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曜變天目茶碗(15)
送交者: 芨芨草 2018年04月05日18:34:24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曜變天目茶碗(15)

 

說到茶,就不能不提“茶聖”陸羽和“茶仙”盧仝。a1.jpg


陸羽烹茶圖(元末明初 趙原)

喜歡喝茶的茶客,很多人都知道“茶聖”陸羽,知道“茶仙”盧仝的人則不多。

陸羽733804年),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其實733不是陸羽的出生年,竟陵也不是他的出生地,陸羽在兩、三歲時被遺棄,竟陵龍蓋寺方丈智積禪師在西湖之濱將其拾得,733是智積禪師拾得陸羽那年。陸羽雖貴為“茶聖”,小時候也是一個苦命孩兒。

陸羽長大後成為品茶名家,有《茶經》三卷傳世。

品茶,茶、水、器,缺一不可,無佳不歡。有句老話,“虎跑水,龍井茶”,說的就是龍井茶要用虎跑水沏來才盡顯精彩。

話說唐代宗時李秀卿出任湖州刺史,路經維揚,遇到陸羽。李秀卿早聞陸羽大名,十分傾慕,相聚甚歡。當他們的船泊於揚子江邊準備吃飯時,李秀卿說:“陸君善於茶,蓋天下聞名矣。況揚子南零水又殊絕。今日二妙千載一遇,何曠之乎!”陸羽欣然應允。於是李秀卿令謹慎可靠的軍士攜瓶操舟,深入揚子江南零取水,陸羽準備好茶具相候。不一會兒,水取來了。陸羽以杓揚其水,說:“江則江矣。非南零者,似臨岸之水。”軍士說:“某棹舟深入,見者累百,敢虛紿乎?”陸羽不言語,讓他端起盆,把水倒入另一盆中,倒及一半時,又以杓揚之,說:“自此南零者矣。”兵士驚嚇不已,跪地請罪,“某自南零齎至岸,舟盪覆半,懼其鮮,挹岸水增之。處士之鑑,神鑒也,其敢隱焉!”李秀卿和賓客都大為驚嘆,李秀卿問陸羽:“既如是,所經歷處之水,優劣精可判矣。”陸羽說:“楚水第一,晉水最下。”

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第一、

無錫惠山石泉水第二、

蘄州蘭溪石下水第三、

峽州扇子山下石泉水第四、

蘇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

廬山招賢寺下方橋潭水第六、

揚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東瀑布水第八、

唐州桐柏縣淮水源第九、

廬山龍池山嶺水第十、

丹陽觀音寺水第十一、

揚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漢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

歸州王虛洞下香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關西洛水第十五、

吳淞江水第十六、

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圓泉水第十八、

桐廬嚴陵灘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

陸羽鄙夷權貴,不重財富,熱愛自然,一生工於詩文,惟世不多。《全唐詩》中載有陸羽一首詩,詩曰:

不羨黃金罍,

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

不羨暮登台;

千羨萬羨西江水,

曾向竟凌城下來。

說了“茶聖”陸羽,再說說“茶仙”盧仝。

130(8).jpg

盧仝烹茶圖(宋末元初 錢選)

盧仝(795835年),唐代詩人,初唐四傑盧照鄰(約636680年)嫡系子孫。出生於河南濟源市武山鎮思禮村。少有才名,未滿20歲便隱居嵩山少室山,自號玉川子。家中貧困,只有圖書堆積滿室。後居洛陽,只有破屋數間,一奴長鬚,不裹頭,一婢赤腳,老而無齒,家中靠鄰僧送米度日。刻苦讀書,博覽經史,工詩精文,不願仕進。性格“高古介僻,所見不凡近”,狷介類孟郊,雄豪之氣近韓愈,韓孟詩派重要人物。

盧仝好茶成癖,著有《茶譜》,與陸羽的《茶經》齊名。詩風浪漫且奇詭險怪,人稱“盧仝體”,有《玉川子詩集》,存詩103。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傳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詩”之吟,最為膾炙人口。

唐元和四年,家住河南孟州的河南令韓愈與河南濟源的盧仝一起遊河南的沁園。兩人與藝妓坐飲,歌舞一陣,便喚侍女上茶。唐時的河南人只喝當地的菊花茶和冬凌茶。盧仝雖也是河南人,畢竟為“茶仙”,龍井、毛尖無所不用,所以菊花茶雖然淳和甘甜,卻缺少清苦之美,因此大為不快。韓愈是來這裡的常客,對竹林植物甚是了解,就帶盧仝在竹林里採摘了一些竹串子,建議將其泡茶試飲。結果竹串子未經泡製,泡出的茶苦澀有餘,清香不足,盧仝很是苦惱。片刻之後,盧仝突然提議出去看泉,韓愈不解其意,跟在後邊。只見盧仝每到一泉,捧水就喝,結果五十五泉看完,肚子喝的鼓脹,逗韓愈捧腹大笑。稍後,盧仝讓侍女將桃花泉水盛起,再次烹煮,讓韓愈酌飲。韓愈品後,頓解其意,不禁樂道:“甘苦相濟,清雅漫延,別有滋味,好茶、好茶!”原來,竹串子的藥理,就是生津和血,清熱去火,和肺解毒,加上桃花泉的甘甜和礦物成份的藥化反應,竹串子茶變得柔綿、清心、益脾、養神,成為上佳飲品。

