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青蔥歲月:職業革命家與大腳板婆婆客
送交者: 樂維 2019年02月11日15:08:50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我家三兄弟,沒有姐姐妹妹,我排行老大。小時候,大人問我:“想不想爸爸媽

媽給你生個妹妹?”,我頭一搖:“不想。女孩子就會哭,有了更麻煩”。可後

來我覺得那個想法是大錯特錯了。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請保姆被視為剝削。所以我家裡原來請的保姆也就只能離開

了。媽媽去了幾十里外的學習班,爸爸成了靠邊站的走資派。外婆老了,天天說要

落葉歸根,也由舅舅家的表哥接走了。兩個弟弟也送到奶奶家了。家裡就只有我

和爸爸了。

爸爸小時在家是獨子,奶奶當成掌上明珠,從來沒有做過家務事。家裡錢雖少,但

還是省吃簡用送他讀書。師範還未畢業,他就參加了工作,當時叫參加革命。所以

他是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幾乎沒有做過家務事。他炒菜水平,用他自己的

話說就是“只要是肉,怎麼做都好吃”。他只會將肉切成塊,放在鍋里煮熟了,放

點鹽就吃。煮飯呢,他曾多次觀察過學校的一位全縣最有名煮大鍋飯的大師傅怎麼

煮飯。那位師傅是先燒開一大鍋水,再將一百多斤的大米放入鍋中,用大鍋鏟不停

地使勁攪動。當他認為火候到了的時候,就將多餘的米湯用瓢舀出來。然後蓋上鍋

蓋,將灶里的明火全部退出,只留炭火。45分鐘以後,一鍋上面不生,下面不糊,

白亮亮,香噴噴的米飯就煮好了。爸爸也就照虎畫貓在家裡的小鍋煮。結果老是煮

成夾生飯。其實大鍋米多水多,攪拌不均就會下麵糊了,上面還是生的。大鍋大灶

餘熱多,燜上飯以後不退火,飯就會糊;退了火,餘熱就將飯燜熟了。小鍋稍稍攪

拌就可以了,也沒有什麼餘熱,如燜上飯馬上撤火,飯就不能熟。

媽媽也好不到那裡去。她也是“三門”(家門,校門,機關門)出生。也不會做飯菜。

所以我家很少請客人來家吃飯。有時不得不請人來時,她就反覆對客人說:我不

會炒菜,你如果炒的好,能不能來指導一下。客人以為她客氣,就說:我來幫廚吧!

