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餑餑陣(北京記事之八)
送交者: 漁陽山人 2018年02月12日04:15:12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說相聲的講究“說學逗唱”。“唱”功最主要的,就是唱太平歌詞。至於唱京戲、歌曲之類,恐怕是屬於“學”的範疇,這裡就不多說了。太平歌詞有固定的曲調,填進詞去什麼事兒都可以唱,然而要唱得大伙兒愛聽也不是件容易事,非下功夫勤練不可。有一段特別長的太平歌詞叫《餑餑陣》,說的是老北京特有的“餑餑”,聽起來俏皮幽默,妙趣橫生,姑錄於下,供諸公置於座右,春節時好好把玩,必能拍案驚奇也:

那燒麥出征喪殘生,有肉餅回營他勾來了救兵。
那鍋盔掛了這元帥印,那發麵的火燒為那前部的先鋒。
那吊爐的燒餅它點夠了十萬,那蕎麵餅催糧押着後營。
那紅盔炮響驚動了天地,他不多時來至在了饅頭城。
在那小米麵的餅子以上安下了營寨,那拉開了饊子麻花幾所的連營。
那鍋餅跪在了中軍的帳,我口尊聲回頭王爺在上聽:
那花糕蜂糕天氣冷,他勾來了大八件兒的餑餑動刀兵。
那核桃酥、倒口酥親哥兒倆,薄鬆餅、厚鬆餅是二位英雄。
那雞油餅、棗花兒親姐妹,那巴拉餅的油糕二位弟兄。
那三角翻毛二五眼,芙蓉糕粉面是自來的紅。
那槽子糕坐騎一匹薩其的瑪,黃樣子餑餑拿在了手中。
那鼓蓋兒打得是如同爆豆,有缸爐動火響連聲。
我說前邊倒有吹糖麻花是四樽大炮,那乞討仙糧裡面盛。
藕粉葉與茶湯麵是紅月炸藥,它要打宋國的賊兵。
那翻毛跪到了一聲報,來至在了南糖一所城。
那玫瑰餅坐上了傳將令,我叫一聲花轉將軍要你聽:
在那豆包裝上了安營寨,那拉開了套環是幾所連營。
那四周圍安上了螺絲的轉,那內藏雙麻藤牌兵。
蓼花兒炸炮兒驚動天地,那豆花兒糕打的亂烘烘。
我得着了切糕我着刀剁,那豌豆黃兒上鍋蒸。
我得着了炸糕往油鍋里放,我逮着了煎餅卷了大蔥。
那粽子燒叉敗了陣,那干蹦兒嚇得影無蹤。
那隻嚇得元宵在笸籮裡頭滾,艾窩窩嚇得是軟弱無能。
吩咐聲排叉你與我罵陣,那七星薄脆影無蹤。
那棋子報道了焦餅兒死,江米條兒吃了一驚。
那太師餅兒無奈何把香降,請來了光頭餑餑有神通。
擺了一座八寶攢餡的包子陣,那恰好似千層餅兒五花三層。
那四門把守油炸的鬼,糕乾以上掛紅燈。
那窩窩頭安至在了中央戊己土,肉火燒安在了南方是火丙丁。
那正西方庚辛金是扁食來作亂,正北方壬癸是水水晶糕兒鬧得更凶。
正東方硬面餑餑甲乙木,他把那金鋼寶圈祭在了空。
那月餅當空照如白晝,倒把那年糕老將打入陣中。
那絲糕一怒前去破陣,他進陣來遇見了圓眼兒燒餅。
那糖耳朵敗陣就逃了活命,那蜜麻花站在陣中是喊連聲。
他倒說燙麵餃兒困至在了籠屜的陣,那煮餑餑跳河一命坑。
那雞蛋捲兒聞聽嚇了一跳,那隻嚇得奶捲兒小姐淚盈盈。
有人破開了餑餑陣,也除非是那餓膈來到是啃個土平。
那好與不好您多擔待,我要念眾位闔家歡樂是福壽康寧。

