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童年故事:甘师傅的煮饭绝技
送交者: 乐维 2017年12月12日16:52:00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1965年底我们随芷江师范迁校搬到木油坡,与甘师傅一家成为邻居。

甘师傅大名叫什么不记得了,当时他是学校食堂负责做饭的大师傅。年约三十七八岁,高大魁伟。小时候患过天花,脸上遗留一些麻子,所以有些人背后称他为“甘麻子”。

甘师傅是四川人,说话带有四川口音。当兵出生,应该是先被国民党抓去当兵,后来加入解放军。在部队是炊事员,负责煮饭。后来转业到芷江师范当炊事员,还是负责煮饭。

甘师傅脸上有麻子,加上炊事员社会地位不高,影响了找对象,所以迟迟未能娶妻。那年刚结婚,妻子是一个丧夫几年的寡妇,带着一个孩子。那孩子叫杨殿飞,比我大一岁,我们经常在一起玩。

婚后不久,甘师傅的夫人就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小名叫“甘子”。甘师傅中年得子,自然是爱的不行,只要有空就抱着甘子到处走。常常还会把杨殿飞和我们一些孩子叫上跟着他闲逛。

甘师傅没有读过什么书,但见过世面,很健谈。但他最让人佩服的是一手煮饭功夫,堪称一绝,无人能敌。

世界上大部分人都会煮饭,吃大米的人几乎人人会煮饭。在常人眼里,煮饭是厨房里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烹饪学校可能都不会教怎么煮饭。现在电饭锅普及,煮饭更加没有了技术含量。但过去没有电饭锅,尤其是用柴灶煮饭,是需要一点技术和经验的。但这不是甘师傅施展绝技的领域,甘师傅煮的是大锅饭,就是煮一百多人,甚至几百人的大锅饭,用柴灶来煮,甚至是在野外挖一个坑用行军锅煮。这是常人基本上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

行军锅是部队用的野外煮饭的锅,成圆台型,下面平底,口径稍小,上面敞口,口径稍大,高约两尺多。在野外挖一个一米多深的坎,在坎边挖一个坑。将锅安置在上面,下面燃烧就地找来的柴火,露天煮饭。一个连队一个炊事班,负责连队一百多人的饭菜。煮饭用的米就要五六十斤,是一般家庭煮饭的三十倍。没有经验的人,要么煮糊了,要么煮成夹生饭。

文化革命前,黔阳地区(怀化地区前生)举行过炊事员技术大比武。据说甘师傅获得行军锅煮饭比赛第一名。

甘师傅煮的大锅饭又快又好,上不生,下不糊,粒粒熟透,软硬适度,不粘瓢盆(这点对于分饭很重要)。据说他十几年煮饭锅锅都成功的记录,至少在芷江是前无古人的纪录。

芷江师范学生大约有两百多人,加上教职工和家属,吃饭的人差不多三百人。以一个人吃四两米算,就需要约一百斤多斤大米。一般这么多人的饭,大多数食堂都是用蒸饭的办法做饭。但甘师傅却坚持煮饭。

木油坡芷江师范食堂砌有两个大柴灶,上面是圆台型的木桶,口径大约四尺,两尺来高,下大上小。人多的时候,甘师傅同时用两个灶煮饭,人少一点是用一口锅灶做饭。

甘师傅煮饭是先在锅里放上几挑水,下面烧火,等到水烧开,将两箩筐大米倒入,然后站在灶台上,操一把一米多长大铲子搅动锅中的米。要搅动百来斤的大米需要很有力气,甘师傅膀大腰圆,身大力不亏,浑身的腱子肉。在热气腾腾的水汽中,他全神贯注,动作娴熟,不停地翻动着锅中的米。抄底翻动锅里水中一百多斤大米需要用大力,即使在寒冬腊月,甘师傅都是穿着单衣煮饭,还热得满头。

连续搅动约三十分,凭经验看米色,觉得煮得差不多了,他就往锅里扔一个大簸箕,用大瓢将多余的米汤舀到一个大木桶里。舀得差不多了,再抄底将半熟的湿米翻动均匀,盖上锅盖。下面撤去明火,留下火红的木炭。焖上饭后,水汽仍然从锅盖缝间溢出。

二十几分钟后,厨房洋溢着米饭的香气。他揭开锅盖,一股白色热气腾空而起,熟透的米香扑鼻而来。甘师傅把一杆大称挂上从梁上悬下来的绳索上,称钩上挂一个大竹簸箕。他用大饭瓢将热气腾腾,粒粒饱满,一点也不粘连的米饭盛入簸箕,称十斤米饭倒入一个小木桶。他的经验是,四两米煮成饭以后应该是一斤重。一桌十个人就是十斤饭。他称得很准,一般都差不多刚好。偶然最后一桶稍多一点,或稍少一点。多了,他就将多的盛到一个小盆,往每桶加一点。少了就每桶拿出一点,加到最后一桶。