結果不要半小時,客人發現媽媽不是在謙虛,也就只好穿上圍裙,走馬上灶了。不

知道的人可能還以為那正在廚房中揮動鍋鏟的是主人,在打下手的媽媽是客人。反

客為主是媽媽請客時最常用的一招。

後來我送了他們一個大號,叫做“職業革命家”。顧名思義,就是只會“幹革命”,

其它什麼都不會。

媽媽這個“職業革命家”當時被發送到了鄉下學習班,不算反革命,但也不在是革

命的依靠對象。另一個“職業革命家” 爸爸被靠了邊站,但沒有被發配去學習班。

所以我跟着爸爸。“職業革命家”沒有革命可幹了。便天天練毛筆字,種菜。但

做飯仍是他的弱項。雖然可以上學校食堂買飯菜,可那年月什麼東西都缺,食堂大

師傅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是白菜蘿蔔就是蘿蔔白菜。而且學校食堂星期

天熄火。你再懶,星期天的飯還得做。“職業革命家”試了做了幾次飯菜,連他自

己都不滿意,也就放棄了。於是乎,十歲的我受命於危難之際,開始走上灶台掌

勺做飯。

我特別羨慕廚房大師傅切菜飛快,很是瀟灑。於是也在家學,結果沒切幾下,一

刀將食指上的一塊肉給切得翻了邊,真是“出師未捷手先傷”。敷上草藥,養了一

個多月才好。沒有自來水,要上兩里路外的水井去挑。那文化革命的年月,我生

下不久就碰上困難時期,沒吃幾天飽飯,又遇上文化大革命。長期營養不足,非常

瘦弱。沒有力氣,只能挑小半桶水,還要歇上幾氣才能到家。

我的第一道菜是煎茄子,學廚房大師傅將茄子切成大塊,再用刀將有皮的那邊

劃上橫豎道。放油,下茄子煎。炒好後菜很高興,盛了很多出門去吃。正好隔壁女

孩燕燕也端着碗在外面吃飯,就夾了一些讓燕燕嘗。我得意地說:“這茄子油還

挺多”。那年月,一個月一個人才4兩油,油多的菜很難吃到。燕燕雖然小一歲,但

早就開始炒菜了,已經是老師傅了。她吃了一口說,差點吐出來:“一股生油味。

你油沒有冒煙就放菜了吧?”我這才知道菜油還得燒冒煙才能放菜,不然吃起來

有生油味。

過了兩年,弟弟們從農村回來了。我有時叫他們幫幫洗菜或燒火,他們總是“剛

好”要去廁所。那廁所在外面。一般是飯菜沒好,他們的人影就不見。飯菜一好,

他們又“剛好”辦完了事回來了。我也沒有辦法,只好一邊煮飯,一邊洗菜,切

菜,還得不時給灶里添柴,忙得團團轉。我心想,要有個妹妹就好了。

慢慢地,我也能炒胡亂炒幾個簡單的菜。媽媽從學習班回來後,又有了“革命工

作”。爸爸也進了三結合領導班子。兩位“職業革命家”又起早貪黑地干起了老本

行。所以這“鍋碗瓢盆交響曲”仍然是我自導自演為主。大有“我不炒菜誰炒菜,

我不做飯誰做飯”的英雄氣概。俗話說“常在河邊走那能不濕鞋”,這天天圍着鍋

台轉,廚藝也就見長了。

高中畢業下了農村,我在知青點被選為事務長。這可是個升官不發財的苦差事。

不但要幫助沒有什麼炒菜經驗的知青廚師做飯炒菜,還天天犯愁每天該吃什麼。沒

有足夠的菜,更沒有肉,也沒有錢。結果兩年下來從貧下中農那裡學到的最拿手的

菜是:“米湯炒野菜”。因為有了米湯,野菜才不沾鍋,和油的作用一樣,只是沒

有油的味道。野菜四處都有,米湯更是煮飯的付產品。可是沒有一滴油,那菜是越

吃越餓啊。知青說這是在“淘油水”。不但沒有給肚裡增加油葷,反而將肚裡的油

給淘走了。吃久了眼睛都會浮腫。我真正感到爸爸說的“只要是肉,怎麼做都好

吃”是多麼的千真萬確。回家最想吃的就是肥肥的紅燒肉。先喝碗底的豬油,那真

叫香啊!再吃肥肉,不嚼直接咽,人生幸福也莫個如此了。最後才慢慢品味瘦肉。根

本不知道肥胖,高膽固醇,糖尿病為何物。

隨着廚藝的提高,漸漸地,家裡的年夜飯就經常由我掌勺了。雖然廚藝仍然不高,

但比起“職業革命家”們已經好多了。有時別人問媽媽,“你不在家,誰做飯?”。

媽媽答:“我們家的大腳板婆婆客”。別人不解:“誰是‘大腳板婆婆客’?”。

媽媽笑笑走了。

其實就是媽媽在家,也是我做得多。後來,媽媽乾脆將做年夜飯的重任也交給了

我。

後來我考上了大學,吃的是食堂。出來工作,也是吃食堂。那“鍋碗瓢盆交響曲”

