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電影《芳華》所反映出的民族局限性
送交者: 文化視角 2018年01月10日12:04:00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電影《芳華》上映後票房和口碑雙雙飆升,引起極大的關注。這部反映中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生活的電影在眾多觀眾心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不論你當年是否曾在部隊文工團工作過,影片中展現出的那個時代的生活氣息以及那個時代的社會環境都會把很多人帶回到他們年輕的時光,讓每個人找回在那個年代專屬於自己的記憶。因而筆者認為這是一步非常出色的文藝作品。

但是必須要說,影片中所描述的一些生活情景卻讓人感到一些遺憾和無奈,因為它反映出的是我們這個民族一些不是很能令人恭維的特質。影片中的何小萍在整個文工團的生涯中處處受到排擠。導演馮小剛甚至特意囑咐其他演員在生活中也要排擠飾演何小萍的演員苗苗,就是為了使演員能夠在表演中把生活更為真實地展現出來。

必須要承認的是,在國內的學校和工作環境中,人們拉幫結夥,一派打擊排擠另一派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芳華》不過是真實地再現了生活中的一幕,不應受到過多地指責。甚至連飾演何小萍的演員苗苗也坦言,她本人在生活中就是一個不合群的人,所以演起來也可謂是得心應手。

但是這種現象也不是百分之百地出現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影片剛剛反映後,就有具備相似經歷的人出來反駁,指出她所在的文工團里大家都是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氣氛非常的融洽,和《芳華》所描述的文工團生活完全不一樣。

實際上,人們常常沒有意識到的是,這種生活中常見的互相排擠算計的現象恰恰也是中華民族以及中國文化亟需提升的一部分。在北美生活多年的華人總會對東西方不同的生活體驗進行比較。一個常常被提起的不同之處就是國內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很令人心煩。而在北美人們則不需要在這方面花費太多的精力,因而得以聚精會神於工作。

但是,漸漸的一些反駁的聲音也浮現出來。那就是,華人覺得海外工作環境中勾心鬥角的現象不嚴重是因為你還沒有進入到更高的層次,亦即管理層。在管理階層人與人之間的爭鬥也同樣是非常嚴重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politics。但這也恰恰說到點子上了。那就是,在海外的工作環境中,普通工作人員之間甚少有拉幫結派,互相打壓的現象。相反,管理層還非常注重工作環境的質量,注重人們在矛盾出現的時候應如何處理,甚至有這方面的培訓。這是因為一個良好和令人舒適的工作環境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至於說你想要在管理層這條道往上爬,那你就一定要有politics的心理準備,因為這就是這一職業的特點。等到了首都華盛頓,這種爭鬥也就達到了最高峰。

因而平頭百姓之間互相勾心鬥角對社會的影響完全是負面的,既增加社會摩擦,又增加社會運行的成本,也不利於為每個人創造一個和諧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因而這是中國文化中亟需剔除的部分,也是我們的文化能夠得到提升的關鍵一步。但是這一步實際上很難,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社會環境在下意識里就極力推崇這種低水平的爭鬥。不僅僅是《芳華》特意表現出這種在集體中刻意打壓某個個人的現象,國內的電視劇也是時時處處把這種平頭百姓之間的爭鬥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很多古裝戲,你很少從中學到歷史知識,反倒淨是宮廷內的勾心鬥角。好像不演這些就沒戲可演了。而廣大的觀眾也都看得津津有味,然後有樣學樣。

美國熱播電視連續劇《實習醫生》(Grey's Anatomy)從2005年開始一直到今年已經是第14個季度了,其間也有很多人和人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但你仔細一看,基本上是工作衝突,即互相之間對治療計劃有不同的意見,對醫院發展方向有不同意見,甚至對如何培訓新來的實習醫生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這些矛盾常常很尖銳,很激烈,但沒有華人作品中那些為雞毛蒜皮而爭風吃醋的勾心鬥角。更沒有拉幫結派打壓他人的情節。這反映的就是文化上的差異。

有人會說,表現這些勾心鬥角是文藝作品真實反映現實生活的手法。其實不然。文藝作品和生活不同就是因為文藝作品就應該有取捨。一些不利於民族發展,不利於社會進步的現象就應該儘量避免。譬如說,國內一些小品在表現家庭生活時常常出現夫妻之間很不文明的稱呼,例如“老不死的”,“死老太婆”等等,而且還大呼小叫的。難道老夫老妻之間就不能有文明的表達方式了嗎?遺憾的是現場的觀眾還往往哄堂大笑,感到很幽默。不要小看這些細節。這些細節加到一起就是民族的特質,就是文化的特徵。

文化的提升是需要社會輿論的支持,需要文藝作品的參與,需要在社會上弘揚文明向上的東西,並有意識地避免表現不文明和落後的東西。有人會說,你這不就是搞宣傳嗎?難道這種宣傳我們還沒受夠嗎?

生活中人們常常稱讚某人有紳士風度。但實際上這個表達方式源自對英國人的稱讚。在歐洲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都很羨慕英國人的紳士風度。那麼他們的紳士風度是怎麼來的呢?這就是宣傳的結果。

在十九世紀(18xx年代)大英帝國正處於巔峰時期,整個國民和社會為之振奮。這時,為了延續這種盛世,社會輿論,書刊雜誌連篇累牘地發表各類文章和報道,反應前線士兵的英雄事跡,鼓舞人心。各類青少年雜誌也開始有意識地發表文章,注重培養英雄氣概,教育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應如何培養有氣質的言談舉止,非常的詳細。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大英帝國的紳士風度漸漸地培養出來了。

從英國的經歷來看,文化的提升不是自然而然地就會發生,而是全社會有意識地在各個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中華民族的時刻已經到來,就看我們自己怎麼做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老拳來跪拜你的總統,看他怎麼學趙本山
2017: 床鋪說梅姨是---俺啥也沒說。。。
2016: 昨晚又是一地雞毛,大家情緒都很激動
2016: 村長挺會裝的。。。
2015: Cocoa:再說幾句紅燒肉
2015: 言論自由和法國恐襲
2014: 很久以前我就停止使用不粘鍋了,是擔心
2014: 我貼個劉湖蘭怎麼死的好像有人爆發了階
2013: 生男生女:
2013: 聊兩句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