“餑餑”是滿語,指的是麵食或糕點。《餑餑陣》把各種面點擬人化,讓他們擺下陣勢去打仗。一樣樣兒“餑餑”依次出陣,您一瞅,這個我吃過,那個沒吃過。有的甭說沒吃過,見都沒見過!最後是來個“餓膈”(餓鬼),把餑餑們吃了個精光!這麼說吧,這陣里的餑餑您認識的越多,您就越有資格說自己是“老北京”,不信就來瞧瞧。

提起“燒麥”,北京人都會想到“都一處”。過去前門外有個小酒鋪,一天深夜來了幾個客人。為首的那位對店裡的酒菜讚不絕口,說深更半夜的,京城中只有你們這一家兒還開門,真好。遂問店主是何字號?對曰無有,客人含笑而去。不料幾日後,有宮中太監奉旨送來乾隆皇帝御筆親書的“都一處”牌匾,大家才知道那夜的客人原來是微服私訪的皇上。店主受寵若驚,立刻把乾隆坐過的椅子鋪上黃緞子供奉起來。如今“慶豐包子鋪”把今上臨幸時用過的桌椅都珍藏起來,還要辦“包子研究院”,雖然比“都一處”更有新時代的特色,說到底還是一個德行,除了深入骨髓的奴性,就是拿皇上做廣告撈錢。不過話要說明白:“都一處”的燒麥是同治年間才有的,乾隆並沒有吃到。

“肉餅”首推河北香河一帶流行的“京東肉餅”,是裹以肉丁(豬、牛、羊)大蔥餡炸制的發麵餅,外皮金黃焦脆,裡邊肉嫩蔥香。記得有一年暑假我騎車遠足,走到通州時餓了,就在路邊一家小館兒就着五星啤酒大吃一頓京東肉餅,那種快意多年後仍難忘懷。

“鍋盔”其實就是大而厚的發麵餅,原本是陝甘一帶的麵食,因其巨大(直徑可達二尺)而得名。此物比軍中任何餑餑都大得多,坐在帳中當個元帥也說得過去。

“火燒”和“燒餅”本是一族,都是發麵餅,只不過因大小、調味料(如糖、椒鹽、芝麻醬、肉末等)、烘製方法等的差異而分成多種。過去北京最常見的燒餅是早點鋪里賣的“大火燒”和“小火燒”。大火燒是長圓形的,約六寸大小,外表白瓷呼啦有點焦痕,裡邊分層,可以撕開夾油餅吃。從外觀和功能上看,都有些像上海的“大餅”。我小時候,大火燒是六分一個,還要收二兩糧票。小火燒則是掌心大小,表皮有芝麻,每個三分錢,收一兩糧票。大小火燒裡邊都有一點椒鹽,挺好吃。

“饊子”和“麻花”都是油炸的麵食。饊子是把經過發泡的面切成細條。團在一起下鍋。家母做的饊子是花朵狀,下鍋炸成金黃色,撈出後稍涼一下再吃,酥脆可口,下酒甚佳。麻花大家都知道,這裡就不多說了。

至於“花糕”,似乎原是南方傳來的重陽節食品,是用江米麵(即糯米麵)做成棗泥餡的小餅,中間夾以果脯製成。蜂糕則是用江米麵發酵後蒸出來的,因面中遍布小孔似蜂窩狀而得名。蜂糕要吃剛出鍋的,鬆軟可口,尤適於胃口不好的病人。有的還會加一點桂花,香氣撲鼻,稱作“桂花蜂糕”。我小時候吃過多次蜂糕,多數是用白面摻合棒子麵(玉米麵)做的,是那個時代“粗糧細做”的特色。據說林副統帥折戟沉沙以後,有人篡改他的語錄,用“玉米麵”替代“老三篇”(即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三篇文章),成了下面這個樣子,令人捧腹:

“玉米麵不僅戰士要吃,幹部也要吃。玉米麵,最容易吃,真正消化就不容易了。要把玉米麵作為細糧來吃,每一級都要吃,吃了就要拉,搞好思想革命化。”

