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Box:再谈罗素的《我为什么生活》
送交者: Box 2014年11月25日18:33:34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再谈罗素的《我为什么生活》

很高兴同学们读我的帖子,表扬批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乎。

阿润说“罗素的三种激情是无论东方,西方知识分子都具有的吧,只不过被罗素清晰有力地表达出来而已。 由此扯什么两希文明,什么宗教世俗精神,不觉得扯得太远了吗? ”我不知道其它同学如何看,我在这里看到的是一种西学东渐之后知识分子的一种文化心态,可以说是一种普世主义,也可以说是一种自己意识不到的文化霸道。也就是说,罗素之心即是世人之心,而世人之心也就是中国人之心。

我在原文中说罗素的三种激情既带有普遍人性,更带有西方文明的特有印记。前者是说它的本质,后者是说它的文化存在方式。简而言之,爱情、知识、悲悯分别代表情感、理性、宗教三个世界。在希腊传统中,情感与理性是分离对立的,形同冰炭,世俗精神与宗教精神,本质上也是分离的,否则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之后,宗教博爱的精神,不应该被罗素扬弃,尽管实际上罗素的悲天悯人仍然属于宗教情还,但它完全是以消极方式存在着,而不是以宗教博爱的积极方式存在着。所以我说罗素的三种激情,包含了希腊元素和希伯来元素。

尤其重要的是,尽管情感、理性、悲悯同情体现了普遍的人性,但它的东方存在方式明显不同于西方,所以我说假如让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来写一篇“我为什么生活”,那肯定与罗素大异其趣。东方人的情感是伦理的,这意味着情感中渗透了理性。东方人的理性是感受性的,这意味着理性并非纯粹形式化的理性。东方人的爱情追求忠贞不渝,而且包裹在伦理亲情之中;东方人的理性从伦常意识到本体论,从未离开过价值关怀;东方人的悲天悯人,是从亲情外推而来。。。在传统的东方文化中,假如存在爱情、知识、悲悯这三样东西,那它们也是交织在一张大网之中。

《礼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扣扣那篇感想写得很好,另外她也体会到码字有多累了,更重要的是她提到英文原文。找出原文之后发现,原文确实与译文有出入。我见过的译文有好几个版本,但我转帖的那一篇是我最早读到的,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

读过原文后发现,我所指的“非常费解”的那一段,确实如扣扣说的那样,并非那么难懂,首先它在原文中沒有独立成段,而是上下连贯。尤其是汉译“圣者”的原文是“saints”,有的译本译作“圣徒”,这样含义完全改变了,因为“圣者”通常指先知或哲学家。

...... I have sought it finally, because in the union of love I have seen, in a mystic miniature, the prefiguring vision of the heaven that saints and poets have imagined. This is what I sought, and though it might seem too good for human life, this is what--at last--I have found.

所谓“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其含义非常直观,一言以蔽之,如童话般美好。当一个人坠入爱河,他感受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柔和温暖的、明亮快乐的、天地万物一草一木都是完美无缺的。。。“这个世界,什么都古老,只有爱情,却永远年轻;这个世界,充满了诡谲,只有爱情,却永远天真。只要有爱情,鱼在水中游,鸟在天上飞,黑夜也透明; ”(艾青诗)这里的“黑夜也透明”,也可以说是“神秘缩影”的最好诠释。

再读一遍《我为什么生活》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理性的隐退和激情的凸现,这是一篇燃烧的文字,深邃的理智,把它定格在黄昏的微明之中。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我手头上的两个译本,似乎都有错译之处,待会儿我连同原文一并帖出来,这里高手多,希望能见到一个满意的译本。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兄弟们,如果你发现约会的美女是整容过
2013: 为什么贫苦农民出身的谷俊山会成为大贪
2012: 前世催眠回溯探索灵性世界ZT --之四-五
2012: 二胡曲子好像挺好听嘛
2011: 人类的全球伦理只有两条,
2011: 汉奸 和 汉奸的材料
2010: 茶树开花难得一见。儿时学农即采茶,从
2010: 诗很好(有图为证)
2009: 比较犹豫,征求意见
2009: ZT: 胡亚非 在美国教书:从私立学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