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曜變天目茶碗(17)
送交者: 芨芨草 2018年06月27日19:17:41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曜變天目茶碗(17)

 

說到鬥茶,不能不說茶盞。

宋朝士大夫都以“儒”“道”為立身之本,追求修身養性,崇尚自然,含蓄內斂,溫文爾雅,宋朝審美追求“極簡”,正是這種文化背景的反映,而這種追求也反映在當時的工藝品尤其是瓷器的製作上。

宋朝熱衷鬥茶者多為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其品位清高,並深受佛、道精神的影響,所以他們崇尚的茶器多求意境。

鬥茶所用茶具為黑瓷茶具,產於福建、江西、浙江、四川等地,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福建的建窯盞,即著名的“建盞”。因其色黑紫,故又名“烏泥建”、“黑建”、“紫建”。建窯出產的建盞,其特殊的釉料在特定的高溫下會產生特殊的結晶,形成一種無法複製的精妙藝術效果。

因此,建盞出現了黑釉中產生疏密適度土黃色毫毛纖紋的“兔毫盞”;出現了有油滴狀結晶的“油滴盞”,在日本稱為“油滴天目”;還有一種極為特殊的變種,即在斑駁陸離的油滴狀結晶點周邊,呈現出一種主要是鉻藍色的多彩光暈,隨着觀察角度的轉移,光線的變化,這些光暈又會出現紅、綠、黃、藍的無盡變化,其幻變的美感觸及內心,難以言表,日本人稱此為“曜變天目”。

 

11.jpg

茶筅,茶盞和茶末

所以,古人說的“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是形容曜變(或窯變)莫測的釉彩特徵最貼切的比喻。

另外還有江西吉州窯的吉州盞,以富於禪意的木葉天目盞和貼花天目盞著稱。

在建窯鼎盛的宋代,文化整體趨向於保守,內斂,淡雅,相對於唐的熱烈和奔放,宋顯得沉靜,理智,淡薄,體現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簡潔素雅之美。表現在瓷器方面,講究的是細潔淨潤,質樸無華,色調單純,趣味高雅;表現對神,趣,韻,味的追求和彼此的呼應相協調,並相互補充。這些內在的美被建窯黑釉瓷呈現的淋漓盡致。

建盞中以兔毫盞最為人稱道。兔毫盞釉色黑青,盞底有放射狀條紋,銀光閃現,異常美觀。以此盞點茶,黑白相映,易於觀察茶麵白色泡沫湯花,故名重一時。蔡襄《茶錄》曰:“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用。”宋代祝穆在《方輿勝覽》中也說:“茶色白,入黑盞,其痕易驗。”黃庭堅的“兔褐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即為詠此茶盞的名句。

製作建盞,配方獨特,窯變後會現出不同的斑紋和色彩。除釉面呈現兔毫條紋的兔毫盞外,還有鷓鴣斑點、珍珠斑點和日曜斑點的茶盞,這些茶盞分別稱為鷓鴣盞、油滴盞和日曜盞。它們最適宜鬥茶。這種茶盞,一旦茶湯入盞,能放射出五彩紛呈的點點光芒,為鬥茶平添一份情趣。

 

12.jpg

以茶筅擊拂

宋代茶成,整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皆是茶的發燒友,在建安地尤甚。

法家蔡襄的茶學專著《茶》中有段提到建安的茶:“視其面色白,著盞無水痕者為絕佳。……建安斗試,以水痕先退者為負,耐久者為勝也就是說,在茶上形成的浮沫,以色白和泡沫持久為優

有趣的是代在咖啡的泡沫上做,宋代文人在分茶的程中,也通過巧妙的拌,在茶沫上禽獸魚蟲、山水人物的案。

更有甚者可以在茶沫上作稱為“水丹青”。

 

13.jpg

蘇軾就曾寫詩稱讚分茶技高超的謙師和尚:“泄湯奪得茶三昧,還窺詩一斑

宋代茶色尚白的傳統,所以建安地區產的黑釉茶於觀察上面的浮沫,更是托茶色之白最好的器具。

每年清明節期間,新茶初出,最適合參斗。古人鬥茶,或十幾人,或五六人,大都為一些名流雅士,還有店鋪的老闆,街坊亦爭相圍觀,像今天看一場球賽一樣熱鬧。

鬥茶的場所,多選在有規模的茶葉店,前後二進,前廳闊大,為店面,後廳狹小,兼有小廚房,便於煮茶。有些人家,有較雅潔的內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臨水,或清幽,都是鬥茶的好場所。