以後的日子,韓、盧二人常邀張籍、孟郊、賈島等朋友多次來桃花泉煮飲,歌賦詞呤,留下了很多佳話和詩篇。

唐元和六年,盧仝收到好友諫議大夫孟簡寄送來的茶葉,又邀韓愈,賈島等人在桃花泉煮飲時,著名的“七碗茶歌”就此產生。盧仝的茶歌所表達的飲茶感受,不僅僅是口腹之慾,而且醒神益體,淨化靈魂,激發文思,凝聚萬象,製造了一個妙不可言的境界。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七碗茶歌》是《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寫出了品飲新茶給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潤,第二碗幫人趕走孤悶;第三碗就開始反覆思索,心中只有道了;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拋到九霄雲外,表達了茶人超凡脫俗的寬大胸懷;喝到第七碗時,已兩腋生風,欲乘清風歸去,到人間仙境蓬萊山上。一杯清茶,讓詩人潤喉、除煩、潑墨揮毫,並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寫出了茶之美妙。茶對他來說,不只是一種口腹之飲,茶似乎給他創造了一片廣闊的精神世界,將喝茶提高到了一種非凡的境界,專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記世俗,拋卻名利,羽化登仙。

茶的功效,和盧仝對飲茶的審美愉悅,在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人以詩名,詩則又以茶名也。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四十一回里寫寶玉等人在妙玉的櫳翠庵里喝茶,妙玉說:一杯為品,二杯解渴,三杯飲牛。--老曹要和“茶仙”唱對台戲了。

盧仝的《茶歌》自宋以來,幾乎成了人們吟唱茶的典故。詩人騷客嗜茶擅烹,每每與“盧仝”、“玉川”相比:“一甌瑟瑟散輕蕊,品題誰比玉川子”(清朝汪巢林)。品茶賞泉興味酣然,常常以“七碗”、“兩腋清風”代稱:“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宋朝蘇軾);“不待清風生兩腋,清風先向舌端生”(宋朝楊萬里)。

北京中山公園的來今雨軒,民國初年曾改為茶社,有一楹聯云:“三篇陸羽經,七度盧仝碗”。

1983年春,北京舉行品茶會,會上88歲的老書法家肖勞即席吟茶詩一首,引盧仝《茶歌》為典,有句云:“嫩芽和雪煮,活火沸茶香。七碗盪詩腹,一甌醒酒腸。”

公元83511月,長安發生“甘露之變”,盧仝被牽連誅殺。

“甘露之變”後,盧氏後人將盧仝的屍骨偷運回濟源安葬,擔心受到牽連,在安葬盧仝之後,就舉家南遷。此後幾百年間,盧仝就在故鄉銷聲匿跡了。

盧仝生於濟源,葬於濟源,但“盧仝故里”之名鮮為人知,這大概與盧仝被誅殺不無關係。

在思禮村村頭,有一塊石碑,上書“盧仝故里”四個大字,石碑兩側有兩行小字——“賢才工詩與日月同輝,德澤潤野使薈草爭妍”。這塊石碑立於清代末期,為當時的廣東道監察御史劉邁園所題。

據《濟源縣誌》記載,劉邁園畢生以品茗為樂。有一年回故鄉濟源探親,想拜謁盧仝。當他問當地士紳和盧氏後人盧仝墓冢在何處時,回答說墓冢已經被平了,碑文等也找不到蹤影。劉邁園大怒:“世人尚還尊敬先賢盧仝,你們是後裔,竟不尊敬先祖,真乃大不敬也,不懂事理。”於是,劉邁園揮筆寫下“盧仝故里”四個字,便離開了。當地士紳將劉邁園的墨寶刻成石碑,立於村頭,並重新為盧仝修墓刻碑。

中國的點茶在宋朝傳入日本,盧仝的《七碗茶歌》也隨之傳入日本,廣為傳頌,並演變為喉吻潤、破孤悶、搜枯腸、發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生的日本茶道,因此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在抗日戰爭時期,據說“盧仝故里”碑曾震懾了日本鬼子,使全村免受塗炭。說的是當年有一天,一隊鬼子兵從村外向村東走來,準備進村搶掠。當他們走到“盧仝故里”碑前卻停下了,領頭的鬼子軍官端詳了一番石碑上的字跡之後,竟彎腰向石碑鞠了三個躬,然後帶領鬼子兵匆匆離去,村子因此免去了一場災禍。這是“死諸葛走生仲達”的現代版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小屋,蔻蔻:看你們聊北京胡同老房子改
2017: 含苞欲放:雄安新區
2016: 很多同學對老克的理解是不準確的
2016: 兩個對火山灰毫無經驗的人評論火山灰,
2015: 今天做包子有個新發現。這盤裡4個一邊
2015: 解釋四聲
2014: 洋女友想離婚(4)
2014: 在國外待着,至少有兩點好處。
2013: 牛牛反攻的先頭部隊今天起可以開始尋找
2013: 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