也未再奏下去。在談戀愛第一次去女朋友家時,准丈母娘大概為了鍛煉一下未來的

毛頭女婿,甩了一條大鯉魚給我,說:“啊,你也來學學做菜吧!”。我袖子

一挽,刀一提,十幾分鐘,一條魚洗淨剖好交給了准丈母娘。本來只是讓准女婿學

做家務的准丈母娘大喜過望,婚事還有不成的道理。

結婚後,才又開始下廚房。只是拿手的“米湯炒野菜”沒人吃了,廢了一身的功夫。

只好再學什麼宮爆雞,麻婆豆腐,魚香茄子 ……,揣摩那“醬油少許,食鹽適量”

的精妙。

到了美國,我也曾對漢堡,熱狗,三明治挺好奇。懷着無限的好感吃過象徵現代化

的美式快餐。可沒過多久,我那浸泡在中國菜湯中達三十年的胃就造反抗議了。還

是覺得中餐比較香。只好圍裙一紮,又回到了油鹽醬醋中間了。心甘情願地在異國

他鄉做起來“大腳板婆婆客”來了。

除了象我這種早年成才的“大腳板婆婆客”的“老革命”,還有不少來美後被逼

自學成才的“大腳板婆婆客”的“新同志”。朋友們來我家作客,看見“大腳板

婆婆客”圍着圍裙,一手把者鐵鍋,一手拿着鍋鏟,揮灑自如的樣子,很欽佩。尤

其來客中的一些女士們在讚美我的同時,總不忘告誡自己的先生:“看看人家,

你真要好好向人家學習啊!”。

在美國,我碰上了新問題。中國菜不是爆炒就是煎炸,美國的房子要麼沒有排風

扇,要麼排風扇沒什麼作用。尤其是中國人很少的地方,廚房裡不但沒有排風扇,

還不靠窗。你一炒菜,全屋都是煙,久久不散。一進有中國留學生住的樓,就會聞

到一股油煙味。而且常常觸髮油煙警報器,讓滿樓的人都跑來問發生了什麼事。不

少美國人常常來抗議。有些房東也不願意租房給中國人。

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我翻遍了帶來的“湘菜菜系”,“川菜菜譜”,“現

代人食譜”,“家庭蔬菜烹調”。可是上面不但調料要求很多,而且不是高溫過油,

就是急火快炒。火大了,油煙大。火小了,菜又沒有那個味了。經過幾年的摸索,

稍稍找到了一點門路。免去所有菜譜上過油的程序,多用蒸煮,少用炒。能上我編

的“大腳板婆婆客菜譜”的菜必須要簡單易做,沒有大的油煙。

幾年前,我接爸爸媽媽來住過一段。媽媽退休後以“職業革命家”的敬業精神努

力研究烹飪,現在炒菜功夫有了明顯進步。讓“大腳板婆婆客”也得刮目相看了。

一次酒足飯飽之後,大家一起聊天。我開玩笑式地抱怨爸爸媽媽當時怎麼不生個

姐姐妹妹來,害得我小時候做那麼多的家務事。他們回答說:“有了姐姐妹妹,你

可能就沒有這麼能幹了。人是逼出來的嗎”。

“逼出來什麼?逼出一個大腳板婆婆客?”我問。

大家不禁一起開懷大笑起來。

2007年1月


作者註:

這篇文章是十二年前寫的,沒有在萬維博客發過。當時是第三人稱寫的,現在改成第一人稱,因為這卻是就是我的故事。父母當時還在,現在都已經過世了,讀起來有一點傷感。

貼上來作為一種紀念。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單粒子雙縫實驗中存在波粒相變嗎?
2018: 我只認出三個人。。。
2017: 老山藥進來看,眼距寬是你爸
2017: 光顧跟明城論使命了,沒注意QQH黨又內
2016: 回憶片段 (引子) :想念外婆
2016: 可可可以是完美的老婆,漂亮,廚藝一流
2015: 關於暖氣,我應該澄清一下,呵呵:
2015: 有沒有在德國的?
2014: 真好玩有道理
2014: 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轉鐵