鬥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輪流烹煮,相互品評,以分高下。古代茶葉大都做成茶餅,再碾成粉末,飲用時連茶粉帶茶水一起喝下。

鬥茶,或多人共斗,或兩人捉對廝殺,三斗二勝。

 

14.jpg

鬥茶內容包括:鬥茶品、鬥茶令、茶百戲。

鬥茶品:

鬥茶品以茶為貴,鬥茶用水以為上。一斗湯色,二斗水痕。首先看茶湯色澤是否鮮白,純白者為勝,青白、灰白、黃白為負。湯色能反映茶的採制技藝,茶湯純白,表明採茶肥嫩,製作恰到好處;色偏青,說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說明蒸茶火候已過;色泛黃,說明採制不及時;色泛紅,說明烘焙過了火候。其次看湯花持續時間長短。宋代主要飲用團餅茶,調製時先將茶餅烤炙碾細,然後燒水煎煮。如果研碾細膩,點茶、點湯、擊拂都恰到好處,湯花就勻細,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點茶、點湯,指茶、湯的調製,即茶湯煎煮沏泡技藝。點湯的同時,用茶筅旋轉擊打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稱為擊拂。反之,若湯花不能咬盞,而是很快散開,湯與盞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這就輸定了。水痕出現的早晚,是茶湯優劣的依據。鬥茶以水痕晚出為勝,早出為負。

有時茶質雖略次於對方,但用水得當,也能取勝。所以鬥茶需要了解茶性、水質及煎後效果,不能盲目而行。

鬥茶令:

鬥茶令,即古人在鬥茶時行茶令。行茶令所舉故事及吟詩作賦,皆與茶有關。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興增趣。

茶百戲:

茶百戲,又稱湯戲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種茶道,即將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

在宋代,茶百戲可不是尋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戲與琴、棋、書並列,是士大夫們喜愛與崇尚的一種文化活動。宋人楊萬里詠茶百戲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茶百戲,能使茶湯湯花瞬間顯示瑰麗多變的景象。若山水雲霧,狀花鳥魚蟲,如一幅幅水墨圖畫,這需要較高的沏茶技藝。

勝負標準:

決定鬥茶勝負的標準,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湯色。即茶水的顏色。一般標準是以純白為上,青白、灰白、黃白,則等而下之。色純白,表明茶質鮮嫩,蒸時火候恰到好處,色發青,表明蒸時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時火候太老;色泛黃,則採摘不及時;色泛紅,是炒焙火候過了頭。

二是湯花。即指湯麵泛起的泡沫。決定湯花的優劣要看兩條標準:第一是湯花的色澤。因湯花的色澤與湯色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湯花的色澤標準與湯色的標準是一樣的;第二是湯花泛起後,水痕出現的早晚,早者為負,晚者為勝。如果茶末研碾細膩,點湯、擊拂恰到好處,湯花勻細,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反之,湯花泛起,不能咬盞,會很快散開。湯花一散,湯與盞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茶色水線),水痕出現的早晚,就成為決定湯花優劣的依據。因此鬥茶的勝負以“水”來計算,輸一次為“一水”,兩次為“兩水”,依此類推,說兩種茶葉的好壞為“相差幾水”。

所謂咬盞不是僅指湯花緊咬盞沿,只要盞內漂有湯花,不管在何位置,透過湯花看相應部位盞底兔毫紋(油滴紋)都有被咬住的樣子,如果湯花在盞內飄動,盞底兔毫紋(油滴紋)則有被拉動的現象,非常生動有趣,這也是人們為何喜愛兔毫(油滴)盞的原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請教卡馬:
2017: 趨炎奉勢、溜須拍馬者戒
2016: 答巫婆氏
2016: 英國和法國相比,其他不說,看其前殖民
2015: 金復新: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港人
2015: 《三國演義》為了突出諸葛亮故意亂寫而
2014: 不可思議。
2014: 我保證再說最後一句就不說了,而且開始
2013: 王震萬里的後代里有些是很能幹的,不是
2013: 公布一下我昨天晚上貼的題的答案哈。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