么精彩也看不出来,其实就他这个出身问题起码得花个千儿八百字的说一说。王老的祖上是清史稿里有名的,,,,,,到他伯祖那儿中了光绪年的状元,就是俗话那个金木水火土的土,王仁堪,,,,,,他父亲是留过洋的,搞过外交,,,,;王老的母亲这边姓金,是南浔的八牛之一(南浔镇就是在庄氏明史案里提到的那个地方,当地在晚清有四象八牛之说,全是大财主)。王老的大舅就是金北楼,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北京书画界的头面人物,什么齐白石啊张大千啊还没影儿呢,,,,。

 

就这么一位官几代加富几代加学几代,从小到大,家里都随着他造了:养鸽子,在房顶来回窜踩下来一堆瓦片;玩儿鹰,能花上百大洋买了一白色羽毛的,当时四九城拔了头份;学中文,是家里专门请的西席;学英文,去的干面胡同美国学校。到该念大学了,自己英文好,家里又有钱,就进了燕京。

 

补充一下:当时一般的公立大学一年的学费约十几块到二十几块的水平,而燕京这种私立就是160180的水平。

 

本来王世襄报的专业是生物,好像和喜欢玩动物什么的有些关系,到做实验时候肯定有折腾白老鼠之类的。有一回来了一老美讲老鹰,同学们听得都很入迷,看着老美侃侃而谈快下课了,小王同学提问:老鹰吃了带毛的动物,那些无法消化的毛发是如何处理的?老美被问住了,于是小王对所谓大学里的学问产生巨大信任危机。(也有说法是小王在中学时候问老师的)

 

大学头两年下来,王同学好几门不及格,为嘛呢?因为他根本就不念书。老王家在燕京边上就有一处房产,连带周围的土地大约好几十亩。王同学说是上学,可基本不住校,都在他家那宅子里混呢,而且还有跟班。作为燕京大学的学生,时不时还要到课堂被点名,王同学实在是受罪啊,后来都到了被开除的边缘了。没办法了,他于是,要求转系。燕京是按照美国学校的样子办的,这个换专业的法子八十年代之前咱们从来都没听说过。王同学到了文科这边,显出功力了,仅举一例:他能给全班同学当枪手,写诗词作业,还各具风格,老师都说这是我带过的水平最高的一个班。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燕京被日本人占据,算是歇了。后来王世襄到了四川李庄准备投奔中研院史语所,面试的时候傅斯年问:哪儿毕业的?答曰:燕京。傅斯年说:燕京的不配到我们史语所!。。。然后就没话了。傅斯年那个大牛的劲儿是有名的,但他这么仇视燕京的我猜跟顾颉刚去了那里有关,傅斯年和顾颉刚从情同手足到反目成仇好像跟鲁爷还有瓜葛,先略去。王同学是先在傅斯年这里吃了一大闷棍,后来才到梁思成那里当助理研究员。

 

王老的关系网特别广,傅斯年那儿去不了咱有的是其他机构。比如梁思成他爸是王世襄的状元伯祖的学生,梁本人是王世襄的哥哥的清华同学,还住同一个宿舍,够近的吧。抗战胜利后,王老进故宫博物院是马衡的路子,老马和王世襄的父亲是南洋公学的中学同学(南洋公学就是后来的交大),后来有个到美国考察一年的名额就给了老王。简介那个1953年任中国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是因为老马的故宫院长被干掉了,老王和朱家溍这些老马的亲随先被打入监狱,后来再被开除,就这样老王去了音乐研究所。关于王世襄被关监狱的理由,有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据说是在处理一些故宫里的损毁家具问题上跟领导没整明白。

 

王老开始做学问还是和桂老有关(怎么哪儿都有桂老的影子啊)。桂老把《营造法式》交给梁思成,梁思成就沿着这个路子走,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宗师;同样,桂老把一本《髹饰录》交给了王世襄,王老由此发轫,成了当代文博大家。我就想知道桂老还发出去多少书?都发给谁了?

 

《髹饰录》是一本在日本的图书馆翻出来的关于漆器制作的专著,至于为什么很多在中国绝版的图书能在日本找到,以后再说了。要想看懂《髹饰录》是不太容易的,这是由于懂手艺的不懂古文,懂古文的不懂手艺,所以这本书以前一直没人完全看明白。王老注释这本书真是花了功夫,最后的定稿字数是原书的二十倍,名副其实的答疑解惑啊。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王老一本关于明清家具研究的著作问世,一下子带起了家具收藏。记得当年看陆文夫的《美食家》,那位国家干部非常高瞻远瞩提出一个问题:搞革命搞了这么久,怎么这些吃喝玩乐又回来了。现在岂止是回来了,而且变本加厉呢。王世襄的成就大名,跟这个“回潮”是密不可分的,而且他本人的功力确实深厚,有博学有专修能吃会做,还宠辱不惊!

 

现在,燕京和燕京的人,都已成绝响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lone-shepherd: 北美维权系列(2) – 牧
2013: 丁丁版主,你越走越远了
2012: 10m跳台,够,Chen Ronlin!
2012: 女子200米又是美牙相争!3美2牙:
2011: (ZT)揭开短道内部复杂人物关系 引发群
2010: 开心: 南京归来新闻报道
2009: 周末一挖坑,挖完我就跑 。。。
2009: 老枪铁瞄 VS AK74 镜瞄 50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