還是回到“餑餑陣”來吧。陣里的餑餑太多,一樣樣兒都解釋一遍,篇幅未免太大。下面再說幾樣兒餑餑,剩下的您自個兒琢磨去得了。

“大八件兒”是老北京餑餑鋪(即點心店,最出名的是“正明齋”,後來還有南味的“稻香春”、“桂香村”等)裝盒的八樣點心,如油糕、蓼花、自來紅之類。過去的點心匣子是印花的長方型紙盒,大小就像鞋盒子。夥計裝好點心後還要在盒蓋上加上一張印着店名的紅紙,然後在用紙細細捆好,您就可以提溜着去探親訪友了。除了“大八件兒”,還有“小八件兒”可以裝盒。除了細點之外,桃酥、槽子糕(即雞蛋糕)也可以裝盒,反正外邊兒也看不出來。

“三角”是指“糖三角兒”,也叫“糖包兒”,乃是用發麵蒸製的等邊三角形糖包子,有白糖或紅糖餡兒的。剛出鍋的三角吃時要小心,因為裡邊的糖稀很燙,不小心會把嘴燙傷。

“翻毛”是指北京特產的“翻毛月餅”,是酥皮的,有“自來白”和“自來紅”等種類。自來白是白糖餡加上青紅絲,口味一般;自來紅則是紅果(山楂)餡兒的,又甜又酸,好吃。北京還有一種和廣式月餅相似的“提漿月餅”,雖常被稱為“廣東月餅”,但麵皮和糖餡都很硬,不甚好吃。記得有豆沙、火腿、玫瑰、五仁等餡料,名字都壓制在表皮上。

“螺絲的轉”即“螺絲轉兒”,是在發麵片上抹上加糖的芝麻醬,再捲成螺殼形狀,用餅鐺烙出來的。做得好的螺絲轉兒,層次多而香酥可口,是很好的早點選擇。

“炸糕”是江米麵做的小餅,實以豆沙,下油鍋炸得金黃,吃時要趁熱。一般清真早點鋪里都有炸糕賣,一個炸糕加上一碗豆腐腦,就是不錯的早點了。“薄脆”也是早點的一種,把發泡後的麵團擀得飛薄,裹上油以後下鍋炸制而成。“薄脆”大約七八寸見方,可以單吃,也可以夾火燒吃。

“艾窩窩”是裹着糖餡兒的江米飯糰,外表沾一層蒸過的麵粉,頂上點綴一小塊山楂糕,好看又好吃,是老北京的特色面點。

“油炸鬼”就是油條。相傳岳飛被害後,民間深恨奸臣秦檜,就給油條取名“油炸鬼”,因“檜”、“鬼”同音耳。我小時油條並不多見,早點鋪里都是賣油餅兒。把發泡後的麵團裹着油擀成薄餅。中間用刀劃兩下(不切斷),然後下鍋炸至兩面金黃即可撈出。炸好的油餅大約七八寸長,半寸來厚,中間有兩個長方形的洞眼。油餅外焦里嫩,比薄脆有嚼頭,再來一個大火燒,就上一碗豆漿,這頓早點就圓滿了。當年的油餅是六分一個,收一兩糧票。

“煮餑餑”也是滿洲話,就是餃子。“扁食”在北方也是餃子的別稱,在其他地方則未必,但總是指帶餡兒的面點。說到帶餡兒的,我曾對“餑餑陣”中沒有兒時喜歡吃的菜包子、肉包子而甚感不平,甚至疑心作者有意為之,以避聖諱。其實陣中還是有“八寶攢餡的包子”的,所謂“攢餡”是素餡加了豬血、油渣之類,可是“八寶”是指哪幾樣?餘生也晚,不得而知,哪位知道?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致敬抗戰老兵, 請勿放導讀
2017: 說說帖照片。。。
2016: 二月初80度是不是太熱了點兒?
2016: 積極性受到打擊,嘿嘿。
2015: 傳授給大家一個經驗,關於討老婆的。老
2015: 水木上轉來的:<<你也喜歡納蘭容
2014: 我覺得很奇怪:西方國家也掃黃打黑,沒
2014: 歐洲人真TMD操蛋呀,石柱都要搶。還天
2013: 從MASSACHUSETTS 一歌的翻譯談起
2013: 旺哥:從過年看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