分完了饭,再将锅底黄焦焦,脆生生,香喷喷的锅巴铲起,平均分配,盖在每个桶的米饭上。每次甘师傅都算好了时间,在开饭前几分钟分好饭,学生进来能吃上仍然脆香的锅巴。

一切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当年我很喜欢看甘师傅煮饭,觉得看他煮饭是一种艺术享受。

爸爸对甘师傅炉火纯青的煮饭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多次向甘师傅请教煮饭的窍门。

甘师傅对爸爸的虚心求教很感动,虽然爸爸不再是校长,只是一个靠边站的走资派,他还是觉得自己很受尊重,自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独门绝技告诉了爸爸。

爸爸得到了甘师傅的“葵花宝典”,这就是:

第一,水一定要烧开再下米;第二,米下锅以后要不停地搅动,不时还要抄底翻动;第三,煮到七八成熟,舀去多余米汤;第四,盖上锅盖后,必须马上撤去全部明火,只留炭火。

除了第三条,其余都是与平常家常煮饭不同。第三条凭的是经验,煮过饭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但其他三条只要有一条没有做到,饭肯定就煮不好。

爸爸虽然出生农民家庭,但从小在外读书,回家只是帮助种地,从来不做家务。所以,他不会炒菜,煮饭也很少。自从得到了甘师傅的煮饭秘籍,爸爸一改平时不做饭的习惯,亲自下厨练习甘师傅的煮饭绝技。

他将甘师傅的秘籍写在纸上,然后按照要求一步一步地做。水开再下米,然后不停翻动,七八成熟,泌去米汤,盖上锅盖,撤出明火。可是,做出来的却是夹生饭。再试,还是夹生饭。一连试了很多天,全部都是夹生饭。

我那时九岁,已经学会做饭了。外婆回老家了,妈妈住在城里,所以除了食堂买饭,基本上是我做饭。爸爸按甘师傅的“葵花宝典”煮饭却煮不熟,这饭后来都由我重新加水再焖熟才能吃。他最后也放弃了。

我当时觉得焖饭时不能马上撤火,因为一撤火就没有足够的热量了,饭就焖不熟。但甘师傅哪里会错呢?过了很多年我才慢慢解开了为什么爸爸用甘师傅的秘籍煮饭失败的原因。

原来甘师傅煮的是大锅饭,锅大米多,传热不好。如果水不开就放米,下面离火近的锅底容易过热,上面的米因传热不好则很难受热,烧开水再放米可以大大减缓这个热不均匀的问题。放米之后不停地搅动,也是要避免受热不均的问题。泌去多余米汤,盖上锅盖焖饭时,锅大米多余热多,散热慢,下面灶大炭火多,撤出明火,炭火也足够焖熟饭。如果不撤明火,下面反而会烧糊。

小锅煮饭则不同。锅小米少,传热容易,所以冷水就应该放米。放米后锅小传热快,搅动太多反而影响温度保持,米粒受热不够,延长煮饭时间。泌米汤后,锅小米少余热少,下面灶小炭火少,马上退明火,热量不够,饭就焖不熟了。

后来大学学化工工程学的时候,学了传热传质原理后,就更加理解了为什么甘师傅煮大锅饭的葵花宝典不能用于煮小锅饭的道理。

文革开始了,学校停课了。轰轰烈烈的串联过后,红卫兵开始斗走资派,斗老师,但甘师傅却没有受到冲击。因为把他斗倒了,谁给红卫兵煮饭呢?而且甘师傅的饭做得那么好吃,谁能替代他呢?

红卫兵斗了一阵后,学校陷入了瘫痪。学生大部分走了,老师也没有几个了。甘师傅仍然煮着他的饭,只是不再用那口上面有大木桶围住的大锅了,改成用一般食堂炒菜锅煮饭了。

下班以后,他仍然抱着小“甘子”到处走,后面仍然跟着几个孩子。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沙发马铃薯:墨西哥城的地铁
2016: 如果时光逆转,委员长取得了胜利, 茶
2015: 行头
2015: 这里的人刚看出我没有下过围棋,又看出
2014: 抱歉,老全。我多事了。谁让你在五味说
2014: 居然有人不肯抬举我老人家, 哈~
2013: 看在你们左派也是老中的份上,给你们个
2013: 悠悠们实在目光短浅,闻过则喜,看不到
2012: 直面莫言
2012: 据说老封在茶馆被封了, 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