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零加一中:自行车“污染”
送交者: 零加一中 2015年03月01日17:35:58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好多年前,某地官方文件把非机动车列为污染原因之一,舆论大哗。群众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当官的不去认真解决污染问题,却把责任归咎于我们骑自行车的。官方凭什么这么说,网上没有见到,大概是信口开河吧,就像某大学教授(政协委员)说为什么要领导先公布财产,应该群众先公布。

但是该文件信口开河,真还有点“歪打正着”。根据一份研究报告,平均来说,自行车人均占用马路面积是公交车的八倍。不管几倍,自行车本身还是没有污染,但带来的间接“污染”确实是存在的。马路拥挤使车速变慢,从而使燃烧率下降,废气排放增加,油电两用车在35英里以下用电力就是这个道理。至于有些人骑自行车不守规矩就不提了,这儿暂不讨论。

有朋友指出,私家车占用马路面积更大,但相当多情况,你非开车不可。这儿就有个问题,自行车、公交车、小汽车(假如有的话),到底要提倡那个。这种事官方是无法界定的,方法无非两个:一是宣传,用公益广告进行舆论导向;二是经济杠杆。独“一”无“二”是没用的。只用经济杠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现在的舆论导向是有偏颇的,一味宣传骑自行车有益于身心健康,减少污染,而对于相应的间接污染几乎只字未提,还经常宣传外国的有车阶级许多也开始骑自行车了。DC的自行车出租已经好多年了,因为使用的人多还扩充过。但人家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旅游者,而不是让你上下班的,有这玩意有些人(不是所有人)就不用开车进城了。看樱花,看博物馆,这出租自行车比自己开车确实方便多了。你可以把旅馆借在地铁可到的郊区,乘地铁进城,下来后就近租辆自行车,还车可在另一地点。

至于经济杠杆,欧洲人,至少英国人,就做得非常好。每一元油钱,税收大约八毛。英国是产油大国之一,北海布仑特轻油是石油市场的标杆(Benchmark),但它就这样把马路上的车减少了好多,日本自己不产油,就不用提了。根据柴静的纪录片,东京有90%以上的上班族使用轨道交通。还是柴静纪录片,北京44%的开车族在5公里以内,27%在2公里以内,1公里以内居然还有7%。笔者绝不是要中国提高油价,但是可以加大违规停车的处罚力度。我就不相信这些人公司都有停车场(免费或收费)。

我小时候,大部分(或全部)国营企业是有交通补贴的,不是现金或那种谁都能用的车卡,是一张月票,还有照片,理论上只有当事人能用。1982年我们教学实习,也是一人一张月票。我讯问了公司一个同事,现在已经很少了。有些人单位很近,或公交车极不方便,这张月票大概还无法把他们从自行车上拉下来。但肯定可以拉下来不少。即使公司有收费停车场,有这张月票作诱饵,有条件坐公交车的,还有几个愿意自己开车,还有几个愿意寒冬酷暑骑自行车。

美国城市里的公司许多都有地铁补贴,是不缴所得税的。公司给你1,000元交通费,等于是给你加了1,500元工资。二十多年前(?)开始,这么做的公司本身还有税务上的好处。纽约市地铁上的广告是这么做的:“This is the benefit not only for employees, but also for employer. ”

小时候在毛选看到“尾巴主义”,小朋友们不禁大笑,还有这个“主义”。那个提出“非机动车污染”的城市,如果不是信口开河,那就确实是“尾巴主义”了。把道理解释一下,大部分老百姓是会接受的。如果动用经济杠杆,也肯定可以把那“非机动车污染”加以改善。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来我给大家讲讲维族恐怖分子是怎么培训
2014: 感到美国放羊式的教育思路对孩子是不负
2013: 唯一书记不相信"很多人能以股票为
2013: 诚信之重重如泰山
2012: 从茶馆的原始讨论谈儒家的终极关怀(一
2012: 桦树,
2011: 圣经里边的事情
2011: 小声说一句,不要再为“左派右派”这样
2010: 定理:影子写手
2010: 叫叫你好吗:伊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